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喉癌和癌旁组织的端粒酶活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伯俊  周春晓 《耳鼻咽喉》2000,7(3):175-178
目的:探索端粒酶活性与喉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重复序列扩增法(TRAP-PCR)检测56例手术切除的喉癌组织和癌旁粘膜组织的端粒酶活性。喉癌组织均经病理证实,喉癌旁粘膜组织中有正常喉粘膜41例,轻度不典型增生15例。结果:喉癌组织端粒酶活性率为91.07%(51/56),正常喉粘膜和轻度不典型增生喉粘膜的阳性率分别为9.76%(4/41)和33.33%(5/15),喉癌组织和癌旁粘膜组织中端  相似文献   

2.
喉癌标本端粒酶活性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尔钟  张伟 《耳鼻咽喉》2000,7(1):44-47
目的:探讨端粒酶生在喉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TRAP方法检测34例头颈肿瘤组织标本中的端粒酶活性。结果:在27例喉癌患者中有23例同端粒是笥,阳性率85.2%,27例相应癌旁组织有7例检出端粒酶阳性,阳性率25.9%,7例喉乳头瘤瘤患者中有3例检出,阳性率42.9%,结论:端粒酶活化并非只发生在喉癌进展的晚期阶段,在肿瘤形成的早期也有一定程度的端粒酶激活。端粒酶活性可能民癌的恶性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头颈部鳞癌及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原发头颈部鳞癌及相关癌旁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表达,探讨春作为头颈部鳞癌分子生物学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采用TRAP-PCR-ELISA,对32例原发头颈部鳞癌及15例癌旁组织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结果:32例原发头颈部鳞癌中,27例端粒酶活化,阳性率为84.4%;15例癌旁组织中5例端粒酶活化,阳性率为33.3%。有淋巴结累及者端粒酶阳性率(86.7%)高于无淋巴结累及者(82.4%),低分化  相似文献   

4.
喉癌标本端粒酶活性的检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在喉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 TRAP方法检测 34例头颈肿瘤组织标本中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在 2 7例喉癌患者中有 2 3例检出端粒酶阳性 ,阳性率 85.2 % ,2 7例相应癌旁组织有 7例检出端粒酶阳性 ,阳性率 2 5.9% ,7例喉乳头状瘤患者中有 3例检出 ,阳性率4 2 .9%。结论 :端粒酶活化并非只发生在喉癌进展的晚期阶段 ,在肿瘤形成的早期也有一定程度的端粒酶激活。端粒酶活性可能与喉癌的恶性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5.
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ABC法),对61例喉鳞癌组织进行血型A,B,H抗原和血型前体T抗原的研究,结果显示A,B,H抗原的消失与喉癌患者的预后有关。T抗原在颈淋巴结转移阳性组中呈高表达状态,该指标可为喉癌的潜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癌旁非典型增生组织端粒酶活性的间接定量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对头颈部癌旁非典型增生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进行间接定量测定;探讨该定量分析对预测癌旁非典型增生组织恶性变的价值.方法用定量方法检测取自10位头颈肿瘤病人的组织标本30份,其中原发癌组织、癌旁非典型增生组织及正常组织标本各10份.端粒酶活性检测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液体闪烁计数法并由此推断端粒酶活性.结果癌旁非典型增生组织中端粒酶活性(645±262) rcpm明显低于相应的癌组织(1618±329) rcpm,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于相应的正常组织(506±209) rcpm,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端粒酶活性的液闪间接定量分析,对癌旁组织恶性变的预测可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用于肿瘤切缘的研究;②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升高进一步提示头颈部鳞癌发生、发展的多阶段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7.
应用抗突变型P53单抗对来自21例喉癌病人的癌及癌旁病变组织进行了免疫组化研究。结果表明:P53蛋白在癌旁正常粘膜,单纯增生,非典型增生及癌旁组织中的阳笥率分别是14.3%,20.8%,47.1%和52.4%,阳性率呈递增的趋势,P53蛋白在各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强度也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8.
喉癌端粒酶活性检测及其与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喉鳞状细胞癌端粒酶活性表达及其与颈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多聚酶链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法 (PCR- EL ISA) ,对 47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及 10例声带炎性息肉组织的端粒酶活性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47例喉鳞癌组织中 39例端粒酶呈阳性 (83% ) ,而 10例声带炎性息肉组织均为阴性 ,两组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1) ;端粒酶活性在伴有颈淋巴结转移的喉癌中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P <0 .0 5 )。结论 :端粒酶在喉癌组织中有较高的表达 ,可作为喉癌的肿瘤标志物。喉癌组织端粒酶活性有可能作为预测喉癌转移和预后的指标 ,并可望指导临床有针对性地应用选择性颈廓清术。  相似文献   

9.
应用环状免疫单扩散法及免疫组化技术对44例喉癌病人血清及32例癌组织进行血清DBP异质性和组织PCNA表达检测,发现各期喉癌病人血清中均存在DBP异常表达,并与化疗及复发有关;而与分型、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化无关;且血清DBP阳性喉癌组织中PCNA的表达率较高。提示它有较高的增殖活性,血清DBP异质性与喉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RNA编辑酶1(RNA-dependent adenosine deam inasel,ADAR1)mRNA在喉癌及癌旁组织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分别检测51例喉癌患者的癌及癌旁组织ADAR1 mRNA的表达.结果:51例喉癌及其癌旁组织ADAR1 mRNA均有表达,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963±0.912、0.791±0.197,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27例ADAR1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0.910±0.311,与喉癌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癌旁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喉癌组织和癌旁组织A-DAR1 mRNA表达量进行配对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DAR1 mRNA在喉癌组织中表达增高,可能在喉癌的发生机制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采作细胞培养技术,从喉癌患者颈廓清淋巴结中提取的巨噬细胞(Mphi)作效应细胞,喉癌患者自体癌细胞及K562细胞作靶细胞,分别混合培养(两组均加PHA作为刺激原),结果表明:喉癌患者颈部肿大淋巴结Mphi对自体癌细胞(35例)及K562细胞(30例)均有杀伤能力;此外,我们还对比了未转移淋巴结(N0组,18例)与转移淋巴结(N+组,17例)MPhi杀伤能力,结果N0组高于N+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果提示,喉癌患者颈部引流淋巴结中尚存在着免疫活性细胞,并具有肮肿瘤免疫潜能,该实验为临床合理实施颈廓清术及将活化的Mphi应用于肿瘤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几种血型抗原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ABC法),对61例喉鳞癌组织进行血型A,B,H抗原和血型前体T抗原的研究,结果显示A,B,H抗原的消失与喉癌患者的预后有关。T抗原在颈淋巴结转移阳性组中呈高表达状态,该指标可为喉癌的潜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喉癌组织基膜和树突状细胞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探讨喉癌组织基膜和树突状细胞的临床意义,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以抗层粘连蛋白、抗Ⅳ胶原、抗S-100蛋白抗体,标记68例喉癌患者癌组织与21例非喉癌组织基膜和DC。  相似文献   

14.
端粒酶RNA组分和端粒酶活性与喉癌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进一步了解端粒酶活性和端粒酶RNA组分(hTR)与喉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并建立喉癌的早期诊断标准。方法:采用端粒酶重复扩增法和原位杂交法对正常组织、声带息肉、癌前病变和喉癌进行hTR和端粒酶活性分析。结果①所有组织均表达不同水平的hTR,hTR阳性率随着喉癌的临床分期逐渐增加,但无统计学差异。②39例(78%)的喉癌组织表达端粒酶活性,声带息肉仅1例(8.3%)表达,不同分化的喉癌组织端粒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Survivin蛋白在喉鳞状细胞癌和成人喉乳头状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46例喉鳞状细胞癌、24例癌旁组织和20例喉乳头状瘤以及16例正常喉粘膜标本中Survivin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Survivin蛋白在喉癌组织、癌旁组织和喉乳头状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1.74%(33/46)、33.33%(8/24)和40.0%(8/20),在正常黏膜组织中没有表达,喉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显著高于正常组织、癌旁组织及喉乳头状瘤中的表达率(均P〈0.01)。且发生恶变的喉乳头状瘤Survivin蛋白均为阳性表达。但Sur-vivin阳性表达与喉癌的发生部位、分级、分期、淋巴结转移以及病理分级没有关联。结论:Survivin在喉癌组织中过度表达,参与了喉癌的形成,是喉癌形成的一个早期事件,可望成为预测成人喉乳头状瘤恶变的一个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6.
喉癌前病变恶变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自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科1992年5月~1994年6月收集的标本61例,其中喉癌前病变标本34例,利用免疫组化(P(53)、PCNA)及原位杂交技术,重点对不同病变阶段的10例慢性肥厚性喉炎、13例喉角化症和11例喉乳头状瘤(成人)进行检测,并与16例喉单纯息肉和11例喉原位癌标本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各种检测的阳性表达率在病变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对喉癌前病变的转归进行评估和预测。喉单纯息肉、喉癌前病变和原位癌三种病变中,P(53)蛋白的表达率分别是0%,35.29%和63.64%;PCNA指数分别是6.32%、26.16%和62.02%。在喉癌前病变和原位癌中,HPV(16.18)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32.40%和63.63%。在癌前病变中重度非典型增生与轻、中度非典型增生P(53)和PCNA的阳性表达率有明显的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喉全切除术治疗中、晚期喉癌的疗效。方法:对573例喉癌患者行喉全切除术,声门上型370例,声门型90例,跨声门型75例,声门下型21例,放疗后复发17例。其中143例行单纯喉全切除术,430例同期行颈廓清术(单侧239例,双侧191例)。在喉全切除术中行气管外口造大孔术,共308例。结果:3、5及10年生存率分别为69.5%(398/573),61.1%(350/573),46.3%(149/322);220例死亡病例中,45.0%(99/220)死于局部复发;22.3%(49/220)死于颈部转移。术腔感染和咽瘘的发生率分别为12.2%,5.2%。16.6%气管外口造大孔术患者气管外口再度狭窄需行Ⅱ期气管外口扩大术或戴套管维持呼吸。13.6%的患者可以行喉部分切除术,由于不同的原因行喉全切除术。结论:喉全切除术作为治疗中、晚期喉癌的主要手段,其适应证随喉癌外科技术的发展而逐渐缩小。在采取积极的颈廓清术情况下,局部复发是主要的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18.
喉癌组织ICAM-1表达与喉癌侵袭转移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CAM-1在喉癌及正常人喉粘膜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结果表明,喉癌组织中ICAM-1的表达高于正常喉粘膜,而非转移喉癌组较转移组表达更强。提示:喉癌组织高表达ICAM-1可能是机体抗肿瘤免疫增强的反映。  相似文献   

19.
nm23基因产物/NDPK在喉癌、下咽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免疫组化LSAB方法,研究61例喉癌、下咽癌手术标本中nm23基因产物/NDPK的表达及其意义。结果显示:①NDPK/nm23和肿瘤的临床分期有良好的负对应关系,即随着临床分期的升高,NDPK/nm23表达率下降;②NDPK/nm23和肿瘤的分化程度呈正对应关系,即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NDPK/nm23表达下降;③NDPK/nm23的表达在淋巴结转移组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01)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高迁移率族蛋白1( 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 mRNA及蛋白在喉鳞状细胞癌(简称喉鳞癌)组织及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及Western blot分别检测HMGB1 mRNA及蛋白在30例喉鳞癌患者肿瘤组织及癌旁黏膜组织中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HMGB1蛋白在喉鳞癌患者及正常志愿者血清中的表达.结果RT-PCR结果示HMGB1 mRNA(HMGB1/GAPDH)在喉鳞癌组织、癌旁黏膜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x)±s)分别为1.25±0.12、0.32±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27,P<0.05);Western blot结果示HMGB1蛋白(HMGB1/β-actin)在喉鳞癌和癌旁黏膜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29 ±0.10、0.34±0.0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84,P<0.05).结果显示HMGB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T分级、临床分期、有无淋巴转移及是否吸烟有关(P值均<0.05);而与年龄、性别、是否饮酒及肿瘤病理分级无关(P>0.05).ELISA结果显示,喉鳞癌患者及正常志愿者血清中HMGB1质量浓度分别为(24.80±14.08) ng/ml、(23.58±14.69)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7,P>0.05).结论 HMGB1 mRNA及蛋白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黏膜组织,且表达水平与T分级、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