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对高血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1月到2016年7月选择在我院诊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所有患者都给予常规药物降压治疗,治疗观察周期为28d;对照组在治疗期间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积极的分级护理干预。结果:干预后,与对照组86.7%治疗的有效率相比,观察组98.3%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对于护理服务、护理技术、护理效果与护理形式的满意度为100.0%、100.0%、98.3%和96.7%,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促进血压的降低,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综合管理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和控制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1月—2014年6月我院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就诊时常规介绍高血压基本知识,发放相关健康教育资料;观察组通过建立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健康知识版面巡展及健康知识教育讲座,举办义诊、咨询活动进行综合管理:加强健康教育、简化治疗方案、实施药学监护、监测血压、取得家庭支持。结果2组患者在综合管理前依从性好33.33% vs 34.44%,高血压控制良好31.11% vs 28.89%,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综合管理后依从性好75.56%、高血压控制良好83.33%,高于对照组的38.89%,55.56%,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综合管理,可以提高服药依从性、血压控制率增加,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在高血压规范化管理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精细化管理,评价精细化管理效果。方法:利用我区社区卫生全部应用电子化病例等电子化系统,回顾性观察分析东四社区卫生站所管辖的200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1组100名高血压患者,自2010年以来全科医生每月对其进行至少1次面对面的随访,进行生活方式等非药物及药物治疗等综合干预的精细化管理两年,另1组100名高血压患者进行每年至少4次面对面的随访一般管理。比较两组高血压患者的管理效果,血压控制率。结果:高血压精细化管理组血压控制率100%,两年随访诊室收缩压(SBP)平均(128.51±11.42)mmHg,舒张压(DBP)平均(74.89±7.28)mmHg;一般管理组血压控制率86%,两年随访诊室收缩压平均(131.16±12.64)mmHg,舒张压平均(76.20±9.79)mmHg,两组三项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一般管理组和精细化管理组干预后收缩压、舒张压均较前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细化管理高血压患者临床效果好,血压控制的达标率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60例患者为研究资料,通过对其予以运动护理和用药指导、饮食指导和心理护理等护理干预,观察比较护理前后患者的护理效果情况。结果护理前后患者的生活护理和心理调适、运动知识和饮食知识及用药知识等病症知识知晓率情况比较,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关于护理前后患者的血糖及血压变化情况比较,护理后明显优于护理前(P0.05)。结论将护理干预应用到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不仅能使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得到改善,而且使患者对病症的认识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6.
莫永森  郑万久 《海南医学》2005,16(8):168-170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能否使用利尿剂降压的问题一直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集中表现在使用利尿剂降压的安全性问题,如低血钾所致胰岛素分泌受抑制.胰岛素抵抗加重,空腹血糖升高,糖耐量下降,对心血管产生不良影响等。传统观念认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禁用或慎用利尿剂。然而,近年来循证医学的证据对该观念提出了新的挑战,重新确立了利尿剂在临床应用中的地位。本文就此从循证医学及卫生经济学角度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7.
许红兵  韦小琴  李甘霖 《吉林医学》2014,(27):6139-6140
目的:对镇江市京口区双井路社区健康管理高血压患者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方法:筛选出120例在中心就诊的高血压患者,对其进行为期12个月的健康管理。结果:健康管理前、后患者的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服药依从率、血压的控制率、限盐、运动和吸烟等生活方式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管理能较好地控制高血压病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坚持慢病健康管理是国家基本公卫服务规范的核心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护理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方法:选取社区内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同时定时、定点免费监测血压,此外干预组给予护理干预措施。结果:一年后干预组的高血压患者收缩压下降了(14.5±2.80)mmHg,舒张压下降幅度为(1.8±1.31)mmHg,血压控制率为63.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控制血压,对原发性高血压的防治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回声跟踪技术对高血压患者早期颈动脉病变的临床评价。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0例,并且颈动脉超声检查未发现粥样斑块,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IMT)〈0.9mm;对照组40例,均为我院门诊检查正常者。应用E—Tracking技术实时跟踪描记颈总动脉管壁运动轨迹,仪器自动计算出颈动脉的僵硬度B、弹性模量Ep、顺应性AC、膨大指数AI、脉搏波传导速度PWvp,所得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Ep、p和PwVp:高血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AC:高血压组显著低于对照组;AI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应用E—Tracking技术能尽早反映高血压患者早期颈动脉病变,是评价血管内皮功能简便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高血压病人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174名住院病人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100例,对照组74例,实验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结果实验组病人对健康教育内容的掌握程度、对疾病治疗的信心、健康教育达标率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对照组高。结论临床护理路径为整体护理提供了更有效的指导,提高了护理质量,保证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DTI)检测二尖瓣环舒张期运动速度,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将8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心肌不增厚组(non-LVH)35例,心肌增厚组(LVH)47例;另设对照组(健康人)101例。①在二尖瓣环后间隔和左侧壁位点,用DTI法分别检测高血压患者及健康人舒张早期e1、e2,舒张晚期a1、a2峰值,同时计算e/a比值。②在二尖瓣口用血流脉冲多普勒法(PWD)测舒张期血流E峰、A峰、E/A比值。③取右上肺静脉(PV)频谱,测收缩期血流速度(PVS)、舒张期血流速度(PVD)、S/D比值及心房收缩期逆向血流速度(PvaV)及时间(PvaT),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①高血压患者non-LVH组、LVH组二尖瓣环DTI参数e1、e2、e1/a1、e2/a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②non-LVH、LVH组二尖瓣口血流参数E、E/A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而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non-LVH组、LVH组DTI与PWD参数相关性分析表明:e1/a1、e2/a2与E/A比值呈正相关,相关性良好(r=0.65,r=0.76;r=0.56,r=0.64;均P<0.01)。③non-LVH组、LVH组PV参数S/D比值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P<0.01)。LVH组PvaV、PvaT,明显大于正常组及non-LVH组(均P<0.01)。结论DTI二尖瓣环运动速度能客观反映左室舒张功能受损。DTI结合肺静脉血流参数,可提高综合分析高血压病左室舒张功能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对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评价。方法:将80例高血压患者纳入研究,抽签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指导)与观察组(40例,常规护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对比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压控制合格率以及患者高血压健康知识调查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中应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可促进患者掌握高血压疾病健康知识,提高血压控制合格率。  相似文献   

13.
应用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有很多指标,但是多数的测量方法影响因素较多.Tei指数是近几年来出现的综合评价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的新指标.本文旨在探讨Tei指数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功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并观察其干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即观察组60例,对照组组6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措施包括:健康宣教、心理护理、运动指导及用药指导等。2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临床治疗方案。分别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分别对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为80%,2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护理后,2组患者物质生活状态、心理功能、躯体功能和社会功能4个维度的平均得分均提高,与护理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组间比较上,观察组患者护理后该4个维度平均得分的提高幅度大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效果,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帅艳红 《求医问药》2014,(3X):74-74
目的:探讨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9月到2013年10月收治的50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分类记录。结果:本组50例高血压患者,其中,有单纯收缩期高血压30例,脉压差>60mmHg的患者29例,其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头晕、头痛、心悸、气促以及心前区疼痛等,部分患者没有明显的高血压症状。结论: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的病程相对较长,患病率较高,并伴有其他综合病症,临床治疗时需要联合用药,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系统评价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数据库(VIP)和万方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相关的随机对照实验(RCT),检索时限从建库到2012年6月1日,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共纳入11个RCT,共1 339例患者。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健康知识得分、服药依从性、血压控制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验组在高血压患者健康知识得分、长期服药的依从性、有效控制血压方面优于对照组,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有一定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运用综合管理后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对管辖内社区且满足长期居住的居民1500例高血压患者,通过建立健康档案,对患者进行为期两年的综合管理,其综合管理过程中,按时对患者进行体检、对患者进行随访,综合管理后问卷调查.结果: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达标率(< 140/90mmHg)有了显著提高,患者较以前进行规律运动锻炼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患者食盐量出现明显下降,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提升.结论:综合管理的应用可以有效的帮助患者的血压达标,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建议采用.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人民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高血压病已成为我国危害极大、最常见的一种心血管慢性疾病。它主要表现为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的临床综合征[1],其发病率逐年增加。因此,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高血压患者的护理要点,采取及时、科学有效地护理,可有效地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1心理护理护士与患者建立良好护患关系,深入的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针对患者特征,采取针对性心理护理是提高疗效的必要条件。在护理全过程中,护士应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主动和患者沟通,向患者讲解有关高血压病的知识,稳定患者情绪,关心患者,通过精湛娴熟的护理技术给予患者可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QOL)。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QOL(WHOQOL)-100量表,对319例高血压患者和正常对照人群进行生存质量测量,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的生存质量差异。结果 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在身体机能、心理状况、独立能力、社会关系、生活环境、个人信仰各领域及QOL-100总评分方面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人群(P<0.01);调整了其他疾病的混杂作用后,除个人信仰领域外,高血压患者其他各领域及QOL-100总评分方面仍皆低于对照组(P<0.01)。HotellingT2检验及多元方差分析显示,高血压患者与对照组人群的生存质量从6个领域综合来看,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在有效降压的同时,积极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是临床抗高血压治疗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高血压急症的发病率占高血压人群的5%,常见有高血压脑病、脑出血、急性左心衰竭、急性心肌梗死.通过对28例患者的分析,从入院48~96小时评估高血压是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并探讨患者的采集,降压药物的使用及临床防护措施.28例住院患者的病情都得到了相应的降低,血压得到有效控制.高血压病除了医疗及护理外,患者出院后的自我监测对稳定高血压病情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