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症肌无力患者CD4、CD8细胞表面Fas分子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Fas分子、CD4、CD8分子在重症肌无力发生中的作用 ,从胸腺及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 ,用荧光标记的单克隆抗体 (Fas FITC、CD4 PE、CD8 Cy )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Fas、CD4、CD8表达情况。结果发现 ,(1)MG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CD4 + CD8 细胞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2 ) ;(2 )MG患者Fas分子在PBMC的表达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2 ) ,Fas+ CD4 + 细胞也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3)在Fas+ 的胸腺细胞中 ,MG患者的双阳性细胞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而CD4 CD8+ 细胞则高于对照组 (P <0 0 5 )。说明重症肌无力患者淋巴细胞存在Fas表达异常 ,表现为外周CD4 + 细胞活化后的凋亡障碍和胸腺CD4 + CD8+ 细胞凋亡障碍 ,可能与重症肌无力患者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形成及疾病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
细胞粘附分子是近几年来发现的一类来自不同基因的配体/受体分子,它们介导了细胞信息传递的关键步骤[1].粘附分子P选择素(CD62P)与细胞表面糖蛋白(CD44)均为粘附分子家族中的重要成员,CD44主要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之间的特异性粘连,与肾小球肾炎时的白细胞浸润、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的增加有关[2].CD62P作为血小板粘附活化与释放反应最特异的标志物,在免疫识别、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我们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了90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CD62P及CD44分子的表达特征,旨在探讨CD44及CD62P在肾脏疾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细胞粘附分子是近几年来发现的一类来自不同基因的配体/受体分子,它们介导了细胞信息传递的关键步骤[1].粘附分子P选择素(CD62P)与细胞表面糖蛋白(CD44)均为粘附分子家族中的重要成员,CD44主要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之间的特异性粘连,与肾小球肾炎时的白细胞浸润、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的增加有关[2].CD62P作为血小板粘附活化与释放反应最特异的标志物,在免疫识别、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我们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了90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CD62P及CD44分子的表达特征,旨在探讨CD44及CD62P在肾脏疾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脑囊虫病患者粘附分子和细胞因子水平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检测了30例未经治疗的脑囊虫病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sICAM)、白细胞介素8(IL-8)、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以及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诱导IL-2、IFN-γ及TNF-α的活性,同时也检测了CD11a、CD11b和CD18在患者PBMC表面的表达,以30例正常人作对照,探讨了脑囊虫病人粘附分子、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及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结果显示脑囊虫病患者血清中sICAM-I水平及患者PBMC体外诱导IL-2、IFN-γ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患者血清中IL-8、sIL-2R及患者PBMC体外诱导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患者组的CD11b阳性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但是患者PBMC表面CD11a的表达量比对照组低,而CD18的表达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同种异体尸肾移植排斥反应病人淋巴细胞CD62L、CD11a表达与T细胞亚群及CD4/CD8的关系和意义。利用单克隆抗体 流式细胞仪荧光免疫技术 ,测定 10例肾移植排斥反应病人术后不同时间外周血淋巴细胞CD62L、CD11a、CD4、CD8表达并计算CD4/CD8。结果 ,肾移植病人排斥反应时其CD62L (4 6 1± 18 7vs 31 3± 10 5 ,P <0 0 1)、CD11a (4 9 5±2 0 2vs 31 9± 12 4,P <0 0 1)、CD4(2 4 4± 7 7vs 17 9± 7 4,P <0 0 1)、CD8(14 7± 2 9vs 10 4± 3 2 ,P <0 0 5 )表达均较排斥前明显增加 ,抗排斥治疗后CD11a (14 8± 6 2vs 49 5± 2 0 2 ,P <0 0 1)、CD4(15 8± 6 4vs 2 4 4± 7 7,P <0 0 5 )和CD4/CD8(1 2 8± 0 6vs 1 73± 0 79,P <0 0 5 )均明显下降。CD62L变化和CD8呈明显正相关 (r=0 9779,P <0 0 5 )。认为淋巴细胞CD62L、CD11a、CD4、CD8表达及CD4/CD8与肾移植排斥反应密切相关。免疫抑制剂 ,尤其甲基强的松尤能明显抑制淋巴细胞CD11a、CD4表达和CD4/CD8比值可能是其发挥抗排斥作用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IgA肾病患者外周血粘附分子CD44 (细胞表面糖蛋白 )和CD6 2P (P选择素 )表达水平的变化 ,并探讨CD44和CD6 2P在IgA肾病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 ,对 40例IgA肾病患者外周血CD44和CD6 2P表达进行研究 ,以 36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 IgA肾病患者外周血CD44、CD6 2P的表达分别为 33.89%± 13.2 9%、8.5 8%± 5 .17%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19.73 %± 6 .82 %、3.2 6 %± 1.76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其中在IgA肾病Ⅳ级和Ⅴ级患者CD44、CD6 2P的表达水平亦明显高于Ⅱ级和Ⅲ级 ;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 :IgA肾病患者外周血CD44表达水平与CD6 2P的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r=0 .39,P <0 .0 5 )。结论 CD44和CD6 2P在IgA肾病患者外周血表达增强 ,在IgA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可能参与了IgA肾病的病理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和方法 :研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细胞粘附分子 β2 整合素 (CD11a、CD11b)及L -选择素 (CD6 2L)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45例ALL及 2 5例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的CD11a、CD11b、CD6 2L表达。结果 :①CD11a、CD11b在ALL细胞上表达均明显低于正常人 ,CD11b低表达的阳性率为10 0 % ,5 0 %患者有CD11a低表达。而 6 0 %患者CD6 2L在ALL细胞上表达升高。②CD11a在B -ALL表达明显低于T -ALL表达 ,CD6 2L在B -ALL表达高于T -ALL。③浸润组CD11a表达高于非浸润组 (P <0 0 5 )。④ALL完全缓解组CD11a、CD11b的表达在正常范围。结论 :急性淋巴白血病细胞上存在多个粘附分子的表达异常 ,检测粘附分子有助于判断白血病细胞类型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隐匿型肾小球肾炎外周血粘附分子CD44、CD54、CD62P的表达与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全血免疫荧光直标术对25例隐匿型肾小球肾炎患者外周血进行CD44、CD54、CD62P标记后,上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隐匿型肾小球肾炎患者外周血CD44、CD54、CD62P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1),而且肉眼血尿组CD44、CD54、CD62P的表达显著高于尿检异常组(P<0.01)。结论:黏附分子CD44、CD54、CD62P可能介导和参与了隐匿型肾小球肾炎的发生及发展过程,外周血粘附分子CD44、CD54、CD62P的检测可为临床隐匿型肾小球肾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分子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和方法:研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细胞粘附分子β2整合素(CD11a、CD11b)及L-选择素(CD62L)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5例ALL及25例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的CD11a、CD11b、CD62L表达。结果:①CD11a、CD11b在ALL细胞上表达均明显低于正常人,CD11b低表达的阳性率为100%,50%患者有CD11a低表达。而60%患者CD62L在ALL细胞上表达升高。②CD11a在B-ALL表达明显低于T-ALL表达,CD62L在B-ALL表达高于T-ALL。③浸润组CD11a表达高于非浸润组(P<0.05)。④ALL完全缓解组CD11a、CD11b的表达在正常范围。结论:急性淋巴白血病细胞上存在多个粘附分子的表达异常,检测粘附分子有助于判断白血病细胞类型及疗效。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免疫学杂志》2001,17(6):324-326
目的观察造血干细胞表面粘附分子的变化在外周血干细胞动员中的作用。方法用双色免疫荧光法研究1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经化疗+G-CSF动员外周血干细胞前后、骨髓和外周血CD34+细胞表面β1整合素(CD49d)、β2整合素(CD11a、CD11b)及L-选择素(CD62L)的表达。结果①动员后第7天CD34+细胞表面较动员前CD49d、CD11a、CD62L表达下降(P<0.01),而CD11b无变化(P>0.05)。②外周血CD34+细胞表达CD49d、CD11a、CD11b、CD62L较骨髓低(P<0.05)。③外周血CD34+细胞绝大多数处于GO/G1期,该期的干细胞CD49d的密度低于S+G2/M期。结论化疗+G-CSF通过粘附分子的变化而使造血干细胞从骨髓进入外周血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造血干细胞表面粘附分子的变化在外周血干细胞动员中的作用。方法:用双色免疫荧光法研究1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经化疗+G-CSF动员外击血干细胞前后、骨髓和外周血CD34^ 细胞表面β1整合素(CD49d)、β2整合素(CD11a、CD11b)及L-选择素(CD62L)的表达。结果:①动员后第7天CD34^ 细胞表面较动员前CD49d、CD11a、CD62L表达下降;(P<0.01),而CD11b无变化(P>0.05)。②外周血CD34^ 细胞表达CD49d、CD11a、CD11b、CD62L较骨髓低(P<0.05)。③外周血CD34^ 细胞绝大多数处于GO/G1期,该期的的干细胞CD49d的密度低于S+G2/M期。结论:化疗+G-CSF通过粘附分子的变化而使造血干细胞从骨髓进入外周血中。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esveratrol)作用前后CD34+CD38-KG1a白血病细胞对IL-15介导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杀伤敏感性的变化及机制的初步探讨.方法:应用CCK-8法检测白藜芦醇对白血病细胞的IC50值,以此量的白藜芦醇作用于白血病细胞.,并用LDH释放法检测白藜芦醇作用前后,效靶比分别为5∶1、10∶1、20∶1的IL-15介导的PBMC对CD34+CD38-KG1a细胞杀伤能力.流式细胞仪(FACS)检测IL-15介导前后PBMC表面NKG2D的表达.流式细胞仪(FACS)检测作用前后CD34+CD38-KG1a细胞表面NKG2D配体(MICA、MICB、ULBP1、ULBP2、ULBP3)表达.结果:白藜芦醇作用前后在不同效靶比时对IL-15介导的PBMC杀伤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5介导PBMC前后表面NKG2D的表达有显著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白藜芦醇作用前后CD34+CD38-KG1a细胞表面NKG2D各配体中MICA、MICB无显著变化(P>0.05),ULBP1、ULBP2、ULBP3有显著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以提高CD34+CD38-KG1a细胞对IL-15介导PBMC的杀伤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白藜芦醇提高CD34+CD38-KG1a细胞表面NKG2D配体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Graves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共刺激分子的表达 ,并探讨其在Graves免疫病理机制中的作用 ,本文采用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仪术检测了 19例Graves病患者和 11例正常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共刺激分子 (CD2 8、B7、CD40、CD40L、 4 1BB、OX40 )的表达。结果表明 ,19例初诊Graves病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呈现异常改变 ,表现为CD3+ 和CD4+T细胞显著下降 (P <0 0 5 ,P <0 0 1) ,CD4+ /CD8+ T细胞比值倒置 (P <0 0 1) ,共刺激分子CD2 8在T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 (P <0 0 1) ,T细胞亚群CD4+ CD2 8+ 、CD8+ CD2 8+ 细胞数量均减少 (P <0 0 5 ,P <0 0 1) ,而 4 1BB分子表达显著地升高 (P <0 0 5 )。随防 10例治疗后缓解患者 ,T细胞亚群失衡明显改善 ,共刺激分子CD2 8的表达水平上调 (P <0 0 1) ,而4 1BB分子的表达明显下降 (P <0 0 1) ,T细胞亚群CD4+ CD2 8+ 、CD8+ CD2 8+ 细胞数量均增加 (P <0 0 1) ,甲状腺自身抗体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TGAb )和甲状腺微粒体抗体 (TMAb )的表达水平均下降 (P <0 0 1,P <0 0 1)。从而表明 ,T细胞亚群的异常及共刺激分子CD2 8、 4 1BB的表达改变与Graves病的免疫病理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过敏性哮喘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IL 4受体 (IL 4R )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本工作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 (n =12 )、过敏性哮喘患者缓解期组 (n =14 )和急性发作期组 (n =16 ) ,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 ,取 1× 10 6个细胞加入或不加入 10ng/mlIL 3、IL 5及GM CSF培育 2 4h ,利用流式细胞仪测量PBMC中淋巴细胞亚群膜IL 4Rα的表达。结果显示 :哮喘患者缓解期B细胞IL 4Rα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正常人及哮喘急性发作期 ,而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CD3+ 细胞、CD4 + 细胞和CD8+ 细胞IL 4Rα表达阳性率则较哮喘缓解期和正常人明显升高 ,差异有显著性 (P均 <0 0 5 )。经IL 3、IL 5及GM CSF刺激后 ,正常组仅见B细胞携带IL 4Rα的比例显著下降 (P <0 0 5 ) ,T细胞携带IL 4Rα的比例则无变化 ;而哮喘患者缓解期T、Th细胞携带IL 4Rα的比例有明显上升 (P均 <0 0 5 ) ,B细胞携带IL 4Rα的比例则无变化 ;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T细胞和B细胞携带IL 4Rα的比例均无变化。这提示CD4 + 细胞携带IL 4R比例的升高可能在过敏性哮喘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而IL 3、IL 5及GM CSF则有助于Th细胞携带IL 4R比例的上调  相似文献   

15.
葛根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微循环保护机制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 :进一步明确葛根素改善微循环作用是否与封闭白细胞表面粘附分子LFA 1(CD11a/CD18)结合位点有关。方法 :12 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于葛根素治疗前后取外周血分离多形核粒细胞 (PMN)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标记 ,流式细胞仪检测白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11a、CD18表达阳性百分率 ;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外周血PNM超微结构变化 ,并与 5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葛根素能明显降低外周血白细胞CD11a、CD18免疫阳性细胞数 ,抑制PMN代谢。结论 :葛根素具有封闭白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11a、CD18结合位点 ,阻断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 ,抑制PMNs活性 ,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HIV-1感染对NK细胞及其活化性受体CD226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HIV 1感染对NK细胞以及CD2 2 6 /PTA1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了 2 7例HIV 1感染者以及 16例健康献血员NK细胞相关膜抗原 ,用HIV 1SF3 3 株体外感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进行NK细胞活化表达CD2 2 6的动态观察。结果  2 7例HIV 1感染者均处于无症状感染期 ,CD16 + CD3-、CD8+ CD3-细胞亚群百分率和绝对数均低于健康对照 (P <0 .0 5 ) ,CD16 + CD3-和CD8+ CD3-细胞中表达CD2 2 6的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 (P <0 .0 5 )。HIV 1和PHA均可体外诱导CD2 2 6在CD16 + NK细胞表面高水平表达。结论 CD2 2 6分子可能参与HIV 1感染诱导的NK细胞活化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外周血Th17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表达特征。方法:41例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分为间歇-轻度组(n=23)和中重度组(n=18),行肺功能检查和哮喘控制问卷(ACQ)调查,2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和CD4+CD25+Treg细胞的比例。ELISA检测血浆以及植物血凝素刺激24小时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上清液中的IL-17、IL-10、TGF-β水平。结果:中重度哮喘组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及血浆IL-17水平高于间歇-轻度哮喘和正常人组,而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及血浆IL-10、TGF-β水平则降低。中重度哮喘组PBMC上清液中IL-17水平增高。哮喘患者FEV1(%预计值)与Th17细胞及血浆IL-17表达成负相关,与CD4+CD25+Treg表达成正相关。ACQ平均得分与Th17细胞和血浆IL-17表达成正相关,与外周血CD4+CD25+Treg表达成负相关。结论:中重度哮喘中外周血Th17细胞应答增强,而CD4+CD25+Treg细胞缺乏,哮喘的严重程度及症状控制与外周血Th17/Treg免疫应答失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整合素CD11a、CD11b和CD11c在大鼠心脏发育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方法,检测胚胎18d(E18d)、生后5d(P5d)、P19d、P40d及生后1年(P1y)大鼠心肌组织的CD11a、CD11b和CD11c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大鼠心肌
组织CD11a、CD11b和CD11c表达部位在心肌细胞质内;从E18d到P1y大鼠心肌组织CD11a、CD11b和CD11c的表达逐渐减弱。 RT-PCR显示,CD11a、CD11b、CD11c各组均呈阳性表达。其中CD11a在P5d和P40d间,P5d和 P19d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
学意义;CD11b在E18d、P5d、P19d和P40d分别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他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D11c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D11a、CD11b和CD11c在大鼠心肌的发育过程中出现表达量的变化,不同结构的整合素分子在心脏发育过程表现出相似的
表达规律,它们可能对心肌细胞的发育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CD2 8 B7分子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 35例活动期SLE患者和 30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中CD2 8、B7 1和B7 2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35例活动期SLE患者PBMC中CD2 8的阳性表达率 (2 2 86 % )明显低于正常人对照组 (70 0 0 % ) ,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0 1) ;B7 2的阳性表达率 (82 86 %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5 3 33% ) ,差异显著 (P <0 0 1) ;活动期SLE组CD2 8的平均表达水平 (0 194 5± 0 2 0 74 )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0 4 2 38± 0 10 5 3) ,差异显著 (P <0 0 5 ) ;B7 2的平均表达水平 (0 86 75± 0 2 5 75 )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 (0 4 898± 0 30 72 ) ,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1) ;35例活动期SLE患者中仅有 2例B7 1呈阳性表达。结论 :CD2 8 B7分子的异常表达可能与SLE患者淋巴细胞和抗原呈递细胞 (APC)的功能变化有关。B7 1低水平与B7 2的高水平表达表明 ,SLE患者T细胞的活化可能主要是通过CD2 8与B7 2的交联传递共刺激信号 ,介导以Th2型反应为主的免疫应答反应 ;B7 2的表达水平可能与SLE疾病的活动性有一定的相关性。CD2 8mRNA的低水平表达可能与外周血CD2 8 T细胞凋亡增加或迁移到炎症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重症肌无力(MG)患者B7∶CD28/CTLA4共刺激通路相关分子表达动态变化及其与MG发病的关系. 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8例MG患者和16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经PMA(佛波酯)+ionomycin(钙离子导入剂)刺激的0 h、6 h、24 h、48 h时B7-1、B7-2、CD28、CTLA4分子在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表面的表达. 结果 (1) 0 h,MG患者B7-1、B7-2分子总体表达增加,CD4+、CD8+ T细胞表面B7-1、B7-2的表达未见明显增加,PMA+ionomycin刺激后B7-1、B7-2在CD4+、CD8+ T细胞表面也无增加;(2) 0 h,CD28、CTLA4的表达增强,其中CD28+细胞的增多主要表现在CD4+ T细胞亚群,CTLA4的表达增强主要在CD8+ T细胞,在PMA+ionomycin激活后,CD28表达明显增强,持续到48 h都处于较高水平(与对照组相比P<0.01),CTLA4表达出现短暂增强,6 h即达高峰,以后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增强(P>0.05). 结论 MG患者外周血中B7∶CD28/CTLA4通路共刺激相关分子表达增高,持续时间延长,检测共刺激分子的表达可反映机体的免疫激活状态,B7∶CD28/CTLA4通路在MG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