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对中医养生的深刻认识,分析了中医养生理论与实践的优势和特色、中医养生与其他养生的区别及导致养生领域混乱的原因.认为中医古籍中养生内容可分为三大类,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有四个方面,提出构建适合自身特点的养生保健模式是提高养生质量的关键,中医养生的先进理念、行之有效的方法与广泛的民众基础和高度社会认同是传承发展中医养生理论与实践的动力.  相似文献   

2.
谈中医药养生保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新送 《新中医》2002,34(12):3-5
健康与长寿是人类的共同愿望。中医药养生保健具有悠久历史,注重未病先防,强调修心养性、动静结合,讲究四时不同的养生保健,辅佐药物、针灸等手段,符合当今世界回归自然的理念,必将对人类的养生保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浅谈书法养生的奥秘张桂生众所周知,中国独特的书法艺术在修身养性方面有其独到的作用。笔者在揭示气功与书法及书法养生奥秘上,有以下认识。一、毛笔的弹性柔软的毛笔使习练书法者在运用上首先要培养一定的耐心,在笔与指,指与脑的关联中,意到力到,力到笔端;在往来...  相似文献   

4.
正湖北明代名医万全结合湖北特定的气候与地理环境,汇萃诸家之长,参以己见所著成的《万氏家传养生四要》一书从寡欲、慎动、法时、却疾四个方面提出了地域性特色鲜明的养生观点,对于现今湖北地域性养生文化研究和构建湖北特色养生与长寿文化体系有重要的启示意义。1湖北地域性养生文化研究的内容1.1养生与养生文化养生指保养、调养、颐养生命,即以重人贵生、趋利避害、颐年尽数、天人和谐、脏腑协调、形神兼养、先后天  相似文献   

5.
怀着浓厚的兴趣,阅读了张文江先生的新著《生命在于静止》一书,闭卷思之,委实获益匪浅。乍看书名,自然想到伏尔泰的名言“生命在于运动”。张先生的“生命在于静止”恰恰与之相反,这难道是作者故作惊人之笔?事实恐非如此,我认为这是张先生博洽古今、  相似文献   

6.
论《黄帝内经》的养生观与养生法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帝内经》充分认识到养生的重要性 ,并在整体恒动的自然观与生命观的指导下 ,提出了“全方位的康寿养生观” ,建立了“顺应自然———身心健康———心理道德完善———适应社会”的康寿养生模式。从顺自然、宜饮食、节房事、适劳逸、调情志、避邪气、治未病、慎服药、重康复、三因施养等 10个方面的养生法则 ,为中医养生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中医养生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天年元气易损难复对人所具有的天然寿命,古人称之为“天年”,认为与先天元气有关。“人者物之灵也,寿本四万三千二百佘日(即一百三十岁。洪范曰:寿百二十岁)”(《顽延寿参赞书》)百岁乃终或寿百二十岁,是指人体正常情况所得的“天年”。但实际上,又很少有人能尽其天年。这与“父精母血”及后天调养是相关的。先天虽强,不加惜护,仍可大寿;而先天虽弱,但勤于节慎,反得长寿。古医家早在二千多年前,就按年龄把人分成小、少、壮、老几个阶段,并认为50岁以上为老年。  相似文献   

8.
“宝鼎茶完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这副优雅的对联过去常被文人们用秀丽的书法写来是贴于宁静、深幽的后院因楼,短短十四个字却极形象而传神地体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所推崇的一种情趣与品味。追寻着古代文人们雅好品茗吟诗、陶醉琴棋书画的日常生活趣味,我们可以领略到由这些爱好所表达出来的他们的审美情操与精神情怀,其实质恰恰深刻地反映出东方文化的内涵与品质:探寻人生哲理与宇宙之道,追求精神自由与宁静内守。另一方面,也正是这种文化特质决定了传统中医养生学的独特理论观点。可以这样说,传统的东方情趣与养生医学其实都…  相似文献   

9.
我国先秦诸子在养生学方面,基于对人与自然的谐调关系和对人体身心全面健康的理解,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与相当深刻的科学思想。诸如,老子、庄子、荀子、孔子、孟子、墨子、管子、韩非子等伟大的古代思想家均在养生学方面提出了不少卓越的识见。  相似文献   

10.
本文立足于古代文献,从病后养生的概念与内涵、方式与法则两个方面对中医病后养生思想进行阐述,以期完善中医养生理论体系的构建,更全面地揭示中医养生思想的本质。  相似文献   

11.
杨锋 《气功》2009,(10):954-955
在养生健身方面,有“动”与“静”两种观点。“动”态养生观者强调运动锻炼,还有工作时多思考、多与社会接触等等;“静”态养生观者提倡静坐,包括精神恬淡、寡欲,饮食提倡素食、节食等。两者孰优孰劣?笔者认为,“动”与“静”两者无优劣之分,也不矛盾,而是对立统一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2.
中医养生已在我国有较悠久的历史,健康养生则是人们永远关注的话题。通过分析中医未病养生、防病于先的理念,再结合对中医不同养生方法的归纳总结,来探讨中医在养生治疗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系统阐述了体育运动、中医养生的定义、内容、特点,分析了体育运动与中医养生的关系,认为体育运动应当坚持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主旨,反对将竞技体育项目作为强身健体的锻炼方法,而以武术和导引为主要内容的中国传统养生体育重修养,轻竞争,是体育运动与养生相结合的最佳典范,应当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4.
“摄生”又称“道生”、“养生”,简而言之,就是保持生命、讲究卫生的意思。祖国医学对“摄生”历来持两种观念:一是强调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二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所谓“天人相应”,这里指人于外在环境中要注意趋避邪气的侵袭,适应四时阴阳的变化。人居天地气交之中,自然界的变化与人体息息相关,故顺应自然,依时摄养,对于保持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素问·上古天真论》云;“……  相似文献   

15.
几千年来,我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医学,利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紧密联系的简单道理,为人类健康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传统中医学所提出的“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思想,不但反映出人体内部既对立又统一的整体观,也反映出人体生理活动的规律性,说明疾病的发生、部位、性质、演变的机能,并且始终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特别在指导养生、调摄方面更有其独到之处,只是没有被人们充分认识与发掘利用而已。  相似文献   

16.
也谈《金匮要略》的养生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匮要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书,该书不仅论述了杂病的辨证论治,而且亦记载了不少有关养生的内容,充分认识到养生的重要性,并在整体恒动的自然观与生命观的指导下,提出了全方位的康寿养生观,如顺应自然、重视饮食、治未病、保精气,优生安胎等.为后世的养生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养生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分析中医古籍知识库构建的研究现状,探讨如何全面、准确、规范地表达养生古籍知识,并提出构建中医古籍养生知识库的思路与设想。  相似文献   

18.
汪洁 《气功》1998,19(3):99-100
庄周是战国时的文学家、哲学家,是道家学派的重要继承人,他以其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从这点上说,庄子真是功不可没的。《庄子》一书思想博大精深,文字雄奇,既是重要的哲学名著,又堪称不可多得的文学范本。明代张良珂有一首《庄周墓怀古》诗,高度评价了庄子之为人及其重要的学术贡献:"读罢南华锦绣文,焚书肃拜庄周坟。贤愚自古皆归土,谁似先生百世闻。"本文主要阐述庄周在继承与发展道家养生(气功)学方面的一些重要成就。一、与老…  相似文献   

19.
对孔子有关修身养德、仁者寿等进行讨论,认为孔子的修身理论与中医养生在目的宗旨上本有所不同,它主要是从人的道德修养要求进行论述,或属于广泛意义上的养生思想方法。但后世被医、儒二家逐渐融合于中医养生学体系中,使养德作为中医养生的基本要求和特色之一,从而丰富了中医养生学中精神层面的内容。这与中医养生学不仅是单纯的医学问题,在一定层面来说是社会文化有关,也与儒士热衷于养生和撰写养生著作等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0.
养生与人之“身体”息息相关,研究中医养生古籍图像可以发现,有近一半的图像为健身锻炼之图,这些内外兼修的锻炼图式丰富了养生史的研究;而基于人体解剖图像的脏腑内境图、经络穴道骨度之图,虽然数目少,成像并不一定契合实际,但也说明古人对于人体内求之道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