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目的:探讨天灸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7-8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门诊78例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抽签法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53例膝),采用天灸治疗;对照组38例(50例膝),采用奥泰灵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症状积分变化;并测定治疗前后关节滑液中C-反应蛋白(C-RP)、透明质酸(HA)、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含量。结果:收集78例(103例膝),完成治疗75例(99例膝),其中,治疗组脱落病例2例(2例膝),对照组脱落病例1例(2例膝)。2组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0.20%,对照组有效率为85.42%,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均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并有效降低关节滑液中C-RP、IL-1、IL-6、TNF-α及MMP-3的含量(P0.05)。其中,治疗组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降低IL-1、IL-6、TNF-α含量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灸对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中药外敷治疗阳虚寒凝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针后加灸联合风湿痹痛散外敷治疗阳虚寒凝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43例,15天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临床控制6例,好转17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8.37%。骨关节炎指数可视化量表(WOMAC)治疗前后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温针灸联合中药外敷治疗阳虚寒凝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激若点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阳虚寒凝型的疗效.方法: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用常规针刺法,观察组用激若点温针灸治疗.结果:治疗后疼痛评分及骨关节炎指数降幅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激若点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阳虚寒凝型临床...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温针灸加蜡疗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加蜡疗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两组均以6d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d,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5%,对照组为8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配合蜡疗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关节炎,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缓解疼痛,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观察穴位贴敷治疗老年膝骨性关节炎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膝骨关节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穴位贴敷组,B组为扶他林乳胶剂组,分别采用相应治疗.2组均以7天为1疗程,共观察、治疗3个疗程.以VAS评分、WOMAC评分,治疗前后变化作为临床疗效判定指标,并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3个疗程治疗后,2组VAS评分、WOMAC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穴位贴敷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推拿配合中药涂擦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收治的病人随机分为2组,每组32例,治疗组接受推拿配合中药涂擦治疗,每次20 min,1次/d,20d1疗程;对照组采用口服双氯酚酸钠(诺华扶他林)75 rng,1次/d,20d 1疗程.结果 经过1疗程治疗后,两组WOMAC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 推拿配合中药涂擦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是有效且能被接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温针结合超声波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9例病人随机分为温针组32例;超声波组33例;温针结合超声波组34例。3组均以内、外膝眼为主穴,配以阳陵泉,观察3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变化及临床疗效、并测定治疗前后关节滑液MMP-3含量。结果:3组治疗方法均能使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临床症状积分降低(P〈O.05)、关节滑液MMP-3含量降低(P〈O.05);但组间比较,温针结合超声渡组明显优于其它两组(P〈0.05)。结论:温针结合超声波组可改善临床症状,并调节关节滑液细胞因子,是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目的】 观察仿艾光谱治疗仪热敏灸治疗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3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7例,2组均进行热敏化腧穴探查,并根据热敏穴优选原则确定2个最佳热敏化腧穴,对照组给予手持悬灸治疗,观察组给予治疗仪悬灸治疗,2组均隔日治疗1次,共治疗10次。治疗10次后,观察2组患者热敏灸感激发情况、灸感强度积分,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膝关节积液深度、股关节面软骨厚度、髌下脂肪垫炎症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研究过程中,对照组失访1例。最终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6例纳入疗效统计。(2)观察组与对照组热敏灸感激发阳性率均为100.00%(26/26)。2组热敏灸感激发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的灸感强度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膝关节积液深度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的临床症状积分、膝关节积液深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后,2组患者的股关节面软骨厚度稍有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6)治疗后,对照组髌下脂肪垫炎症阴性率为92.31%(24/26),观察组阴性率为88.46%(23/26),2组髌下脂肪垫炎症阴性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髌下脂肪垫炎症阴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观察组的显效率为38.46%(10/26),对照组为80.77%(21/26)。观察组的显效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有效率为50.00%(13/26),对照组为 15.38%(4/26),观察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88.46%(23/26),对照组为 96.15%(25/26),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对照组发生烫伤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2/26);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治疗仪热敏灸同样可激发艾灸感传效应,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疗效显著,但与手工热敏灸相比仍有差距。 相似文献
15.
目的:定量化研究两种电流量治疗阳虚寒凝型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60 mA电热针治疗组和40 mA电热针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用60 mA电热针针刺血海、阴陵泉、阳陵泉、梁丘、足三里、三阴交。对照组30例,采用40 mA电热针针刺治疗,穴位同治疗组。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5次后,休息2天,10次一疗程。经2个疗程治疗后,比较疗效结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具有极显著性差异( P<0.01)。结论:60 mA电热针疗法治疗阳虚寒凝型膝关节炎优于40 mA电热针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温灸法对阳虚寒凝型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镇痛效果极其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本院90例阳虚寒凝型KOA患者纳入研究,并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单纯针刺组(32例)、温针灸组(30例)以及悬灸组(28例),3组患者均接受针刺足三里、内外膝眼、梁丘、阴陵泉穴,单纯针刺组研究过程不予艾灸治疗,悬灸组在针刺结束后点然清艾条悬置于针刺穴位上,以受试者感觉局部温度舒适为度,每穴灸30 min,抖灰1次/3 min。艾灸1次/d,连续治疗1个月。温针灸组在进针后将清艾条套在针柄上,每穴灸30 min,艾灸1次/d,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3组治疗前、治疗后7 d以及1个月简易McGill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D)量表评分的变化,以及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环氧酶2(Cyclo-oxygen-ase-2,COX-2)浓度变化。结果:1)治疗前3组各指标无统计学意义,经过治疗后接受艾灸治疗的患者在降低McGill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膝关节症状积分以及外周血COX-2浓度方面均优于单纯针刺组。2)温针灸较悬灸更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以及降低外周血COX-2浓度。结论:2种艾灸方法对KOA均有理想疗效,其中温针灸综合疗效更为明显,其其治疗机制可能与下调COX-2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对治疗阳虚寒凝型膝关节炎应用阳和汤联合脐针的疗效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择取2018年1月-2020年3月在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阳虚寒凝型膝关节炎患者共100例作为研究分析对象,使用随机数字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应用阳和汤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脐针治疗,对比治疗后两... 相似文献
19.
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是中老年人常见、多发且较难治的一种慢性进行性骨关节病。笔者运用针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3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l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32例患者为本院2006~2009年门诊病人。其中男12例,女20例;年龄最小46岁,最大75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84个月。右膝发病者16例,左膝发病者14例,双膝发病者2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