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类风湿关节炎从肝脾辨证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对中西医临床研究文献的回顾和分析,发现“肝脾失调,内生风湿”可能为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的重要基础,是构成RA的致病主因,并影响RA的转归。由此提出“和肝脾,除风湿,平寒热,消肿痛”的治疗原则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肝脾失调、内生风湿"的证候特点和辨证标准,为临床选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运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回顾性分析315例RA患者的临床特点,并运用中医内生五邪相关理论,以及因子分析、Kappa值分析等方法,分析调查数据.结果:RA临床表现特点,既有类似外感风湿痹病的局部关节症状,也有发病前和发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从肝脾失调论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文献法,查阅系统研究古代医家对类似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痹证"历节"痛风"等从肝脾失调论治文献。[结果]历代医家对肝脾失调与RA关系的论述较为散在、粗略,作为"从肝脾失调来论治类风湿"的依据还不够充分。[结论]"肝脾失调、内生风湿"是RA发病的重要基础也影响疾病的变化、转归及其治疗。  相似文献   

4.
肝属木,主疏泄而藏血,脾属土,主运化而生血,肝脾两脏相互协调,相互为用。肝病可以传脾,脾病也可及肝,形成肝脾失调。肝脾失调中肝病又有肝气、肝郁之分,脾病也有脾虚、脾实之别,故肝脾失调所表现的病证有多种,而且这些病证多有类似之处,临证往往难以辨识而混淆。因此,有必要对这些类似而实非或不尽相同的病证进行辨析和鉴别。  相似文献   

5.
肝脾在病生理方面关系密切,本文通过分析两汉至今各个时期"肝"和"脾"内涵演变、发展和融合的过程,系统地梳理了肝郁脾虚证的历史源流。肝郁脾虚萌芽于汉唐时期,形成于金元时期,成熟于明清时期,"肝主疏泄"成为肝脏的主要功能,其疏泄情志的功能得到了医家们的充分发挥,使疏肝解郁成为治疗郁病的大法。近现代随着各医家对脾脏逐渐重视,肝脾论治郁病开始成为主流,"脑—肠轴"的发现也为肝脾相关理论提供了科学依据,为郁病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中医"郁病"是指西医学中的抑郁症,是目前常见的精神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除有心情抑郁,情绪不宁、悲泣无常,焦虑紧张,对外界事物丧失兴趣,自我价值下降,强迫行为,自罪自责,甚至企图自杀等精神症状外,还包括失眠、食欲不振、头痛头重不适、胸闷心悸、腹痛腹胀、二便不调等躯体症状。预测抑郁症将成为21世纪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郁病在中医学中经历了五气之郁、五脏之郁、气血  相似文献   

7.
从肝脾失调论治冠心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志勇  邵静 《光明中医》2009,24(5):828-829
冠心病是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常见疾病,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是其不可忽略的重要危险因素。导师认为,肝脾失调是形成心脉痹阻不畅的重要基本病理机制。因此,调理肝脾是治疗和预防冠心病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8.
月经失调为妇科常见疾病,可因肝脾肾失衡,脏腑气血失和,阴阳气血失衡所致。调治月经,调肾需调补肾精,重视肾中阴阳调补;调脾重在调和脾胃气血,助其健运,采用补益脾气或运脾化湿之法,恢复正常气机升降;调肝需恢复肝之调达之性,疏肝、柔肝、暖肝结合。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需同调肝脾肾三脏,虽月经失调可有一脏功能失调为主,亦可巧妙运用脏腑关系,恢复脏腑间的平衡,使气血调和,月事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9.
杨金强 《陕西中医》2004,25(4):381-382
笔者不揣浅陋,试就小儿情志变化与肝脾失调关系略述管见,望同道斧正。  相似文献   

10.
高月香  梁玲玉 《光明中医》2008,23(7):1013-1014
肝脾失调是中医脏腑辨证中的病名,肝属木性喜条达,藏血而主疏泄,脾属土统血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肝脾之间木疏土、土养木;木克土、土生金制木,这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功能协调,称为肝脾调和,若肝脾任何一脏的偏盛偏衰,出现木乘土,土侮木等各种乘侮表现,统称为肝脾失调。  相似文献   

11.
"治肝实脾"理论是中医的经典传统理论之一,起源于《难经》,经汉代张仲景得以推广,并受到历代医家的高度重视和发展。慢性乙型肝炎(CHB)发病广泛,危害严重,其临床证型复杂多变,肝郁脾虚证是其最主要证型,继承和发展"治肝实脾"理论,充分发挥和应用其理论优势,既可防止肝病进一步发展传变,又可培土荣木,减轻甚至逆转病情,促进疾病向愈,对于治疗CHB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查阅大量与便秘诊治相关的理论研究与临床文献报道,并结合临床实际,探讨便秘产生的病因病机与肝脾肾肺功能失调之间的相关性,为中医药治疗便秘提供理论支撑。通过研究发现,肝脾肾肺的功能失调是便秘的根源。便秘的病机是肝失疏泄、肝不藏血,肾之阴阳失调,肺失宣肃,脾失运化。肝失疏泄、肝不藏血致体内气机失调、津液不足而形成便秘;肾内蕴元阴元阳,肾之阴阳失调使人体内各脏腑之阴阳均出现不足,从而产生便秘;脾主运化,其功能失调会使体内气、血、津、液的生成和输布失常而产生便秘;肺失宣肃致气机的升、降、出、入异常,也和便秘的形成有关。对于便秘的治疗应在辨证的基础上运用疏肝气、调肾阴阳、健脾气、协调肺之宣肃为法。  相似文献   

13.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笔者在多年临床观察中也发现,我国南方地区RA患者以脾虚湿热者居多,由于气候偏热,地处潮湿,易致湿郁生热,伤及脾胃,故多表现为脾虚湿热之证候。笔者采用扶脾养胃之法治疗脾虚湿热型RA 100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以"三消"论治已不能满足糖尿病临床的需要,"肝郁致消"、"脾虚致消"为糖尿病发病的两大病机;"脾虚致消"与"肝郁致消"可以相互影响;健脾益气、疏肝理气为糖尿病的两大治法,并重点从理论上给予了全面的阐述,从而提出了从肝脾论治糖尿病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肝脾失调与肝胃不和两证皆由工作紧张,生活不规律,情志抑郁或恼怒引起脾胃病证所致。患者多以胸胁胀满,脘腹作痛,食纳不佳等症前来求诊。笔者根据多年临床治疗经验,认为如能掌握两证的共同生理病理机制并能善于区分肝脾失调与肝胃不和的不同病证特点,灵活辨证施治,则会收到桴鼓之效。1对病理机制的认识肝脾失调与肝胃不和两证都与肝脏病理有关。肝者将军之官,其性刚劲,主疏泄,喜条达,又为风木之脏,体阴而用阳,主升主动。肝能调畅全身之气机,协助脾胃之气的升降,促进脾胃运化功能。周学海《读书随笔》云:“肝者贯阴阳,统气…  相似文献   

16.
肝脾失调与肝胃不和两证皆由工作紧张,生活不规律,情志抑郁或恼怒引起脾胃病证所致.患者多以胸胁胀满,脘腹作痛,食纳不佳等症前来求诊.  相似文献   

17.
西医尚未开发出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有效的药物,早期对血管性认知障碍进行中医药干预治疗有利于延缓认知障碍向痴呆发展的进程。结合现代的时代特征和疾病特点,认为肝郁脾虚是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核心病机,痰饮是重要的病理产物,治疗上以疏肝理气、健脾化痰为主,祛邪兼顾扶正,用药偏于平和,验之临床疗效确切。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8.
张茜  吴梦婷  鲍善娟 《新中医》2021,53(17):22-26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联合艾拉莫德片治疗肝脾失调型类风湿关节炎(RA)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8例肝脾失调型R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及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艾拉莫德片治疗,研究组给予半夏泻心汤联合艾拉莫德片治疗。2组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2组治疗前后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及滑膜厚度、关节腔积液、滑膜血流分级的影响。结果:治疗1个月,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88%,高于对照组7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ESR、RF、CRP及CCP抗体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研究组4项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滑膜厚度、关节腔积液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研究组滑膜厚度、关节腔积液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滑膜血流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2%,高于对照组4.0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肝脾失调型RA患者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缓解局部关节炎症症状,用药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特应性皮炎的发病及治疗存在很大的异质性,在治疗方面特别强调个体化治疗,本文主要总结成年女性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思路和方法。方法:基于肝脾两脏的生理、病理及成年女性特应性皮炎的临床表现,深入分析其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结果:女性成年特应性皮炎患者常肝脾同病,肝郁脾虚湿蕴和肝郁脾虚血弱是成年女性特应性皮炎的常见证型,临床可采用疏肝健脾祛湿法和疏肝健脾养血法进行治疗。典型病例中采用肝脾同调法不但可以改善患者的皮疹,也可有效缓解瘙痒和不良情绪。结论:肝脾同调法是治疗成年女性特应性皮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调肝脾法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调肝脾方药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调肝脾组、芬必得组、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采用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检测各组对AA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调肝脾方药能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的浓、黏、凝、聚状态。结论:调肝脾方药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有显著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