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产后汗证李某,女,26岁,工人。于1996年11月26日住院行剖腹产术,术后5日,全身汗出湿衣,头晕心悸,眠差,口干欲饮,舌质淡红,苔白,脉细数。辨证为气血两虚,阳不敛阴。治宜益气、补血、敛汗。补中益气汤加减:炙黄芪20g,白术10g,党参12g,当归15g,柴胡9g,甘草6g,白芍15g,川芎10g,生地、熟地各15g,麻黄根12g,大枣6枚,水煎服。3剂药后汗出大减,原方继服3剂,汗出止,他症亦除。按汗出之因,有气虚、阴虚、湿热之别,自汗多为气虚,此患者虽为自汗,但发于产后,又见阴血不足之脉证,故应以气血治疗,以补中益气汤加减,以…  相似文献   

2.
川芎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川芎的根茎,中医称其性味辛温,入肝、胆、心包经。“上行头目,下调经水,中开郁结,血中气药。”这是《本草汇言》对川芎的评价。川芎入血分,又为血中气药,被历代医家誉为气血病之圣药,临床应用相当广泛,尤其善于治疗以下疾患。  相似文献   

3.
女子以血为本,而血的生成、统摄、运行和调节又赖于气,气血来源于脏腑,其中以肝、肾、脾胃尤为重要。故笔者从疏肝、泻肝、养肝、柔肝入手,配合健脾、补肾法治女科病,常获显效,选介如下。1 痛经女,39岁。月经拖后近半年,经前2~3d小腹胀痛、乳房胀痛,经行腹痛加剧,伴肛门及会阴部坠胀,恶心呕吐,经色紫暗伴血块。就诊时月经来潮半天,面色苍白,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处方:柴胡6g,白芍12g,白术9g,茯苓12g,当归9g,薄荷6g,泽兰12g,益母草15g,桃仁12g,乌药9g,延胡索9g,五灵脂9g,川芎9g,甘草6g。水煎服,日1剂。服药4剂腹痛减轻,经止停药。于下次…  相似文献   

4.
葛根通乳善治乳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葛根为辛凉解表药。临床用于风热表证,或斑疹、泻痢兼有表证,消渴病生津止渴,心脑血管病通血络效果均良好。我们临床还发现葛根能够通乳,善治乳痈,现述于下。1 缺乳:魏某某,24岁。产后1周少乳,为顺产,出血量不多,恶露不多,饮食一般,形体微胖,舌淡红、苔白腻,脉微虚。给以常规通乳药,处方:穿山甲10g,王不留行10g,漏芦10g,路路通15g,川芎10g,黄芪15g,白术10g,当归10g,陈皮10g,甘草6g,3剂。服后乳量略有增  相似文献   

5.
例 1.刘某某 ,男 ,2 5岁 ,1977年 7月 15日就诊。脓血便 3天 ,日数十次 ,里急后重 ,腹痛 ,汗出乏力 ,痛苦面容 ,舌红、苔黄、脉滑数。曾先后口服痢特灵、链霉素 ,静点庆大霉素、甲销唑等无效。诊为急性菌痢。证属湿热挟积滞于肠道。治宜清热燥湿 ,行气导滞。处方 :苦参、黄柏、木香、榔片、大黄各 2 5g ,水煎服 ,日 1剂。次日复诊 ,诉服药后泻浓血便 1次 ,再未便。里急后重及腹痛明显减轻 ,精神好转。继服 1剂 ,诸症消失。按 :急性菌痢是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属中医的“疫毒痢”或“湿热痢”范畴。由外受暑湿疫毒之气 ,内伤饮食…  相似文献   

6.
1 头痛饮 组? 成:当归10?g,川芎15?g,白芍15?g,怀牛膝30?g,全蝎6?g,钩藤20?g,白芷6?g,细辛3?g,炙甘草6?g. 功? 效:养血平肝,息风定痛. 主? 治:血管性头痛(血虚肝旺证). 用? 法: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方? 解:方中以当归、川芎为君药,川芎与当归合方,名曰佛手散,众多传统名方中含有此方.当归性润,补血和营,配以川芎活血行气,则补血而不滞,活血而不伐.血虚者常兼血瘀,盖血液盈余则流畅,若病久营血耗损,血脉空虚,无余以流,则艰涩成瘀,而瘀血不祛,则新血不生,互为因果.臣以白芍、怀牛膝.  相似文献   

7.
姚远 《国医论坛》2002,17(6):26-26
1 一般资料  48例均为 1 992年以来的门诊孕妇 ,其中初产妇 37例 ,经产妇 1 1例 ;年龄最小 2 2岁 ,最大 36岁 ,平均 2 8岁 ;臀位 35例 ,横位 1 3例。均经产检和 B超确诊 ,48例孕周均在 30周以上。2 治疗方法 自拟顺胎汤药物组成 :苏梗 6g,党参1 0 g,炒白芍 1 0 g,生白术 1 0 g,黄芩 1 0 g,当归 6g,川芎5 g,车前子 1 0 g,益母草 6g。加减 :气血阻滞者加枳壳6g,陈皮 6g;脾虚湿阻者加泽泻 1 0 g。每日 1剂 ,水煎 2次 ,早晚分服。 5天为 1个疗程 ,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3 治疗效果  1疗效标准 :治愈 :服药 3个疗程以内胎位矫正者 ;无效 :服…  相似文献   

8.
赵某某,男,40岁,1989年10月就诊。患者黎明前腹痛泄泻,泻后痛减2年,虽经数医叠进西药和中药以肝、脾、肾论治之剂亦罔效,求治于余。症见:面色晦滞少华,形体瘦,腹痛泄泻,急不可待,泻后痛减,纳可,舌淡暗、边有瘀点、苔白、舌下系带青紫,脉沉细涩。证属久病人络,瘀阻肠道。治宜活血化瘀、通络化气。方用膈下逐瘀汤加减:五灵脂68,当归10g,川芎3g,桃仁3g,红花3g,丹皮6g,赤芍6g,乌药12g,玄胡3g,香附9g,枳壳9g,甘草68,肉桂3g,吴茱萸3g。水煎服,日1剂。服  相似文献   

9.
偏方治疗 偏方一:香附9g,柴胡9g,川芎9g,熟地黄12g,当归12g,赤芍9g,穿山甲9g,夏枯草15g,梨树根45g。功效:调和营卫,舒畅气血。主治:瘢痕疙瘩,食道粘连,食道憩室。用法:将穿山甲、梨树根用清水浸泡30min,再入余药,煎煮30min,每剂煎2次,将2次煎液混合。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相似文献   

10.
1痢疾 李某,女,15岁,于2009年7月患急性细菌性痢疾住院治疗。静脉点滴、灌肠、肌注、口服药物等治疗2天,体温仍39.8℃,血便、每日5~8次、色鲜红无粪便,腹痛阵作,口渴尿黄,查舌红苔白腻,脉滑数。诊为湿热痢。用白头翁汤加味。白头翁30g,黄连10g,黄柏10g,秦皮6g,生地榆12g,赤小豆30g(打)。6h内将药水煎,分3次服完。服1剂后腹痛大减,血便量少,便次亦减。服3剂后痊愈。  相似文献   

11.
正处方组成:当归10 g,川芎12 g,赤芍12 g,生地12 g,红藤30 g,败酱草20 g,金铃子10 g,炒五灵脂12 g,炙乳香、炙没药各5 g。用法用量:先将上药用清水浸泡30 min,再煎煮30 min,每剂煎2次。经行腹痛开始,每天1剂,早晚各服1次。功效:清热消肿,行瘀止痛。主治:痛经。属热性者经行腹痛,往往于经行第一天腹痛甚剧,或见血块落下则痛减,舌质  相似文献   

12.
杨世雷 《光明中医》2011,26(7):1491-1492
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根茎。性辛、温,归肝、胆、心包经。其功效为活血行气,祛风止痛;[1]为"血中之气药",具通达气血功效,故治气滞血瘀之胸胁、腹部诸痛;还能"下调经水,中开郁结",  相似文献   

13.
<正> 治疗方法 对照组按常规辨证施治原则治疗,热重于湿用茵陈蒿汤加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湿重于热用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加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均加当归3~15g,丹参5~30g,川芎3~10g,赤芍3~15g,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两组病例除个别失水及消化道症状严重不能进食者给予葡萄糖液及维生素等静滴外,均不用其他可能有退黄作用的药物,1周为1疗程。  相似文献   

14.
痢疾是夏秋季节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临床以大便次数增多,带有黏液脓血,腹痛里急后重为主。发病时腹痛急剧,继而下痢,日夜可见数次至数十次,伴有高热惊厥。拔火罐疗法具有清热化湿、调和气血的作用,对痢疾的治疗效果较好。中医学一般将痢疾分为湿热痢、疫毒痢、噤口痢、寒湿痢、休息痢5种类型。湿热痢多为热重湿轻,可见大便次数增多,痢下赤白脓血,腹痛坠胀,里急后重,肛门  相似文献   

15.
血痢     
血痢多因外受湿热疫毒之气,内伤饮食生冷或不洁之物,损伤脾胃与肠道,气血相阻,化为脓血所致。笔者治疗此症,在辨证基础上,重用鸦胆子,每每收到显著疗效,举例如下: 例1.傅××,男,38岁。1981年7月4日诊。患血痢,经当地医生治疗半年余未见效果,且病情更有加重,下痢常见脓血,时而腹痛,食欲减少,精神不振,形体消瘦,舌苔黄厚。经粪便检查确诊为阿米巴痢疾。诊为血痢。证属湿热壅盛。治宜清热燥湿杀虫止血。处方:槐花、地榆、白头翁、侧柏叶、茜草、藕节各20克,白芍、当归、生地炭、艾叶炭,小蓟、山楂各10克,黄连5克,苦参30克。水煎服。另用鸦胆子仁随药每次吞服15粒至20粒(一天服九次量)。连服4剂后,病情大有好转,泻血减少,已无腹痛。再服上方3剂后痊愈。半月后随访,未见复发。例2.扶××,男,69岁。1985年8月12日诊。5天前,患者一家三口均同时患病。  相似文献   

16.
降香、水蛭、川芎是仝小林教授临床常用的微循环三味小方。仝小林教授认为,久病入络,慢性病后遗症期多见络瘀之证,西医鲜有治疗药物。降香为气络之药,辛香走窜,常用剂量为9~15 g;水蛭为血络之药,破血逐瘀,常用剂量为3~9 g,常用剂型为粉剂;川芎为血中气药,活血行气,常用剂量为9~15 g,用于冠心病心绞痛、肺间质纤维化、脑中风后遗症等络瘀之证。  相似文献   

17.
《国医论坛》2021,36(5):52-54
崔应麟教授临床擅长重用川芎治疗痛证,认为川芎治疗痛症用量大于30 g则效峻力宏。重剂需配伍制衡药,大剂川芎常配伍白芍,散敛兼顾,泻补并用,散而不耗,补而不腻,疗效显著。川芎重剂,中病即止,不可久服。文章选择崔应麟教授运用大剂量川芎治疗血管性头痛、三叉神经痛、痛经3则病案,说明其具体用法和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芎牛二虫汤治疗偏头痛68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治疗方法 基本方:川芎20g,牛膝、蝉衣各10g,全蝎4g,天麻8g,细辛3g,紫丹参、赤芍各15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7d为1疗程。  相似文献   

19.
当归饮子源于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由当归、川芎、白芍、生地、防风、白蒺藜、荆芥、何首乌、黄芪、甘草等10味药物组成。原方主治疮疥风癣,湿毒瘙痒。吾师杨世忠教授根据其方药组成,辨证施治,广泛用于内科杂病,取得显著疗效。现举验案数则如下。1 病案举例例1 慢性荨麻疹:患者王某,女,25岁,学生。自幼患风疹,好发于春秋二季,见风瘙痒,周身起风疙瘩,痒甚。现症:周身风疹块,色淡红,高出皮肤,瘙痒难忍,伴月经前腹痛,舌淡苔白,脉沉细。辨证为气血亏虚,复感风邪。治宜养血和血,固表祛风,以当归饮子加减治之。处方:当归15g,川芎15g,白芍15…  相似文献   

20.
<正> ①处方:阿胶16克,归身、白芍各9克,干地黄19克,炙甘草、艾叶、川芎各3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疗效:治疗25例,良好(至多服药4剂而血止,下次月经基本正常者)15例;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