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对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糖代谢异常临床情况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7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2例患者被确诊为糖尿病,其余40例患者进行糖代谢检查并进行统计分析,以空腹血糖作为参考对患者的糖代谢情况进行判定。结果经糖代谢检查发现40例非糖尿病患者中存在17例糖代谢异常患者,在所有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72例中共存在49例(68.06%)糖代谢异常患者,12服血糖检验确诊共28例(38.89%),葡萄糖耐量试验确诊例数为41例(56.94%)。口服血糖检验确诊率与葡萄糖耐量试验确诊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葡萄糖耐量试验检测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糖代谢异常具有较高的诊出率,较口服血糖检验更优,对于预防糖尿病及控制患者糖代谢异常症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阿卡波糖是否可以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合并葡萄糖耐量减低(IGT)患者再发脑卒中的风险.方法 416例TIA或小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1个月后行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合并IGT患者119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60例用阿卡波糖干预(药物干预组),59例仅随访观察(随访观察组),另外再从未诊断为IGT的患者中随机选出7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三组均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50 mg/d),观察时间为3年.结果 药物干预组再发脑卒中的发生率较随访观察组明显减低(13.33%比28.81%,P<0.05),与对照组(12.8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卡波糖可以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合并IGT患者再发脑卒中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糖耐量试验观察冠心病糖代谢异常对冠脉病变程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142例进行冠脉造影术的非糖尿病患者,其中70例确诊冠心病为观察组,根据冠脉病变程度再分轻重2组,72例非冠心病患者为对照组,均进行糖耐量试验及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结果:冠心病组餐后2 h血糖(9.53±3.24)mmol/L,高于非冠心病组(6.47±1.52)mmol/L,P<0.05;冠脉狭窄程度与餐后2 h血糖之间呈显著性低度正相关(r为0.337,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糖耐量受损明显,糖耐量试验对冠心病糖代谢异常的临床观察具有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77 1例脑梗死住院患者糖脂代谢异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糖脂代谢异常的状况.方法 收集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和内分泌科2007年4月至2008年4月住院的脑梗死患者771例,未确诊糖尿病的对象均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以判断糖代谢状况.结果 脑梗死住院患者中确诊糖尿病的患者为41.8%,糖代谢受损者有23.4%,总的糖代谢异常患病率为65.2%.若不进行OGTT,单纯依靠空腹血糖进行诊断,将有58.5%的糖尿病患者被漏诊.同时发现脑梗死患者中存在脂代谢异常,主要表现为高TG和低HDL-C.结论 脑梗死住院患者中大多数合并糖脂代谢异常,需要通过OGTT及时准确地发现合并糖代谢异常的患者,以减少脑梗死再发.  相似文献   

5.
郭玉萍 《现代保健》2012,(12):159-160
餐后高血糖是最早反应血糖控制异常的指标之一,餐后高血糖使糖耐量异常向2型糖尿病方向发展,同时也是糖耐量减低和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1]。因此,在糖代谢受损患者中,对于防治向糖尿病方向发展,降低餐后高血糖尤为重要。阿卡波糖是一种α-糖苷酶抑制剂,可通过延缓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中的吸收,降低餐后高血糖,这一作用机制可以在不升高胰岛素水平的情况下控制血糖[2]。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阿卡波糖对糖耐量减低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根据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选择56例糖耐量减低(IGT)患者,按系统抽样法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和治疗组29例.对照组口服安慰剂,治疗组口服阿卡波糖25~50 mg,3次/d,连续12周.测定两组治疗前后体质指数、血脂、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餐后2h血糖和餐后2h胰岛素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体质指数、餐后2h血糖、餐后2h胰岛素、HbA1c、hs-CRP、vWF明显降低[(24.69±2.62) kg/m2比(22.02±2.59) kg/m2; (9.26±1.02) mmol/L比(7.43±0.95) mmol/L;(42.17±9.98) U/L比(34.76±9.86) U/L; (6.03±0.67)%比(5.37±0.56)%;(5.45±1.93) mg/L比(4.52±1.55) mg/L;( 187.22±26.57)%比(165.13±23.86)%] (P< 0.05或<0.01),EDD明显增大[(6.08±1.22)%比(7.94±1.25)%](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卡波糖可以降低IGT患者餐后血糖,并减轻机体胰岛素抵抗,减少炎性因子,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延缓糖尿病的发生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异常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糖耐量异常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22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患者,其中有31例已确诊糖尿病患者,对无明确糖尿病史的195例采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作为评估糖代谢的标准。其中糖尿病组57例,糖耐量异常组54例,糖耐量正常组115例。对其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及狭窄程度进行分析。结果①糖耐量异常组与正常组冠心病患者相比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及狭窄程度明显升高。②糖耐量异常组冠心病患者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率及狭窄程度与糖尿病组无明显差异性。结论糖耐量异常的冠心病患者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及狭窄程度明显升高,与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相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阿卡波糖片对高血压合并高血糖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依据世界卫生组织对糖尿病的分级标准,将选取的150例患者分成三组,分别为空腹血糖受损81例、糖耐量异常的有52例,两者并发的有17例,降血压的治疗方法不变,在此基础上每天服用阿卡波糖片3次,在饭前或者吃饭时服用,半年后测量患者的血压和血糖情况。结果:采用阿卡波糖片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血糖半年后,空腹血糖受损的患者,虽然测量的血压和血糖等数值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而糖耐量异常和两者并发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收缩压和2小时后静脉葡萄糖含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但是舒张压和空腹血糖的数值,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阿卡波糖对于高血压合并高血糖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二甲双胍和阿卡波糖对糖耐量低减患者的干预治疗效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糖耐量低减 (IGT)者是最主要的糖尿病 (DM)危险人群。一般认为 ,每 5~ 10年约有 1/ 3的IGT患者转变为DM ,1/ 3转变为正常 ,1/ 3仍为IGT。我国 2项大规模调查显示 ,每年IGT转变为DM的比例分别为 7 70 %、8 95 %。国内外学者越来越重视DM高危人群的干预 ,以使DM发病率下降。我们于 1997~ 1999年对在太原地区 2 5 6 0人群中普查出的 114例IGT患者进行了不同的干预治疗。1.对象与方法 :在太原地区普查中 ,按 1985年WHO标准 75g糖耐量试验诊断为IGT者 114例 ,男 70例 ,女 44例。无严重心、肝、肺疾患及慢性消…  相似文献   

10.
刘静敏  邹心忠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1):3424-3426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期糖耐量受损(IGT)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入选397例孕妇中糖耐量正常(NGT)组120例、IGT组136例、GDM组141例,对3组孕妇妊娠结局─新生儿体重、巨大儿、低体重儿、早产儿、孕周、孕次、剖宫产及50 g葡萄糖耐量筛查试验(50 g GCT)进行比较和分析,观察由于糖代谢异常而对所研究项目产生的变化,阐明GDM及IGT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GDM组巨大儿发病率和新生儿体重明显高于NGT组,孕周明显比NGT和IGT组缩短,50 g GCT显著高于IGT、NGT组,剖宫产率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显著高于IGT组。GDM和GDM 50 g GCT均为巨大儿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糖代谢异常可导致孕妇巨大儿、孕周、50 g GCT、剖宫产、HbA1c产生明显变化。该研究支持GDM和GDM 50 g GCT为巨大儿发病的危险因素,且GDM 50 g GCT对巨大儿的发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脑卒中患者糖代谢异常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 选择脑卒中患者共87例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有关的诊断标准,分为糖尿病组、糖调节受损组和正常糖耐量组.比较各组基线资料,以总结临床特点.结果 本研究脑卒中患者糖尿病发病率为41.38%,糖调节受损率为28.74%.各组在入院GCS、年龄、非首次脑卒中、FPG升高、血糖和GHbA1c中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在其它基线资料方面,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发生糖代谢异常的风险较高.在脑卒中急诊患者中,有必要行糖尿病有关检查,尽早确诊,并采取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葡萄糖耐量试验在空腹血糖正常高脂血症患者早期诊断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秦皇岛市第四医院体检确诊的100例空腹血糖正常的单纯高脂血症患者,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 h后测定受检者2 h血糖(2hPG),分析葡萄糖耐量降低(IGT)及糖尿病检出情况,并比较正常组、IGT组及糖尿病组患者FPG、2h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水平。结果 OGTT检出IGT 37例(37%),糖尿病27例(27%);IGT组及糖尿病组2hPG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P<0.01);三组TG、TC、LDL-C均高于正常值,糖尿病组TG、TC、LDL-C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而IGT组TG、TC、LDL-C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ALT及AST均在正常范围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GTT试验可早期诊断空腹血糖正常的高脂血症患者的糖代谢异常,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损害程度脑梗死患者的血糖水平,分析其糖代谢异常情况,探讨脑梗死与糖代谢异常的关系,为脑梗死的预防、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8月入住本院脑病科的10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梗死范围将其分为轻度组41例、中度组40例、重度组27例,通过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观察患者的糖代谢情况。结果:糖调节受损、糖尿病与正常血糖患者比较,中度及重度组脑梗死比率明显升高;糖尿病患者脑梗死中度组、重度组比率较糖调节受损患者明显升高;脑梗死中度组、重度组的HbA1c、FPG、2 h PG水平均明显高于脑梗死轻度组,重度组的HbA1c、FPG、2 h PG水平明显高于中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代谢异常与脑梗死的发生及损害程度明显相关,良好的血糖控制有利于降低脑梗死的发生率,监测血糖并控制正常范围内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糖代谢与血清脂联素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1年11月我院140例门诊确诊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根据糖耐量结果,分为糖耐量正常组及糖代谢异常组,并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测定所有体检者的IBM、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脂联素含量。结果①NAFLD患者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高达55.7%。②NAFLD患者血清脂连素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其中合并糖代谢异常者下降更明显,肝功能损伤也更严重。结论血清脂联素水平、糖代谢异常与NAFLD发生、发展密切相关。OGTT及血清脂联素检测,有望作为临床评估NAFLD程度及判断预后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糖耐量异常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200例糖耐量异常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研究组患者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检测比较两组患者血压、血糖、血脂指标改善情况,并统计比较两组患者心血管危险事件发生情况,总结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血压、血脂及血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血压、血糖及部分血脂指标改善或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合并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冠心病、脑卒中心血管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糖耐量异常患者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血糖、血脂等指标,大大减少了心血管危险因素,对于提升老年患者生活质量、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应用价值极高,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老年糖代谢异常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在糖代谢异常各个阶段的炎症因子: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与糖代谢异常不同阶段血管病变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20例受试者,其中男性64例,女性56例,年龄(60+2.1)岁。经2次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确诊。正常糖耐量(NGT)组24例,糖耐量受损(IGT)组和2型糖尿病(DM)组各48例。合并大血管病变者48例(2型DM组23例,IGT组21例,NGT组4例),微血管病变17例[2型DM组16例,IGT组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EAR)〉20μg/min(30mg/24h)者1例]。所有受试者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血糖、血清胰岛素、血脂、24h微量UEAR及血清CRP,计算体质指数(BMI)、腰臀比唧HR)、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Homa-IR),并进行比较。结果2型DM和IGT组的大血管病变发生率相似(P〉0.05),均高于NGT组(P〈0.05)。微血管病变的发生率2型DM组最高(P〈0.05),其他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CRP在2型DM组最高,相关分析显示,CRP与甘油三酯、舒张压等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Homa-β呈负相关。以是否合并血管病变分组的观察发现,CRP在合并大血管病变组最高(P〈0.05),无血管病变组最低(P〈0.05)。结论老年患者在IGT阶段即可出现与DM阶段相似的大血管病变,血清CRP的升高可作为糖代谢异常患者大血管病变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容桂社区门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糖代谢异常患病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抽样调查容桂社区门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 226例进行相关指标检测,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糖代谢异常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本次调查检出糖代谢异常816例,患病率为66.54%,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病率随着血压的增高而增加,随着体重的增高而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容桂社区门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糖代谢异常患病率较高,应加强对高血压的控制与干预,更要加强与糖代谢异常的共同管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探讨其相关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2006年4月至2006年9月在本院产科门诊产检并行50g口服葡萄糖筛查试验(oral glucose challengetest,OGCT)的202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50g OGCT≥7.8mmol/L为临界值,本组患者OGCT结果显示,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为8.51%(172/2020)。本研究将个体的年龄、文化程度、孕前和行50g OGCT时,体重是否超重(体重≥80kg)或肥胖(BMI≥28kg/m^2),是否有糖尿病家族史,确定为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相关因素。对50g OGCT≥7.8mmol/L的患者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越大(超过35岁),文化程度高(为研究生及以上者),糖代谢筛查时体重指数高(BMI≥28kg/m^2)及有糖尿病家族史,为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较高,应根据相关因素对其进行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胰岛素抵抗对血糖异常人群膳食十预效果的影响。方法从高脂血症人群社区综合干预项目中筛出血糖异常者19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干预组(111例)和对照组(83例)。测定空腹血糖(FBG)和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IR)指数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AI)值,分析IR和IAI与血糖、血脂及体检指标变化的关系。结果FBG、甘油三酯(TG)、腰围、腰臀比最低组与最高组之间,IR、IAI值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中,胰岛素敏感性高的组干预后FBG、TG降低较明显。结论血糖、血脂、腰围及腰臀比与IR之间存在相关性,体重和体质指数与IR的相关性不显著。IR的程度与干预效果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在临床控制老年难治性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胰岛功能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524例老年难治性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62例。对照组单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用阿卡波糖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血糖指标、胰岛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FBG、2h PBG、Hb A1C都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FBG、2h PBG、Hb A1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Fins、HOMA-IR水平显著提高,而FCP、HOMA-B水平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胰岛功能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药物性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在临床治疗中能有效控制老年难治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胰岛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