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背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内植物有传统的动力髋螺钉、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然而目前哪种内植物治疗方法较好仍存在争议。 目的:分析动力髋螺钉、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3种内植物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159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动力髋螺钉、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转子间骨折的差别。 结果与结论:①置入后1周、6个月、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优于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组(P < 0.05),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组优于动力髋螺钉组(P < 0.05)。②置入后3,6,12个月X射线片显示骨折愈合情况: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优于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组(P < 0.05),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优于动力髋螺钉组(P < 0.05)。提示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置入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牢靠、操作简单、骨折愈合率高、愈合时间短、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对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应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2.
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内固定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及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治疗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临床疗效。方法自2005年11月~2007年10月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及DHS治疗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析96例,其中股骨转子间骨折65例,转子下骨折31例。采用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固定59例,DHS固定37例。结果经11~25个月,平均17.6个月随访,骨折均愈合,髋关节功能根据Harris评分标准进行评定,优63例,良27例。结论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及DHS治疗股骨转子间及转子下骨折能达到良好复位和坚强固定,可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原因,提出避免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对我院2009年11月-2011年12月间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手术治疗的6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骨折类型、骨骼质量及骨折复位质量,分析造成手术失败的可能原因。结果共发现9例失败病例,失败率13.64%。6例发生钢板断裂,1例发生螺钉退出,2例螺钉切割。骨折类型:EvansⅢ型2例,Ⅳ型4例,Ⅴ型3例。Singh指数评定骨质量:Ⅴ级1例,Ⅳ级2例,Ⅲ级2例,Ⅱ级4例。结论病例选择不当、骨折复位不良、以及骨骼质量差均是股骨近端解剖钢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失败的原因,正确的手术指征和精确的手术操作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陈宗文  徐磊  王会  马煊 《解剖与临床》2011,16(3):250-252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26例,按Evans分类,Ⅰ型2例,Ⅱ型7例,Ⅲ型8例,Ⅳ型8例,逆粗隆型1例,均采用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结果:手术均顺利,术后均获6~18个月随访,根据黄公怡等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12例,良12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2.3%.结论: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法对6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行骨牵引、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解剖钢板、股骨近端髓内钉、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等治疗疗效的比较。结果DHS固定组出现髋内翻4例,断钉1例。 PFN钉固定组出现髋内翻1例。股骨近端解剖钢板固定组出现髋内翻2例。 DHS组发生骨不愈合1例,改行PFN钉固定后愈合。术后无近期并发症,效果满意。结论各种治疗方法各有优点和不足,笔者更倾向于用PFN治疗不稳定的股骨转子间骨折。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改良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A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2年2月~2013年7月间收治7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符合研究入选标准40例,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给予改良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以Harris髋关节评分标准评价疗效及对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0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10.5月(5~18月),研究组Haris评分(89±7.24)分,对照组Haris评分(76±6.84)分,=5.837,0.01。结论对于老年A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改良股骨近端锁定钢板与普通股骨近端锁定钢板相比,能够有效增加固定的可靠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63例,其中男25例,女38例。年龄62~89岁,平均(75.2±5.6)岁。骨折按Evans标准分类:I型4例,Ⅱ型16例,Ⅲ型22例,Ⅳ型18例,V型3例。均采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骨折愈合、肢体功能恢复、有无并发症的发生等情况。按照改良Harris评分进行髋关节功能评估。结果 6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12~21个月,平均(15.3±3.8)个月。骨折均愈合,无骨不连、内固定松动、无髋内翻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改良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优良者占93.6%。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固定牢靠,临床疗效满意,是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8.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下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21例老年股骨转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13例。年龄65~76岁,平均71.4岁。按Seinsheimer分型:ⅡB型1例,ⅡC型1例,ⅢA型8例,ⅢB型2例,Ⅳ型7例,Ⅴ型2例。结果术后随访10个月~3年,平均13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3~11个月,平均时间为3.5个月;髋关节功能按高堂成疗效标准进行评定,优13例,良6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0.5%。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下骨折创伤小,固定可靠,骨折愈合快,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是老年股骨转子下骨折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背景:目前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内固定有动力髋螺钉、Gamma钉、股骨近端交锁髓内钉等,究竟使用何种内固定目前仍存在争议。近年来股骨近端锁定解剖钢板逐渐被用于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与传统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05/2009-06收治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4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股骨近端锁定解剖钢板内固定组及传统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组各24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引流量、下地时间及内固定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5~18个月,平均12.6个月。两组间伤口引流量、下地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解剖钢板组较动力髋螺钉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更少(P0.05)。内固定后两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解剖钢板组优良率更高,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与传统动力髋螺钉内固定相比,股骨近端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功能恢复良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股骨近端锁定型钢板(LPFP)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使用股骨近端锁定型钢板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5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65病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1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12周。无钢板及螺钉脱出、断裂、内固定物松动、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髋内翻畸形等情况发生。治疗后Harris评分:优46例,良14例,可5例,优良率为92.9%。结论LPFP是一种的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具有内固定牢固、操作方法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性股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解剖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性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5年12月至2007年11月老年性股骨远端骨折患者15例。Müller分型:A2型3例,A3型2例,B2型2例,C1型4例,C2型3例,C3型1例。均采用股骨远端锁定钢板固定,术后未用外固定,配合CPM早期膝关节的功能锻炼。结果所有病例经8~18月随访,平均13月,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4~6个月,平均约5.3个月,按照AO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达13例,优良率86.7%。结论解剖型锁定钢板外形设计合理,对骨折血供破坏少,不易松钉,适合于老年性股骨远端骨折特别是有骨质疏松的患者,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Choosing internal fixator implants with good strength and stiffness is the key to repair femoral neck combined with ipsilateral subtrochanteric fractures.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bio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different implant fixation for femoral neck combined with ipsilateral subtrochanteric fractures. METHODS: Totally 24 adult antiseptic cadaver specimens were used to produce fracture models with femoral neck fracture combined with 5 cm of ipsilateral subtrochanteri medical cortical defect, and were divided into femoral proximal locking plate group, lengthening proximal femur anti-rotation intramedullary nail group and lengthening proximal femoral nai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results of axial compression test, torsion test and axial compression failure rest in three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AND CONCLUSION: The axial compressive stiffness and failure load in lengthening proximal femur anti-rotation intramedullary nai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ose in femoral proximal locking plate group and lengthening proximal femoral nail group, and those in lengthening proximal femoral nai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ose in femoral proximal locking plate group (P < 0.05). The torsional stiffness in femoral proximal locking plat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at in lengthening proximal femur anti-rotation intramedullary nail group and lengthening proximal femoral nail group, and that in lengthening proximal femur anti-rotation intramedullary nai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that in lengthening proximal femoral nail group (P < 0.05). The indexes of bio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pecimens at the 4th and 8th weeks after fixation in three groups were slightly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those in 0 week after surgery, but the differenc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o a certain extent, compared with the femoral proximal locking plate and lengthening lengthening proximal femoral nail, lengthening proximal femur anti-rotation intramedullary nail fixation for repair of femoral neck combined with ipsilateral subtrochanteric fractures has more biomechanical advantages.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解剖标志建立股骨三维坐标系,实现股骨近端解剖参数的自动化测量,辅助术前规划及个性化股骨柄设计。方法自主研发专用于股骨解剖测量的Femeter软件,可读取显示股骨STL模型,手工选取目标解剖标志点。运用半球形搜索迭代方法实现髓腔快速三维建模,运用经典最小二乘拟合等算法实现股骨头半径、颈干角、前倾角等相关16个测量参数的自动计算。结果通过30例股骨STL模型进行测量实验,平均单次测量的算法执行时间为(0.95±0.16)s,9个解剖测量项的评定者内和评定者间可靠性较高(组内相关性系数为0.907~0.999)。结论 Femeter软件的自动建模和测量算法执行速度较快,测量可重复性较好,操作简易,适用于临床。自动化三维股骨近端解剖测量可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前规划、股骨柄选择和个性化股骨柄设计提供可靠数据。  相似文献   

14.
背景:髓内钉具有优良的力学承载性能,提高了骨与内固定的整体稳定性,减少了骨折畸形愈合和内固定失败的发生率。股骨转子下骨折的内固定治疗对内植物的要求较高,因此在内植物的选择上仍存在很多争议。 目的:评价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6年6月至2011年11月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17例的病例资料。其中股骨转子下骨折合并转子间骨折9例(Seinsheimer分型Ⅴ型),股骨转子下骨折(Seinsheimer分型ⅡB 2例,Ⅲ B 1例,Ⅳ 4例)累及股骨干骨折7例,Seinsheimer分型Ⅴ型同时累及同侧股骨干骨折1例。受伤原因:高能量损伤16例,低能量损伤1例。记录固定时间、固定时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与结论:固定后随访8-24个月,平均16.2个月。固定后X射线片示骨折愈合时间平均5.4个月。固定后X射线片示所有患者骨折复位良好,转子下骨折、转子间及股骨干骨折均愈合,未出现骨折移位、内固定松动及髋内翻畸形,固定时仅有1例患者出现插钉困难。固定后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为88.2%。结果证实,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本身设计合理,其防旋刀片对骨折端具有抗旋转和成角稳定性,疗效较好,安全可靠,是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较理想的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股骨近端解剖锁定板(ALCP)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髋部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采用PFNA和ALCP治疗的26例股骨干合并同侧髋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PFNA组14例,ALCP组12例。对2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髋膝关节功能等进行比较。结果与ALCP组相比,PFNA组在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术中失血优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6例均获1年以上随访,平均25个月。2组患者均无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内固定断裂、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及肢体严重旋转与短缩畸形等并发症。2组各部位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完全愈合后,2组髋关节Harris评分和膝关节Evanich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与ALCP均为固定股骨干合并同侧髋部骨折的良好内固定物,但PFNA在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方面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6.
新型无柄股骨假体应力分布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比传统有柄股骨假体的应力分布来研究新型无柄股骨假体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 利用真实人体股骨上端的CT扫描图像,建立完整股骨、两个或三个固定螺钉的无柄假体、传统有柄假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人单腿直立的载荷情况,分析和比较每种模型的Von Mises应力分布。结果 (l)无柄假体股骨上的Von Mises应力比传统有柄假体和完整股骨上的都要高;(2)与传统有柄假体相比,防止了应力遮挡效应的产生。(3)两个或三个固定螺钉的无柄假体在股骨的Von Mises应力分布上没有明显差别。结论 新型无柄假体可以防止应力遮挡效应,和传统有柄假体相比能够使股骨上的应力分布更加符合实际的生理情况。  相似文献   

17.
朱求亮  许斌 《解剖学报》2016,47(5):658-662
目的探讨肉眼直观下描述股骨颈扭转角及前倾角的区别,并分析其差异的临床意义。方法在股骨冠状面平面,分别从6点钟、12点钟、1∶30点钟、3点钟和4∶30点钟位置观察干燥完整的股骨标本(60根),在照片上分别确定股骨头颈轴线、股骨冠状面、股骨颈截面最长径及股骨上段冠状面,画图描述股骨颈扭转角与前倾角,分析这两个角度的区别。结果股骨颈前倾角是股骨头颈轴线与股骨冠状面的夹角,是线与面的关系,角尖朝内,在6点钟、12点钟、1∶30点钟、3点钟和4∶30点钟位均可观察到;股骨颈扭转角是股骨颈椭圆截面最长径线构成的面与股骨(上段)冠状面的夹角,是面与面的关系,角尖朝后,仅在12点钟、1∶30点钟、3点钟位可以观察到。1∶30钟位是显示股骨颈扭转角和前倾角区别的最佳位置。结论股骨颈前倾角和扭转角是共同基于股骨冠状面,分别与股骨头颈轴线、股骨颈截面最长径线构成的面,组成的两个不同角度参数。非立体观察是混淆股骨颈扭转角与前倾角的重要原因。前倾角决定内固定螺钉及股骨假体的方向,扭转角对内固定螺钉进钉点及股骨髓腔开口位置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解剖型钢板治疗股骨下端复杂粉碎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解剖型钢板治疗股骨下端复杂粉碎骨折的临床特点、效果。方法2001年9月~2006年9月,采用解剖型钢板治疗股骨下端复杂粉碎骨折25例。观察疗效。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0~2年.平均1.4年。按Schatzker的疗效评定标准,优15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92%。结论解剖型钢板是治疗股骨下端复杂粉碎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9.
背景:以往的三维有限元研究多集中在成人骨科生物力学方面。 目的:以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儿童股骨近端解剖钢板固定股骨转子下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 方法:从6具儿童尸体上取股骨12根,X射线排除骨病后分为2组,实验组采用儿童股骨近端解剖钢板固定,对照组采用重建钢板固定。分别进行生物力学实验,测试其轴向压缩、扭转刚度、弯曲刚度。选取1名健康男性儿童进行螺旋CT扫描技术,获得股骨近端图像数据,建立儿童股骨近端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三维有限元力学分析。 结果与结论:在轴向压缩刚度、扭转刚度上儿童股骨近端解剖钢板与重建钢板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在抗弯曲刚度上,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结果显示儿童股骨近端解剖钢板的抗压能力、抗扭能力上与重建钢板相当,而在抗弯曲能力上强于重建钢板。生物力学三维有限元分析显示儿童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的设计符合生物力学原理,具有较好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够满足对儿童股骨近端骨折固定的需要。儿童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对固定股骨转子下骨折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20.
背景:现有解剖型接骨板在个性化方面存在缺点及不足。 目的:用CT原始数据建立股骨远端骨折模拟复位后的三维实体模型,并设计个性化解剖型接骨板的三维实体模型。 方法:选取1例左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CT扫描原始数据。导入Mimics软件,得到股骨远端骨折模拟复位的三维实体模型;用Geomagic软件转换为符合要求的NURBS封闭曲面模型;接着用UG软件设计出接骨板的内外表面,得到模型数据,确定螺钉孔的位置并设计螺钉孔,并对设计好的接骨板进行数控编程。将生成的NC代码输入数控机床,加工出股骨远端个性化解剖型接骨板。 结果与结论:①建立了股骨远端复杂骨折模拟复位后的三维实体模型。②建立了股骨远端个性化解剖型接骨板的三维实体模型及股骨远端个性化解剖型接骨板螺钉系统装配的三维实体模型。③加工出了股骨远端个性化解剖型接骨板模型及股骨远端骨骼模型。模型外形逼真,接近真实情况,具有良好的骨面贴合性和特殊的螺钉孔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