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颊脂垫瓣在口腔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颊脂垫瓣在修复口腔黏膜缺损中的应用。方法1998年5月~2004年7月,收治42例各种原因致口腔缺损患者,其中男26例,女16例,年龄25~76岁。颊部鳞癌7例,颊部白斑5例,软腭部鳞癌7例,腭部腺样囊性癌8例,上颌窦癌6例,上颌齿槽突血管瘤5例,上颌骨角化囊肿4例。病程2个月~10年。缺损部位颊部12例,上颌骨切除导致颊部上分缺损6例,口腔上颌窦瘘17例,软腭部缺损7例。缺损范围3.0cm×3.0cm~6.5cm×4.0cm。均采用颊脂垫瓣修复缺损部位,切取的颊脂垫瓣为颊脂垫的颊突及部分体部。结果术后41例颊脂垫瓣与创面期愈合;1例因缺损大,瓣成形后较薄而期愈合。术后4周水肿消退逐渐上皮化,6周完全上皮化,颊部外观无明显影响。35例获随访3个月~5年,颊脂垫瓣修复区与附近正常黏膜的层次和颜色、弹性、光滑度、质地无明显差异,咀嚼摩擦和食物刺激无明显影响。2例磨牙后区缺损者有轻度张口受限,经过开口训练恢复张口度。结论颊脂垫瓣能较快而有效地修复直径6.5cm以下的黏膜缺损,取材方便,术后无明显的供区并发症,是修复颊部、软腭和牙槽等部位黏膜缺损的理想组织。其缺点为修复范围较局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游离前臂皮瓣联合邻近组织瓣修复腭、上颌组织缺损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5年3月-2010年5月收治17例腭及上颌部肿瘤患者。男11例,女6例;年龄45~74岁,平均62.5岁。良性肿瘤1例;恶性肿瘤16例,其中腭部鳞状细胞癌7例,腭部鳞状细胞癌术后复发1例,腭部恶性黑色素瘤1例,腭部腺样囊腺癌1例,上颌恶性黑色素瘤1例,上颌导管癌1例,上颌鳞状细胞癌4例。病灶切除后缺损范围为7.0cm×5.5cm~10.0cm×7.5cm;根据Brown等对上颌骨缺损的分类标准,Ⅱ类15例,Ⅲ类2例;合并眶底、眶下缘骨质缺损2例。根据腭、上颌组织缺损类型,以游离前臂皮瓣联合颊脂垫行即刻修复11例,以游离前臂皮瓣联合颊脂垫及颞肌下颌骨骨肌瓣即刻修复6例。术后观察组织瓣成活情况及语言、吞咽、呼吸功能恢复情况及患者面部外形恢复情况。结果 17例前臂皮瓣和邻近组织瓣均成活;供区植皮均成活,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肿瘤无复发。患者语言、吞咽、呼吸基本正常,无明显开口受限,面部外形满意,无严重畸形。合并眶底、眶下缘骨质缺损者,未出现眼球内陷。患者术后均无明显口鼻瘘,口、鼻腔功能恢复满意。结论根据腭、上颌组织缺损的情况,选择游离前臂皮瓣联合颊脂垫或颊脂垫及下颌骨骨肌瓣进行修复,可达到较好的早期疗效。  相似文献   

3.
颊脂垫移转修复老年人颊粘膜缺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颊部深度粘膜缺损多见于损伤、肿瘤术后及特殊感染等。小面积的缺损可以直接拉拢缝合 ,但大面积的缺损往往给修复带来一定困难 ,尤其是对于伴有多种疾病的老年人 ,手术应简单易行。笔者做了 2 0侧头部尸体解剖 ,对带蒂颊脂垫的应用解剖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 1994年以来 ,应用带蒂裸露的颊脂垫移植修复 6 0岁以上老年人颊粘膜缺损 2 0例 ,取得良好效果。1 资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1994~ 1998年 6月共应用带蒂裸露的颊脂垫瓣修复颊部粘膜深度缺损 2 0例 (2 1块组织瓣 ) ,男性 16例 ,女性 4例。年龄 :6 0~ 72岁 ,平均 6 5岁。术前诊断 :粘膜…  相似文献   

4.
带蒂耳廓复合组织瓣Ⅰ期修复较大面积鼻翼缺损1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带蒂耳廓复合组织瓣Ⅰ期修复较大面积鼻翼缺损的新方法。方法利用眶上动脉和颞浅动脉吻合支的反流血运,形成带蒂的耳廓复合组织瓣,经由皮下隧道转移至鼻翼缺损区,Ⅰ期修复鼻翼缺损的新方法。本组共15例病人,最大面积3.0cm×3.0cm,最小面积1.0cm×1.5cm。结果本组15例病人应用带蒂耳廓复合组织瓣Ⅰ期修复鼻翼缺损,效果良好,色泽和形状均满意。结论应用带蒂的耳廓复合组织瓣可作为Ⅰ期修复鼻翼缺损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颏下岛状瓣修复面部组织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6例面部病变患者,其中男4例,女2例;最小年龄44岁,最大78岁。病变部位:左面部2例,左腮腺区1例,右腮腺区1例,右面部2例。病变性质:皮样囊肿感染伴皮肤坏死1例,皮脂腺囊肿感染伴皮肤坏死1例,皮肤上皮瘤恶变1例,鳞状细胞癌3例。良性病变切除后,恶性病变扩大切除同期行颈淋巴清扫术后,面部缺损均以颏下岛状瓣即时修复。组织缺损范围最小4.0cm×3.0cm,最大6.0cm×6.0cm。组织瓣最小面积4.5cm×3.0cm,最大6.0cm×4.5cm。组织瓣以颏下动脉为蒂3例,颏下动脉联合面动脉为蒂3例。蒂的长度:6cm3例,9cm2例,11cm1例。结果6例组织瓣均存活良好,肤色与面部无明显差异;未发生任何并发症。供区伤口Ⅰ期愈合,平视位时,供区瘢痕不显露。结论颏下岛状瓣修复面部组织缺损是一种可供选择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颊部大面积洞穿性缺损的修复方法和胸锁乳突肌皮瓣、额瓣联合修复的优缺点。方法2003年7月行颊癌扩大切除,功能性颈淋巴清扫术患者1例,遗留组织缺损范围皮面9 cm×7 cm,黏膜面4.5 cm×3.0 cm。以甲状腺上血管、枕动脉和颈外静脉胸锁乳突肌肌支为血管蒂的胸锁乳突肌皮瓣修复颊黏膜面,以颞浅血管为血管蒂的岛状额瓣修复颊部皮面,皮瓣大小分别为5 cm×3 cm和10 cm×6 cm。结果患者术后皮瓣、皮片均全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2周痊愈出院,颊部皮色、质地好。随访1年,肿瘤无复发,生活自理,语言、饮食正常。结论胸锁乳突肌皮瓣和额部岛状瓣可作为颊癌术后颊部大面积洞穿性缺损的一期修复的方法,操作简便、易行,且经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一种简单有效的修复小腿下 1/3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方法。 方法 设计远端蒂腓骨短肌瓣转位修复小腿下 1/3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 ,中厚皮片移植覆盖肌瓣。 结果  16例小腿下 1/3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病例 ,缺损面积最大 5cm× 7cm ,最小 3cm× 4cm。术后伤口一期愈合 14例 ,二期愈合 2例 ,无 1例肌瓣完全坏死。 结论 远端蒂腓骨短肌瓣是修复小腿下 1/3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诸多方法中最简单、并发症最少、成功率较高的方法之一 ,尤其适合于中、小创面的修复。  相似文献   

8.
带颞浅血管蒂组织瓣治疗头面部恶性肿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头面部恶性肿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治疗方法很多 ,如 :局部皮瓣修复、植皮等。但对于较大的肿瘤切除术后有颅骨外露或合并严重感染的创面 ,这些方法往往不能解决问题。我院自 1992年以来采用带颞浅血管蒂组织瓣治疗头面部恶性肿瘤 12例 ,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 12例 ,男 8例 ,女 4例。年龄 40~ 67岁。鳞状上皮细胞癌 7例 ,基底细胞癌 5例。病变部位 :头皮 8例 ,眼睑 2例 ,面颊 2例。肿瘤大小 :3cm× 4cm~ 8cm× 12cm。切除后创面为 4cm× 5 .5cm~ 9.5cm× 14cm。修复方法 :颞浅筋膜瓣加植皮法 5例 ,颞顶部皮瓣…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带蒂颊脂垫修补口腔内肿瘤切除后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对15例口腔内肿瘤切除后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颊脂垫瓣修复组织缺损并观察其疗效。结果:术后创口均甲级愈合,6~8周颊脂垫瓣完全上皮化,2月后上皮化粘膜类似正常口腔粘膜。结论:应用颊脂垫瓣修复口腔内肿瘤切除后组织缺损,其操作简单,创伤小,修复功能恢复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将血管移植皮瓣预制技术应用于常规的面颈部组织扩张术中,从而提高扩张皮瓣转移的灵活性和利用率.方法 手术分两期进行Ⅰ期手术,以颞浅动静脉为蒂,掀起颞浅筋膜瓣,同时,在面颈部剥离,形成适当大小的组织腔隙,将颞浅筋膜瓣转移至组织腔隙内,适当固定,在筋膜瓣下放置皮肤扩张器;Ⅱ期手术,扩张完毕后,取出扩张器,以颞浅动静脉为蒂,将传统的面颈部扩张皮瓣,转化为可以带蒂转移的岛状皮瓣,用于颜面部组织缺损的修复.结果 临床应用11例,分别用于面部黑痣、血管瘤和面部瘢痕切除后遗留创面的修复.颞浅筋膜岛状瓣血管蒂长6.5~10.0 cm,筋膜瓣面积5.0 cm×5.0 cm~6.0 cm× 8.0 cm,面颈部扩张岛状皮瓣的面积为6.0 cm×8.0 cm~7.0 cm×17.0 cm.术后皮瓣全部成活,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者7例,另行植皮修复者4例.结论 血管移植技术和常规皮肤软组织扩张技术相结合,可以将传统的扩张皮瓣转化为可以带蒂转移的岛状皮瓣,提高了扩张皮瓣转移时的灵活性和皮瓣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带蒂颊脂垫修补口腔内肿瘤切除后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对15例口腔内肿瘤切除后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颊脂垫瓣修复组织缺损并观察其疗效.结果:术后创口均甲级愈合,6~8周颊脂垫瓣完全上皮化,2月后上皮化粘膜类似正常口腔粘膜.结论:应用颊脂垫瓣修复口腔内肿瘤切除后组织缺损,其操作简单,创伤小,修复功能恢复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1996年~ 1997年 ,我科应用带蒂股外侧肌皮瓣移位一期修复腹部软组织缺损 3例。术后随访 3~ 4年 ,治疗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例 ,男 2例 ,女 1例。年龄 2 0~ 45岁 ,平均 31岁。1例以脐为中心的腹部恶性黑色素瘤患者 ,彻底切除瘤体后 ,腹壁及腹直肌缺损 13cm× 11cm,修复棘手 ,采用带血管蒂股外侧肌皮瓣移位修复腹直肌及皮肤缺损。经术后 4年随访 ,未出现腹疝 ,肠蠕动正常 ,肿瘤未复发及转移。 1例巨大腹壁疝切除疝囊后 ,腹直肌缺损 10 cm× 9cm ,取带蒂股外侧肌筋膜瓣移位修复疝环口软组织缺损。术后随访 3年 ,未见腹疝复…  相似文献   

13.
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报道应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修复填充小腿下段及足踝部创伤性软组织缺损、骨髓炎创腔的临床效果。方法以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因创伤致组织缺损、骨髓炎22例,皮瓣面积最大17 cm×15 cm,最小10 cm×8 cm,肌瓣最大为10.0 cm×7.0 cm×2.0 cm,最小为6.0 cm×5.0 cm×1.0 cm。结果修复小腿下段16例皆获成功,伤口Ⅰ期愈合。修复足踝部6例,皮瓣边缘坏死3例,换药治愈。肌皮瓣坏死1/4,行植皮者1例。肌皮瓣坏死1/3行邻近筋膜皮瓣治愈1例。结论应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肌皮瓣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创伤性软组织缺损、骨髓炎创腔是有效可行的,但对携带的肌瓣究竟切取多大面积是安全的以及肌瓣的血运机制等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1985年以来,我们在临床施行各组织瓣移位修复组织缺损60例,男39例,女21例。年龄11~55岁。外伤性软组织缺损40例,骨折及骨不连接6例,感染或病灶切除致组织缺损8例,神经长段缺损4例,皮肤肿瘤切除后组织缺损2例。采用带血管蒂组织瓣移位53例,吻合血管的游离组织瓣移植7例;其中皮瓣38例,肌皮瓣12例,骨(膜)瓣6例。复合组织瓣4例。组织瓣面积3×2cm~28×20cm。术后  相似文献   

15.
我科利用前额颞浅血管岛状皮瓣经隧道转移对 1 5例上腭恶性肿瘤切除后造成的腭部分缺损进行立即修复 ,皮瓣面积最大 6 cm× 8cm,最小 4cm× 4cm,均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 ,恢复了上腭功能及外形 ,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腭部肿瘤切除前额颞浅血管蒂岛状皮瓣立即修复$中国人民解放军163医院口腔科@王笃权  相似文献   

16.
吻合血管的阔筋膜瓣游离移植及皮片修复手部创伤性缺损   总被引:22,自引:12,他引:10  
目的 考察应用吻合血管的阔筋膜瓣游离移植 ,联合皮片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共行手术 8例 ,切取的阔筋膜瓣最大 6cm× 1 6cm ,最小 3cm× 8cm。结果 移植的阔筋膜瓣和皮片全部成活 ,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结论 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血管蒂的阔筋膜瓣 ,血管解剖恒定 ,蒂长 ,切取容易 ,且瓣较薄 ,适宜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介绍应用带蒂空肠瓣修复十二指肠缺损的临床效果及体会.方法 对溃疡、外伤、肿瘤、憩室及肠瘘造成十二指肠缺损的12例,创面经处理后,平均缺损4 cm×5 cm,手术选取带蒂空肠瓣转移修复.结果 12例术后均无肠瘘发生,随访1年,经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未发现狭窄及畸形.结论 应用带蒂空肠瓣转移修复十二指肠缺损,取材方便,操作简单,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介绍应用带蒂空肠瓣修复十二指肠缺损的临床效果及体会.方法 对溃疡、外伤、肿瘤、憩室及肠瘘造成十二指肠缺损的12例,创面经处理后,平均缺损4 cm×5 cm,手术选取带蒂空肠瓣转移修复.结果 12例术后均无肠瘘发生,随访1年,经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未发现狭窄及畸形.结论 应用带蒂空肠瓣转移修复十二指肠缺损,取材方便,操作简单,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胫后血管蒂小腿内侧复合组织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以胫后血管为蒂小腿内侧复合组织瓣的临床应用效果和有关问题。方法1992年9月~1999年5月应用小腿内侧复合组织瓣修复四肢骨和软组织缺损12例,其中开放性骨折并骨和软组织缺损7例,慢性溃疡并骨髓炎2例,恶性黑色素瘤2例,骨肿瘤切除术后骨和软组织缺损1例。缺损范围2.5cm×5.0cm~4.5cm×11.0cm。游离移植5例,桥式转移3例,逆行移位4例,其中骨膜肌皮瓣加自体松质骨或同种异体脱钙骨移植8例,肌皮瓣4例。皮瓣最大12cm×25cm,最小6cm×8cm。结果10例皮瓣全部成活,创面Ⅰ期愈合;2例皮瓣远端小部分坏死,经切除坏死痂皮后换药,创面Ⅱ期愈合。10例创面修复后16周X线片示骨愈合。术后经6~18个月随访,除1例术后2个月死于肿瘤转移外,其余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小腿内侧复合组织瓣血供充分,血管口径粗,蒂长,皮瓣切取面积大,是修复肢体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合并骨缺损的理想组织瓣。  相似文献   

20.
经颅径路行前颅底肿瘤切除并双重组织瓣重建颅底一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寻求更好的贯穿性颅底肿瘤切除和颅底重建手术方法。方法2004年11月收治1例贯穿于前颅底的复发性腺样囊性癌男性患者,年龄49岁。MRI提示鼻腔及上颌窦内占位复发并经左眶内侧侵入颅内。采用改良经颅径路,完整切除可见肿瘤,并采用带蒂骨膜颞肌筋膜瓣15cm×10cm及带蒂帽状腱膜额肌瓣10cm×6cm,双重组织瓣重建颅底。结果术后患者创口期愈合,未出现感染、脑脊液鼻漏等并发症,10d出院。随访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面部未残留任何瘢痕。结论改良经颅径路行前颅底肿瘤切除并双重组织瓣重建颅底的手术方法能使肿瘤获得良好的暴露,便于术中切除肿瘤的同时完成颅底重建,并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