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采用结膜入路及外眦皮肤切开法摘除眼眶内海绵状血管瘤,评价结膜入路及外眦切开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靠近肿瘤部位的穹隆结膜及外眦皮肤切开的方法,对位于眼眶前部、眶后段或偏上、偏下之海绵状血管瘤进行摘除。结果6例患者的眼眶内海绵状血管瘤均顺利完整地摘除,保持或恢复视力。结论经结膜入路外眦切开法是一种值得采用的摘除眼眶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眼眶肌锥内海绵状血管瘤经结膜切口入路进行摘除的可行性。方法:选取于我院行眼眶肌锥内海绵状血管瘤摘除患者53例,其中肿瘤最大直径4.2cm,最小0.8cm。全身麻醉下做眼睑外眦切开,角膜缘后7~8mm处1/3~1/2周结膜切开,暴露肿瘤前端。沿肿瘤表面钝性分离,肿瘤与周围组织完全分离后夹住肿瘤前端,拉出。肿瘤巨大从结膜切口拉出困难时,用针刺破并挤压肿瘤,挤出部分血液,使肿瘤体积变小后再将肿瘤拉出。结果:患者53例眼眶肌锥内海绵状血管瘤全部完整取出,无明显瘢痕形成,眼部形态满意。结论:结膜切口的眼眶肌锥内海绵状血管瘤摘除不需要切开眼眶外侧壁,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手术费用低;创口仅位于眼睑外眦角和结膜,术后无明显的瘢痕形成。无术后的容貌改变,美容效果好,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眶肌锥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改良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12例 (12眼 )眶肌锥内海绵状血管瘤经术前CT或B超进行定性定位诊断 ,采用外眦皮肤 结膜径路手术方式摘除。结果  12例眶肌锥内海绵状血管瘤均成功摘除 ,视力均有提高 ,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外眦皮肤 结膜径路摘除眶肌锥内海绵状血管瘤较简便易行 ,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在外侧开眶术中,作者应用牙钻行外侧眶壁切开,制作骨瓣顺利摘除眶内肿瘤5例,颇觉方便,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应用本法摘除眶内肿瘤5例,男2例,女3例,年龄最小32岁,最大70岁,病程2至5年,部位:眶外侧前段2例,后段肌锥内2例,自前至后1例。大小:最小2×3cm,最大4×5cm。有包膜与组织无粘连3例,无包膜与周围组织粘连,骨质破坏2例。诊断:眼内皮样囊肿1例,泪腺混合瘤1例。眶内海绵状血管瘤2例,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1例。手术方法:1、行Berke切口,自外鹏向外侧水平切开,长30mm,剪开外眦,沿颞肌筋膜及眶外壁前缘骨膜面上、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结膜入路眼眶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的手术方式和注意事项,并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2007-01/2013-11的74例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术前经CT或MRI联合彩色多普勒检查确诊。手术全部采用结膜入路,鼻下、颞下及正下方肿瘤采用下穹窿结膜切口,颞上象限的肿瘤采用颞侧结膜入路,鼻上及上方肿瘤采用内上方穹窿结膜入路,暴露后钳夹肿瘤,轻轻挽出瘤体;如肿瘤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则采用分步切除的方法:先切除部分瘤体,然后直视下再切除残留的肿瘤。结果:74例海绵状血管瘤的术前确诊率达到100%。肌锥内58例(78%),肌锥外16例(22%),其中颞上方12例(16%),上方16例(22%),鼻下、颞下方及正下方46例(62%),肿瘤直径8~59mm,手术全都采用结膜入路,其中下穹窿结膜入路46例,颞侧结膜入路12例,鼻上方结膜入路16例,有9例患者采取先摘除1/3瘤体,瘤体缩小后,再摘除剩下的肿瘤。8例患者术后视力下降,其中6例术后半年视力恢复。5例患者术后视力提高,术后无眼球突出,球结膜充血水肿10例,1例患者术后瞳孔不等大,复视6例。结论:经结膜入路手术切除肿瘤适用于除眶尖部以外的所有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结合直视下分步切除肿瘤法,可有效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结膜入路摘除眶内海绵状血管瘤的适应证选择、手术技巧及并发症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至2011年11月于我院经结膜入路手术治疗的海绵状血管瘤42例(42只眼)。结果 1例改行外侧开眶,3例改前路开眶,2例未寻找到肿瘤为保存视功能放弃手术,其余均顺利切除肿瘤。除1例视力丧失外,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微创结膜入路摘除眶内海绵状血管瘤安全有效,关键在于术前对肿瘤性质、位置、粘连程度的正确判断以及术者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自体眶骨膜修复眼外眦部眼睑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自体眶骨膜替代睑板联合滑行结膜瓣和眶周旋转滑行皮瓣修复外眦部眼睑缺损。共6例(6只眼),术后随访6个月至3年。结果术后眼睑形态及功能满意,无收缩性上睑内卷,睑内外翻,植入骨膜瓣无吸收、移位及感染。结论自体眶骨膜替代睑板植入修复外眦部眼睑缺损简便易行,术后并发症少。自体眶骨膜是理想的睑板替代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眼眶静脉性蔓状血管瘤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我院2例眼眶静脉性蔓状血管瘤患者,采用外眦延长联合结膜切口进行手术摘除。结果 肿瘤范围广,粘连紧密而大部分切除。术后眼球突出改善,轻度上睑下垂,3月后恢复。无复发。结论 眼眶静脉性蔓状血管瘤采用外眦延长联合结膜切口进行手术摘除,创伤小、外观影响及并发症少,可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恶性突眼症又称为促甲状腺性突眼症,目前尚缺乏针对性治疗方法,易导致失明。笔者于1988年以来曾遇二例,在控制原发病因基础上,经颞侧上、下穹隆结膜进入切除眶内部分脂肪垫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手术方法:用1%利多卡因加付肾少许行球后,颞侧眶缘皮肤和结膜下麻醉。平行切开外眦1.0cm,剪断外眦韧带,垂直钝性分离暴露骨膜,沿着上、下穹隆剪开结膜(右眼6—12时,左眼12—6时),分离出颞侧眶壁与肌肉间隙,剪除部分在此间隙的脂肪,然后在外直肌止端做牵引缝线,将眼球拉向鼻侧,分别呈放射状剪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眼眶内不同位置的海绵状血管瘤(OCH)手术入路的选择、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2016-01/2021-08经手术摘除并经病理确诊为OCH的患者128例128眼临床资料,通过术前影像学检查(CT/MRI)确定OCH在眼眶内的位置,以此来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并分析术后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OCH发生于眼眶内的位置:肌锥内82眼,肌锥外46眼。根据肿瘤所在象限分类:外上象限24眼,外下象限38眼,内上象限28眼,内下象限12眼,中央区26眼。手术入路的选择:(1)肌锥内OCH:结膜入路53眼,外侧开眶入路22眼,外侧开眶联合内侧结膜入路5眼,皮肤入路1眼,鼻内镜经鼻入路1眼;(2)肌锥外OCH:皮肤入路29眼,结膜入路12眼,外侧开眶入路5眼。术后疗效:除1眼肿瘤残留外,其余127眼肿瘤均完整摘除。术后并发症:(1)眼球运动受限16眼,其中结膜入路11眼、外侧开眶入路4眼、外侧开眶联合内侧结膜入路1眼;(2)视力下降9眼:其中结膜入路3眼、外侧开眶入路6眼;(3)瞳孔散大9眼:其中结膜入路4眼、外侧开眶入路5眼;(4)眶内出血3眼:均...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美容方面亦有较多的考虑,要求行双重睑手术者逐渐增多。1981年以来笔者行双重睑手术65例效果较满意。手术方法及效果双重睑手术方式有切开缝合法,缝线法和埋藏缝线法。一、切开缝合法1.标记上眼睑皱褶的高度:距睑缘7~10mm(最高处)用美蓝标记切口方向。内皆部要靠睑缘些,在瞳孔中央眼睑处最高,处眦部切口与脸缘平行并略超过外眦部。2.麻醉与手术步骤:上眼睑皮下及上穹窿结膜下作浸润麻醉。沿美蓝标记线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暴露眼轮匝肌。剪去切口上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鼻内镜协助下经结膜切口以Medpor材料修复眶下壁骨折效果。方法单纯爆裂性眶下壁骨折13例,采用结膜切口联合外眦皮肤切开入路,鼻内镜下取出游离的碎骨片,将嵌顿的下直肌及其他眶组织充分游离还纳至眶内,植入修剪塑形后的Medpor板重建眶下壁,随访4~12个月,观察眼位、复视、眼球内陷及眼球运动改善情况。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复视及眼球运动受限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10例复视完全消失,眼球运动恢复正常;3例好转(其中2例伤后近2个月手术)。眼球内陷均在1mm以内。结论鼻内镜下经结膜切口眼眶爆裂性骨折整复术合并Medpor板植入可有效矫正眼球内陷及复视,效果良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义眼座植入同期下穹窿成形术治疗眼球摘除后畸形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羟基磷灰石义眼座加下穹窿成形术治疗眼球摘除后畸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4只眼球摘除后畸形综合征行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用后部tenon囊包埋义眼座,其中24例找到直肌,10例行皮肤面固定穹窿部结膜,24例将下穹窿结膜缘直接缝合在眶缘的骨膜上,球结膜缺损部分均行唇黏膜移植.结果随诊5~30个月33例手术效果满意,结膜伤口一期愈合,无义眼座暴露,1例结膜囊粘连狭窄.结论通过手术方法的改进,治疗眼球摘除后畸形综合征,手术效果好,减少了并发症,缩短了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14.
眼球摘除术后眶内植入填充物,可减轻眼睑塌陷畸型及预防结膜囊狭窄。近年用硅胶海绵作为眶内植入物已有报道。我院自1978年3月起用泡沫硅胶义眼台作眶内植入。将观察30例总结于下。手术方法选择常规的眼球摘除适应症,先作眼球摘除,术中四直肌预置缝线,眼球摘除后将泡沫硅胶义眼台置于肌肉圆锥正中,上直肌  相似文献   

15.
近3年来,作者对5例睑痉挛患者施行了手术治疗,并对手术方法作了一些改进,现介绍如下。手术方法①麻醉:常规皮肤消毒后,用2%普鲁卡因加肾上腺素10ml,在眶外侧缘附近的皮下作浸润麻醉。②皮肤切开:距外眦约2Cm,和眶外缘平行,上平外眦角,下至颧骨下缘,切开皮肤,长约3Cm。③皮下潜行分离:用蚊式血管钳,沿眶外缘向切口上  相似文献   

16.
改进颅额径开眶术摘除眶内肿瘤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进颅额径开眶术摘除眶内肿瘤的临床探讨解放军第一四八医院眼科任大元,郑宝秀,孙彦利目前,国内学者对颅额径开眶摘除眶内肿瘤,多持否定或慎重态度。我院对5例眶尖肿瘤采取此法,收到满意效果。就此探讨如下:一、一般资料,近三年来,我们选择眶尖肿瘤行此术式,共...  相似文献   

17.
眼眶内海绵状血管瘤手术进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海绵状血管瘤手术进路的适应证选择、手术方法及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2003年3月武警总医院眼眶病研究所手术治疗的海绵状血管瘤20例。其中10例采用结膜入路,4例采用外侧开眶术,6例采用前路开眶术。结果 除1例结膜入路因粘连重改外侧开眶,1例因大出血加前路切开放血引流,其余均顺利取出瘤体,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安全、有效地摘除海绵状血管瘤选择手术进路很重要。关键在于术前对肿瘤性质、位置、粘连程度的正确判断和手术操作的技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颅眶沟通性肿瘤翼点入路经颅手术方法和技巧改进,总结其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讨论避免手术损伤眶内正常组织的注意点.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回顾性分析37例颅眶沟通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采用翼点入路术式开颅,根据需要,用咬骨钳咬除眼眶内侧壁或外侧壁,去除眶顶板,小心分离并保护眶尖部能够显露的各眼外肌,用冷冻头冷冻肿瘤的眶内部分,小心分离其周围组织直至肿瘤摘除.如果肿瘤突破硬脑膜进入脑实质,则由神经外科医师处理其颅内部分.结果 37例患者中,32例一次性完整摘除,5例因肿瘤广泛侵犯海绵窦或是蝶鞍,作姑息性摘除.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其中良性肿瘤28例,占75.67%(28/37),恶性肿瘤9例,占24.32%(9/37).最常见的肿瘤是脑膜瘤,11例,占29.73%(11/37).最多的并发症是眼外肌损伤,21例,占56.76%(21/37).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视力丧失,4例,占10.81%(4/37).结论 翼点入路经颅手术摘除颅眶沟通性肿瘤,易于暴露,手术视野好,肿瘤易于摘除.术中注意保护眶后部重要组织,可以减少术后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中华眼群杂志,2008,44:696-699)  相似文献   

19.
眼眶肿瘤摘除手术之入路一般有三种途径。即眶前路切开,眶外壁切开额径开眶、。径额开眶适用于摘除颅眶沟道的肿瘤,眶外壁切开则多应用于球后部肿瘤摘除.这两种手术较之眶前路切开术复杂,且病人痛苦重。因之我们对球后部的肌锥内海绵状血管瘤采用眶前路切开术的方法摘除肿瘤成功。但眶前路切开术系由外侧进入眶腔,故摘除位于球后的眶内侧肿瘤操作困难,手术很不方便。因此对位于眶内侧后部的肿瘤摘除手术有必要予以改进,使手术操作简便易于摘除肿物。我们  相似文献   

20.
外眦韧带及骨膜修复眼睑缺损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眼睑肿瘤切除术后以外眦韧带及骨膜组织Ⅰ期修复眼睑缺损的效果。方法 33列发睑肿瘤切除行Ⅰ期眼睑缺损修补术,在显微镜下用尖刀片彻底切除眼睑癌组织,潜行分离颞侧皮肤、肌层、外眦韧带及骨膜,视缺损大小松解外眦带及骨膜,内眦睑残端与外眦韧带及骨膜组织缝合。观察术后外观及眼睑功能,术后随6月-3年。结果 在33例中,上睑肿瘤21例,下睑12例,术后7天拆线,31例治愈(93.94%),外观及功能满意。2例显铲。结论 外眦韧带及骨膜转位方便,且外眦韧带及骨膜为转位活组织,无术后坏死或组织挛缩,可对眼睑肿瘤术后的眼睑缺损行I期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