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载于《伤寒论》107条,曰:"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历代医家认为该证以表证误下,邪气内陷,少阳经腹失和,三焦不畅,阳明有热,心胆不宁,邪气弥漫虚实互见。方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是在小柴胡汤方基础上去甘草,加龙骨、牡蛎、铅丹、大黄、茯苓、桂枝  相似文献   

2.
大柴胡汤方出《伤寒》,原文“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为少阳病兼里实的证治代表方剂,由柴胡、黄芩、芍药、半夏、生姜、枳实、大枣、大黄组成,为和解少阳,通下里实之要方,然而笔者紧抓病机,脉证,经方新用,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颇丰,现小结予以报道,供读者及同仁商讨。  相似文献   

3.
柴胡桂技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由小柴胡汤与挂枝汤各取剂量之半组成。世称治疗太少并病,证见“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嗜、枝枝汤乃群方之冠,前人R:‘寸h证得之,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其所以然者,“健脾和胃,从中州以为治”也。因此,外感、内伤杂病皆可用之。小柴胡汤乃和剂之祖,运转枢机,以和表里;疏利肝胆,通畅三焦,以升清降浊,和胃降逆。故《伤寒论》云:服后。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两方相合,既可和营卫、调阴阳,又能疏肝朋、利枢机,斡旋中焦,导上宣下…  相似文献   

4.
在慢性肾小球疾病的整个发病过程中,虽然脾肾虚损是其重要的病机和证候,但又始终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邪气实的另一面,形成了正虚邪实、虚实夹杂的局面。这些邪气,有的来自外感六淫;有的是既病之后脏腑病理变化的产物。其中,湿热是贯穿肾小球疾病整个过程的主要邪气,也是导致慢性肾病延缠不愈和恶化的重要因素。祖国医学的辨证论治思想认为:当邪气对于疾病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时,只要正气不甚虚,就应及时地清除这些邪气,治疗这些夹杂证,才能达到邪去正安的目的。临床治疗慢性肾病常见的湿热证时,我们根据湿热邪毒侵犯脏腑和三焦部…  相似文献   

5.
肝性多郁,宜泻而不宜补;肝性至刚,宜柔而不宜伐;内寓相火,极易变动,亦寒亦热,难事捉摸,所以有“肝为五脏之贼”,“肝病如邪”等说法,临床杂病中,肝病十居六七,而柴胡为治疗肝病要药。自清代叶天士、王孟英等温病家以“柴胡劫肝阴”而不用,以至后世医家产生诸多疑义。对此,笔者根据文献资料作如下探讨。 1 劫肝阴论 叶天士在《幼科要略》中说“大方治疟症,须分十二经。若幼科庸俗,但以小柴胡去参,或香薷、葛根之属,……  相似文献   

6.
四逆散为《伤寒论》中治“少阴病,四逆”之方。所治之症为外邪传经入里,气机为之郁遏,不得疏泄,导致阳气内郁,不能达于四末,而见手足不温者。治当透邪解郁,调畅气机。方中柴胡升发阳气,疏肝解郁;白芍与甘草同用,敛阴养血柔肝,舒筋缓急,枳实理气解郁,泄热破结,与柴胡为伍,一升一降,加强疏畅气机之功;使以甘草,不但能调和诸药,益脾和中,且甘能缓急,即所谓“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之意。其药味少,但配伍精当,领会其要旨,灵活运用于临床中,常常收到出奇制胜的疗效,兹将运用该方心得总结于下。……  相似文献   

7.
柴胡柴胡味苦,性微寒。归肝、胆经。本品芳香疏泄,可升可散,善于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又能升举清阳之气,疏泄肝气而解郁结。常用治外感发热、少阳病、阳气下陷证、肝气郁结证、热入血室证等。临床应用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中医理论认为,小儿为“纯阳之体”,阳气纯真,气阳功能活动旺盛,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在阴长阳充过程中,阳为主导优势,常有余,故小儿阳气具有潜在的对于某些致病因子的刺激,反应泛化、过强、阳热征象的特点,无论外感六淫或内伤饮食,邪气易迅速入里从阳化热而见高热。正如《宣明方论》中言:“襁褓小儿,体属纯阳,所患热病最多。”小儿又为“稚阴稚阳”之体,全身器官成而未壮,易被邪侵,传变迅速,引动肝胆相火而形成太少并病发热的症状。  相似文献   

9.
上焦湿热证候,是湿热邪气由口、鼻、皮毛侵袭肺系,导致卫外失司,肺失宣降,水液代谢失常的病变,它是湿热病的初起阶段。就湿与热两种邪气的比重而言,一般呈湿重于热,热蕴湿中。其初起邪气虽侵袭于表,但湿热往往又弥漫于里,影响肺、脾两脏,故上焦湿热证候初起多见表里同病,以恶寒发热,身热不扬,头身重痛,舌苔白腻,脉濡为主要临床特征,同时还可兼见脘痞纳呆,小便不利等中、下焦症状。上焦湿热证候除肺系病变外,还可见湿热酿痰,蒙蔽心包之证,其以身热不扬,表情淡漠,神识呆痴,时昏时醒,舌苔白腻,脉濡滑为主要临床特征。上焦湿热证候的治疗,应以辛…  相似文献   

10.
徐洁 《浙江临床医学》2008,10(1):107-108
湿之为病,甚为广泛,症状也较复杂。病因有外湿和内湿之分;部位有在上、在中、在下之别;证候性质有寒化和热化之异;且常与其他病邪相兼为病,如与风相兼为风湿,与暑相兼为暑湿,所以,治疗方法不尽相同。又人体五脏唯脾主运化水湿,“喜燥恶湿”,如外湿束表,脾运被阻,或脾运不健,水湿潴留,湿从内生,故湿之为病,与脾脏关系最为密切。但湿邪具有流动之性,常可累及他脏而产生多种病证,又当随证施治。可归纳为以下6种治法。  相似文献   

11.
该文论述了恶寒病机的异同点及其意义。恶寒虽可出现于多种疾病中,但其病机具有共同的特征:邪遏阳郁——阳气因被邪气阻格。不能外达肌表,温养肌表,则恶寒。其所谓不同特征:仅是邪气固阻格于表、于半表半里、于里的部位不同遂产生不同病机与症状而已。在临床治疗上,根据其病机特征,时于不同疾病,唯于不同部位祛除邪气所形成的郁闭、郁遏、阻格则已.  相似文献   

12.
头为“诸阳之府”,又为髓海所在,凡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注于头,故六淫之邪外袭,上犯巅顶,邪气滞留,阻抑清阳或内伤诸脏,导致气血逆乱.脑失所养,均可发生头部疾患。治疗以疏风散寒,清热胜湿,平肝潜阳,通经活络为大法。  相似文献   

13.
湿热病论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热病是由湿、热邪气所致的,以发热,气机阻滞、脾胃升降失司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多种热病的总称。  相似文献   

14.
本方出自李东恒的《脾胃论》,为补气升阳的代表方。方中用黄芪为主补中益气,升阳固表;辅以党参、炙甘草、白术益气健脾,合主药以益气补中;佐以陈皮理气和胃,当归以养血;更用少量升麻,柴胡,协助主药以升提下陷之阳气。诸药合用,使脾胃强健,中气充足,气陷得升,疾病得愈。本方广泛地运用于临床各科,只要辨证准确,属气虚下陷所致者,均可用之,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补中益气汤为“补土派”大师李东垣所创。李东垣治疗脾胃病,以恢复升降为宗旨,培养中土为要务,开益气升阳之先河,在祖国医学发展史上独树一帜。补中益气汤以黄茂补气兼有升提之功为君,辅以党参、白术、甘草健脾益气,佐以升麻、柴胡鼓动中焦阳气升发。柴胡又是常用的疏肝解郁之品,肝胆之气的条达则有利于脾升胃降和上、中、下三焦的气机运转。陈皮理气分清浊,助胃气以降。加当归使补气以生血,并防止温燥伤阴。药仅8味,补而不滞,为医家所推崇。笔者现将补中益气汤在临床中的应用作一介绍。1气虚胃院疼痛王某,女,50岁,1985年7月2…  相似文献   

16.
以腹部胀大如鼓,腹皮绷急,青筋暴露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称为臌胀,臌胀一症,分析类型症状,莫详放《内经》历代以臌胀与风、劳膈为四大顽症之一,目为难治。不少医书中虽有“水蛊”;“蛊胀”;“膨月亨”;“蛛蜘蛊”;单腹臌等不同名称,其实都是《内经》所说的臌胀师,且臌蛊同名。根据致病原因,病机及病侯特点的不同,前人又有气臌、血臌、水臌、虫臌之分,但其最终的病理变化仍不越气血、水代谢异常的范围。而气血、水三者在生理上密切相关,病理上互相影响,仅有先后、侧重之分,绝无单独为病。其病机多由于肺、脾、肝、  相似文献   

17.
柴胡疏肝散化裁的临床运用赵菊琴,戴祖汀030012山西省中医研究所肝属木,赖血以荣,其性喜条达。若郁怒难伸,肝木不能送其条达之性,失其疏泄之用,则为肝郁。肝失疏泄,因而横逆,若脾胃虚,则肝木乘之。朱丹溪指出:“血气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拂郁,诸病生焉。”...  相似文献   

18.
介绍刘恩祺教授治疗肾炎蛋白尿经验。刘教授认为蛋白尿的发生是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外因有风湿、热毒、淤血;内因为肺、脾、肾脏亏虚。病机则主要是外因影响肺脾肾功能失调。以气虚为病变之本,而风湿、湿热、淤血为病变之标,表现为本虚标实。特别强调血淤与脾、肾气虚自始至终都贯穿在疾病的整个过程中,因气虚而发病,因血淤而致病情迁延难愈。病情中易感外邪,并常因外感而加重病情。病情反复,迁延难愈,正气愈虚,邪气愈盛,日久则可发生癃闭、关格、肾衰等危候。临证运用益气补肾,活血利尿,结合辩证用药,谨守病机。  相似文献   

19.
大柴胡汤出自《金匮要略》,为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主治枢机不利、实热内结、少阳阳明同病之证。笔者在临床中用此方随证加减,治疗急腹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大柴胡汤出于《伤寒论》,以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主治少阳、阳明合病。笔者1990~2004年用大柴胡汤加减治疗胆系疾病45例,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