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治疗是国际公认的经临床试验证实的唯一有效药物治疗方法。静脉溶栓简便易行,但时间窗短,血管再通率低;动脉溶栓由于需要额外的血管造影和机器操作时间可能延误溶栓治疗的最佳时间窗。作自2004至2006年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和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各20例,并将两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治疗是国际公认的经临床试验证实的唯一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静脉溶栓简便易行,但时间窗短,血管再通率低;动脉溶栓由于需要额外的血管造影和机器操作时间可能延误溶栓治疗的最佳时间窗。作者自2004至2006年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和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各20例,并将两者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静脉溶栓及血管内介入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实例,探讨早期血管检查对急性脑梗死诊治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8年8月该院收治的2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入院时间窗内给予静脉溶栓治疗,治疗过程中行头颈CTA检查,头颈CTA发现明确血管闭塞立即改用血管内介入治疗。结果 298例研究对象经头颈部CTA检查提示,138例(46.31%)存在颅内大血管狭窄/闭塞。其中颈内动脉狭窄18例;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39例,狭窄33例;大脑中动脉M2段闭塞30例,大脑后动脉闭塞18例。160例不存在颅内大血管闭塞/狭窄事件。298例患者均行静脉溶栓治疗,治疗后症状好转212例,有效率为71.1%;86例静脉溶栓后疗效均不佳,时间窗内(6h)进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患者46例,血管内治疗后有效人数32例,有效率为69.57%。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过程中,应尽早完善头颈部血管检查,明确是否存在大血管闭塞事件,以便于早期启动血管内介入治疗,保障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正>急性脑梗死在发病4.5h之内使用注射用重组人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是目前世界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之一[1]。但遗憾的是,即使及时地给予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其血管的再通率也并不高。有研究统计发现,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颈内动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及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近6年收治该病例共1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将其中9例符合溶栓条件进行溶栓治疗。结果:12例急性心肌梗死中广泛前壁5例。下壁3例.前问壁2例。前壁1例。AMI发病后出现房颤5例。心功能不全4例.心源性休克3例.室壁瘤形成2例。从中可见.急性心肌梗死后出现房颤.室壁瘤等易产生心脏附壁血栓形成而脱落致急性脑梗死。急性心肌梗塞后心源性休克也是并发急性脑梗死的重要原因。9例病例符合溶栓条件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其中完全恢复及基本恢复4例占44%,有效3例,无效2例。结论:早期血管再通,防治室壁瘤,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及抗凝治疗是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措施。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急性脑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关键词心肌梗死脑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大血管闭塞患者的血管再通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大血管闭塞患者128例纳入研究,根据溶栓后血管再通情况分为血管再通组(97例)和血管未通组(31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并分析血管再通的影响因素。结果:静脉溶栓血管再通率为75.78%;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心源性脑栓塞和发病到静脉溶栓治疗时间是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通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血管再通组发生非症状性颅内出血(NSICH)的比例明显低于血管未通组,24 h神经功能恢复良好、7 d早期临床转归良好、90 d预后良好和生活自理患者的比例均显著高于血管未通组(均P<0.05);2组7 d和90 d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I患者静脉溶栓的血管再通率较高,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溶栓前NIHSS评分、心源性脑栓塞和发病到静脉溶栓治疗时间是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通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护理行为节点线性引导法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6月于我科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接受常规静脉溶栓护理,选择2016年7~12月于我科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试验组,以护理行为节点线性引导模式开展静脉溶栓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疗效、安全护理评价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试验组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干预后疗效、安全护理评价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护理行为节点线性引导模式开展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护理,可提高该类患者的溶栓安全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王玲  常红  董小晶 《护理研究》2007,21(34):3167-3168
急性脑梗死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及致残率高。随着临床和放射影像对脑缺血和病理生理的加深理解,以及神经介入、微导管等器械的发展,血管内溶栓治疗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与静脉溶栓相比,有诸多优点[1]。股动脉介入性溶栓治疗缺血性脑梗死,是在数字减影机下将溶栓药物经股动脉直接注入脑梗死病灶处,使闭塞的血管再通,缩小梗死灶,迅速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恢复神经功能,使病人早日康复[2]。对于发病6h以内的急性脑梗死病人进行早期介入溶栓治疗,对挽救病人的生命起着重要作用。我科2006年6月—2007年3月对2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15例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护理路径实施护理,分析护理路径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意义。结果:溶栓后24h,显效9例,有效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0%。结论:护理路径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0.
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15例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护理路径实施护理,分析护理路径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意义.结果:溶栓后24h,显效9例,有效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0%.结论:护理路径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通过静脉动脉综合溶栓,并结合球囊扩张和支架置人(动脉成形术),使早期血管再通.方法 2006年10月~2008年1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用尿激酶进行超早期动静脉溶栓+动脉成形术治疗进行分析,其中动静脉溶栓联合动脉成形术组(简称治疗组)18例,静脉溶栓组46例,动脉溶栓组37例.结论 动静脉溶栓联合动脉成形术是治疗脑梗死的安全、有效方法,可在疾病的超早期使闭塞血管再通并保持血管通畅,明显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并减少患者的复发率,明显改善患者的早期和远期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6):990-99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采用不同溶栓方法的疗效。方法选取66例于2013年8月~2014年8我院接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联合组(n=32)与静脉组(n=34),联合组采用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静脉组采用静脉溶栓治疗组,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本研究中,术后联合组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静脉组(P0.05),术后24h、术后7d联合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静脉组(P0.05)。结论 ACI患者采用动静脉联合溶栓的疗效显著优于静脉溶栓,且安全性较为可靠,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初步研究早期静脉和动脉内联合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rion,CI)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对16例病程少于6小时,脑血管造影发现与症状相一致的血管闭塞的脑梗死患者,进行动脉内和静脉内联合溶栓治疗.尿激酶用量不超过100万u.结果:13例血管完全或部分再通,血管再通率为81.25%.基本痊愈6例,显著有效5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87.5%.并发颅内出血4例,出血转化率25%.结论:静脉和动脉内联合溶栓是一种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王玲常红  董小晶 《护理研究》2007,21(12):3167-3168
急性脑梗死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及致残率高。随着临床和放射影像对脑缺血和病理生理的加深理解,以及神经介入、微导管等器械的发展,血管内溶栓治疗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与静脉溶栓相比,有诸多优点。股动脉介入性溶栓治疗缺血性脑梗死,是在数字减影机下将溶栓药物经股动脉直接注入脑梗死病灶处,使闭塞的血管再通,缩小梗死灶,迅速改善脑组织缺血、缺氧,恢复神经功能,使病人早日康复。对于发病6h以内的急性脑梗死病人进行早期介入溶栓治疗,对挽救病人的生命起着重要作用。我科2006年6月-2007年3月对2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进行了动脉溶栓治疗,通过制定动脉溶栓护理路径使脑卒中病人得到及时的护理观察,且培养了经验丰富的溶栓护理小组,为卒中绿色通道起到了良好的辅助作用。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大动脉闭塞型脑梗死患者支架取栓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在贺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大动脉闭塞型脑梗死患者65例,随机分为支架取栓治疗组及静脉溶栓治疗组,其中支架取栓治疗组35例,静脉溶栓治疗组30例,通过比较两组基线资料、血管再通率、治疗后24小时、14天的NIHSS评分改善情况、90天神经功能恢复评分(mRS)、治疗期间颅内出血转化、临床死亡率等,评估两组治疗方法的疗效及安全性。 结果 支架取栓组治疗后24小时、14天NIHSS评分较静脉溶栓组均有明显下降(均P<0.05),90天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率(mRS 0~2分)支架取栓治疗组(54.28%)明显高于静脉溶栓治疗组(24.33%)(P<0.05),支架取栓治疗组血管再通率(85.7%)显著高于静脉溶栓治疗组(16.67%)(P<0.05);两组间的总颅内出血转化风险及各亚型颅内出血转化风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架取栓治疗急性大动脉闭塞型脑梗死效果较静脉溶栓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后血管再闭塞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诸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溶栓治疗后发生血管再闭塞情况分为再闭塞组(26例)与稳定再通组(86例).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发生血管再闭塞的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急性脑梗死病人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方法]对5例急性脑梗死病人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同时加强溶栓前后的护理。[结果]5例rt-PA静脉溶栓的病人患肢肌力和神经肌肉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配合医生尽快准备溶栓药物、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是急性脑梗死病人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在常规救治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救治的基础上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并设置不同的溶栓治疗时间点。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并分析不同时机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意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总有效率更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中不同时机溶栓治疗对患者的血管再通率影响不同,其中患病后0.5~4 h进行溶栓治疗的患者血管未再通率显著低于4~12 h溶栓治疗的患者(P0.05)。结论: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效果明显,安全性高;且溶栓治疗时间越早,患者血管再通率越高。因此,早期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临床意义明显,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机械血栓切除术联合静脉溶栓对中/重度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北京市石景山医院收治的118例中/重度急性脑梗死患者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59例(采用机械血栓切除术联合静脉溶栓治疗)和对照组59例(采用静脉溶栓治疗)。采用脑梗死溶栓(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nfarction,TICI)分级评价血管再通情况,比较两组血管再通率。于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和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价神经功能;比较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神经营养素-3(neurotrophin-3,NT-3)、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水平及两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TICI分级等级显著优于对照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  相似文献   

20.
周婷 《全科护理》2011,(4):300-301
[目的]总结急性脑梗死病人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方法]对5例急性脑梗死病人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同时加强溶栓前后的护理。[结果]5例rt-PA静脉溶栓的病人患肢肌力和神经肌肉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配合医生尽快准备溶栓药物、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给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是急性脑梗死病人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