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源性休克(CS)患者ICU内死亡的危险因素,为降低AMI并发CS的死亡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我院治疗的110例AMI并发CS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院内存活情况设为存活组与死亡组,调查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心脏功能以及发病至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时间等病历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以及Logistic回归分析AMI并发CS患者ICU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10例AMI并发CS患者ICU内死亡50例,死亡率45. 45%;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年龄、高血压、糖尿病、AMI发病至入院时间、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3支病变、冠状动脉TIMI血流分级、CS发病至PCI时间、梗死部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OR=2. 76,95%CI为1. 06~6. 64)、年龄 70岁(OR=2. 43,95%CI为0. 86~5. 76)、术后冠状动脉TIMI血流分级0~I级(OR=3. 33,95%CI为1. 12~8. 56)、3支病变(OR=4. 01,95%CI为1. 25~9. 13)、CS发病至PCI时间 7d(OR=2. 61,95%CI为1. 13~7. 87)是AMI并发CS患者ICU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MI并发CS患者院内死亡率较高,合并糖尿病、年龄 70岁、术后冠状动脉TIMI血流分级0~I级、三支病变、CS发病至PCI时间 7d均会增加患者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院内死亡患者不同入院血糖水平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因AMI住院,且期间发生死亡的148例患者,统计发病至死亡时间、入院血糖等资料,其中有入院血糖的有效病例为115例。根据入院血糖将这115例患者分为3组,<7mmol/L组(29例)、7~11mmol/L组(47例)和>11mmol/L组(39例),比较3组患者从发病到死亡时间、梗死部位、死亡原因等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3组患者发病至死亡时间(P=0.830)、梗死部位(P=0.189)、死亡原因(P=0.255)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AMI危重患者,入院血糖并不是影响临床结局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英国爱丁堡大学某医院冠心监护病房1966~1969年住院并随访7年半以上的508例70岁以下男性心肌梗塞患者的预后。患者在监护病房内治疗2~10天(平均4天)。从发生梗塞至进入监护病房的时间56%在6小时以下,28%在6~24小时,超过24小时者16%,平均时间为4小时。结果:(1)住院死亡:总的住院死亡数为88例(17%),病死率与住院时的几个因素明  相似文献   

4.
132例患者发病后10±7(<24)小时单支完全闭塞的梗塞区供血冠脉接受PTCA治疗,113例(86%)获得成功。12例(8.4%)PTCA失败但无并发症,7例(5.3%)发生不良事件(死亡或急诊进行CABG)。PTCA失败组心源性休克较多(53%对88%,P<0.005),发病至再灌注的时间较长(15±6对  相似文献   

5.
我科于1978~1989年共收治脑血栓形成患者(简称脑血栓)53例,其中,在安静状态下患病(简称静脑血栓)28例,在活动状态下患病(简称动脑血栓)Z5例。既往少见文献报道老年人在活动状态下脑血栓形成,现将资料完整的25例作一临床分析。临床资料本组男22例,女3例。男女之比为7.3:1。45~59岁组11例(44%),60岁以上的14例(58%)。1.发病季节:本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以1~6月发病最多(17例,67.1%)。这可能与气温、气压变化有关。11~12月8例,占32.9%。2.发病时间:按昼夜24小时计算,0~6时发病占8%,7~12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伴有肾病的青年发病型糖尿病病者112例做了回顾性分析。糖尿病发病年龄平均12±8岁。出现蛋白尿(尿蛋白含量持续超过20毫克/100毫升)时糖尿病病程平均17.3±6.0年。出现蛋白尿后生存时间平均4.8年,存活时间最长者为13.3年。早期肾衰竭(血尿素氮超过24毫克/100毫升、血清肌酐超过2毫克/100毫升)发生后平均存活期2.7年,存活时间最长5.7年。从发生晚期肾衰竭(血清肌酐超过5毫克/100毫升或出现尿毒症的症状)至死亡仅7个月,无1例存活期超过12个月。全组死亡率为53%。59%的死因为肾衰竭,36%死于心血管疾病。以伴有蛋白  相似文献   

7.
我院于1978~1988年收治50~80岁老年在活动状态下脑血栓形成(简称本病)患者73例。既往文献中未见有本病的专题报告。 临床资料 73例中,男39,女34,50~69岁(58例,占79.4%)。发病时间:以7~18时发病较多(64例,87.7%)。发病均在活动状态下并具有明显诱因,其中家务20例,体力劳动13例,脑力劳动10例,情绪激动9例,进餐5例,排便4例,饮酒3例,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英国某城市里100例70岁以下男性冠心病人猝死时的情况。88例死亡时有人在场。死亡距发病的时间为:立即死亡者34例,起病后15分钟以内者20例,15~60分钟者19例,1~24小时者27例。睡中死去者7例,1小时之前有人见到而和衣死于床上(2人)、厕所(1人)、走廊(1人)、或炉  相似文献   

9.
1986~1992年我国人间鼠疫疫情动态及防治对策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1992年我国鼠疫疫情处于活跃状态,且呈上升趋势。由于因地制宜采取有针对性的人间鼠疫防治对策和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1 疫情动态及特点1.1 分布特征 7年间,在6省区25县旗发现人间鼠疫67起,鼠疫患者177例,死亡34例。1.1.1 时间分布:多集中1990~1992年3年中,发病51起(76.12%),144例(81.36%),死亡18  相似文献   

10.
肝豆状核变性又称 Wilson病 ,其临床虽不少见 ,误诊率较高。现将近 10年来我们对 31例本病患者的误诊情况进行分析。临床资料 :本组男 19例 ,女 12例 ;年龄 6~ 14岁。有肝病家族史者 2例 ,均无明确肝豆状核变性家族史。发病至确诊时间为 3个月至 5年余。以肝脏损害为首发症状者 13例 ,表现为腹胀、腹水 9例 (伴发热、腹痛 2例 ,双下肢浮肿 7例 ) ,肝肿大 13例 ,脾肿大 11例 ,黄疸 11例 ,肝昏迷 2例 ,消化道出血 1例 (死亡 )。以肾脏损害为主要症状者 7例 ,表现为明显血尿、蛋白尿、浮肿 ,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肝损害。以神经系统损害为首发…  相似文献   

11.
以溶血性贫血为主要症状的肝豆状核变性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豆状核变性又称 Wilson氏病 ,为神经系统疾病。由于儿童期发病常以肝脏病变为主 ,神经系统症状不明显 ,且以溶血性贫血为主要症状者极少见 ,故常被误诊。 1990~ 2 0 0 0年 ,我院共收治肝豆状核变性患者 2 7例 ,以溶血性贫血为主要症状者 7例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3例 ,女 4例 ,年龄 5~ 11岁 ;发病至确诊时间为 10天至 5年。其中 1例 4年前曾患“肝炎”,且其二姊均于 7岁时因患“肝炎”而死亡 ,1例有“脾大”史 2年。父母非近亲婚配。 7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间歇性黄疸 (伴茶色尿 5例 ,消化道出血 2例 ,发热腹痛和腹胀 4例 ,浮肿…  相似文献   

12.
报道50例SLE患者的10年(1980年~1990年)随访结果。10年的生存率情况,以发病时间计算,其一年、五年、十年生存率分别为98%、98%、84%,以确诊时间计算,则分别为98%、86%、76%。本组患者十年中死亡12例(24%),感染与肾功能衰竭为两大主要死因,分别占33%及33%。74%存活的患者能很好工作与生活,12例患者病情缓解,平均缓解时间4年(2年~9年)随访,结果表明SLE的早期诊断,以及预防感染与肾衰是进一步降低SLE死亡率的两大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高龄老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死亡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1月4日至2023年1月8日于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住院并确诊为新冠肺炎死亡的31例年龄≥80岁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高龄老人新冠肺炎疾病进展的特异性指标。结果 31例死亡患者平均年龄(92.61±4.40)岁。临床分型轻→危重型1例(3%),普通→危重型9例(29%),重→危重型12例(39%),发病起为危重型9例(29%)。首次发病至入院时间1~20(5.81±4.28)d,病程2~25(10.42±5.81)d。所有患者均合并基础疾病,其中冠心病27例(87%),脑病24例(77%),肺病23例(74%)。所有患者均出现以肺部为主的多器官功能障碍。与入院时相比,死亡前末次化验时患者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D-二聚体(D-D)、pH值、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乳酸脱氢酶及B型钠尿肽水平显著升高,淋巴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百分比、血小板计数(PLT)及动脉血氧分压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20 0 2年 11月我院收治急性四亚甲基二砜四胺(毒鼠强 )集体中毒 70例 ,经积极抢救治疗 ,全部痊愈 ,无 1例死亡 ,报告如下 ,以期总结经验。临床资料一般资料 中毒患者均为学生和老师共 70例 ,其中男性 4 8例 ,女性 2 2例 ,年龄 12~ 2 4岁。中毒原因为早餐食用米粉 (人为投毒 )所致。潜伏期  33例 (4 7.1% )无明显潜伏期 ,进餐完毕后即出现症状 ,31例 (4 4.3% )在 3h以内发病 ,5例 (7.1% )在 4~ 8h内发病 ,仅 1例 (1.5 % )在 2 1h后发病。发病至入院抢救时间 :6h以内 18例(2 5 .7% ) ;6~ 12h 2 5例 (35 .7% ) ;13~ 2 4h 5例(7.1% ) ;2 4…  相似文献   

15.
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表现复杂,容易误诊。我们1977~1983年误诊16例,现分析讨论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男女各8例,年龄24~63岁。平均40.6岁,多发生于青壮年(12/16)和农民(12/16),这些农民均有与家禽接触史。发病时间以冬春季为多(12/16)。有诱发因素3例(上感、中耳炎、乳腺肿瘤术后并发肾盂肾炎各1例)。发病至确诊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患肺炎与其近期及远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7年9月至2008年8月中国多省市132家研究中心所有>18岁急性脑梗死入组患者有关肺炎、出院结局、发病后3、6和12个月结局,其他相关信息由纸质登记表获得.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住院期间肺炎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11 5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1373例(11.88%)患者发生住院期间肺炎,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12个月总病死率为14.4%(1664例),罹患肺炎患者病死率高于未患肺炎患者;住院期间肺炎是患者住院期间(OR 5.916,95% CI4.470~7.831)、发病后3个月(OR3.641,95% CI 3.035 ~4.367)、6个月(OR 3.445,95%CI 2.905~4.086)和12个月(OR 3.543,95% CI3.016 ~4.161)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住院期间肺炎增加急性脑梗死患者近期及远期死亡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副伤寒甲247例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1999年 1月至 12月 ,我院共收治副伤寒甲患者 2 4 7例 ,明显高于往年。现将该组病例临床特点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 119例 ,女 12 8例。年龄 8~ 71岁 ,平均 2 9.2岁。全年均有发病 ,以 5~ 11月为多 ,共有 2 2 5例 ( 91.1% )。4 7.2 %的患者为流动性较大、卫生条件较差的个体经营者及外来民工 ,另有 9.3%的患者家中有 2~ 4人同时发病。二、临床表现(一 )潜伏期  1~ 35d ,平均为 8.4d。(二 )症状与体征  2 4 7例均有发热 ,85 .2 %的患者就诊时已发热 7d左右 ,持续高热 ( 39.0°C以上 ) 1周者 14 7例 ,热型为稽留热或弛张…  相似文献   

18.
我们对16例口服氧化乐果中毒致呼衰、呼吸肌麻痹病人采用气管切开、呼吸机常频呼吸的方法治疗,抢救成功12例,死亡4例,成功率为75%。 一般资料:本组年龄25~51岁,服氧化乐果量50~200ml;服毒后至洗胃时间30分钟至3小时。入院时神志清醒9例,昏迷7例;呼吸肌麻痹和(或)呼衰出现时间短者入院后1小时,长者5天;气管切开机械通气到恢复自主呼吸3~14天,平均8.5天。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告10例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现根据其临床资料分析并讨论如下。1 资料分析 本组男6例,女4例;年龄36~67岁,平均53岁。发病至就诊时间为2个月~5年。10例均有进行性呼吸困难,7例有紫绀,8例咳嗽(以干咳为主),7例肺底闻及Velcro罗音,6例杵状指。另外,可有胸痛、乏力、发热等症状。死亡3例,均为急性型。 动脉血气分析:PaO_26.5~10.4kPa(48.8~78mmHg),PaCO_2正常或偏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伴消化道出血的老年多器官衰竭(MOFE)患者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医院24年(1982—2006年)内尸检的MOFE患者中伴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MOFE尸检病例在死亡前伴有呕血、便血或尸检时发现胃肠道有大量积血者共45例,其中男38例,女7例;年龄64-96岁,平均79.5岁。发病比例为12.43%,主要死因多数为肺部感染及心、脑、肾脏器衰竭。出血至死亡时间为1~19d,94%的病例在1~7d之内,平均4.5d,前后12年出血至死亡时间比较,近年明显延长。出血最多的部位是胃黏膜(占73%),上消化道表现为黏膜急性病变,广泛或局限性糜烂出血甚至可见胃单发或多发浅表溃疡,下消化道部分则表现为缺血性肠病表现。结论应提高对MOFE患者消化道出血的重视,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感染、纠正缺氧酸中毒、注意低血压;预防性给予抑酸剂及胃黏膜保护剂等措施,可作为积极的手段加以采用;同时还要兼顾发生缺血性肠炎的危险,对血管收缩剂及抗凝剂的应用宜谨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