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组成】可仁苏、叶半夏、茯苓、前胡各9g,橘皮、桔梗、枳壳各6g,生姜3片,大枣3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黄二香散湿敷治疗皮肤炭疽的护理。方法将18例皮肤炭疽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例,观察组患者均为无三黄二香散不良反应者,患者使用三黄二香散湿敷治疗皮肤炭疽,对照组使用碘伏湿敷治疗皮肤炭疽,比较两组患者的患处收敛时间和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患处收敛快,疼痛减轻,疗效好,患者住院天数均缩短。结论对三黄二香散无不良反应患者采用三黄二香散湿敷治疗皮肤炭疽疗效明显较碘伏湿敷好。  相似文献   

4.
5.
[组成] 连翘15g、银花15g、苦桔梗6g、薄荷6g、竹叶4g、生甘草5g、荆芥穗4g、淡豆豉5g、牛蒡子6g、芦根适量、煎汤。  相似文献   

6.
方名:牛乳饮.组成:牛乳250g,功效:补虚益胃,生津亏少,消渴,便秘,平肤干燥等.服法:煮沸或重汤炖熟,顿服或一日二次温服.方用:牛乳性味甘平功能补虚损,益五脏.凡因热病后而致津血亏少者,均可饮用;素体赢弱者,饮服亦佳.  相似文献   

7.
8.
[组成]桑叶7.5g,菊花3g,杏仁、桔梗、芦根各6g,连翘5g,薄荷、生甘草各2.5g。[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主治]风温初起,邪在肺络,症见但咳,身热不甚,口微渴,脉浮数。  相似文献   

9.
《温病条辩》是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吴鞠通所著,全书分七卷,共238法,205方。它是一部立论明确,条理清楚,理法方药结合紧密,系统而完整的温病学专著。此书对于温病的常用方剂,从煎服法、加减法、禁忌证到用方指征多作了说明,并随证候变化而变法立方;根据温病的特点,博采众方于一书,创方名同而治法异的方剂等,在温病治疗上独具匠心,至今仍有较高的实用价值。禁忌证《温病条辨》上焦篇第九条指出:“白虎本为达热出表,若其人脉浮弦而细者,不可与也;脉沉者,不可与也;不渴者,不可与也;汗不出者,不可与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此为白虎汤之禁忌证。脉细为阴虚血少,脉弦主筋脉拘急,脉浮为外  相似文献   

10.
吴鞠通著《温病条辨》,开三焦辨证之先河,立温病复阴之大法,多为世人称道.然其对承气法之运用,亦堪称一代宗师.归纳起来,主要有两大部分:一、古方赋予新意《温病条辨》(以下简称《条辨》)之出,实如吴氏所说,"远追《玉函经》","学步"于《温疫论》,取法乎叶氏医案,但现其对大、小,调胃三承气汤之运用,可见吴氏集诸家之长,却不拘古人之说,尤重辩证,立论切当,机圆法活,赋古方以新意.  相似文献   

11.
《温病条辨》(以下简称《条辨》)为清·吴瑭所著。该书立论新颖,条理分明,理法方药自成系统,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继承和发展了前代外感热病的学术成果,促进了中医温病学术的发展和临床辨证论治水平的提高。由于《条辨》具有较高的学术理论水平和较强的临床实用价值,因而后世称此书为“温病之津梁”,“温病的传世之作”,吴氏则被奉为羽翼仲景《伤寒论》之功臣。现将其学术成就和特点略论于后。  相似文献   

12.
在统计分析《温病条辨》192方所用212种药物有关数字基础上,采取逆向思维方法探讨了它的理法方药特点.认为它总体上注重扶正以祛邪的治则,它的主要病证依次是热、湿、寒;三焦既有不同的主证偏性,又同时渗透了其他次要病证;各种病证均有其自身强特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吴鞠通所著《温病条辨》一书,是一部论述温热病的专书。该书是在叶天士理论的基础上、博采前代和当时江浙医家论治温热之法,间附作者临床经验而成。他创立的三焦分证法,在临床上可以和叶天士的营卫气血分证法互相补充。本文仅就《温病条辨》所涉及控制论方面的一些内容,谈谈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温病条辨》禁忌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病是由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以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为特征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其发生大多起病急骤,来势凶猛、变化较多、传变较快,病情严重。若治疗不当,轻则病程迁延,重则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故温病治疗尤当慎重,前人根据温病的病机特点,提出了各种治疗禁忌,内容十分广泛,以下从治法、方剂、药量、煎法服法、饮食等方面探讨。  相似文献   

15.
当清末温病学派形成后,就出现了伤寒学派与温病学派之争。到底温病学是发展了《伤寒论》,还是诋毁了《伤寒论》呢?毫无疑义是发展《伤寒论》。为了说明此问题,本文拟以温病学说较为完整的代表著作《温病条辨》(以下简称《条辨》)与《伤寒论》的关系剖析之。仿《伤寒论》作法撰《温病条辨》吴氏不仅在温病的辨证、治法和用方上取法仲景,而且写作方法上也是仿照《伤寒论》的。如在《条辨》几例中说:“是书仿仲景《伤寒论》作法”、“虽为温病而设,实可羽  相似文献   

16.
《温病条辨》六卷,是清代医学家吴鞠通论治温病之专著,也是吴氏主要学术思想的代表著。由于该书较完整、系统地论述了温病的理、法、方、药,在临床颇有实用价值,因而成为后世学习温病证治的津梁。 然而,《温病条辨》问世后,对其功过,后世医家褒贬不一。如有人把吴氏取材于叶案,经分析归纳找出治疗规律,定出方剂的这种做法,责之为抄袭,如叶子雨等人。其实这种指责是带有偏见的。任何一门新的学说,必须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不可能凭空而来。中国医学史上多少医家著作都是在继承前贤经验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学术见解,从而推动医学发展的。吴鞠通撰写《温病条辨》也不例外,正如他本人所  相似文献   

17.
吴氏《温病条辨》列银翘散加减为治疗太阴温病邪犯卫分,太阴伏暑清暑透邪,透解温毒的要方,兹辨析如下: 一、卫分风热,随证化裁上焦四条:“太阴风温,温热,温疫,冬温,……但热不恶寒而渴者,辛凉平剂银翘散主之。”上焦五条:“太阴温  相似文献   

18.
临床上湿热病,因其湿性氤氲淹滞,与热相合则如油入面,故病势常缠绵难愈,治病也深感棘手。笔者重温吴鞠通《温病条辨》,觉吴氏于湿热合邪证治,别具心得,颇给人以启发。本文试就其中有关论述,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吴鞠通《温病条辨》(下称《条辨》)一书,创立了三焦论治纲领,论述了四时温病证治,文词简要,概括性强。现就其中四个问题谈谈粗浅认识,不妥之处,敬希指正。  相似文献   

20.
<正> 《温病条辨》是清代名医吴鞠通所著,为三焦辨证的专书,其成就是突出的。但其不足之处,也是客观存在的。今就这个问题,做一专题讨论。一、混淆新感与伏邪该书上焦篇第2条云:“凡温病者, 始于上焦,在手太阴。”自注云:“温病由口鼻而入,自上而下,鼻通于肺,始手太阴。温者火之气,风者火之母,火未有不克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