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胃溃疡合并真菌感染近年有逐渐增加的趋势,但其表现缺乏特异性,加上有些医务工作者重视不够,易造成误诊和漏诊.本文对我院2003~2004年胃镜下确诊胃溃疡患者160例,进行活检组织真菌培养,发现有真菌感染22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45例胃溃疡合并真菌感染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丽如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1,15(4):449-450
胃霉菌病临床较少见 ,但危害性较大 ,1 990~ 1 999年间 ,我科共收检胃的病理标本 1 785例 ,其中检出胃真菌感染 4 5例 ,占同期的 2 .5% ,现将其临床与病理分析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文 4 5例胃溃疡合并真菌感染患者 ,男 2 5例 ,女2 0例 ,年龄 4 3~ 6 5岁 ,平均 4 5岁 ,2 0例有呕血史 ,2 5例有黑便史 ,4 0例有上腹部规律性疼痛史。根据患者临床症状 ,X线表现 ,胃镜观察及手术所见 ,拟诊胃癌 2 0例 ,溃疡癌变 1 0例 ,胃慢性溃疡 1 5例。 4 5例手术标本按常规取材 ,石蜡切片 ,HE染色。2 结 果肉眼检查 4 5例病检标本 ,病变都位… 相似文献
4.
气管切开病人真菌感染的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使用制霉菌素雾化吸入对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真菌感染的防治作用。方法 在传统的气管切开术后用庆大霉素加入浕 -糜蛋白酶雾化吸入预防细菌感染减少痰痂的基础上 ,本组采用制霉菌素、庆大霉素加浕 -糜蛋白酶交替雾化吸入的新方法来预防呼吸道细菌及真菌感染 ,对痰标本的细菌培养结果进行比较。新方法为观察组 ,α -糜蛋白酶并庆大霉素吸入为对照组 1,仅制霉菌素吸入为对照组 2。结果 观察组真菌感染的发生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而其细菌感染的发生则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制霉菌素、庆大霉素加浕 -糜蛋白酶交替雾化吸入 ,防治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真菌感染有一定疗效 ,达到了早期预防 ,后期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制霉菌素漱口液预防白血病院内口腔真菌感染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我院1992年6月~1998年12月,应用制霉菌素漱口液预防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内口腔真菌感染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1992年6月~1998年12月间收住院的急性白血病患者60例,所有患者按文献标准确诊。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制霉菌素漱口液组(治疗组):急性白血病30例,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2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8例。男21例,女9例, 相似文献
6.
制霉菌素甘油预防危重患者口腔真菌感染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雪锋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4):533-534
目的通过对我院抽取的167例危重口腔真菌感染患者实施两种不同的治疗手段,观察治疗效果并探讨制霉菌素甘油对危重患者口腔真菌感染的可实施性。方法抽取我院2010年8月至2012年7月医治的167例患口腔真菌感染的危重患者,按照治疗手段的区别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85例患者每日早中晚在给予生理盐水口腔护理的基础上,再在整个口腔黏膜和舌苔上涂抹制霉菌素甘油;对照组82例患者仅每日早中晚采用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连续给药两星期后观测两组患者病症恢复情况,对比其治疗效果。结果连续治疗2个星期后行口腔霉菌检测发现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有2例和37例口腔霉菌感染,治疗组在行2个星期的涂抹制霉菌素甘油手段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7.6%,对照组在行2个星期的常规生理盐水口腔清洁和护理后的总有效率为56.9%,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明显高(P<0.05)。结论对于危重患者的口腔真菌感染的防治,可在给予生理盐水口腔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疗效显著且安全的制霉菌素甘油进行防治,以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人类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不断上升。重型病毒性肝炎(重肝)由于肝功能严重衰竭,免疫功能低下,极易造成机体内微生物生态失衡,条件致病菌生长,而深部真菌感染往往危及患者生命。本文就我院2000年9月~2002年1月期间,收治50例重肝合并真菌感染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探讨各种诱发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碳酸氢钠与制霉菌素液交替漱口预防ICU患者发生口腔真菌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实验组用碳酸氢钠与制霉菌素液交替行口腔护理,对照组用传统的口泰液行口腔护理。采用相同时段咽拭子培养和咽拭子涂片查真菌,观察并比较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口腔真菌感染发生率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碳酸氢钠与制霉菌素液交替进行口腔护理可明显降低ICU患者口腔真菌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真菌感染对胃溃疡患者粘膜上皮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真菌感染对胃溃疡患胃粘膜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蛤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增殖细胞核心抗原(PCNA)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了胃溃疡并真菌感染阳性和真菌感染阳性患,及正常对照组胃粘膜细胞凋亡与增殖情况。结果:胃溃疡患真菌阳性组和阴性组与正常对照组对比,细胞凋亡指数(AI),增殖指数(PI),AI/PI均显升高(P<0.01),而真菌阳性组AI,PI,AI/PI又显高于阳性组(P<0.01及P<0.05,P<0.05)。结论:真菌感染能引起胃溃疡患胃粘膜上皮细胞过度凋亡与增殖,并且凋亡的速度大于增殖的速度,最终形成或加大溃疡,并可能会增加其癌变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10.
胃溃疡并真菌感染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溃疡患者真菌感染与其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应用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技术对部分胃溃疡并真菌感染患者及对照组外周血和胃粘膜T细胞亚群进行检测,结果:胃溃疡并真菌感染患者外周血CD^4 ,CD^4 /CD^8 显著低于对照P<0.05);CD^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溃疡并真菌感染患者局部病灶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对胃溃疡患者进行胃粘膜T细胞亚,中为其抗溃疡治疗加入免疫调节剂以防止真菌感染发生及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12.
速效胃宁片的抗胃溃疡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速效胃宁片进行了大白鼠,小白鼠三种溃疡模型的药效学研究,结果表明此药对三种胃溃疡模型具有防护、保护和促进愈合作用,能明显降低大鼠胃液分泌和抑制胃蛋白酶活性,定量给药能增加小鼠体重。 相似文献
13.
14.
何素萍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7(3):30-32
目的 观察复合陇马陆片对胃溃疡动物模型溃疡愈合的影响.方法 按照冰乙酸溃疡方法造模后将动物随机分为6组:模型组、陇马陆胃药组、枸橼酸铋钾组,复合陇马陆片低、中、高剂量组,给药,观察溃疡面积,测定大鼠胃液、胃酸、胃蛋白酶,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复合陇马陆片能抑制大鼠冰乙酸胃溃疡模型的溃疡面积,抑制胃液、胃酸、胃蛋白酶产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胃灵片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与胃分泌的影响。方法:给大鼠连续灌服胃灵片(0.5~2.0g/kg.d)7天,观察2胃灵片对大鼠结扎幽 型溃疡的影响。对无水乙醇性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对胃酸分泌的影响。对大白鼠胃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能显著抑制结扎幽门型溃疡,抑制率为69.2~82.2%;对无水乙醇性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能促进胃酸的分泌和抑制胃蛋白酶活性。结论:胃灵片有抗胃溃疡的作用,这一作用可能与抑制胃蛋白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6.
17.
肺部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肺部真菌感染发病情况,总结其发病特点和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68例呼吸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感染真菌类型、易感因素及预防分析。结果念珠菌48例,曲霉菌8例,隐球菌2例,放线菌3例,毛霉菌3例,未分型2例,临床诊断2例。高龄有基础疾病者,广谱抗生素,特别是多种抗生素联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的长时间应用.呼吸机支持治疗为易感因素。结论 注意菌群失调,加强综合治疗,重视真菌感染及时查痰培养和涂片。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