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儿喉罩拔除时机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喉罩全麻自主呼吸恢复后,于不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值拔除喉罩时患儿的气道及其他不良反应,探讨安全拔除喉罩时的PETCO2值。方法:纳入120例患儿,随机分为3组:40组,于PETCO240mmHg时拔除喉罩;45组,于PETCO245mmHg时拔除喉罩;50组,于PETCO250mmHg时拔除喉罩。每组各40例患儿。记录拔除喉罩前和拔除喉罩后即刻的血压和心率。同时观察拔除喉罩即刻及其后10min之内患儿是否有下颌松弛情况,及有无呛咳、咬管、屏气、喉痉挛等气道反应表现;有无低氧血症(SpO2<90%)。结果:50组下颌松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40组与45组(P<0.05)。40组患儿呛咳发生率(9.09%)明显高于45组和50组(均为0%,P<0.05)。40组及45组患儿咬管、屏气及体动发生率分别明显高于50组(P<0.05)。3组间喉痉挛发生率和低氧血症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小儿喉罩全麻后,当PETCO2为50mmHg时拔除喉罩呛咳、咬管、屏气、体动、喉痉挛及低氧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能较平稳地拔除喉罩;且拔除喉罩后仅有少数患儿出现轻度的气道不通畅情况,轻偏头部或轻托下颌可以纠正。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喉罩控制通气的小儿全身麻醉中合适拔除喉罩的时机。方法:将2017年7月至2018年2月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麻醉科应用喉罩通气全身麻醉的40例小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小儿自主呼吸恢复后脱氧,经皮氧饱和度(SpO_2)95%即拔除喉罩;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出现体动后才拔除喉罩。比较两组小儿拔除喉罩后出现的最低SpO_2、拔喉罩后的并发症和在恢复室停留时间。结果:所有小儿均顺利度过麻醉苏醒期,无躁动、呕吐、咳嗽、喉痉挛及支气管痉挛的发生,对照组有5例小儿SpO_290%,需要辅助通气,研究组有1例小儿需要辅助通气。结论:喉罩通气的小儿全身麻醉在小儿自主呼吸恢复、出现体动后拔除喉罩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9):3681-3682
探究喉罩保留自主呼吸全麻合骶管阻滞在小儿下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将下肢手术患儿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喉罩保留自主呼吸全麻合骶管阻滞麻醉患儿设为,对照组行喉罩保留自主呼吸全麻,比较麻醉效果。两组手术时间及拔管时间差异不明显,术后24h疼痛(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4、8h 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拔管后5min OA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睁眼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儿下肢手术中两种麻醉方式联合麻醉对术后短期镇痛效果显著,同时患儿苏醒时情绪、镇静程度更为优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插管性喉罩在小儿腭裂整复术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将80例2岁以上腭裂患儿分为两组,A组,普通喉镜气管插管,术后常规拔管;B组,插管性喉罩辅助插管、拔管.对两组惠儿术毕拔管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B组患儿一次性全麻气管插管成功率100%,明显高于A组(62.5%),由于一次性插管成功,避免了多次试插造成的口腔分泌物增多、喉痉挛、喉水肿等严重并发症;拔管后声嘶、躁动明显减少,无三凹征、呼吸再抑制等致命并发症出现.结论:用插管性喉罩做支撑,纤维支气管镜辅助插管,术毕以气管导管为导引置入喉罩后拔管,在清醒状态下拔出喉罩,比直接拔管并发症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5.
李秀泽  李卫  夏氢 《华西医学》2011,(3):421-423
目的比较喉罩全麻与气管插管全麻两种麻醉方法在小儿侧卧位短小手术中的优缺点。方法 2009年6月-2010年2月,将40例择期行侧卧位短小手术儿患,随机分为喉罩全麻(L)组与气管插管全麻(T)组,每组各20例。观察患儿术中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气道峰压(Pmax),恶心呕吐、术后躁动等围术期不良反应。结果 T组插管后及拔管后即刻HR、MAP均高于L组患儿(P〈0.05);SpO2、Pmax在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组患儿术后躁动发生率明显高于L组(P〈0.05)。结论喉罩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小儿侧卧位短小手术麻醉,且操作简便,插管期和拔管期心血管应激反应轻,术后躁动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6.
喉罩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喉罩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麻醉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患儿60例,随机分为喉罩组和气管插管组,每组各30例。喉罩组麻醉诱导,静脉注射丙泊酚1.5mg/kg、雷米芬太尼2μg/kg,药物达峰效应后置入喉罩;气管插管组麻醉诱导时加用罗库溴铵0.6mg/kg。麻醉维持采用丙泊酚和雷米芬太尼持续输注。分别记录两组患儿手术时间、苏醒时间、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后及喉罩或导管置入前、置入后、拔除前、拔除后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值,并对置入喉罩和气管插管的一次成功率进行比较。监测术毕麻醉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手术时间、苏醒时间、麻醉诱导前及喉罩或导管置入前、拔除前MAP、HR、SpO2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或导管置入后及术后拔除时喉罩组MAP、HR低于气管插管组(P<0.05);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喉罩组少于气管插管组(P<0.05)。结论喉罩应用于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全麻,患儿血流动力学平稳、呼吸道并发症少,安全可靠性优于全麻插管,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喉罩对脑室腹腔分流术围拔管期应激反应的抑制效果。方法 ASAⅡ或Ⅲ级择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20例,麻醉诱导置入喉罩后机械通气。术毕自主呼吸充分恢复,呼之睁眼后拔喉罩,记录麻醉诱导前、拔除喉罩前、拔除即刻、拔除后5 min、拔除后10 min各时点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观察拔除喉罩后10 min内咳嗽发生情况,并评价咳嗽强度(轻度:咳嗽次数1~3次;中度:咳嗽次数4~6次;重度:咳嗽次数7次以上或出现呛咳)。结果围拔管期血压、心率略高于麻醉诱导前(P(0.05);咳嗽发生率40%,其中轻度25%,中度10%,重度5%。结论喉罩用于脑室腹腔分流术,可减轻围拔管期气道反应,稳定心血管功能,对围拔管期应激反应有一定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以50%和95%小儿平稳拔除喉罩的呼气末七氟烷浓度(EC50和EC95)为指标确定拔除喉罩的麻醉深度,并观察1%丁卡因润滑剂对小儿拔除喉罩麻醉深度的影响。 方法 选择全麻下行单侧腹股沟斜疝修补手术的小儿患者50例,ASAⅠ级,年龄2~5岁,体重10~20kg, 随机分为两组(n=25):观察组喉罩表面涂抹含1%丁卡因的液体润滑剂,对照组喉罩表面涂抹不含局麻药的水溶性润滑剂。吸入七氟烷和50%氧化亚氮诱导并维持麻醉,不使用肌肉松弛剂及静脉麻醉药物,手术结束后维持设定的七氟烷浓度15min后拔除喉罩。根据Dixon 序贯法确定喉罩拔除的七氟烷浓度,每0.2%七氟烷浓度为一个增减单位。拔除喉罩时小儿没有出现咳嗽、牙关紧闭、体动、屏气及喉痉挛等认为平稳拔除喉罩。 结果 观察组小儿平稳拔除喉罩的呼气末七氟烷EC50值为1.23%(95%CI,1.11%~ 1.34%), EC95值为1.46%(95%CI,1.34%~2.34%);对照组小儿平稳拔除喉罩的呼气末七氟烷EC50值为1.73%(95%CI,1.61%~1.88%), EC95值为2.01%(95%CI,1.86%~3.07%)。 结论 喉罩表面涂抹1%丁卡因润滑剂后,小儿平稳拔除喉罩的呼气末七氟烷EC50和EC95值分别下降了28.9%和27.4%。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喉罩或气管插管用于无呼吸道吸入性损伤的小儿烧伤手术麻醉中的优越性、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烧伤患儿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5~12岁,体重15~30kg。择期在全身静脉复合麻醉下施以整形手术,随机分成喉罩组(L组)和气管插管组(T组),每组20例。于喉罩/气管导管置入前(T1)、置入后1min(T2)、拔除即刻(T3)各时点记录患儿HR、MAP、SpO2、PETCO2各参数值。并记录喉罩/气管导管时间(开始诱导至喉罩/气管导管成功的时间)、手术时间、患儿苏醒时间(停药后至呼之能睁眼)、拔管时间(停药至拔除喉罩/气管导管)。同时记录两组麻醉药(雷米芬太尼、丙泊酚和维库溴铵)用量、术中出血量及输液量和麻醉不良反应(呛咳、屏气、恶心、呕吐、喉痉挛、低氧血症、咽喉痛、呼吸抑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儿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L组患儿各时点HR、SpO2、MAP无明显变化(P>0.05)。T组患儿SpO2无明显变化,HR和MAP在T2和T3时点分别明显高于T1时点(P<0.05)。两组患儿喉罩/气管导管时间、手术时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T组患儿麻醉苏醒时间及气管导管拔除时间均明显长于L组,麻醉药物用量明显高于L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L组(P均<0.05)。结论小儿烧伤整形手术麻醉中应用喉罩和气管插管麻醉同样安全有效。但喉罩组气道刺激轻、麻醉药用量少、患儿清醒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优于气管插管组,提高了麻醉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麻恢复期患者气管拔管的最佳时机。方法选择气管插管全麻择期手术患者术后带管送入麻醉恢复室患者8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40例自主呼吸恢复,潮气量、分钟通气量在正常范围,空气呼吸5min SPO2>92,有吞咽动作,血流动力学稳定,意识清醒后拔管;B组40例自主呼吸恢复,潮气量、分钟通气量在正常范围,空气呼吸5min SPO2>92,有吞咽动作,血流动力学稳定,意识清醒前拔管;观察两组在拔管期间应激反应、拔管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恢复时间的比较。结果 A组拔管反应较剧烈,血流动力学波动明显,拔管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高;B组拔管反应明显低于A组,血流动力学稳定,拔管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除舌后坠(放置口咽通气道可解决)发生率高于A组外,其他均低于A组;恢复时间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气管插管麻醉恢复期患者在严密的监护和监测条件下选择清醒前拔管优于清醒后拔管。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310-311
选取住院治疗的小儿腹部手术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A组采取喉罩麻醉,B组采取气管插管麻醉,对比两组麻醉装置置入前、置入后及拔出后的血氧饱和度(Sp O_2)、心率(HR)、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_2)、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喉罩麻醉和气管插管麻醉装置置入前Sp O_2、HR及PETCO_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入后HR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 O_2及PETCO_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出后HR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 O_2及PETCO_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麻醉的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小于气管插管麻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麻醉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气管插管麻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麻醉和气管插管麻醉在小儿腹部手术中起到良好的麻醉效果,但喉罩麻醉对患儿的刺激小,能缩短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全麻手术后期使用芬太尼对术后气管拔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麻术后使用芬太尼对病人气管拔管的影响.[方法]987例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498)和芬太尼组(F组,n=489).对照组按常规静吸复合全麻,芬太尼组在手术结束前1h提前关闭吸入全麻药,改用芬太尼维持麻醉.手术停止后,分别记录每组病人的吞咽反射、呼吸通气量恢复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同时记录病人有无剧烈呛咳、躁动,拔管后有无出现异常呼吸及拔管时病人的血压、脉搏、呼吸、脉搏氧饱和度.[结果]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手术方式差异无显著性.F组病人拔管时躁动、应激反应的发生率、吞咽反射、呼吸通气量恢复正常的时间,清醒的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同时拔管的时间也早于对照组(P<0.05),而拔管后出现异常呼吸的发生率无显著性(P>0.05).[结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中,于手术结束前提前关闭吸入麻药,改用芬太尼维持麻醉,能明显减少病人躁动、应激反应的发生率,同时能缩短病人吞咽反射、呼吸通气量的恢复时间,加快病人的清醒,缩短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13.
师爱青 《中国临床研究》2013,(10):1063-1064
目的观察食管引流型喉罩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麻醉诱导后插入食管引流型喉罩,对照组采用麻醉诱导后插入气管导管,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入室、插入喉罩(气管导管)前、插入即刻、拔除喉罩(气管导管)前、拔除即刻的血压(SBP、DB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记录两组患者插管即刻、气腹后10 min、解除气腹后10 min的气道峰压(Ppeak)、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 ET CO2)。术中由同一组手术医生评价胃膨胀的程度及对手术操作的影响。记录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观察组患者插入即刻、拔管前、拔除喉罩即刻的DBP、HR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中Ppeak比较两组无统计学差异。各时点P ET CO2比较两组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各时点SpO2均〉98%,对照组有2例气腹后SpO2〈95%。观察组无1例发生胃胀气,对照组发生11例胃胀气,其中3例因影响手术操作中途置入胃管。观察组术中、术后的呛咳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食管引流型喉罩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麻醉,通气效果确切,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轻微,术后并发症少,可安全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在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8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气管内插管麻醉,观察组采用喉罩麻醉,比较两组患儿T0~5时MAP、HR以及SpO_2,同时对患儿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在T1时心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_(2~4)时平均动脉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动脉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以及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时,采用喉罩进行麻醉可取得较好的麻醉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氯胺酮与喉罩-七氟醚两种麻醉方法在小儿斜疝手术中应用的优缺点.方法:40例ASA Ⅰ~Ⅱ级,2~5岁择期斜疝手术患儿,随机分为静脉氯胺酮全麻(K)组与喉罩-七氟醚麻醉(S)组,每组20例.观察患儿术中生命体征、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围术期并发症.结果:麻醉前两组患儿血压及心率无统计学差异,麻醉后K组各个时点血压及心率明显高于麻醉前及对应时间点的S组患儿(P<0.01).K组麻醉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明显长于S组(P<0.01).K组患儿肢体活动和SpO2<95%发生率明显高于S组(P<0.05).结论:与氯胺酮静脉全麻相比,喉罩-七氟醚全麻用于小儿斜疝手术具有对全身影响小、麻醉平稳、苏醒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曲马多镇痛及父母陪同对小儿七氟醚麻醉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七氟醚吸入麻醉的患儿80例,手术结束时随机分为4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 mL组(S组)、静脉注射曲马多2 mg/kg 组(K 组)、单纯父母陪伴复苏组(M组)和静脉注射曲马多2 mg/kg+父母陪伴组(KM组),每组20例。所有药物均稀释至5 mL,观察4组患儿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留观时间、拔管后客观疼痛不适评分(OPDS)、躁动评分、Remesay镇静评分等指标。[结果]4组患儿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拔管及留观时间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静脉注射曲马多的K、KM两组 OPDS、躁动评分、Remesay镇静评分均好于对照组及单纯父母陪伴组(P<0.05),其中KM组的躁动评分优于单纯静脉注射曲马多组或单纯父母陪伴组(P<0.05)。[结论]在小儿七氟醚吸入麻醉结束时静脉注射曲马多2 mg/kg 可有效改善小儿术后的疼痛及镇静,且不影响呼吸恢复、清醒、拔管及留观时间;同时在小儿未清醒前父母进入恢复室陪伴孩子,能减轻小儿及家长的焦虑反应,降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小儿纤维支气管检查及肺泡灌洗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择期行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及肺泡灌洗术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儿均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手术前10 min给予右美托咪定,对照组则给予生理盐水。观察2组患儿的生命体征变化,记录2组患儿入室时(T_0)、手术开始时(T_1)、拔喉罩时(T_2)、拔喉罩后5 min(T_3)、拔喉罩后15 min(T_4)、拔喉罩后30 min(T_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呼吸频率(RR),观察2组患儿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手术结束停药至喉罩拔除时间、躁动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同时记录喉痉挛、呛咳、恶心呕吐等围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儿T1时点的HR和RR无显著差异(P 0. 05);观察组T_2、T_3、T_4和T_5时点的MAP及HR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 2组患儿手术结束停药至喉罩拔除时间无显著差异(P 0. 05);拔管后,观察组躁动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苏醒期躁动者与躁动持续时间超过15 min者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 0. 05);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 0. 05)。结论将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伴肺泡灌洗术,可提高术中及术后镇静效果,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术前对合并上呼吸道感染(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URTI)的小儿应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预处理后,对其喉罩全麻期间的呼吸相关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合并URTI的腹股沟斜疝患儿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喉罩全麻,试验组则于术前应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预处理后再进行喉罩全麻,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麻醉期间出现的各种呼吸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SpO_29 5%,咳嗽多痰、喉痉挛、支气管痉挛、术后声嘶和屏气的发生率。结果:A组SpO_295%,咳嗽多痰、喉痉挛、屏气、支气管痉挛以及术后声嘶的发生率分别为12.5%、10%、7.5%、6%、0%、17.5%;B组分别为37.5%、32.5%、37.5%、17.5%、35%、2.5%。A组SpO_295%,咳嗽多痰、喉痉挛的发生率比B组更小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声音嘶哑、屏气、支气管痉挛的发生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预处理对于合并URTI的小儿行喉罩全麻,可以有效地降低麻醉期间与呼吸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丙泊酚靶控输注浅全麻状态下拔除双腔支气管导管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7月我院择期胸科术后带双腔支气管导管送麻醉复苏室患者8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符合清醒拔管条件后拔除双腔支气管导管,观察组采用丙泊酚血浆靶浓度0.6μg/ml靶控输注,浅全麻状态下拔除双腔支气管导管。观察两组患者拔管前后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的变化及相关并发症、拔管不良记忆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拔管前后2 min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频率较对照组低(P0.05),躁动、呛咳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拔管不良记忆的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拔管后舌后坠、Sp O290%的发生例数及麻醉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浅全麻状态下拔除双腔支气管导管,患者安静,可安全有效抑制苏醒拔管期心血管反应,不良反应少且不延长麻醉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对比经喉罩/气管插管通气在小儿全凭静脉全麻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40例ASAⅠ、Ⅱ级患儿随机分为2组:气管内插管全凭静脉全麻(A组);喉罩通气全凭静脉全麻(B组),每组20例。监测记录麻醉前(T0)、置入喉罩/气管导管时(T1)、切皮(T2)、术毕(T3)、拔除喉罩/气管导管时(T4)的MAP、HR、SpO2、PETCO2。术毕计算麻醉药总量,记录手术结束到拔除喉罩/气管导管时间,观察患儿是否有喉痉挛、舌后坠、术后躁动等并发症的发生。结果两组患儿年龄、性别、体重、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麻醉前比较,MAP、HR,A组在T1、T4即刻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B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A组比较,MAP、HR,在T1、T4即刻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SpO2、PETCO2在各时间点无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结束拔除气管导管与喉罩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喉痉挛、术后躁动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全麻药用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喉罩通气全凭静脉全麻具有刺激小,血流动力学平稳且并发症少等优点,可安全有效的应用于小儿四肢手术麻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