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由于免疫反应能力低下,细菌感染是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的疾病.早期足量使用抗生素是成功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提示细菌感染的重要炎症标志物,被广泛应用于成人和儿童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是指导抗生素治疗的参考指标。近年研究表明,PCT作为一种高敏感度及高特异度的炎症标志物,在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病情判断、预后分析、抗生素使用中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新生儿早期PCT具有生理性升高的特点,了解新生儿PCT的变化特点和影响因素对临床准确判断病情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就PCT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是提示细菌感染的重要炎症标志物, 被广泛应用于成人和儿童感染性疾病的诊断, 是指导抗生素治疗的参考指标。近年研究表明, PCT作为一种高敏感度及高特异度的炎症标志物, 在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病情判断、预后分析、抗生素使用中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新生儿早期PCT具有生理性升高的特点, 了解新生儿PCT的变化特点和影响因素对临床准确判断病情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就PCT在新生儿败血症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细菌感染时血清IL-8和IL-13水平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血清IL-8和IL-13水平在新生儿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和临床转归中意义。方法用ELISA测定三组血清细胞因子的水平。感染组:21例细菌感染新生儿(治疗前和有效治疗后);非感染组:20例非感染性疾病新生儿;脐血组:30例正常新生儿。结果感染组IL-8和IL-13水平较非感染组升高(P<0.05);感染组治疗后IL-8水平较治疗前下降。结论新生儿细菌感染时血清IL-8和IL-13显著升高,可作为新生儿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指标,IL-8可用来评价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IL-8和CRP联合测定对诊断新生儿细菌感染及减少抗生素应用的意义。方法收集出生体质量>1 500 g的新生儿150例,按有无感染分为临床感染组、可疑感染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各组患儿入院后均立即采集静脉血2.0 mL,进行血清IL-8、CRP、血常规等检查。临床感染组、可疑感染组在抗生素应用1个疗程(7 d)后,再行血清IL-8、CRP、血常规等检查,以决定是否继续应用抗生素,如需要,则继续应用抗生素7 d后,再行血清IL-8、CRP、血常规等检查,直至痊愈或出院。结果治疗前IL-8、CRP水平临床感染组、可疑感染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a<0.01),临床感染组显著高于可疑感染组(Pa<0.01);临床感染组治疗7 d、14 d及可疑感染组治疗7 d血清IL-8、CRP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a=0.000)。临床感染组治疗14 d后根据经验使用抗生素率较根据IL-8≥70 ng·L-1和(或)CRP>10 mg·L-1使用抗生素率高出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可疑感染组治疗7 d后根据抗生素应用指征使用抗生素率较根据IL-8≥70 ng·L-1和(或)CRP>10 mg·L-1使用抗生素率高出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结论联合测定血清IL-8和CRP水平可早期诊断新生儿感染,以IL-8≥70 ng·L-1和(或)CRP>10 mg·L-1作为诊断新生儿细菌感染的最佳临界值,可减少新生儿不必要的抗生素应用。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急性化脓性腮腺炎18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新生儿急性化脓性腮腺炎的临床特点、病因、治疗和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5年来收治的新生儿急性化脓性腮腺炎 1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多数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逆行感染所致。经全身抗生素治疗与局部处理预后良好。结论 新生儿急性化脓性腮腺炎较少见 ,早期诊断和敏感抗生素的选用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抗生素治疗新生儿感染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Shao XM 《中华儿科杂志》2003,41(12):900-902
感染在住院新生儿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抗生素的应用对控制细菌感染和疾病流行 ,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但人们在肯定抗生素治疗效果的同时 ,也意识到滥用抗生素所带来的苦果 ,如细菌的耐药性、抗生素的毒副反应、以及医疗费用增加等 ,因此合理使用抗生素十分重要。一、新生儿感染的菌群变迁、耐药现状及临床对策1.新生儿感染的菌种变迁及耐药现状 :近年来 ,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 ,病原菌的致病性及耐药性随着年代的不同而在不断地变迁 ,随时掌握感染的流行病学及耐药性的变化规律 ,对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和有效控制新生儿感染具有重要意义。重…  相似文献   

8.
细菌感染是导致新生儿患病和死亡的最常见原因之一,新生儿特异性及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均不成熟,发生感染后易.扩散,从局部感染可迅速发展为脓毒症、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最终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和死亡.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改善预后十分重要,但由于新生儿感染早期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和快速实验室检测手段,临床医生常进行经验性抗感染治疗.近年来,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作为细菌感染的敏感和特异性指标在临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细菌感染时,血浆中PCT浓度从<0.01 ng/ml(低于现行降钙素原检测水平)上升到可检测水平,范围1~1 000 ng/ml.这种增长往往与感染的严重程度和病死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生儿早期细菌感染与围产期高危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本院新生儿监护室中符合纳入标准的,日龄≤72h的具有围产期高危因素的新生儿120例。按患儿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辅助检查分为确定感染组、临床感染组及非感染组,以统计学方法分析7项围产因素与新生儿早期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结果(1)与新生儿早期细菌感染显著相关的围产期高危因素依次为:母亲妊娠期感染;不明原因窒息;不明原因早产;羊水粪污染(P<0.05),且两感染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母亲分娩时发热(体温≥38℃);胎膜早破≥18h;糖尿病母亲婴儿这3项围产期高危因素未发现与新生儿早期细菌感染显著相关(P>0.05)。结论新生儿早期细菌感染的发生与几项围产期高危因素密切相关,其中母亲妊娠期感染是最高危的因素,其在两感染组的OR值分别为83.333和66.666。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抗生素合理使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抗生素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常用药物。然而,在生后早期,不必要地或长时间地暴露于抗生素,可增加新生儿发生不良预后的风险。NICU中的抗生素治疗大多始于经验性治疗。新生儿经验性抗生素治疗的启动标准及治疗疗程尚不统一。针对细菌培养阴性且临床表现稳定的新生儿,及时终止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已成为共识。目前NICU中抗生素的使用存在较大差异。采取针对性的抗生素管理措施,是优化NICU抗生素使用方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时期严重疾病,出生体重越轻,发病率越高,极低出生体重儿败血症发生率可高达16.4%,长期住院者更可高达30%[1]。在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革兰阳性球菌是重要病原菌,国外资料显示新生儿血行感染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所致者呈增多趋势,居新生儿细菌感染首位[2]。万古霉素是治疗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的首选药物[3]。利奈唑胺(linezolid)是第一个应用于临床的新型噁唑烷酮类抗生素,由于其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郝玲 《新生儿科杂志》2005,20(5):227-229
细菌感染是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新生儿对细菌易感的机制是多因素的,包括体液免疫、吞噬细胞和细胞免疫的不成熟。新生儿败血症发病急,症状不典型,目前抗生素治疗常常在细菌培养结果出来之前就已经根据经验而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新生儿因处于暂时性的免疫功能低下的状态而容易发生感染性疾病,也是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寻找指标以早期诊断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是临床和研究的重点之一.本研究探讨血清IL-8、IL-10、IL-13水平在新生儿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和疗效判断中的意义.方法用ELISA测定3组血清各细胞因子的水平.感染组:21例细菌感染的足月新生儿.非感染组:20例非感染性疾病的足月新生儿.脐血组:3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结果感染组IL-8、IL-10和IL-13水平(87.0±82.6,35.1±34.8,23.2±46.2 pg/ml)较非感染组升高(56.6±13.2,21.6±12.9,12.0±32.3 pg/ml)(P<0.05);感染组治疗后IL-8和IL-10水平(51.2±3.1,18.5±3.3 pg/ml)较治疗前下降(P<0.05);非感染组IL-13较脐血组(1.2±0.3 pg/ml)显著升高(P<0.05),IL-8、IL-10在两组间无区别.结论新生儿细菌感染时血清IL-8、IL-10和IL-13显著升高,可做为新生儿细菌感染的参考标志物,而IL-8和IL-10的变化有助于评估新生儿感染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早期细菌感染与围产期高危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新生儿早期细菌感染与围产期高危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择本院新生儿监护室中符合纳入标准的,日龄≤72h的具有围产期高危因素的新生儿120例。按患儿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辅助检查分为确定感染组、临床感染组及非感染组,以统计学方法分析7项围产因素与新生儿早期细菌感染之间的关系。结果 (1)与新生儿早期细菌感染显著相关的围产期高危因素依次为:母亲妊娠期感染;不明原因窒息;不明原因早产;羊水粪污染(P〈0.05),且两感染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母亲分娩时发热(体温≥38℃);胎膜早破≥18h;糖尿病母亲婴儿这3项围产期高危因素未发现与新生儿早期细菌感染显著相关(P〉0.05)。结论 新生儿早期细菌感染的发生与几项围产期高危因素密切相关,其中母亲妊娠期感染是最高危的因素,其在两感染组的OR值分别为83.333和66.666。  相似文献   

15.
能增加新生儿患败血症风险的两个最重要的免疫缺陷是抗体缺陷和吞噬细胞数量及质量的异常。国外报道丙种球蛋白效果好。本文用国产静脉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IVIG)配合抗生素治疗重症细菌感染新生儿,观察血清抗体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用法。  相似文献   

16.
细菌感染是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新生儿对细菌易感的机制是多因素的,包括体液免疫、吞噬细胞和细胞免疫的不成熟.新生儿败血症发病急,症状不典型,目前抗生素治疗常常在细菌培养结果出来之前就已经根据经验而应用,有时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和副作用,因此就需要探讨一种快速、可靠而准确的指标来识别新生儿败血症,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抗生素应用和耐药菌株的出现[1].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国产静脉注射用人血丙种球蛋白(IVIG)辅助治疗新生儿重症感染的疗效。方法收集我科2000年3 月~2004年3月重症新生儿细菌感染28例,首次用IVIG 0.2-0 4 g/kg,静滴,2-3 d后重复1次。结果治疗组lgG及亚类明显高于抗生素治疗组(An组)。1周后治疗组低体质量儿IgG、IgG1和IgG2仍高于An组。治疗组新生儿病死率及交叉感染率明显低于An组,未见近期不良反应。结论用国产IVIG治疗新生儿重症细菌感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新生儿因处于暂时性的免疫功能低下的状态而容易发生感染性疾病,也是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寻找指标以早期诊断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是临床和研究的重点之一。本研究探讨血清IL-8、IL-10、IL-13水平在新生儿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和疗效判断中的意义。方法:用ELISA测定3组血清各细胞因子的水平。感染组:21例细菌感染的足月新生儿。非感染组:20例非感染性疾病的足月新生儿。脐血组:3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结果:感染组IL-8、IL-10和IL-13水平(87.0±82.6,35.1±34.8,23.2±46.2 pg/ml)较非感染组升高(56.6±13.2,21.6±12.9,12.0±32.3 pg/ml)(P<0.05);感染组治疗后IL-8和IL-10水平(51.2±3.1,18.5±3.3 pg/ml)较治疗前下降(P<0.05);非感染组IL-13较脐血组(1.2±0.3 pg/ml)显著升高(P<0.05),IL-8、IL-10在两组间无区别。结论:新生儿细菌感染时血清IL-8、IL-10和IL-13显著升高,可做为新生儿细菌感染的参考标志物,而IL-8和IL-10的变化有助于评估新生儿感染的治疗效果。[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4, 6(5): 365-368]  相似文献   

19.
降钙素原的临床意义及其在新生儿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细菌感染性疾病在我国患病新生儿中仍然占相当比例 ,此类疾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提高诊疗水平、降低新生儿病死率有重要意义。近年来 ,降钙素原 (PCT)被认为是诊断全身性细菌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标志物。目前研究发现 ,细菌感染后血中PCT出现早于C反应蛋白 ,而且它具有较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等临床常用指标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另外 ,它与感染严重程度有较好的相关性 ,可用于评价疗效和估计预后。血清PCT检测简便快捷 ,便于临床应用 ,更重要的是 ,在新生儿期它不受母体PCT水平高低和窒息缺氧损伤引起的急性炎症反应的影响 ,仅与新生儿自身细菌感染严重程度有关 ,对新生儿疾病诊断有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前用抗菌素治疗新生儿细菌感染日益增多,临床上对新生儿的用药多按小儿治疗原则,而较少根据新生儿的解剖生理特点。因此,难免发生无效、中毒或延误治疗等不良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