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治疗肝静脉闭塞型布-加综合征的手术方式,方法:对88例肝静脉闭塞型布-加综合征患者采用人工血管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C形架桥联合门-奇断流术,脾动脉结扎或脾大部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分流前平均门静脉压为36cmH2O(31-45cmH2O,1cmH2O=0.00098kPa),分流后为26cmH2O(21-33cmH2O)。平均下降10cmH2O。3例死于术后并发症;8例发生乳糜漏,于术后5d-3个月恢复正常。74例随访0.5-7a,无肝性脑病和复发出血,腹水消失61例,明显减少13例,彩超检查人工血管均通畅。结论:此手术方式是治疗肝静脉闭塞型布-加综合征较简单,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2.
Y型人工血管转流治疗混合型布加综合征患者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肠-腔-房Y型人工血管转流治疗混合性布加氏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1990-2006年于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51例混合性布加氏综合征患者实施了肠-腔-房Y型人工血管转流.先于肝前行人工血管(直径16~18 mm,主血管)与肾静脉以下下腔静脉和右心房的吻合,然后再行人工血管(直径10~12 mill,支血管)与肠系膜上静脉和主血管的吻合.监测手术前、后下腔静脉、门静脉压力及血流流速.结果 手术后即日胸腹壁浅静脉曲张消失,无住院期死亡病例.随访6个月至16年,随访期内主血管未发现血栓,通畅率100%,支血管血栓形成2例,通畅率为96.1%.术后下腔静脉压力较术前下降了17.4 cm H2O±5.7 cm H2O(1 cm H2O=0.098 kPa),门静脉压力下降了17.0 cm H20±7.0 cm H20.结论 Y型人工血管转流能同时有效地降低下腔静脉及门静脉压力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是治疗混合性布加氏综合征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下腔静脉隔膜切除术治疗隔膜型布-加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下腔静脉膜性梗阻的219例患者施行隔膜切除术,切开下腔静脉,以球囊阻断病变远心端下腔静脉及肝静脉血流,直视下切除下腔静脉隔膜,取出繁衍血栓,解除下腔静脉阻塞,术后辅以抗凝祛聚治疗。结果:213例患者取得了明显的近期疗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有效率97.5%,死亡6例,病死率2.5%。随访6个月至9a,临床症状复发20例,复发率9.1%。结论:直视下下腔静脉隔膜切除术是治疗是腔静脉隔膜型布-加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脾静脉-颈内静脉转流术治疗重症布-加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节段闭塞或狭窄并弥漫性肝静脉闭塞引起的重症布-加综合征的手术方式。方法:对38例重症布-加综合征患者采用脾切除,脾静脉-颈内静脉胸骨后转流术进行治疗。结果:围手术期死亡1例,病死率2.6%。2例发生切口感染,1例发生急性心功能衰竭,经药物治愈;余37例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对35例患者术后随访6-36个月,效果优者23例(65.7%),患者临床无症状,腹水,胸腹壁曲张静脉及下肢肿胀消失,肝右肋下不能触及;良好者10例(28.5%),胸胸壁曲张静脉基本消失,肝脏缩小;2例效果不佳(5.7%)。结论:脾静脉-颈内静脉转流术是治疗重症布-加综合征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的手术方法,总结外科诊治经验。方法手术治疗13例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其中肺癌6例,恶性纵隔肿瘤6例,SVCS狭窄1例。11例采用人工血管置换上腔静脉或补片扩大;2例采用人工血管转流。结果全组患者无手术死亡,术后上腔静脉梗阻症状均明显改善。1例术后人造血管血栓形成,经溶栓治疗后痊愈。全组患者术后存活时间为6~30个月。结论上腔静脉综合征采用原发病灶切除加人造血管置换手术治疗能够在短期内显著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15例胸腔肿瘤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手术治疗时使用人工血管转流的处理经验,分析上腔静脉及其分支人工血管转流手术的技术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胸腔肿瘤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的手术经验、受侵血管包括上腔静脉和(或)左右颈内静脉。结果 15例患者接受了不同类型的人工血管转流手术,包括右颈内静脉与右心房人工血管转流8例、左颈内静脉与右心房人工血管转流4例、左及右颈内静脉与右心房人工血管转流3例,人工血管转流均应用Gore-Tex人工血管,共应用人工血管18支,直径8~12mm,所有手术均成功进行,无手术死亡,无严重并发症、术后生存时间最长者达3年。结论人工血管转流上腔静脉及其分支手术,是胸腔肿瘤合并上腔静脉综合征手术治疗中重要方法,正确及时地应用可以提高根治性切除率,消除上腔静脉综合征,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腔静脉 腔静脉转流术是治疗节段闭塞型布 加综合征的理想术式[1 ,2 ] 。 1 994年 5月~ 2 0 0 1年 1月 ,本院采用腔静脉 腔静脉转流术治疗节段闭塞型布 加综合征 46例 ,现将术中护理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46例布 加综合征患者 ,男 32例 ,女 1 4例 ,平均年龄 31 .2岁 (1 4~ 57岁 )。患者术中出血量 40 0~ 82 0 0ml,平均2 0 0 0ml;31例患者术中行自体血液回输 ,回输自体血量 40 0~ 82 0 0ml;术中输液 1 0 0 0~ 3 0 0 0ml,平均 1 50 0ml。 1 5例切开下腔静脉瞬间出血量在 2 0 0 0~ 2 50 0ml,而血压及中心静脉压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  相似文献   

8.
收治下腔静脉隔膜阻塞症12例,均伴有布-加氏综合征。5例行经右房手指破膜术,7例采用国产Dacron人工血管作下腔静脉-右心房旁路分流术。无术中及术后近期死亡,术后3~24月随访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下腔静脉型布加综合征(BCS)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海南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接受介入治疗的18例下腔静脉型BC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患者手术方式均采用介入引导、上下腔静脉会师造影并球囊扩张术,18例患者均成功开通,其中10例半年内行2次手术,8例行3次手术,逐步扩大球囊直径,术前术后下腔静脉测压提示下腔静脉内压力显著降低[术前(30±10) cmH2O,术后(15±7) cmH2O],症状完全消失。18例患者均未植入支架,术后所有患者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随访12~48个月,无死亡,无一例复发及严重并发症。结论介入治疗下腔静脉型布加综合征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腔-肠-房人工血管转流治疗布加综合征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波民  孟庆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11):1758-1758,1760
我院自2002年5月~2005年8月,对4例长段下腔静脉闭塞伴肝静脉闭塞型布加综合征行腔-肠-房人工血管转流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布-加综合征(B—CS)的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73例B—C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根据彩超和64排CT血管成像,将其分为3种类型(5个亚型)。治疗方法包括: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或加支架置入)术59例,根治性病变隔膜切除和血栓取出术21例,下腔静脉旁路术(下腔静脉-下腔静脉架桥术7例,下腔静脉-右心房架桥术18例),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架桥术36例,脾静脉-下腔静脉架桥术20例,脾静脉-右心房架桥术6例,改良脾-肺固定术6例,联合手术(下腔静脉球囊扩张+肠-腔架桥术10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4%(20/173),围术期病死率为2.31%。随访时间6个月~5年,122例总有效率为83.60%(102/122),术后1年和5年的复发率分别为7.76%(8/103)、12.5%(12/96)。结论布-加综合征治疗方法较多,应根据不同的病理类型、门静脉高压或下腔静脉高压的程度以及患者全身情况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布加综合征下腔静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布加综合征147例,并与下腔静脉造影结果比较。结果彩超显示147例中下腔静脉通畅17例,膜性狭窄55例、膜性闭塞48例,节段性狭窄1例,节段性闭塞26例,其中合并血栓20例。与下腔静脉造影结果相比彩超定性诊断符合率98.64%,准确率94.56%。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布加综合征下腔静脉病变准确率高,应作为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布-加综合征(BCS)诊断及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1例经下腔静脉造影或手术证实的BCS患者,分析其彩色多普勒超声直接和间接征象,并根据肝段下腔静脉和(或)肝静脉的阻塞情况进行分型。结果:51例BCS中,下腔静脉型22例,肝静脉型9例,混合型16例,漏诊4例,超声诊断符合率92.2%(47/51),超声分型与血管造影或手术诊断一致。直接征象表现为肝静脉和(或)下腔静脉隔膜或纤维性狭窄、闭塞或栓塞;而肝尾叶增大、肝内交通支和下腔静脉侧支是重要的间接征象。超声漏诊4例均为下腔静脉型,与诊断意识不足和超声成像的局限性有关。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有助于明确布-加综合征诊断和分型,可作为临床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高场强磁共振诊断布-加综合征下腔静脉阻塞的价值.方法 51例布-加综合征患者行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 RV)检查,以DSA为金标准,评价下腔静脉阻塞端的性质.结果 51例布-加综合征患者中MRV显示下腔静脉完全阻塞37例,不完全阻塞14例;节段性阻塞14例,节段性狭窄3例;膜性阻塞23例,膜性带孔狭窄10例.DSA显示完全阻塞38例,不完全阻塞13例;节段性阻塞13例,节段性狭窄4例;膜性阻塞24例,膜性带孔狭窄9例.MRV正确显示其中不完全阻塞12例.以DSA为金标准,MRV诊断下腔静脉阻塞性质的灵敏度为97.4%、特异度为92.3%、阳性预测值为97.4%、阴性预测值为92.3%.结论 MRV诊断布-加综合征下腔静脉阻塞类型有重要价值,术前准确诊断阻塞段类型有助于指导介入治疗方案的制订.  相似文献   

15.
布加综合征下腔静脉梗阻的超声分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贵阁 《北京医学》2003,25(6):385-386
目的 探讨布加综合征下腔静脉梗阻的超声分型。方法 对128例布加综合征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进行分析、分型,除瘤栓阻塞型外全部病例均经X线下腔静脉造影证实。结果根据病因及声像图表现将布加综合征下腔静脉梗阻分为四种类型:膜型狭窄型、膜型闭塞型、节段性狭窄型、瘤栓阻塞型。结论 超声检查可显示布加综合征下腔静脉梗阻的部位、类型、范围和梗阻程度,对布加综合征的诊断、分型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是筛选和诊断布加综合征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双向Glenn术中对双侧上腔静脉的处理经验。方法2004年10月至2008年4月,采用双向Glenn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共22例,其中9例存在双侧上腔静脉。根据术中测量上腔静脉压力结果,7例行双侧双向Glenn术,2例直接结扎较细侧上腔静脉,其中2例体外循环下实施,7例行非体外循环手术。结果无死亡病例,所有患者发绀明显减轻,顺利出院;随访。结论双向Glenn术中对双侧上腔静脉的处理取决于:①两侧上腔静脉之间是否存在交通支;②上腔静脉直径与相应肺动脉是否匹配;③可在非体外下手术,但体外循环必须有良好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门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外科治疗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本文总结了65例门脉高压症术后再出血的治疗情况。结果 47例采用了不同术式的外科治疗,其中行肠腔侧侧分注术29例,肠系膜下静脉腔静脉分流术6例,肠系膜上静脉属支腔静脉分流术4例,肠系膜上静脉属支左肾静脉分流术2例,断流术6例,手术死亡5例。结论 外科治疗目前仍是治疗门脉高压术后再出血的主要手段,且以择期手术为宜,其中肠腔侧侧分流术是断流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