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始T细胞必须与免疫系统中专职抗原提呈功能的树突状细胞(DC)相互作用才表现出活性。很多研究者利用不能维持淋巴液和血液循环的离体淋巴结来分析T细胞和DC相互作用的动力学特征,因而研究结果各异。Ulrich von Andrian研究小组的研究者用双光子显微镜在体内观察麻醉小鼠完整的胭窝淋巴结中T细胞和DC间的相互作用,选择此处是因为能维持充足的血液和淋巴循环。实验表明T细胞迁移分3个不同的时相。  相似文献   

2.
NK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是2种有效的免疫调节细胞,能独立调节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反应。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NK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之间存在复杂的双向调节:活化的NKT细胞通过影响抗原提呈细胞的功能、依赖IL-2信号机制等作用促进调节性T细胞的功能,调节性T细胞通过细胞接触、分泌抑制性细胞因子等方式抑制NKT细胞的增殖、细胞因子释放和细胞毒活性等,两者相互协同调控机体的免疫应答。本文就NK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在免疫调节中的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4.
人们已知血浆脂蛋白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但对其免疫调节性质仍不清楚。本文扼要概述了脂蛋白与T 淋巴细胞的相互作用及其体外免疫调节机理研究的最新进展并认为其中某些体外免疫调节机理也适用于体内系统。作者特别指出了高血浆脂蛋白水平对机体免疫功能的有害影响,并讨论了高蛋白血症是否是免疫力降低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树突状细胞与调节性T细胞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1类复杂且具有异质性、可塑性的细胞,系"专职的"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APCS),也是体内主要的可激活"初始型"免疫反应的细胞.  相似文献   

6.
无论在健康还是疾病状态下,许多非淋巴组织中都存在着相当数量的调节性T细胞(Treg),它们有着特殊的表型,并且在局部免疫应答中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如内脏脂肪组织中的Treg高表达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是联系免疫调节异常与代谢性疾病如2型糖尿病的关键;损伤再生的骨骼肌中的Treg高表达双调蛋白,可以促进肌肉修复;肿瘤组织中的Treg表型各有不同,但都参与了肿瘤的免疫逃逸。深入研究分布于各个组织的特殊的调节性T细胞将会对一些疾病的认识和治疗策略产生重要的影响。现就其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淋巴细胞在体外培养,其增殖可被异种抑制细胞群所抑制。这些调节细胞亚群中有一种在体外培养是短命的,而且是非特异性自然抑制细胞(NSSC)。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C)在体外培养12—18小时,NS-SC消失,而淋巴细胞增殖应答增强。本文报告从MC中有选择地除去某些细胞群后加以培养,观察NSSC功能活性的结果,以及观察NSSC和辅助性非T细胞对人T细胞增殖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研究发现调节性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能够下调免疫应答和介导外周免疫耐受,调节性DC诱导的免疫耐受与其未成熟或半成熟状态密切相关。大量研究表明调节性DC和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双向调控:调节性DC可扩增和诱导产生Treg,还可影响Treg向局部组织和外周淋巴器官归巢;Treg则妨碍DC与非调节性T细胞的结合并抑制DC的活化、成熟和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总之,调节性DC与Treg相互协同以精细调控机体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9.
NOTCH1基因突变与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是一种进行性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以高外周血细胞计数,原始细胞增多,中枢神经系统浸润和纵隔肿瘤为特征,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也见于成年患者,进展凶险。Notch信号通路广泛存在于各种动物体内,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对胚胎发育、血细胞发育、肿瘤形成等生理病理过程起重要调节作用。Notch家族成员Notch1在T-ALL发生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大约50%的T-ALL病人中都存在该基因的突变,使其成为T-ALL中最常见的活化癌基因。现就Notch1基因突变与T-ALL发生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拮抗剂Met-RANTES对内皮细胞与异体T细胞趋化、黏附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T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混合培养的方法,观察使用趋化因子拮抗剂Met-RANTES干预前后内皮细胞趋化因子的表达,以及血管内皮细胞对T细胞趋化、黏附率的变化.结果:血管内皮细胞与T细胞混合培养可见内皮细胞表达RANTES、MCP-1及MIP-1α,RANTES的表达率增高.趋化因子拮抗剂Met-RANTES可以显著影响内皮细胞对T细胞的趋化和黏附.结论:趋化因子在淋巴细胞趋化及黏附内皮细胞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趋化因子拮抗剂Met-RANTES可以显著影响内皮细胞与异体T细胞的趋化与黏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组织驻留记忆T细胞(tissue resident memory T cells,TRM)是一种存在于淋巴组织和非淋巴组织的免疫细胞,在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甚至肿瘤免疫中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三级淋巴结构(tertiary lymphoid structure,TLS)是在炎症、感染或肿瘤组织中发现的异位淋巴样结构,作...  相似文献   

12.
人T细胞克隆超抗原的呈递:T-T细胞相互作用模型[英]/RobertoNisini…//Eurlmmunol.-1992,22·-2033~2039已确认葡萄球菌肠毒素(SE)为超抗原(SAg)。SAg有特殊的MHC-TcR结合作用及T细胞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迟发型超敏反应的特征 T细胞,包括细胞分化型及可能的前身细胞,至少有四种互不转换的基本类型:辅助细胞(T_H)、抑制细胞(T_S)、细胞毒细胞(T_(Cy))和迟发型超敏性细胞(T_(DH))。在许多抗原系统中已有满意的实验方法能特异地检测前三种细胞,但还  相似文献   

14.
王悦  李丹  刘畅  李斌 《现代免疫学》2020,40(5):437-440,后插1
人体微生物群对宿主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近年来研究发现,机体内的微生物群可以通过调节宿主的免疫系统而影响宿主健康,且目前研究结果发现此过程多与微生物群对Treg的影响相关。Treg作为一类重要的免疫细胞,参与调节机体内的免疫反应,维持免疫稳态。文章综述了人体微生物群与Treg的相关背景、相互作用机制及二者的相互作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以及相关新型治疗方法的开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16.
淋巴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与EB病毒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淋巴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与EB病毒的关系。方法:收集9例淋巴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进行EB病毒检测,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证实其肿瘤细胞本质;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EB病毒特征性DNA序列(EBV DNA);用RNA原位杂交法检测EB病毒编码的RNA(EBER1/2)。结果:9例淋巴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EBV DNA阳性7例(77.8%),EBER1/2阳性6例(66.7%)。结论:淋巴母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病人的T细胞克隆性.方法:利用RT-PCR方法分析6例T-ALL和10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24个T细胞受体变异β(TCR Vβ)基因的CDR3长度,PCR产物再进一步进行基因扫描和序列分析.结果:3例病人的某些TCR Vβ亚家族T细胞呈单克隆或寡克隆性增殖,主要为Vβ2、3、6、9、21和24.其它3例及正常人均表现为多克隆性增殖T细胞.结论:部分T-ALL来自于TCR Vβ亚家族克隆性增殖T细胞.该方法有助于临床上检测微小残留病变.  相似文献   

18.
γδT细胞是表达γ链和δ链的一群特殊T细胞,是参与天然免疫的重要成分,兼有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特性。其在人外周血中数量较少,但功能强大,在机体的免疫调节、免疫保护、免疫监视、抗感染、细胞毒等生理功能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γδΤ细胞的起源、发育与分布、生物学与免疫学功能及其与HIV-1感染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突触源于神经元之间通过神经递质进行信号交流这一过程, 如神经突触。免疫突触 (immunologicalsynapse, IS)的概念于 1994年由Paul[1]提出, 用于描绘T、B细胞之间的接触面。1999年, Grakoui及其同事在Monks等 [2]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T细胞的活化过程, 并提出了免疫突触的新概念: 即在T细胞活化过程中, T细胞与APC之间形成的一个高度复杂、有序的超分子结构域, 是被一圈整合素家族的黏附分子所包围的中心簇TCR与MHC 多肽复合物结合的一种特殊结。1 免疫突触的结构形成早在 15年前, AbrahamKupfer及其同事开始在单细胞水…  相似文献   

20.
细胞溶解性T淋巴细胞(Cytolytic T lymphocyte,CTL)是胸腺依赖淋巴细胞中的一种亚型,它可以直接和靶细胞(target cell,TC)接触,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机制,将靶细胞杀伤、溶解和破坏。所以,它在肿瘤免疫和移植免疫中起着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