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老年患者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后ICU监护重点。方法:抽取同一术者对48例年龄在70—81岁的患者行OPCAB术后ICU内监护时.连续监测各项指标以及砰吸机辅助时间、监护室停留时间。结果:48例患者呼吸机辅助时间平均为(4.67±2.38)h.监护室停留时间平均为(22.08±6.34)h,全部好转并转回心胸外科普通病房。结论:老年患者OPCAB术后监护要点主要有呼吸功能的监护,循环功能的维护及心律失常的防治与护理.肾功能的监护,引流管的护理和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优化护理在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围术期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围术期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有效的优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置管引流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对照组为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P<0.05);观察组置管引流时间(20.37±4.49)h,导尿管留置时间(3.67±3.07)h,术后住院时间(4.57±2.56)d,均低于对照组的(34.08±5.68)h,(25.89±2.64)h,(7.77±3.8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96,34.71,4.35;P<0.05)。结论对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术期给予综合有效的优化护理措施,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及早日康复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对先天性尿道裂患儿术后疼痛及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8例先天性尿道裂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及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总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评分等情况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34.23±8.32) min、术后肛门排气时间(1.24±0.31)d、术后下床时间(2.18±0.52)d、总住院时间(4.37±1.03)d明显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94%)和术后平均疼痛评分(3.23±0.54)明显低于对照组;轻度疼痛(85.29%)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综合护理可以有效改善先天性尿道裂患儿的术后情况,促进其早期康复,同时减少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缓解其疼痛感受,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疼痛护理对脊柱外科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48例脊柱外科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和疼痛护理组,疼痛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疼痛教育、心理护理、镇痛治疗等疼痛护理,采用患者疼痛程度、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等指标评估疼痛护理的临床效果。结果常规护理组患者术后12、24、48、72 h的疼痛国际视觉类比评分分别为(5.36±1.03)、(3.98±0.74)、(3.42±0.87)、(2.73±0.62)分;疼痛护理组患者分别为(2.33±0.85)、(2.06±0.61)、(1.71±0.97)、(1.79±0.64)分,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疼痛护理组患者住院时间[(10.3±2.6)d ]较常规护理组患者住院时间[(14.7±3.4)d ]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疼痛护理组患者满意度评分[(97.6±1.5)分]优于常规护理组[(91.7±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疼痛护理可有效缓解脊柱外科患者的疼痛不适,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阴式切除非脱垂病变子宫手术在妇科领域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阴式及腹式切除非脱垂病变子宫手术286例,记录患者的术前阳性体征、术中发现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阴式手术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腹式手术组,分别为(72.6±18.3)min和(96.2±15.3)min、(88.6±34.3)mL和(105.6±25.0)mL,P均〈0.05;静脉用抗生素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剖腹手术组,分别为(3.2±1.6)d和(5.2±2.8)d、(18±9)h和(31士9)h、(4.8±1.5)d和(7.8±1.6)d,P均〈0.05。结论 阴式切除非脱垂病变子宫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迅速、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贲门癌应用手助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行贲门癌手术患者临床资料。结果72例均完成手助腹腔镜下手术,无中转开腹者;手术时间(143±26)min,术中出血量(155±30)mL,清扫淋巴结数目(23±5)枚,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3.1±1.7)d,住院时间(7.4±2.9)d。结论手助腹腔镜下行贲门癌手术安全可行,术中淋巴结清扫可达D2清扫要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在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拟行心脏外科手术的33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64例)和干预组(16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延续性护理.术后7d采用医院焦虑和抑郁量表(HADS)、简明疼痛量表(BPI)评价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及疼痛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手术后焦虑、抑郁得分分别为(4.0±2.21),(5.5±2.37)分,干预组为(6.4±3.21),(4.6±3.5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95,4.07;P<0.01).对照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及重症监护时间明显高于干预组[(0.9±2.63)/(0.7±2.34)分,(50.0±19.5)/(46.0±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47,-0.943,P<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干预可减轻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住院期间焦虑、抑郁,减少患者术后重症监护时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建议在心脏外科围手术期推广.  相似文献   

8.
罗翼  段宏  闵理 《华西医学》2014,(3):494-498
目的探讨低位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在骨盆及骶骨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5年1月-2011年6月期间,共收治骨盆和骶骨肿瘤患者156例。其中51例采用低位腹主动脉内球囊阻断技术控制术中出血(球囊组),105例行传统外科切除术(常规组)。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等差异。结果球囊组和常规组分别有92.2%(47/51)、86.7%(91/105)的患者获得整块切除或边缘切除。球囊组手术时间(171.96±65.16)min,术中出血量(746.86±722.73)mL,输血量(411.76±613.73)mL,术后引流量(294.50±146.09)mL,术后拔管时间(2.98±1.07)d,常规组分别为(223.10±111.54)min、(1582.57±1130.30)mL、(1081.90±937.14)mL、(362.67±155.79)mL、(3.44±1.7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住院时间、术后总体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球囊阻断低位腹主动脉控制出血可以充分显露术野,缩短手术时间,有效控制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适当延长球囊阻断时间,并不增加术后总体并发症的发生率,且可明显提高肿瘤整块切除率和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痛风模块式护理计划对痛风患者治疗过程中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作用。方法选择痛风患者78例,按住院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痛风模块式护理计划,包括咨询、优化疼痛治疗、活动干预和放松治疗。采用五指疼痛评分表、自我护理能力问卷、生活质量问卷( HRQOL)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疼痛强度、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第10天疼痛评分(2.43±0.98)分,疼痛缓解时间(1.79±0.65)d,对照组患者疼痛评分(3.57±0.97)分,疼痛缓解时间(3.40±1.02)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分别为-2.191,-3.062;P<0.05);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处理(52.48±7.26)分,HRQOL得分(9.57±2.40)分,均高于对照组的(39.37±6.88),(5.07±2.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分别为8.238,3.849;P<0.05)。结论痛风模块式护理计划能够有效缓解痛风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了患者自我护理认知和自我护理能力,同时也增强了护士的护理水平,提高了护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对甲状腺癌患者血清相关激素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甲状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试验组62例和对照组46例。试验组给予患者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对照组给予患者甲状腺全切除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引流量)、甲状腺激素[血清三碘甲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甲状旁腺激素(PTH)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和并发症(包括喉返神经损伤、甲状腺功能减退、低钙血症和手足麻木等)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引流量少于对照组[(78.65±9.24)min比(92.32±10.35)min、(8.24±1.23)d比(10.12±1.35)d、(25.45±4.32)mL比(54.36±6.24)mL、(41.36±5.45)mL比(54.36±6.24)mL,P<0.01或P<0.001];术后3 d,试验组T3、T4和PTH水平高于对照组,TSH低于对照组[(1.48±0.35)pmol·L-1比(1.10±0.32)pmol·L-1、(95.32±7.45)pmol·L-1比(86.12±8.32)pmol·L-1、(25.24±4.32)mg·mL-1比(18.65±4.15)mg·mL-1、(3.24±0.56)mU·L-1比(3.72±0.43)mU·L-1,P<0.05或P<0.01或P<0.001];喉返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1.29%比28.26%,P<0.05)。结论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有助于促进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康复,缓解手术创伤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胸腔镜切除肺大泡围术期的心理护理体会。方法选择胸腔镜切除肺大泡手术患者64例,按照患者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n=35)和实验组(n=29),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术期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引流量的情况。结果64例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72.4±14.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93.4±23.6)ml,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0.475,0.863;P>0.05)。实验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5.3±1.8)d,平均引流量为(45.3±12.4) m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6.753,8.231;P<0.05)。结论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围术期加强心理护理,有利于降低术后复发率,提高术后康复和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对妇科肿瘤患者腹腔镜手术康复的效果。方法将115例经腹腔镜手术的妇科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58例,对照组57例。两组患者遵医嘱实施腹腔镜手术前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即干预组实施术前认知行为干预,术后疼痛干预及出院后随访干预为一体的全程个体化护理干预模式;对照组患者按传统式腹腔镜手术前后常规护理。分别观察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组术后不同时间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干预组术后72h VAS评分为(1.35±1.02)分,对照组为(2.76±1.20)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79,P〈0.01);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7.15±2.15)d,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为(9.89±2.18)d,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79,P〈0.01);观察组术后1年内复发率为1.72%,对照组为14.0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5,P〈0.05)。结论妇科肿瘤患者实施全程个体化护理干预模式,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改善了术后生活质量,提高了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病人的护理与心理干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泌尿外科25例肾癌病人的资料,总结病人的术前护理、术中护理和术后护理经验以及术前和术后对病人的心理干预经验。[结果]25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221.9min±39.1min,手术失血量为69.4mL±40.9mL,术后引流量79.7mL±32.8mL,肠门通气时间70.2h±16.3h,引流管留置时间5.9d±0.8d,导尿管留置时间为6.4d±1.2d,术后住院时间7.2d±0.8d。[结论]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给病人提供了更好的治疗方式的同时,也给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应更多地承担健康教育与心理安慰者的角色,协助医生共同促进病人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14.
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双套管负压引流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术后应用双套管负压引流的护理经验。方法选择SAP术后应用双套管持续负压冲洗引流患者25例,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实施全面的健康教育。结果术后双套管引流时间(21.3±9.6)d,术后住院时间(42.5±15.6)d,24例治愈出院,1例术后4d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25例患者均达到预期引流效果。结论双套管持续负压冲洗引流是手术治疗SAP的有效方法,健康教育可促进SAP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术后系统疼痛干预对食管癌患者术后疼痛及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接诊的80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将所有接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系统疼痛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不同时段(1 d、2 d、3 d)疼痛程度均轻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48.34±5.45)h、(10.34±1.56)d,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均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系统疼痛护理干预有利于缓解食管癌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促进患者的术后康复,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排气时间,有利于患者的预后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原发性肝癌介入手术护理配合质量。方法:选择原发性肝癌介入手术患者125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64)和对照组(n=61),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的住院天数为(8.23±1.68)d、住院费用为(10171.10±1116.72)元,对照组的住院天数为(9.62±1.86)d、住院费用为(11186.00±1232.60)元;试验组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为4.69%,而对照组则为13.11%。结论:通过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全面护理,以及从心理和生理两方面整体护理介入,可以缩短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以及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和有效护理方法。方法选取自2004年12月至2010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行椎体成形手术的15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两组:PVP组(89例)和PKP组(67例),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卧床时间、术后恢复时间、治疗前后疼痛视觉评分(VAS评分)、骨水泥渗漏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PVP组患者住院时间为(4.85±0.81)d,卧床时间(1.48±0.68)d,术后恢复正常生活时间(2.36±0.84)d、治疗后VAS评分为(2.19±0.77)分;PKP组患者住院时间(4.71±0.77)d,卧床时间(1.53±0.52)d,术后恢复正常生活时间(2.40±0.64)d,治疗后VAS评分(2.26±0.63)分;两组在住院时间、卧床时间、术后恢复正常生活时间、治疗后VAS评分改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0.702,0.355,0.491,0.348;P均〉0.05)。PVP组患者住院费用(1.30±0.19)万元,PKP组患者住院费用(4.79±0.22)万元,两组在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163,P〈0.01)。PVP、PKP两组患者在骨水泥渗漏率方面(30.34%VS13.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531,P〈0.05)。结论PVP、PKP两种手术方式均能有效改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疼痛症状,但在手术费用方面PVP较PKP低,在骨水泥渗漏率方面PKP较PVP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胸外科手术患者采用健康教育措施的效果。方法将120例胸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健康教育措施。结束后对2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满意度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平均拔管时间为(4.5±1.2)d,术后住院时问为(10.8±3.4)d,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为3.33%,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的拔管时间(5.6±1.3)d,术后住院时间(14.2±4.1)d和并发症发生率28.33%。观察组总满意度7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满意度40.00%。结论在胸外科手术治疗过程中联用健康教育的方式有明显效果,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6-12月期间于该院确诊为输卵管性不孕症并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心理症状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经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后手术时间(81.5±11.7)min、住院时间(5.4±1.5)d均显著短于仅给予常规护理的对照组(95.8±20.2)min、(7.2±1.3)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O.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14%)显著低于对照组(26.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人际关系、躯体化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对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实施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血管瘤剥离术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46例肝血管瘤患者,23例采用剥离方法摘除肿瘤(剥离组),23例采用传统钳夹法切除肿瘤(手术切除组),比较2组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剥离组出血量((341.1±103.7)mL)、手术时间((20.6±3.6)min)、住院时间((9.6±5.0)d)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O)均低于手术切除组((494.7±141.O)mL、(30.0±6.7)min、(11.2±4.O)d、13%)(P〈O.05);2组术后随访1a均无复发。结论肝血管瘤剥离术是治疗肝血管瘤有效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好、损伤小、并发症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