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液压转基因技术应用于大鼠肝脏转基因实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液压转基因技术(HDT)应用于大鼠肝脏转基因的条件、方法. 方法 以不同速度从大鼠尾静脉注射不同体积、浓度的含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质粒pEGFP-C1,于注射后不同时间取大鼠(各4只)各肝叶制备冷冻切片,在波长488nm的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计数各肝叶的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 在一次性注射浓度为30mg/L质粒、注射速度为2ml/s、注射体积为大鼠体重9%的条件下,注射pEGFP-C1质粒后6h,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细胞比例最高,占肝脏总细胞的20%以上,从24h起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量逐渐减少,至72h时各肝叶均基本难以检出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细胞.在上述最佳条件下,绿色荧光蛋白在各肝叶的表达情况是:蒂状叶的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细胞约为30%,左叶、中叶、右叶约为20%,尾状叶约为10%. 结论 液压转基因技术可应用于大鼠肝脏转基因,其适宜条件是:质粒溶液的浓度为30mg/L,注射量为大鼠体重的9%,注射速度为2ml/s,观察转染率的适宜时间是转基因后6~24h.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液压转基因技术(HDT)应用于大鼠脂肪肝转基因的条件、方法。 方法 以不同速度将不同体积、浓度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质粒pEGFP-C1一次性注射到脂肪肝大鼠尾静脉,于注射后不同时间取大鼠(各4只)各肝叶制备冷冻切片,在波长488nm的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计数各肝叶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细胞。 结果 在pEGFP-C1浓度为33mg/L、注射速度为2ml/s、注射液体积为大鼠体重的8.5%条件下,注射质粒后6h,各肝叶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细胞比例最高,其中,蒂状叶的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细胞约占18%,左叶约占14%、中叶约占12.5%、右叶约占10%,尾状叶约占8%。转基因后24h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量逐渐减少,至72h时各肝叶均难以检出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细胞。 结论 大鼠尾静脉液压转基因技术可用于脂肪肝大鼠的肝脏转基因研究,转基因的适宜条件为:质粒溶液浓度33mg/L,注射量占大鼠体重的8.5%,注射速度为2ml/s,观察转基因效果的适宜时间是转基因后6~24h。  相似文献   

3.
趋化因子2促进肝再生中脂肪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趋化因子2(CCL2)对肝再生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 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液压转基因技术将质粒转入大鼠体内,6 h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效率。称量再生肝重量,计算肝再生率和肝脏指数以观察肝脏再生情况。测量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与总胆红素(TBIL)的含量以评估肝脏功能情况。苏丹Ⅳ染色观测脂肪聚积情况。Real-time PCR检测脂肪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磷酸化丝裂原细胞外激酶1/2(p-MEK1/2)和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l/2(p-ERKl/2)的表达情况。 结果 转质粒后6 h各组绿色荧光蛋白表达量均大于30%。pEGFP-N1-CCL2转染组肝再生率、肝脏指数、ALT、AST和TBIL含量均高于pEGFP-N1组。随转基因时间延长,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量增加,有较多猩红色脂肪滴出现,p-MEK1/2和p-ERKl/2表达量增多。 结论 趋化因子2可能通过MEK/ERK通路增加脂肪合成,促进肝脏再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精脒和精胺对大鼠早期再生肝抗酶(AZ)表达的影响,及在肝再生中的作用。方法外源多胺(溶于0.9%NaCl)皮下注射雄性SD大鼠(180~200g),进行部分肝切除(PH)诱导。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进行PH后大鼠再生肝中AZ基因转录量和蛋白表达量的分析。结果对照组完整肝脏(PH后0h)中,AZ基因转录量、蛋白表达量较低,PH后均快速升高,3h达到峰值,5h出现明显下降,7h再次升高并达到峰值,之后缓慢下降。外源多胺处理后,两种剂量精脒(0.03mg/kg和0.15mg/kg)和精胺(0.06mg/kg和6mg/kg)处理组AZ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变化趋势与对照组相似,但低剂量处理组远远低于相应时间点高剂量处理组。精胺的作用效果更明显,作用时间更持久。结论外源多胺对大鼠早期再生肝AZ mRNA及蛋白表达具有剂量依赖性促进作用,而精胺的作用较强,精脒较弱。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基因转录水平探讨细胞凋亡相关途径对大鼠肝再生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2/3部分肝切除(PH)方法,制备再生肝模型,同时设对照手术(假手术)。用查阅网站资料和相关论文等方法获得凋亡相关基因,用大鼠基因230 2.0芯片检测它们在大鼠再生肝中的表达情况,通过比较真、假手术中上述基因的表达差异性确定肝再生相关基因。结果细胞凋亡相关基因中,252个基因与肝再生相关。在肝再生启动(PH后0.5~4h)、G0/G1过渡(PH后4~6h)、细胞增殖(PH后6~66h)、细胞分化和结构功能重建期(PH后72~168h)等4个阶段起始表达的基因数为81、231、55和16,总表达的基因数为161、100、733和192,表明相关基因主要在肝再生启动阶段起始表达,在不同阶段发挥作用。它们共上调795次,下调291次,表明肝再生中大部分基因表达增强。它们的表达模式分为35种,表明肝再生中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多样和复杂。结论15条细胞凋亡途径参与肝再生调控。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基因转录水平了解肝干细胞在大鼠肝再生中的作用。方法用搜集网站资料和查阅相关论文等方法获得参与肝干细胞生长和分化的基因,用大鼠基因组230 2.0芯片检测它们在大鼠部分肝切除(PH)后肝再生中的表达情况,用比较真、假手术中基因表达差异性确定上述基因中的肝再生相关基因。结果初步证实上述基因中50个基因与肝再生相关。肝再生启动(PH后0.5~4h)、G0/G1过渡(PH后4~6h)、细胞增殖(PH后6~66h)、细胞分化和组织结构功能重建(PH后72~168h)等4个阶段起始表达的基因数为24、10、21和2;基因总表达次数为242、3、46和26,表明相关基因主要在肝再生启动阶段起始表达,在不同阶段发挥作用。它们共表达上调153次、下调123次,分为6种表达方式,表明肝再生中细胞生理生化活动多样和复杂。结论肝再生中肝脏干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活动加强,与某些基因表达状态和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7.
外源多胺对大鼠早期再生肝鸟氨酸脱羧酶蛋白水平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多胺(腐胺、精脒和精胺)对大鼠再生肝鸟氨酸脱羧酶(ODC)蛋白水平的调节,分析多胺在肝再生中的作用.方法 外源多胺(溶于0.9%NaCl)皮下注射雄性SD大鼠(180~220 g),部分肝切除(PH)诱导的大鼠再生肝中ODC蛋白水平的分析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方法.结果 高剂量的腐胺(20 ms/kg体重)、精脒(0.15 mg/kg体重)和精胺(6 mg/kg体重)处理后,ODC蛋白水平在PH后12 h内均低于对照组,且各组间变化趋势相近;而低剂量腐胺(0.02 mg/kg体重)、精脒(0.03 mg/kg体重)及精胺(0.06 ms/kg体重)处理组在PH后4h ODC水平迅速升高,分别比对照组高15.1%、29.5%和30.3%.结论 一定剂量的多胺对大鼠早期再生肝ODC蛋白水平有反馈调节作用,其中精脒、精胺的作用较强,腐胺较弱.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IL—2 preS DNA疫苗作为预防和治疗性疫苗的可行性及作用机理。方法 应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人白细胞介素2(hIL-2)和前表面抗原(preS)的真核表达载体,将此重组载体用基因枪分别注射正常的BALB/c小鼠和HBV转基因小鼠,通过ELISA方法检测BALB/c小鼠和HBV转基因鼠的抗-preS2、HBsAg及抗-HBs抗体水平;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BV转基因鼠血清中HBV DNA拷贝数,并用免疫病理HE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同时检测肝功能指标。结果 ①基因枪注射真核表达质粒免疫正常小鼠后,100%小鼠能在第4、6周检测到抗preS1抗体,持续时间长达10周。②用IL-2 preS真核表达质粒基因枪肌肉注射方式优于正常肌肉注射和皮下注射的方式,且所需质粒量(10μg/只)仅为后者(100μg/只)的1/10。③在第4周高峰期检测IgG亚类,是诱导以TH1(IgG2a)细胞免疫为主的反应。④基因枪注射真核表达质粒(1μg/只)免疫转基因小鼠后,80%的小鼠产生了抗体,HBV DNA量下降,其中20%的小鼠HBsAg转阴。⑤HE肝组织染色显示:肝组织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肝细胞肿大、颗粒样变性、转氨酶升高。结论 IL-2 preS DNA疫苗能刺激小鼠机体产生体液和细胞免疫,可部分打破小鼠机体的免疫耐受,为新型乙肝疫苗和抗HBV持续性感染的特异性免疫治疗剂的设计和构建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基因转录水平了解肝再生中肝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情况。方法用搜集网站资料和查阅相关论文等方法获得参与肝细胞生长和分化基因,用大鼠基因组230 2.0芯片检测它们在大鼠肝再生(LR)中的表达情况,通过比较手术组和假手术组中基因表达差异性以确定上述基因中的肝再生相关基因。结果初步证实上述基因中110个基因与肝再生相关。肝再生启动(PH后0.5~4h)、G0/G1过渡(PH后4~6h)、细胞增殖(PH后6~66h)、细胞分化和组织结构功能重建(PH后72~168h)等4个阶段起始表达的基因数为63、11、43和3,基因总表达的次数为63、43、101和80,表明相关基因主要在肝再生启动阶段起始表达,在不同阶段发挥作用。它们共表达上调488次,下调248次,分为6种表达方式,表明肝再生中细胞生理生化活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结论肝细胞生长和分化贯穿于整个肝再生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在基因转录水平了解调控性别决定与分化基因在肝再生中的作用.方法 查阅相关论文和NCBI、GENMAPP、KEGG、BIOCARTA、RGD等网站获得调控性别决定与分化基因,用Rat Genome 230 2.0芯片分析它们在大鼠肝再生中表达变化和作用.结果 肝再生启动[部分肝切除(PH)后0.5~4 h]、G0/G1过渡(PH后4~6 h)、细胞增殖(PH后6~66 h)、细胞再分化和组织结构功能重建(PH后72~168 h)等4个阶段起始表达的基因数为41、6、18和3;总表达的基因数为41、25、57和41.表明肝再生相关基因主要在肝再生启动阶段开始表达,在不同阶段发挥作用.它们表达的相似性分为均上调、上调占优势、均下调、下凋占优势、上调和下调次数相近等5类,涉及22、9、15、9和7个基因,共表达上调231次、下调146次,表明肝再生中多数基因表达加强,少数基因表达降低.它们表达的时间相关性分为15组,表明肝再生中细胞生理生化活动具有阶段性.它们的表达模式分为20类,表明肝再生中细胞生理生化活动多样和复杂.结论 雄性性别决定、分化和雌性性别分化相关基因主要在肝再生晚早期和前期表达增强,雌性性别决定相关基因主要在肝再生前期表达增强,与肝再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新的简便而高效的动物活体基因转染方法,“流体力学转染”技术正日益成为生物遗传学家们进行基因研究的重要工具。该技术利用“流体力学”原理,通过裸质粒溶液的静脉注射,实现了活体肝靶向性的基因转染。“流体力学”注射后所造成的肝窗扩大和肝细胞膜通透性的增加,可能是肝内基因有效转染的重要机制。目前“流体力学方法”在基因研究的各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文章重点介绍了该方法在基因功能、疾病基因治疗和获得基因产物等几个方面研究中的应用。同时也简要介绍了增强外源基因在靶器官内表达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外源多胺对大鼠再生肝细胞鸟氨酸脱羧酶基因转录的调节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研究天然多胺(腐胺、精脒和精胺)对大鼠再生肝细胞鸟氨酸脱羧酶(ODC)基因转录的调节,探讨多胺在肝再生中的作用.方法 大鼠部分肝切除术诱导再生肝,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分析ODC mRNA的表达量,外源多胺(溶于0.9%NaCl)的处理用皮下注射法.结果 外源多胺处理后,再生肝ODC mRNA水平的变化趋势与对照组相似,但不同种类、剂量的多胺,结果差异明显.在所观察到的整个肝再生期间,高剂量腐胺(20 mg/kg体重)处理组mRNA水平始终低于对照组,特别在部分肝切除后2、4和10 h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低剂量(0.02 mg/kg体重)的腐胺处理组,只在4 h和12 h显著高于对照组.高剂量精脒(0.15 mg/kg体重)处理组的ODC mRNA水平始终低于对照组(在10 h例外);而低剂量(0.03 mg/kg体重)处理组则不同,ODC mRNA水平表现出先抑制(在2 h)后促进(在4 h和6 h)的特点.精胺的作用与精脒相似.结论 不同浓度的多胺(主要是精脒和精胺)对大鼠再生肝细胞ODC基因转录存在着反馈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肝纤维化大鼠部分肝切除后不同时点CK19及PCNA的表达,了解胆管再生情况。 方法 雄性SD大鼠,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2只,实验组腹腔注射CCl4制备肝纤维化模型,两组均进行部分肝切除术,在不同时点取材后利用HE、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双标染色等方法检测CK19和PCNA的表达情况。 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随时间延长CK19表达均呈增强趋势,且实验组术后各时间点CK19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两组PCNA的表达量都随时间推移逐步升高,但实验组大鼠明显上升缓慢,持续时间延长,表达高峰晚于对照组出现。 结论  (1)肝纤维化大鼠部分肝切除能刺激肝卵圆细胞增殖和向胆管细胞的分化,而正常大鼠部分肝切除后再生肝中的胆管上皮细胞主要来源于原有细胞的代偿性增生。(2)术前肝纤维化大鼠的肝脏细胞就出现了增殖修复,术后由于肝纤维化大鼠本身肝脏受到伤害,因此肝脏的有效再生细胞数低于正常肝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外源皮质酮对部分肝切除(PH)诱导的大鼠早期再生肝抗酶mRNA及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PH前3d对成年雄性SD大鼠进行双侧肾上腺切除术,皮质酮悬浮于芝麻油中皮下注射去肾上腺鼠,抗酶mRNA及其蛋白水平的测定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 结果 与对照组(n=6,以下相同)相比,去肾上腺组及10mg/kg、20mg/kg体重皮质酮处理组抗酶mRNA水平变化不明显,而40mg/kg体重皮质酮处理能显著刺激其转录.在PH后5、7、9h,去肾上腺术鼠抗酶蛋白水平显著低于相应时间点的对照组;皮质酮处理后,蛋白水平在所观察的整个实验过程中均显著上升,且剂量越高,蛋白含量越多,尤其在PH后5h,10、20和40mg/kg体重皮质酮处理组分别比同时间点对照组高43%、79%和93%. 结论 皮质酮对大鼠早期再生肝抗酶蛋白的合成具有剂量依赖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Transglutaminase 2 (TG2) is implicated in the inhibitory regulation of the hepatocyte growth in vitro. In vivo, however, the role of TG2 in liver regeneration after partial hepatectomy (PH) is almost unknown. A dramatic increase of TG2 expression and activation is induced by retinoic acid (RA). Here we show the effect of the RA-induced overexpression of TG2 on liver regeneration after PH. Regenerating rat liver was prepared by 70% PH. RA was intraperitoneally injected immediately after PH. TG2 activity was determined by incorporation of 14C-putrescine into dimethylcasein. Cell cycle was evaluated for incorporation of BrdU into hepatocytes and detected by a flow cytometric analysis. The treatment of RA greatly increased TG2 activity at 1 day after PH. At that time, DNA synthesis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by the treatment of RA. The recovery of liver weight after PH was significantly delayed by the treatment of RA.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G2 was involved in growth capacity in regenerating rat liver after P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