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探讨锌原卟啉(Znpp)对新生鼠缺氧缺血脑损伤的防治作用.将7日龄SD大鼠制备成缺氧缺血脑损伤(HIBD)新生鼠模型和Znpp治疗模型,并设假手术组作为对照.测定新生大鼠缺氧缺血(HI)后不同时间脑组织匀浆血红素氧化酶-1(HO-1)活性和环磷酸鸟苷(cGMP)以及血一氧化碳血红蛋白(COHb)含量,并在光镜及电镜下观察脑的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HI组在HI后1h、4 h、12 h HO-1活性、COHb及cGM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Znpp组的HO-1活性、COHb及cGMP明显低于HI组(P<0.01),但高于对照组(P<0.01).脑组织病理改变显示HI组呈明显的缺血缺氧性组织形态学改变,Znpp组的病理损伤明显减轻.结论HI后HO-1、CO和cGMP明显增高可加重脑组织损伤;而Znpp可通过抑制HO活性使CO和cGMP水平下降,可保护神经细胞,减轻脑缺氧缺血性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血红素氧化酶 1(HO 1)、内源性一氧化碳 (CO)、环磷鸟苷 (cGMP)在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及锌原卟啉 (Znpp)对其的治疗前景。 方法 制备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BD)新生鼠模型和Znpp治疗模型。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新生大鼠缺氧缺血 (HI)后脑组织HO 1活性和血一氧化碳血红蛋白(COHb)含量 ,放免法检测脑cGMP水平 ,并观察脑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 HI组在 1、4、12hHO 1活性、COHb及cGM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高 (P <0 .0 1) ;Znpp组HO 1活性、COHb及cGMP水平明显低于HI组 (P <0 .0 1) ,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脑组织病理改变显示HI组呈重度HI改变 ,Znpp组的病理改变明显减轻。结论 HI后HO 1、CO和cGMP明显增高 ;而Znpp可抑制HO活性 ,使CO和cGMP水平下降 ,减轻脑损伤 ,表明HO CO cGMP系统在缺氧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新生鼠缺氧缺血后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发病机理之一为氧自由基损伤。SOD作为氧自由基清除剂 ,对于保护机体免受自由基损伤起了重要作用 ,其活性的高低反应了机体对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本研究通过测定新生鼠缺氧缺血后不同时间SOD活性 ,探讨新生鼠缺氧缺血后72h内SOD变化规律 ,以期对将来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有所启迪。材料及方法一、材料7日龄Wistar大鼠 (解放军 3 0 9医院实验动物室提供 )雌雄不限 ,体重 1 0~ 1 8g。缺氧缺血组 (1 ) ;结扎左侧颈总动脉 ,吸入 8%氧气 2h。正常对照组 :假手术。上述两组分别于缺氧后 2h 2 4h…  相似文献   

4.
Wang H  Yao YJ  Chen DP 《中华儿科杂志》2006,44(10):792-793
Nogo—A是最近发现的一种髓鞘源性神经生长抑制蛋白,它已成为当前研究中枢神经再生的新热点,并有望成为解开中枢神经系统(CNS)再生之谜的一把金钥匙。本实验旨在检测HIBD新生大鼠脑组织Nogo-A mRNA和Nogo-A蛋白表达的变化,以探讨缺氧缺血脑损伤(HIBD)时抑制坏死神经元再生的分子机制,为HIBD后神经元的损伤修复机制及治疗干预提供实验室资料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缺氧缺血 (HI)大鼠模型经用非选择性NOS抑制剂L NG 硝基精氨酸 (L NNA)处理 ,观察HI后脑组织中NOS的变化 ,旨在对L NNA在HIBD中的作用作一探讨。材料和方法1 新生大鼠HI模型的制备 新生 7日龄Wistar大鼠 6 6只 ,性别不限 ,体重 13~16g ,按Rice法制成新生大鼠HI模型。2 实验动物分组  6 6只大鼠随机分成3组 :(1)假手术组n =6 ;(2 )对照组n =30HI模型后即刻腹腔注射生理盐水 0 5ml/只 ;(3)观察组n =30 ,HI模型后每只即刻给L NNAl5mg/kg腹腔注射。3 标本制备和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孕酮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鼠脑组织中孕酮受体的影响,探讨孕酮对新生鼠HIBD的保护机制。方法24只7日龄新生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氧缺血组、药物预防组。缺氧缺血组和药物预防组大鼠先行左侧颈总动脉结扎术,然后将动物置于37℃恒温密闭容器中,以1.5L/min的速度吸入80mL/L氧气和920mL/L氮气的混合气体2.5h,建立缺氧缺血脑病(HIE)动物模型。假手术组仅分离左侧颈总动脉,不结扎,亦不做缺氧处理。药物预防组动物于建立模型前30min按8mg/kg腹腔注射0.5g/L的孕酮溶液,假手术组和缺氧缺血组注射同等量的9g/L盐水溶液,24h后大鼠被全部处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中孕酮受体表达的变化。结果24只大鼠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失。各组大鼠脑组织的胞质和胞核中均有孕酮受体表达,缺氧缺血组大鼠脑组织中孕酮受体的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药物预防组孕酮受体的表达较缺氧缺血组明显增多(P<0.05)。结论孕酮可增强新生鼠缺氧缺血时脑组织中孕酮受体的表达,通过基因组效应发挥对HIBD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是严重威胁新生儿健康的常见病因,发病机制复杂。存活患儿中部分留有脑性瘫痪、癫痫、智力低下等不同程度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由于高危妊娠及新生儿抢救存活率的提高,该病发病率仍很高,这也激发人们在不断探索治疗该病的新方法和新的有效药物。我们以往的研究表明,己酮可可碱(pentoxifylline,PTX)对新生大鼠脑缺血缺氧损伤有一定治疗作用,现就其对该损伤时脑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亚低温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自由基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亚低温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自由基的影响。方法 7日龄大鼠行左侧颈总动脉结扎后吸入8%氧气2h,制成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动物随机分成五组:假手术组、缺氧缺血组、缺氧缺血后30min给予亚低温组、缺氧缺血后1h给予亚低温组、缺氧缺血后3h给予亚低温组。脑皮质细胞匀浆用于测定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缺氧缺血组MDA含量明显高于假手术组,而亚低温各组MDA含量均低于缺氧缺血组,而且亚低温应用越早者MDA含量减少越明显。结论 亚低温可以通过减少自由基的产生发挥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锌原卟啉(ZnPP)对高热惊厥(FC)发育期大鼠血红素氧合酶(HO)-1mRNA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65只21日龄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高热未惊厥组、FC组及ZnPP治疗组。采用热水浴(每次5min,隔日1次,共10次)诱导FC大鼠动物模型;ZnPP治疗组于制备FC模型前腹腔注射ZnPP45μmol/kg。取大鼠脑组织制作冷冻切片,用组织原位杂交技术观察大鼠海马CA1、CA3区和齿状回DG区HO-1mRNA表达。结果FC组大鼠海马CA1、CA3区及齿状回HO-1mRNA表达显著增强,与ZnPP治疗组、高热未惊厥组及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a〈0.01)。ZnPP治疗组HO-1mRNA表达显著高于高热未惊厥组及对照组(Pa〈0.01)。结论FC能引起HO-1mRNA过度表达;ZnPP能通过下调HO-1mRNA表达对FC脑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Zhang X  Guo ZC  Fei L  Dong Z  Pu D 《中华儿科杂志》2005,43(1):56-57
2002年7月-2003年1月,我们利用新生鼠高氧肺损伤模型,观察高氧对新生鼠肺血红素加氧酶1(HO-1)及血浆、肺组织匀浆一氧化碳(CO)含量的影响,以了解HO-1/CO系统在此过程中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新生儿期危害最大的常见病,重者可死亡或致残。随着对HIE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发现一氧化氮(NO)在此病中明显升高。为此,我们在建立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动物模型的基础上,观察神经节苷脂(GM-1)对新生大鼠脑组织中NO含量的影响,旨在探讨神经节苷脂(GM-1)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是否有保护作用,并为临床治疗HIE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缺氧缺血新生鼠脑早期微循环改变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华  孟斌 《小儿急救医学》2002,9(1):14-15,T001
目的:观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时新生鼠脑早期微循环的形态学改变,方法: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动物模型上,采用组织化学染色及脑组织墨汁灌注观察脑组织血管形态和分布,结果:缺氧缺血后即刻脑皮质,髓质,海马微血管数增多,微血管通透性增强,微血管内血栓形成,脑内多部位出血,同时神经元出现水肿,丢失,胶质细胞增生等一系列缺血缺氧改变,结论: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时早期存在着脑微循环障碍,在临床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救治过程中应注意尽早纠正。  相似文献   

14.
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Rice法制备缺氧缺血性脑病模型,将80只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后即刻组、1h组、3h组、6h组、12h组、24h组、48h组、72h组、7d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VEGF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 正常对照组中大鼠脑内几乎无VEGF表达;模型组结扎侧大脑皮质,纹状体,海马在模型后即刻即有VEGF表达,3~12h达高峰,随后开始下降,7d后呈低水平稳定表达。结论 缺氧缺血作为一种信号刺激VEGF在神经细胞内表达增加;VEGF的表达增加具有时间依赖性;VEGF对缺氧缺血性神经元损伤可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胱硫醚-β-合成酶(CBS)/硫化氢(H2S)体系与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关系,以及血红素氧合酶(HO-1)抑制剂锌原卟啉-Ⅸ(Znpp-Ⅸ)对H2S含量及CBS mRNA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探索外源性Znpp-Ⅸ干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理论依据与临床前景。方法将7日龄的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35只)、HIBD组(38只)和HIBD+Znpp组(37只)。HIBD+Znpp组于缺氧缺血造模前30 min腹腔注射Znpp-Ⅸ45μmol/kg。各组动物于缺氧缺血造模后3、6、12、18、24 h处死,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大鼠血浆中H2S含量,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方法分别观察脑组织CBS mRNA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HIBD组和HIBD+Znpp组大鼠缺氧缺血造模后3 h血浆H2S浓度及CBS mRNA表达增高,12 h达高峰之后下降,与假手术对照组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IBD+Znpp组大鼠各时间点的血浆H2S浓度及CBS mRNA表达均较HIBD组显著升高(P<0.01)。HIBD组大鼠造模后3 h,bcl-2蛋白表达增高,12 ...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亚低温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应用7日龄大鼠制成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模型。动物随机分组:假手术组(C组),缺氧缺血正常温度组(HI组),缺氧缺血后30分钟亚低温治疗组(亚低温组)。脑皮质细胞匀浆用于测定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应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及免疫组化bax基因表达,观察神经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显示,HI组MDA含量明显高于C组(P<0.01),亚低温组MDA含量明显低于HI组(P<0.01);亚低温组凋亡细胞明显少于HI组(P<0.01)。因此,亚低温可以通过减少自由基的产生,抑制细胞凋亡的机制发挥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外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脑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36只7日龄新生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制备HIBD大鼠模型,经前囟分别注射空载质粒PCDNA 3.1和负载VEGF 120 cDNA的质粒PCDNA 3.1(100μg/只),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脑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脑细胞凋亡率为8.93±0.33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505±0.949,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外源性VEGF可以减少脑细胞的凋亡,可能成为治疗HIBD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巢蛋白(nestin)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7日龄新生Wistar大鼠制作HIBD模型,设置对照组、治疗组,并设立假手术组。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巢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各时点对照组巢蛋白阳性细胞数较假手术组增加,治疗组巢蛋白阳性细胞数较对照组增加明显,各时点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生鼠HIBD后脑缺血易损伤区巢蛋白表达增加,可能与脑损伤后神经再生有关;给予外源性bFGF可增强新生鼠脑缺氧缺血后中枢神经系统巢蛋白的表达,在神经细胞损伤的修复中发挥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Deng C  Guo CB  Yu JL  Wu SX  Tan Y 《中华儿科杂志》2003,41(4):297-299
围产期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是严重危害新生儿健康和生命的疾病。由于氧化还原因子 1 (Ref 1 )在DNA碱基切除修复通路中起重要作用[1 ] ;Fas相关磷酸酯酶 (Fas associatedphosphatase 1 ,FAP 1 )通过负性调节影响Fas介导的凋亡[2 ] ,本研究利用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病损伤 (HIBD)动物模型 ,采用原位杂交方法观察Ref 1及FAP 1在脑中的表达情况。材料和方法1 .实验动物及模型的制备 :7日龄新生Wistar大鼠 (重庆医科大学动物中心提供 ) ,体重 1 2~ 1 6g。按文献方法甲氧氟烷吸入麻醉后 ,结扎左侧颈总动脉。恢复 2h ,通入含氧体积浓度为…  相似文献   

20.
Xin Y  Chu GL 《中华儿科杂志》2005,43(8):568-571
目的研究caspase-1及其底物之一白细胞介素(IL)-18 mRNA的表达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 112只7日龄新生Wistar大鼠按照完全随机化方法分为对照组、HIBD 3、8、24 h、3、6和14 d组,每组16只.其中8只采用RT-PCR 方法检测caspase-1和IL-18 mRNA在HIBD后脑皮层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另外8只光镜下观察脑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对照组有caspase-1 mRNA少量表达(0.2918 ± 0.0809),HIBD 24 h组其水平开始增加(0.5222 ± 0.0941,与对照组比较P<0.01),6 d达高峰(0.7886 ± 0.0480,与其余各组相比P<0.01), 此后下降,但HIBD 14 d (0.5314 ± 0.1272)仍可检测出.对照组IL-18 mRNA水平为0.3218 ± 0.0466,HIBD 24 h至6 d其表达逐渐增加(24 h 0.5823 ± 0.0740; 3 d0.6976 ± 0.1073; 6 d 0.9110±0.0647,与对照组比较均为P<0.01),并达高峰(HIBD 6 d组与其余各组相比P<0.01).HIBD后IL-18 mRNA的表达在时间上与caspase-1具有紧密相关性(r=0.871,P<0.01).组织学检查发现神经元变性、坏死在HIBD 1~6天逐渐加重.结论 HIBD后caspase-1和IL-18 mRNA的表达逐渐增加,其变化规律与光镜观察到的脑损伤进展的时间框架吻合,提示它们均参与了新生鼠HIBD的病理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