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 毫秒
1.
立体定向血肿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报道立体定向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围手术期护理,强调术前护理应全面了解病情及详细健康教育;术中注意舒适护理,严格核对制度及病情观察,术后加强血肿腔置管护理,维持颅内压稳定,有效进行康复训练,认为上述护理措施对疾病治疗和康复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3.
CT引导立体定向穿刺清除高血压脑内血肿3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1994年6月~1998年3月,应用国产ASA—601S仿LEKSELL CT引脑立体定向仪进行血肿穿刺引流3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男28例,女10例,年龄34~74岁,平均61岁。32例有高血压病史。 1.2 临床表现:意识状态按GLASGOW分级:3~5分2例,6~8分18例,9~12分18例。一侧肢体偏瘫29例,单肢瘫6例。 1.3 血肿部位及出血量:基底节区29例,额叶6例,枕叶3例。血肿量8~70ml,破入脑室4例。  相似文献   

4.
CT导向脑立体定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60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明 《中国临床医学》2002,9(4):414-416
目的:介绍应用CT导向立体定向穿刺抽吸引流术对高血压脑出血60例的治疗结果。就其临床价值。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手术并发症进行讨论。方法:利用德国产LeibingerFisher立体定向系统在基础麻醉 局部麻醉下钻颅血肿穿刺置管抽吸引流,辅以尿激酶血肿腔内注入直至血肿大部清除后拔管,观察意识状况,中线移位,手术时机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本组死亡13.3%。疗效标准以ADL表示,ADL1-2级45%,ADL3级30%,ADL4级8.3%。结论:CT导向立体定向钻颅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是一种微创治疗手术,能有效降低高血压脑溢血病人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立体定向仪的指导下,定出穿刺靶点,将backlund血肿排空针送至靶点,并固定,负压抽出血凝块。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存活57例,死亡3例.结论:CT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定位精确,微创,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立体定向锥脑血肿置软管术联合尿激酶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立体定向锥脑血肿置软管术治疗组(微创组)32例和内科保守治疗组(内科组)31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微创组的短期疗效和远期疗效都优于内科组.结论:立体定向锥脑血肿置软管术联合尿激酶治疗较内科治疗能更显著地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动脉硬化引起的脑出血,其外科手术治疗的适应证与禁忌证,手术时机与手术方法,是众多医家仍在讨论的问题,随着CT扫描的发展,使神经外科揭开了使用立体定向技术清除脑内血肿的新篇章。1978年Backluncl和Vonholst提出立体定向血肿排出顺器成功为脑出血病人作了血肿清除术,为外科处理脑内血肿开辟了一个新天地。这种办法满足了损伤小、安全性高、危重病人易耐受等要求。近年来,人们又在怎样更高效地破碎血凝块,选择手术时机,防止再出血等方面作了一系列改进,使此项方法日臻完善。自2002年以来,我院采用立体定向治疗脑出血共15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引流与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治疗基底核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94例,随机分为开颅组和微创组,各47例。开颅组接受开颅血肿清除术,微创组接受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比较2组手术相关参数及术后血肿清除率;2组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2组死亡率和随访6个月时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比较2组术后脑软化灶的体积。结果:2组血肿完全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为和住院天数为均少于开颅组(均P<0.05)。随访过程中,微创组死亡率为4例(8.51%),低于开颅组的12例(25.53%)(P<0.05)。随访结束时,微创组ADL评分>60分患者的比例高于开颅组,ADL评分<20分患者的比例低于开颅组(均P<0.05)。微创组脑软化灶体积低于开颅组(P<0.05)。结论: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相比,立体定向微创穿刺置管引流术可显著减少基底核区脑出血的手术创伤、缩小术后脑软化灶的体积,降低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急诊立体定向置管择期引流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选择45例血肿有扩大倾向、急诊行立体定向血肿置管择期引流术的患者,对护理过程及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GOS评分标准进行评估,术后恢复良好31例(68.9%),中残11例(24.4%),重残2例(4.4%),死亡1例(2.2%).结论:掌握好引流管的开放时间,彻底引流是促进术后恢复、提高恢复优良率及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CT监视立体定向早期血肿定量抽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56例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自1978年Backlund首次采用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以来,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明显改善,生存率和存活质量明显高于开颅手术和保守治疗〔1~3〕。大量的临床研究认为,超早期(发病7小时内)和早期(发病7~72小时)血肿抽吸对提高存活质量有重要意义〔4...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立体定向血肿引流术与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HICH患者70例,采用神经内镜治疗的35例为内镜组,采用立体定向血肿引流术治疗的35例为定向组,比较2组相关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术后1月死亡率及术后6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与内镜组比较,定向组的手术时间较短(t=-9.483,P=0.000),血肿清除率低于内镜组(t=-11.105,P=0.000);内镜组术后无再出血患者,定向组的再出血率显著高于内镜组(χ~2=9.032,P=0.003),内镜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与定向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月内镜组远期GOS评分优于定向组(P<0.05)。结论:采用神经内镜下手术治疗HICH,疗效优于立体定向血肿引流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钻颅双管引流治疗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破入脑室的疗效。方法:对1999-2006年行钻颅双管引流治疗的48例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方法、手术时机及手术效果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总有效率为35.4%,发病7 h后手术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发病7 h内手术的有效率。结论:本方法简便、安全,对脑组织创伤小,再出血机会少,适应证广,随着手术方法的改进和新型纤溶药物的应用,临床效果有望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机器人辅助立体定向系统在脑出血硬通道血肿抽吸术中的操作性能。方法:采用机器人辅助立体定向系统对7只实验性脑出血猪进行硬通道血肿抽吸术,评价其操作性能。结果:该定向系统有较高的安全性、实用性,各操作之间连接顺畅,操作难易程度适中,配准时间较短。结论:该立体定向系统操作性能优良,自动化程度尚需提高。  相似文献   

14.
微创粉碎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80例护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应用微创粉碎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护理体会。方法:对8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术前、术后护理。结果:治疗80例患者,总有效率78.75%,病死率15.0%。结论:微创粉碎清除术操作简便.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有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后加强基础护理,积极防治并发症,保持引流管通畅,控制血压,了解药物的性质及作用,是治疗取得成功的基础和保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7年1月至2009年7月应用早期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中术后存活22例,1例死于肺部感染.结论:早期小骨窗开颅手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开颅术与微创钻孔引流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HICH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颅手术,观察组采用微创钻孔CT定位下引流术.采用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加拿大神经功能评分(CNS)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NIHSS)进行评估,观察2组患者术后6个月CSS、CNS、NIHSS评分,残死率、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CSS、CNS及NIH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残死率、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HICH的疗效较开颅术更为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用于立体定向颅内血肿微创抽吸术治疗脑出血的麻醉效果。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及对照组35例。2组术前麻醉时均先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对照组采用常规麻醉方法,观察组采用盐酸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记录患者进入手术室(T1)、应用丙泊酚或盐酸右美托咪定后(T2)、安置头架后(T3)、钻孔时(T4)时的平均动脉压(MAP)、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并比较2组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心率在T3、T4时间明显降低,PaO2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P、PaCO2在T4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低血压、心动过速、躁动及术后呕吐发生人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用于立体定向颅内血肿微创抽吸术治疗脑出血的麻醉效果较丙泊酚好良好,心率、MAP、PaO2波动小,呼吸抑制较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ICH)后影响血肿扩张的因素。方法:将197例HICH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比较血肿扩张组(15例)和未扩张组(182例)在性别、年龄、易患因素、起病时间间隔、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方面的异同。结果:血肿扩张组多有饮酒、肝脏疾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硬化、高血压病等易患因素。起病时多有血压高,起病至第一次CT检查时间间隔短(<6小时),血肿体积大(>25cm~3)。实验室检查多有血糖高、肝功能及凝血功能损害。结论:饮酒、肝脏疾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硬化、高血压病、凝血系统疾病、起病时间间隔短(<6小时)、血肿体积大(>25cm~3)均是影响和预测血肿扩张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高血压脑出血内科保守治疗和血肿抽吸引流后再出血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分析再出血原因,评价该治疗方法。方法 比较41例血肿大于35ml基底节脑出血行血肿抽吸引流治疗的患者再出血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并与79例保守治疗相同标准患者对比分析。结果 手术组再出血率较保守组高,一周内死亡率两者无差异,一月内死亡率较保守组低(P<0.05),平均住院日缩短(P<0.01)。结论 再出血是血肿抽吸引流的主要死亡原因,但该手术可缩短病程,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