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3例外伤性延迟性脾破裂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延迟性脾破裂 (Delayedruptureofspleen ,DRS)系指腹部外伤 4 8h后才有脾破裂症状表现者 ;占脾外伤的 14 %~ 2 0 % ,约占脾破裂的 0 3%~ 1% ,死亡率为 10 % [1] 。DRS由于症状隐匿和病情急 ,发展迅速 ,是脾损伤中潜在危险性极大、后果极严重的损伤之一。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整复治疗的影响因素.方法:对218例小儿肠套叠整复治疗成功率进行分析,并对其与病程、套叠部位及全身症状出现与否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218例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成功率89.0%(194/218).其中病程≤24 h、25~48 h、49~72 h的整复成功率分别为95.1%(135/142)、86.3%(44/51)、60.0%(15/25),三者之间差异有显著件:套叠部位在脾曲以上及脾曲以下者分别为94.8%(184/194)、41.7%(10/24),两者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而无全身症状,有单个全身症状及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全身症状者分别为97.6%(80/82)、90.6%(87/96)、67.5%(27/40).三者之间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病程短,套叠部位在脾曲以上,且无全身症状的肠套叠患儿更易整复.  相似文献   

3.
异位脾多发于20~40岁育龄妇女(占70%~80%)和儿童(占20%~30%)[1],症状随脾游走的部位而定,常因其牵拉或压迫周围器官和组织所致,也可无症状,常给诊断带来困难.我科彩超诊断异位脾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延迟性脾破裂是外伤性脾破裂的一种特殊类型,系指腹部外伤48小时以后才表现脾破裂症状者,约占脾破裂的14%~20%,但病死率明显高于一般的脾破裂,其死亡率约为10%。我院1995~2004年共收治延迟性脾破裂25例,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延迟性脾破裂是外伤性脾损伤的一种特殊类型,症状隐匿,往往给诊断造成一定困难而延误治疗,故至今仍是外科急诊中值得重视的问题.闭合性腹部损伤中的脾破裂,伤后超过48 h才出现症状者,即McINDoe首先命名为延迟性脾破裂.现将我院近年收治延迟性脾破裂11例的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慢性肾衰竭(CRF)患者胃肠道症状发生情况,并探讨其与中医辨证分型相关性。方法150例CRF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对不同证型患者进行消化道症状评分。结果虚证辨证分型中,以肝肾阴虚(24.0%)、脾肾气虚(23.3%)、脾肾阳虚(20.0%)为主;脾肾气虚证的消化道症状评分高于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兼证辨证分型,以瘀血证(32.1%)、湿热证(22.9%)、湿浊证(20.6%)居多,湿热证、热毒证、瘀血证消化道症状评分均高于风动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兼证相比,除风动证外,其余各组的评分均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F患者本虚证候以肝肾阴虚、脾肾气虚为主,兼证以湿热证、热毒证、瘀血证为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部分脾栓塞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临床效查。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对36例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患者用高压消毒明胶海绵颗粒共进行介入治疗。结果36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栓塞范围为30%~60%,患者术后肝功能,血常规获得改善,脾功能亢进症状缓解或消失。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部分脾栓塞术对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症有明显疗效,可替代脾切除术。  相似文献   

8.
周琦 《海峡药学》2013,25(5):260-261
目的探讨启脾口服液联合护理对肝硬化患者消化系统症状的影响。方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护理基础上给予启脾口服液治疗和针对消化系统症状的强化护理。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7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00,P=0.032)。两组治疗后症状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治疗后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启脾口服液联合强化护理可有效改善肝硬化患者消化系统症状。  相似文献   

9.
肝癌伴门脉高压及脾亢介入治疗8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肝脾双介入治疗肝癌伴门脉高压及脾亢的作用。方法 86例患者在肝癌介入治疗的同时行部分脾栓塞术(PSE)116次,其中26例行2次以上PSE。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白细胞及血小板均恢复正常,术后2个月与术前比较平均增高率分别为219.2%、297.9% ,门脉高压症状减轻,1、2、3年存活率分别为58.1%、30.2%、15.1%。结论 肝脾双介入治疗肝癌伴门脉高压、脾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刘国焰 《江西医药》2012,47(6):506-507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30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失去手术机会的患者采用肝动脉以及部分脾动脉栓塞术(选择脾中、下支动脉),同时给予肝动脉内化疗药物治疗.观察患者术后血常规、临床症状及体征、术后1个月CT变化情况.结果 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血象,缓解临床症状,复查CT提示肝癌病灶缩小,脾脏部分坏死状态.结论 肝癌合并脾亢患者进行双介入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治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工业和交通的发展 ,外伤性脾破裂逐年增加。传统的治疗方法脾切除术 ,随着对脾脏功能的深入研究 ,其很多功能尤为重要 ,外科领域不断通过各种方法 ,保留脾脏 ,我院从 1997年 3月至 2 0 0 0年 1月 ,采用腹腔镜下保脾治疗脾破裂 36例 ,取得满意疗效 ,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36例病人中 ,男性 31例 ,占 86 .1% ,女性 5例 ,占 13.9% ,年龄 17~ 6 1岁 ,平均 39岁。1.2 致伤原因 :车祸 16例 ,占 44 .3% ,打架 6例 ,占 16 % ,其他损伤 14例 ,占 39.7%。受伤到就诊时间为 45 m in~ 6h,平均 4h。1.3 临床症状 :36例病人…  相似文献   

12.
脾功能亢进是肝硬化的重要并发症之一.脾功能亢进造成白细胞、血小板减少,易致感染、出血.随着介入影像学的发展,部分性脾栓塞(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已广泛应用于临床.PSE既可改善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症状,又能保留其一定脾脏免疫功能.我院采用PSE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20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何斌 《现代临床医学》2004,30(6):344-345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断、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条件.方法:对1989年1月至2004年2月期间收治的资料完整的98例外伤性脾破裂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车祸伤65例,高处坠落伤15例,直接暴力伤18例.腹腔穿刺阳性率92.9%.行脾切除手术64例(65.3%),脾部分切除或脾修补术16例(16.3%),保守治疗18例(18.4%).其中小儿脾损伤18例(18.4%),保守治疗成功12例,占小儿脾损伤的66.7%.结论:腹腔穿刺结合B超、CT及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但不是手术绝对指针.术中行脾修补、部分切除及脾动脉分支结扎根据病情是切实可行的.在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情况下,可试行非手术治疗,特别是小儿脾损伤后的保守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清开灵致过敏性哮喘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 男, 35岁, 因发热、鼻塞、流涕2d就诊. 体检: T38.5℃, 心、肺、肝、脾未见异常. 门诊拟诊: 上呼吸道感染. 给予清开灵注射液(批号001008)30ml加入 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ml中静滴, 约15min后, 患者出现胸闷、气短, 哮喘、呼吸困难. 立即停止输液, 肌注异丙嗪25mg、地塞米松2mg, 症状未见改善, 急诊转内科. 既往体健, 无支气管哮喘及心脏病史. 体检: T 38.7℃, R 28次/min, BP 120/68mmHg , 神志清, 口唇轻度发绀, 胸廓对称, 呼吸急促, 双肺满布哮鸣音, 无湿音. 心界不大, 律齐, 未闻及杂音. 腹平软, 肝、脾未及. 即给予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40 ml加氨茶碱0.25g缓慢静注, 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加地塞米松5mg及头孢曲松钠1.0g静滴. 5min后症状减轻, 30min后气喘、呼吸急促明显改善, 12h后症状消失. 第2天改用头孢曲松钠1.0g与利巴韦林0.6g治疗, 未出现上述类似症状.  相似文献   

15.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分流术和断流术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分流术和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 回顾本院180例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断流术与分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对手术前后脾功能亢进症状、肝功能、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近期分流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失率腹水消失率优于断流组(P<0.05).断流组术后再出血率22.48%高于分流组术后再出血率9.80% (P<0.05).断流组3例发生肝性脑病,占2.3%,分流组4例出现肝性脑病,占7.8%.结论 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较理想的术式,此术式具有手术时间短,止血彻底,肝性脑病的发生率低,易于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6.
脾脏是腹腔内较易受伤的实质性脏器之一,脾脏伤约占腹腔内脏器伤的一半甚至以上,脾破裂是常见的脾脏伤,其危险主要在于容易引发大出血,据统计脾破裂的病死率高达10%,其主要临床表现症状为患者出现腹痛,以及腹部会出现浑浊音,同时患者有可能出现内出血或是出血性休克的症状。为了降低脾破裂患者的病死率,将疾病对患者工作、生活以及家庭的影响降到最低,所以目前对于外伤性脾破裂的治疗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对外伤性脾破裂的外科治疗展开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保守治疗成人外伤性脾破裂2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军 《临床医药实践》2009,18(7):525-526
脾破裂在闭合性腹部损伤中最为多见,近年来,脾破裂占腹腔脏器损伤的30%~70%,脾脏在人体的免疫功能中所起的作用已为大家共识.脾破裂的治疗已由传统的脾切除术发展到各种保脾手术,如脾缝合,脾修补术,脾动脉栓塞,结扎术,网罩或捆扎术,部分脾切除术等.本院于2000年1月-2007年12月保守治疗脾破裂25 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外伤性脾破裂是临床常见急腹症,约占腹部损伤的30%,常伴有大血管和其它脏器损伤,外科处理复杂,我院自03~07年共收治10例,现将治疗体会报导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男9例,女1例;年龄17~50岁,平均30岁;致伤原因车祸3例,外伤7例;受伤至就诊时间为1h至1d.均有不同程度的左下胸、左上腹等外伤史.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伴有休克症状,均经B超监测出有脾外形缺损区和脾包膜下和脾周液性暗区,腹腔穿刺,8例为不凝血液.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介入部分脾栓塞术对门脉高压性脾亢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 通过对53例门脉高压性脾亢患者进行无水酒精明胶海绵介入部分脾栓塞术,以术前后血细胞计数和脾大小血流及门脉内径等的变化,分析其疗效.结果 术后脾血流明显减少,血细胞计数增高并在3个月~6个月基本稳定,门脉内径变小,脾脏于栓塞3个月~6个月后明显变小,腹水等临床症状减轻.结论 部分脾栓塞术治疗门脉高压性脾亢简单、经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古方十四味建中汤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将68例患者分成脾肾双补组(34例)和补肾组(34例),分别采用十四味建中汤和六味地黄汤治疗,连续治疗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骨密度和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脾肾双补组运用古方十四味建中汤治疗后在提高骨密度和改善临床症状方面均显著高于补肾六味地黄汤组(P<0.05).结论脾肾两虚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发病的主要病理机制,运用脾肾双补治疗本病优于单纯补肾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