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通过对文献整理研究的方法,对古代中医文献中慢性心衰病的病名,病因病机,治疗原则,方药等资料的收集整理,从多个方面对慢性心衰病做出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及整理,分析与归纳,以探索慢性心衰急性加重期的理论源流,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完备的理论文献支持。通过研究发现古代中医文献中并没有将心衰病作为一种疾病具体论述,多采用对其症状特点的概括,进而提出其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主要收集整理的是古代文献中与现代慢性心衰病急性加重期临床表现相似的描述,用于探究慢性心衰急性加重期在古籍中可与之相对应的病名,进而探究其病因病机,以发现可应用于临床的治疗方式,现代医学认为慢性心衰急性加重期的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水肿,喘促,夜间不能平卧,乏力为主要症状,通过对古籍的查找发现心衰的相关病名有多个,但根据原文对其症状特征的描述发现与心衰急性加重期相似的表现见于古代文献中对心水的描述,所以主要收集与心水表现有关的病因,病机,治疗,用于探究现代医学中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的中医病机及治疗方法,据此发现了心衰病有多种治疗方式,研究采用联合方法治疗心衰急性期,为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中医方面的治疗提供坚实的古籍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彭琴文 《河北中医》2016,(9):1432-1435
慢性心力衰竭(以下简称慢性心衰),是指由于各种器质性或功能性心脏病,使心排血量减少所致的心功能不全的复杂临床综合征。早在《内经》中就有论述心衰的相关证候,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以气虚阳虚为本,血瘀水湿等为标。近年来大量临床文献表明,中医在治疗慢性心衰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本文阐述了中医对慢性心衰病因病机的认识及治疗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就近几年来中医对慢性心衰的临床治疗进展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中医学对心力衰竭(心衰)的探索有着数千年的历史,相关的论述散见于中医古籍中.以中医学中的心衰病名为主线,回顾中医古籍历史文献资料,分析不同时期对心衰临床表现、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等的认识,为今后深入探讨心衰辨证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回顾了中医对心力衰竭(心衰)的认识过程,探讨了该病名最早提出者及其病机、治法,认为中医对于现代心衰也以心衰名之为妥.因心衰一词,即使从中医的角度而言,亦能较好地揭示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主要病机及转归预后,且易为中医、西医学术界所接受.  相似文献   

5.
外感热病属于中医伤寒、温病、瘟疫、四时感冒或时行感冒范畴,古代及现代文献对其病因病机论述较多。通过古今文献研究,分析总结外感热病的病因病机及现代科学对其的认识,以期对本病做进一步的研究,从而为临床针对病因病机进行辨证论治外感热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息贲"出自《黄帝内经》,现代病名已很少沿用,本文采用文献学研究方法,对古代中医文献中相关记载"息贲"之病名、病因病机、病证、治法及预后规律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为现代中医临床诊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王新波 《中医杂志》2012,53(1):75-77
回顾和分析了相关中医古代文献关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相关症状的描述,对ITP的历代中医病名论述作了初步的探讨,以期从中医古籍中挖掘有益著述,指导ITP的辨证和辨病治疗,为中医临床研究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人类面临的重大临床问题之一,中医治疗慢性心衰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中医的特点是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慢性心衰是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涉及的脏器不仅仅心脏,还包括其他脏器,中医能更好地协调与其他脏腑之间的关系。其次,中医异病同治,同病异治,注重个人差异,采用不同的治法,对于减轻症状,改善慢性心衰患者体质发挥巨大作用。另外,中医治疗不良反应少,能够提高慢性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文章着重从慢性心衰的病机,尤其是阳气不足导致慢性心衰的病机,现代医家对慢性心衰的研究,西医与阳气不足慢性心衰的关系、治疗方法以及医案举隅等几个方面阐述了中医在治疗慢性心衰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前对于IgA肾病的治疗,现代医学的治疗方案尚有所欠缺,"十一五"以来,不少中医药学者投入对此病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论述古代与现代中医对于IgA肾病的病因病机认识,从辨证、分期、实验、治法等角度总结近年来中医大家对于IgA肾病的治疗经验,阐明中医治疗IgA肾病的长处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以期为医界同仁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从病名、证候、病机、辨治等方面较系统地回顾中医古籍中与心力衰竭相关的论述 ,着重指出心衰的病机为心气虚—血瘀—水停— (心 )阳虚 (心气虚加重 ) ,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为中医治疗心衰的基本大法。  相似文献   

11.
黎蒙  程宏斌  姚肖蓉  伍景平 《新中医》2020,52(15):191-192
关于肺热的论述,在中医古籍中记载丰富,但目前中医教材及参考书中论述较简,没有明确的定义。历代医家对肺热的病因病机虽多有阐述,但相关论述散乱,系统性差。笔者尝试深入研究中医古籍文献中肺热的病因病机,通过对与肺热相关的文献整理,探析古代学者提出肺热病机的不同学术观点,认为中医古籍中对肺热病因病机的认识有表邪犯肺、肺气热盛、心火及肺、血热郁滞、火热克金、伏邪等。这有利于拓展中医临床思维,提升中医治疗水平,为中医的临床科研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作者对中医古代文献中脑病相关论述作了较为系统的整理,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辨证论治为核心,总结长期的临床经验,归纳了现代临床脑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病机、病理变化及辨证施治,体现了证候、诊断、治疗及预防全过程的辩证思维。  相似文献   

13.
李黎 《环球中医药》2011,4(1):11-15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古代文献中无对应病名,中医常据其临床主要表现命名,在古代文献"吞酸"、"反胃"、"胸痹"、"呃逆"、"梅核气"、"噎膈"、"胃脘痛"、"痞满"等范畴中都可找到相关内容的描述,却不能认为直接等同对应.中医古代文献中对胃食管反流病中医病因病机的描述与现代医家的认识对比总结后,归纳为胃食管反流病病位在脾胃,因...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是一类临床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在中医范畴内称之为"胸痹心痛",其临床表现多样,病机特点也各异,因此在临证工作时,辨证侧重点有着很大的不同。自古代开始,就有很多中医家在辨证论治时以痰浊、瘀血为主,《丹溪心法》载有"痰夹瘀血,遂成窠囊"的说法。近10年以来临床上应用化痰祛瘀法治疗冠心病的文献报道增多,导师在实践工作中也发现痰瘀互结证已成为冠心病的基本证候,痰浊和瘀血二者既为病理产物,又为致病因素,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夹杂,相互为病,故治疗上应注重痰瘀同治。充分查阅古代中医古籍,在继承和发扬中医先贤研究基础上,结合近现代的文献研究,从冠心病的古籍论述、冠心病病机特点、冠心病痰瘀互结证、近现代对化痰祛瘀方的发扬等几大方面,来论述化痰祛瘀方治疗冠心病的近现代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中医老年颤证是指以头或肢体颤振,少动,肢体拘痉,颈背僵直为主要症状的病证,相当于西医的原发性帕金森病及帕金森综合征。现结合古代医家论述、现代学者的研究及笔者的临床观察,探讨老年颤证的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16.
中医古籍对心力衰竭的论述探要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黄平东 《中医药学刊》2003,21(4):592-593
从病名、证候、病机、辨治等方面较系统地回顾中医古籍中与心力衰竭相关的论述,着重指出心衰的病机为心气虚--血瘀--水停一(心)阳虚(心气虚加重),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为中医治疗心衰的基本大法。  相似文献   

17.
蔡英剑 《光明中医》2008,23(6):834-835
目的:探讨中医对痹症的分类及方药运用。方法:归纳相关文献资料,对命题进行论述。结论:痹病古代有按病因、按症状、按主体病位、按五脏分类不同。现代分类有卫生部和教科书的方法。在辨证分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有效药物、专方专药等方面进行梳理归纳,对提高临床疗效拓展临床思路具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慢性心衰中医辨证施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媛媛  刘磊 《光明中医》2016,(3):325-326
目的通过长期对慢性心衰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的研究与观察,总结出中医治疗慢性心衰的经验。方法通过对慢性心衰病人的长期观察,对其不同时期的临床分型进行系统的梳理,辨证施治,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结果通过对慢性心衰病人病因、病机的有效把握,辨证施治,可以明显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临床症状。结论中医辨证治疗慢性心衰病取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具有独特的自身优势,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脑卒中研究的中西医概况。方法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进行述略。结果西医只针对高血糖及胰岛素、胰岛素抵抗对糖尿病的影响进行综述,中医相关研究从古代、现代及近代研究状况进行较全面的综述。结论中医对糖尿病并发脑卒中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论述较少且欠前瞻性、大样本、系统性研究,故今后我们可以参考聚类分析、判别分析、统计学等方法,拟用大样本前瞻性的统计学调查,开展糖尿病并发脑中风的中医证候研究是今后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浅谈老年颤证的病因病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老年颤证是指以头或肢体颤振,少动,肢体拘痉,颈背僵直为主要症状的病证,相当于西医的原发性帕金森病及帕金森综合征.现结合古代医家论述、现代学者的研究及笔者的临床观察,探讨老年颤证的病因病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