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李燕丽  范雪荣 《职业与健康》2006,22(12):952-953
总结了156例子宫肌瘤,其中粘膜下肌瘤12例,浆膜下肌瘤34例,肌壁间肌瘤102例,子宫肌瘤变性8例,以及子宫肌瘤的超声特点:粘膜下肌瘤多呈高回声型,肌壁间肌瘤多见于低回声型,肌瘤变性呈囊实混合回声型,并讨论了鉴别诊断及子宫肌瘤诊断中常误诊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李光翠 《健康必读》2008,7(5):76-76
目的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它是由子宫平滑肌增生而形成的,其中含有少量纤维结缔组织。多发生于中年妇女,据有关文献报告,30岁以上的妇女约有半数在子宫内有大小不等、单个或多个肌瘤存在。方法作者收集了我院2001年9月至2003年9月三年来的子宫肌瘤患者资料,并通过对118例子宫肌瘤患者B超检查结果的分析研究。结果B超对子宫肌瘤的诊断正确率达87%,其中肌壁间肌瘤的发生率占90%,并通过手术及病理检查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超声检查在诊断子宫肌瘤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运用超声检查诊断技术与手术、病理诊断相结合,对46例子宫肌瘤患者展开具体分析。结果运用超声检查诊断技术诊断为子宫肌瘤的46例患者中,经过病理与手术证实,确诊为子宫肌瘤的患者为43例,超声检查诊断子宫肌瘤准确率达到了93.47%。结论运用超声检查技术对子宫肌瘤检查诊断,具有经济、方便、快速、无创伤、无痛苦的优势,对临床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53岁,已婚,未孕。平素月经规律,于20 a前行卵巢肿瘤切除术时发现子宫肌瘤,未予手术切除。于1 a前无诱因出现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伴血块,偶有下腹不适,药物治疗未见好转,故来我院就诊。B超所见:在膀胱充盈下,于其后方可见一明显增大之前位子宫回声图,其子宫大小约66 mm×49 mm×51 mm,子宫基层回声不均匀,宫内偏后壁可见一低回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B超应用于诊断子宫肌瘤的价值。方法采用日本东芝340A型超声诊断仪对300例患者进行超声检查,检查前嘱患者多饮水,待膀胱充盈后,在下腹部作纵切、横切、斜切探查。结果本组子宫肌瘤均经B超检查后经手术、病理证实。肌壁间肌瘤B超诊断符合198例,占97%;浆膜下肌瘤符合55例,占95‰黏膜下肌瘤符34例,占89%。B超诊断总符合率为95%。结论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伤、操作简单、无痛苦且患者容易接受的检查方法,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是妇科诊治子宫肌瘤术前必备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B超对子宫肌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我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间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64例,所有患者均行B超检查和x线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比较X线和13超诊断子宫肌瘤的准确性,同时观察子宫肌瘤B超图表现。结果本组64例经手术或病理检查确诊的子宫肌瘤患者,B超检查发现子宫肌瘤60例,诊断符合率93.75%(60/64);X线检查发现子宫肌瘤51例,诊断符合率79.69%(51/64),两种检查方法比较,B超检查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X线检查(x2=4.341,P=0.037)。结论B超诊断子宫肌瘤的正确率明显高于X线诊断,其二维及彩色超声检查有一定的特征,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B超应用于诊断子宫肌瘤的价值。方法采用日本东芝340A型超声诊断仪对300例患者进行超声检查,检查前嘱患者多饮水,待膀胱充盈后,在下腹部作纵切、横切、斜切探查。结果本组子宫肌瘤均经B超检查后经手术、病理证实。肌壁间肌瘤B超诊断符合198例,占97%;浆膜下肌瘤符合55例,占95%;黏膜下肌瘤符合34例,占89%。B超诊断总符合率为95%。结论超声检查是一种无创伤、操作简单、无痛苦且患者容易接受的检查方法,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是妇科诊治子宫肌瘤术前必备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对子宫肌瘤诊断中运用B超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研究对象选择130例于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来本院就诊的的子宫肌瘤患者.均经病理检查或手术证实,术前分别接受B超检查和X线检查,对声像表现进行观察,并分析两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经B超检查,达到了92.3%的诊断准确率,X线检查,达到了73.8%的诊断准去率,两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X光检查,子宫肌瘤患者运用B超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无创性,能简单操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但这种方法还存在着一定的误诊率,医生运用此种手段需要对B超图像认真辨认,以促进误诊率的降低.  相似文献   

11.
李玉芬 《现代保健》2014,(28):130-133
目的:讨论子宫肌瘤的诊断、术式选择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本院2008年1月-2012年1月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108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8例患者中无临床症状者16例,占14.8%,92例有临床症状,占85.2%,全部病例均经手术治疗治愈。残端出血、尿路感染、腹部切口愈合不良及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其主要并发症。结论:部分宫肌瘤患者早期无症状,定期体检是早期诊断的主要方法。手术方式应依据患者的年龄、有无生育要求来决定。术后加强观察、随访是预防其并发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适应症、手术效果及手术技巧。方法:选择我院2003年1月~2005年5月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93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3例手术均获成功,其中单发肌瘤71例,多发性肌瘤22例;肌瘤直径为0.2~14cm;手术缝扎止血21例,其余采用套扎止血和电凝止血;手术时间40~300min,平均(100.54±47.35)min;术中出血量5~600ml,平均(68.28±111.39)ml;术后住院时间4~13d,平均(7.49±1.95)d;无明显并发症。单发肌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多发肌瘤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壁间深部肌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多于前壁、后壁肌瘤组(P均<0.01)。后壁肌瘤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前壁肌瘤组(P<0.01),而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肌瘤直径≥6cm组术中出血量多于肌瘤直径<6cm组(P<0.05),而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微创手术的优点,是有效地保留子宫的手术方法;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主要与肌瘤生长部位及其大小有关。术者娴熟的腹腔镜操作技巧和合理选择适应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9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技术处理特点。方法对92例浆膜下或肌壁间子宫肌瘤患者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并对其方法及疗效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结果92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手术成功,无中转开腹病例,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35~130 min,平均(62.40±35.20)min,术中出血量10~165 ml,平均(40.10±30.50)ml,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是浆膜下或肌壁间子宫肌瘤年轻患者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微血管成像(superb microvascular imaging,SMI)对子宫肌瘤变性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9月—2021年4月在丹东市中心医院行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82例,对所有患者90个病灶的S M I、高级动态血流显像(advanced dynamic flow,ADF)和彩色多普勒...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速、准确地诊断血吸虫病的方法,并与金标准COPT方法相比较,从而观察该方法在现场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胶体染料试条法(DDIA)的原理是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结果对552例受检人员进行检查,DDIA法测出阳性数102人,阳性率为18.48%;COPT法测出阳性数84人,阳性率为15.22%。DDIA法敏感性为100.0%,特异性为96.15%,阳性预测值为82.35%,阴性预测值为100.0%,准确性为96.74%。结论研究表明DDIA法操作方法简单,试剂保存长久(2℃~8℃可保存一年),试验过程较短,并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等特点,可作为血吸虫病现场检测和大规模普查的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宫腔镜诊断异常子宫出血104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宫腔镜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项妇科微创技术,国内这些年发展很快。宫腔镜诊断已成为检查宫腔最准确可信的方法,被誉为诊断宫腔内病变的“金标准”。本院于2007年对104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进行宫腔镜检查,并于镜下定位病理活检或诊断性刮宫,探讨宫腔镜检查用于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意义,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健康检查发现肺结核患者12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贡秀云  张书金 《职业与健康》2008,24(24):2751-2752
积极发现结核病患者尤其是传染性肺结核病患者是预防和控制结核病的最有效措施之一,目前,结核病的发现方式主要依靠因症就诊、转诊和因症推荐,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因被动接受健康检查而发现的肺结核患者也不在少数。我中心结核门诊于2005年1月-2007年12月共登记免费收治肺结核患者1138人,其中体检发现者121人,占患病总人数的10.63%,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分析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ICP)患者肝功能指标与ICP围产儿预后关系。方法 对 85例ICP患者进行了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ICP患者肝功能胆汁酸 (TBA)、血清谷丙转氨酶 (SGPT)、总胆红素 (TBIL)水平越高 ,则胎儿窘迫、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就愈高 (P <0 0 1) ,新生儿平均体重就轻。结论 对ICP患者进行肝功能部分指标的检测 ,是监测胎儿预后的一项可靠指标 ,在妊娠中晚期对产前母婴保健工作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病因,以制定科学的预防对策。方法采用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收治住院的2 763例患儿包括85例NEC患儿和2 678例非NEC患儿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的呼吸衰竭发生率、感染性休克发生率、胎膜早破发生率、产前应用糖皮质激素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NEC组患儿的胎龄与出生时体重,以及母乳喂养率、口服益生菌率明显低于非NEC组,新生儿产时窒息发生率、肺炎感染发生率、败血症发生率及母亲剖宫产分娩率、宫内感染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NE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37周、出生时体重≤2.5 kg、产时窒息、肺炎感染、败血症、剖宫产是NEC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母乳喂养、口服益生菌是预防NEC发生的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早产儿、低体重儿及产时窒息、肺炎感染、败血症、剖宫产是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主要病因。应当加强对早产儿与低体重儿的护理,提倡自然分娩、母乳喂养、适量口服益生菌,及时治疗控制肺炎等感染症状,尽量维持新生儿肠道内环境稳定,从而降低NEC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