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分析陕西某煤矿井下采煤、掘进过程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职业病防护情况,为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物理因素测量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结合职业病防护设施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该煤矿井下采煤、掘进作业共36人,29人接触呼尘浓度超标,超标率80%;井下煤尘定点检测11个... 相似文献
2.
3.
4.
5.
6.
7.
目的了解昆明铁路局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影响因素,提出改进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建议,保护职业身体健康。方法按照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及标准,制作检查表,对昆明铁路局所有存在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单位进行现状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出影响昆明铁路局卫生防护设施的主要因素。结果影响昆明铁路局卫生防护设施的主要因素可以分为2个主成分,总共14个影响因素。结论诸多因素中,最关键的是关于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设计是否合理的9个因素。提示今后在增加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时必须严把设计关,满足国家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以最大限度地保护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劳动者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8.
张茂增 《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6,34(2):150-151
采用工程分析法、类比法等对某建筑石料露天开采矿山生产过程中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分析,结合类比项目检测数据,根据拟建项目具体情况,对该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分析,从防尘、防毒、防噪、个体防护等方面,对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提出了具体设计方案,以便为行业内类似建设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某涂料生产企业生产过程中有机溶剂职业病危害因素和职业卫生防护措施。方法依据国家相关标准,采用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综合分析等方法对该企业进行评价。结果测得短时间接触浓度(STEL):甲苯<0.14~0.40 mg/m3,乙苯0.19~123.23 mg/m3等均低于国家接触限值;测得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甲苯0.07~0.11 mg/m3,乙苯0.04~0.07 mg/m3等也低于国家接触限值。结论有机溶剂控制措施可行,可作为同类行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樊乃根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3,(1):103-106
目的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及其他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要求,识别、分析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评价其危害程度,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类比法、检查表法。结果该项目拟设计的各项职业卫生防护措施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基本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标准、规范的要求,但仍存在设计上的不足。结论建设单位如能按照本评价提出的建议加以补充和完善设计,其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强度)可以达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要求,因此该建设项目可行。 相似文献
11.
12.
某石化公司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某石化公司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效果。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监护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结果该公司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硫磺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氨、噪声等,检测值(TWA、STEL)分别为5.2、6.8;0.52、5.22;0.6、0.6;0.009、0.03;0.13、0.52ng/m3;68~89dB(A);硫化氢MAC〈0.53mg/m3,均符合国家标准。结论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均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要求。该公司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14.
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与防护设施现状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 调查对象和方法 本市涉及到有毒有害的企业34家,企业性质,国营5家、外资1家、合资2家、私营26家(以下简称企业)的职业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采取现场查看、询问、填写调查表,结合现场监测的方法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15.
16.
17.
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法、检测检验法、检查表法等方法,从多层次对某冷轧带钢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并针对该项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补充措施和建议。结果显示,该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措施基本可行。 相似文献
18.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现行的职业卫生法律、法规、标准,对全市范围内的铝材加工企业的工作场所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现有的防护设施及措施、职业卫生管理水平等进行调查,并对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评价。 相似文献
19.
17家蓄电池极板生产企业整改后职业病防护设施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某地17家乡镇蓄电池极板生产企业整改后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效果。方法对17家生产企业作业场所空气中的铅尘、铅烟含量进行监测,对铅接触人员的血铅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对17家生产企业149个铅作业点进行了现场检测,共收集1237件样品。其中,114个作业点合格,点合格率为76.5%;35个点TWA超标,铅尘TWA最高值为0.64mg/m^3,超过国家标准12.8倍,铅烟TWA最高值为0.167mg/m^3,超过国家标准5.6倍。对953名铅作业工人进行职业性健康体检,轻度铅中毒者8人,血铅水平偏高(≥400μg/L)112人,工人平均血铅水平为309μg/L。结论整改后的17家乡镇蓄电池极板生产企业的职业病防护设施较整改前完善,有较明显防护效果;但某些蓄电池极板生产企业铅作业岗位仍存在明显的职业危害情况,应进一步完善作业场所的卫生防护设施,为工人配备有效的个体防护用品。 相似文献
20.
杨乐华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04,15(5):70-71
某钢铁公司为节能降耗,改善劳动条件,投资新建一座55孔JN60型焦炉,淘汰超期服役的旧焦炉。该项目主要包括焦炉主体和控制系统、配煤生产线改造、筛焦生产线改造等。受业主的委托,对该项目进行了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