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急诊急救医学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院外急救在日常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突发公共事件的紧急救援中,承载着越来越重的任务和责任。我国的急救事业飞速发展,其中单纯指挥型急救模式成为大多地级城市的选择。在这种急救模式下,完善的院外急救体系是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县(市)级急救医疗站规范管理的实践和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院外急救是急诊医疗救护体系的首要环节,是社会保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医院管理及诊疗水平的重要标志。我院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为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大丰市急救医疗站依托我院设置。这种依托型院外急救模式具有合理有效地利用现有医疗资源的优点,真正在危重患者和医院之间建立起“绿色生命通道”,把院外急救和院内急诊治疗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全球化,越来越多的突发事件的发生,使政府部门不得不重视院外急救体系的建设.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我国各个城市院外急救体系的发展建设也不平衡.院外急救作为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部分,在急救医疗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院外急救在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生命、应对灾害和突发事件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结合济南市的实际情况,谈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院外急救是急救医学的一个分支。急救中心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院外急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显著的成绩,院外急救医疗工作己经在医疗卫生体系中占有了一定的位置,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结合院外急救医学发展现状和天津市急救中心工作的体会,旨在探讨院外急救医学发展所面临的形势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各地的抗灾救援及处置突发事件的各项措施中,空中救援具有快速、高效、受地理空间限制较少的优势,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有效救援手段.在借鉴发达国家的现有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情大胆创新,探索依靠空中救援商业险、通用航空、院外医疗急救机构的社会化合作运行模式,来弥补目前国内在院外空中急救服务领域的不足,以缓解当今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空中急救的迫切需求.总之构建高效的区域化院外空中急救体系是未来我国空中急救体系的发展趋势,社会力量参与的以空中救援商业险、通用航空、院外医疗急救机构的社会化合作运行模式建设的空中应急救援体系是现阶段院外急救体系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6.
香港院外急救工作概况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院外急救是医疗急救工作的重要环节,院外急救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病人的生存及预后。香港特别行政区(以下简称香港)的院外急救工作效率高,组织严谨,机构健全。他们的做法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随着突发公共事件的增多,尤其是“非典”、汶川大地震带给社会的警示,以及临沧市两次特大突发性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带来的启示,院外急救越来越显现出其紧迫性和重要性。急救中心作为一个独立的院外急救机构,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由政府提供资金支持,从而为院外急救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树立了我国院外急救的品牌。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城市交通的日益发展,高速公路的建设也突飞猛进,交通事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第一大公害,而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一次性伤亡人数往往更多、程度更重。院外急救体系在整个医疗服务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独特、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也是公共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浦东新区医疗急救中心在近期连续发生的两起高速公路重大交通事故开展院外急救,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北京市院外急救反应时间的统计分析,总结规律,寻求缩短急救反应时间的方法。方法 收集2021年1月1日—12月31日每日平均急救反应时间,按照周一至周日进行分组,采用秩和检验的方法分析周一至周五与周六周日的急救反应时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北京市院外急救反应时间周一至周五与周六周日存在差异;周一至周五无差异;周六与周日无差异。结论 推动院外急救体系建设,多手段缩短急救反应时间,提升院外急救服务能力,满足百姓的院外急救服务需求。  相似文献   

10.
复合型院外急救人才的培养与使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院外急救是急救医学范畴中的一个专业领域,其专业特点决定了院外急救人才应具备某些特殊性、综合性的专业知识和技能,21世纪我国院外急救的发展也亟待建立和完善规范、统一的院外急救人员培养与考核标准。这些专业人才应具备哪些学历、接受哪些培训、具备何种素质、其培养与使用的成本效益如何、工作质量与效率如何等问题的解决,对院外急救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院外急救是急救医学的首要环节和重要基础,也是整个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院外急救从业人员是院外急救的第一实施者,其专业技能与水平关系着百姓生命健康。随着院外急救事业的不断发展,车载医疗设备日渐齐备,人们急救需求日益提高,维权意识逐渐增强,关于院外急救医疗纠纷的报道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12.
为充分发挥海洋资源优势,实施海洋开发战略,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正式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成为继上海浦东、天津滨海、重庆两江之后,中国的第4个"新区",也是我国首个群岛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的建设为舟山院外急救事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为了改善民生,舟山市政府更加重视院外急救,而院外急救的社会作用也在不断的展示和放大,历史给院外急救工作者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3.
院外急救是公共卫生体系和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承担着社区群众的院外急救医疗服务,重大活动会议的医疗保障,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等工作。院外急救驾驶员承担急救车安全驾驶和维护保养,急救医疗辅助工作,是院外急救单位的重要组成人员,更准确地命名应为“医疗救护员”。现将院外急救驾驶员应具备的良好素质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院外急救得到了快速发展,急救能力得到快速提升,但城乡居民所获得的院外急救服务仍然存在很大的差异。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全面覆盖城乡居民”的要求,而院外急救是基本医疗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完善城乡一体化的院外急救服务体系建设,对满足城乡广大人民群众对院前急救不断增长的需求非常必要。本文着重对鄂州市院外急救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难点进行分析并探讨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院外急救已成为急诊医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急诊医学的重要范畴.院外急救系统是否完善及其医疗急救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1].快速有效的院外急救可以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武汉市急救中心为单纯院外独立模式的急救体系,作为湖北省院外急救龙头的带动城市,为加快院外急救的建设,了解武汉市院外急救的流行病学的特点,本文对2010年的有效出车52 069次,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中小城市依附于区域医疗中心的120急救体系建设构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院外急救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时间与空间划分,是急救医学的首要环节,其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急救的全过程。它反映了人民享有医疗急救服务的水平和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程度、经济发展的水平及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对于中小城市,应当充分利用当地区域卫生资源,建立区域医疗急救体系,达到高效率、高质量地抢救各种急危重患者,最大限度的满足患者的抢救需求。急救网络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已经成为促进或制约城市急救事业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7.
某部队医学院校学员急救知识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社会老龄人口的增加、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交通运输多样化等因素,使突发危重伤病员和意外灾害事故的发生有明显增多的趋势。医学救援已从医院内迅速延伸至院外事故现场。为了解医学院校大学生对院外急救知识的掌握情况,对部分在校医学生的急救知识来源、急救技能及掌握程度进行了现场问卷调查,希望能为探索院外急救教育模式提供一点有益的资料。  相似文献   

18.
院外急救通讯信息化建设,是院外急救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灾害群体伤害事件,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院前医疗需求不可或缺的强大技术支撑.当前,国家对院外急救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十分重视,近年来各地院外急救通讯调度指挥中心相继建成启用,其在院外急救过程中缩短院外急救反应时间,规范院前医疗行为,为人民群众提供高效,便捷,快速的服务日益发挥突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国内分层次急救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广大急救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院外急救事业在短短20年的时间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建立起了规模不等的急救中心(站),“120”急救专线电话已深入人心。随着“非典”等公共卫生事件的相继发生,院外急救工作的重要性已经初步体现,政府也给予了充分的重视,软硬件的投入不断加强。目前整个院外急救系统已进入高速发展、完善的时期。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院外急救体系是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与首都公共安全应急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北京市民的日常院外急救和突发公共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等工作,在保障首都人民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