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测定上海市长宁区网吧室内环境烟草烟雾浓度,评估目前网吧环境烟草烟雾的污染情况,为《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以下简称《控烟条例》)修订施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09年12月、2010年7月和2011年5月,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选取10家网吧于《控烟条例》实施前后进行随访调查和监测,采用AM510个人型气溶胶监测仪检测细颗粒物(PM2.5)浓度以代表环境烟草烟雾污染状况。结果 3次调查10家网吧,室内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239.74、203.62和177.89μg/m3,分别高出室外浓度201.83、180.35和155.36μg/m3,但3次调查室内外PM2.5平均浓度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吸烟的网吧室内PM2.5平均浓度高于室外7倍,且室内外PM2.5平均浓度差高于无吸烟的网吧(Z=-4.762,P<0.01),无吸烟网吧室内与室外水平基本相当。结论《控烟条例》在网吧实施前后调查室内PM2.5浓度没有变化,应采取严格禁烟执法减少环境烟草烟雾污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上海餐厅禁烟措施的实施情况,分析不同禁烟规定对减少餐厅就餐区烟草烟雾浓度的效果。方法电话调查餐厅的控烟类型,现场观察禁烟措施的落实情况,并采用AM510型个人智能防爆粉尘检测仪对餐厅室外、非吸烟区、吸烟区细颗粒物PM2.5的浓度进行检测,分析餐厅内3类监测点之间、不同禁烟规定的餐厅之间的烟草烟雾浓度差异。结果电话调查100家餐厅中,21家不禁烟,48家部分禁烟,27家完全禁烟。排除室外PM2.5浓度的影响,完全禁烟餐厅的非吸烟区PM2.5浓度(56.83μg/m3)低于部分禁烟餐厅(66.46μg/m3,F=5.424,P<0.05);部分禁烟餐厅中,非吸烟区PM2.5浓度(84.90μg/m3)低于吸烟区(130.67μg/m3,t=-3.154,P<0.01),吸烟区PM2.5浓度低于不禁烟餐厅(t=2.386,P<0.05)。结论餐厅控烟法规执行有待加强,餐厅分区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非吸烟区受吸烟区烟草烟雾的影响,但其效果明显小于完全禁烟,餐厅采取完全禁烟措施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3.
四种类型公共场所室内细颗粒物水平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公共场所室内细颗粒物(PM2.5)的污染水平,探讨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细颗粒物监测仪,监测北京市通州区洗浴休闲厅、餐厅、歌厅、网吧4类共计20家公共场所室内、外PM2.5的质量浓度,同时现场记录监测场所门、窗和机械通风装置的开启状态、室内人员数量及正在吸烟的人员数量等基本情况,分析多种因素对公共场所室内PM2.5水平的影响.结果 公共场所室内PM2.5平均浓度为(334.6±386.3)μg/m3,浓度范围6~1956μg/m3,洗浴休闲厅、餐厅、歌厅包房、网吧室内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116.9±100.1)μg/m3、(317.9±235.3)μg/m3、(750.6±521.6)μg/m3、(157.5±98.5)μg/m3,餐厅(与洗浴休闲厅比较:Z=-10.785,P<0.01;与歌厅包房比较:Z=-10.488,P<0.01;与网吧比较:Z=-7.547,P<0.01)和歌厅包房(与洗浴休闲厅比较:Z=-16.670,P<0.01;与网吧比较:Z=-15.682,P<0.01)的污染状况比较严重.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人次密度(9.13×10-3人/m3;r=0.772,F=26.579,P<0.01)和通风评分[(2.5±1.5)分;r=0.667,F=14.442,P<0.001]与室内PN2.5平均浓度相关;餐厅[室内PM2.5平均浓度为(317.9±235.3)μg/m3;室外为(67.8±78.9)μg/m3]和网吧[室内PM2.5平均浓度为(157.5±98.5)μg/m3;室外为(67.7±43.7)μg/m3]室内、外PM2.5平均浓度存在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918、0.955,F值分别为16.013、30.785,P值分别为0.028、0.012),网吧中人次密度(288.7×10-3人/m3)和室内PM2.5平均浓度[(157.5±98.5)μg/m3]相关(r=0.891,F=11.615,P=0.042).多重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公共场所室内PM2.5污染水平的主要因素是吸烟人次密度(b′=0.581,t=3.542,P=0.003)和室内通风状况(b′=-0.348,t=-2.122,P=0.049),吸烟的影响大于通风状况.聚类分析后显示,在通风状况较好时(通风评分>2),主要影响因素是室外PM2.5的浓度[(49.6±39.5)μg/m3;b=1.556,t=3.760,P=0.007];而在通风状况较差时(通风评分≤2),主要影响因素是吸烟人次密度(14.7×10-3人/m3;6=140.957,t=3.108,P=0.013),且室内PM2.5的增加有51.8%是由于吸烟所致.结论 吸烟是公共场所室内PM2.5污染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通风状况较好时,室外PM2.5污染对室内PM2.5污染水平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监测沈阳市不同类型学校室内PM2.5浓度,评估烟草烟雾污染情况,为推进我市公共场所控烟立法和无烟校园提供依据。方法采取目标单位监测点观察和PM2.5仪器监测。结果干预前后观测到有吸烟现象分别为30.0%和23.8%。干预前后学校大厅、卫生间空气PM2.5浓度均值分别相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学校被动吸烟情况严重,空气质量不健康,对健康有危害。必须尽快出台符合FCTC规定的室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全面禁烟的地方性控烟法规,依法控烟。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某区餐厅室内空气细颗粒物浓度水平现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餐厅室内空气细颗粒物(PM2.5)的污染现状,揭示各影响因素的作用,为卫生标准及政策法规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选择北京市某区42家餐厅,使用AM-510智能防爆粉尘仪进行餐厅室内外细颗粒物浓度的检测,同时记录餐厅内人员数量、吸烟者数量等情况,比较不同类别餐厅、室内外细颗粒物浓度的差异,分析影响因素与室内细颗粒物浓度的关系。结果 42家餐厅室内、外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194μg/m3、76μg/m3,室内比室外高155.26%;有吸烟的餐厅室内PM2.5平均浓度高于室外206μg/m3(228.89%)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吸烟的餐厅室内与室外水平基本相当;中式正餐厅吸烟比例、PM2.5浓度水平高于中式快餐厅和西式快餐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中式快餐厅和西式快餐厅室内外PM2.5浓度水平相当;大、中、小型餐厅吸烟比例、PM2.5浓度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餐饮业量化分级管理的A、B、C级餐厅吸烟比例、PM2.5浓度水平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经Spearman非参数相关分析,室内与室外PM2.5浓度存在正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室内无吸烟的餐厅该相关关系更为紧密,而有吸烟的餐厅室内与室外PM2.5浓度无相关关系,以无吸烟餐厅的PM2.5浓度为应变量(y),其室外PM2.5浓度为自变量(x)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回归方程为y(μg/m3)=0.828x+9.456(R2=0.862,F=100.327,P〈0.001);餐厅室内PM2.5浓度与吸烟支数密度存在正相关关系(r=0.814,P〈0.001)。结论餐厅内细颗粒物污染严重;吸烟和室外空气PM2.5浓度是影响餐厅室内PM2.5浓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正>近几年,环境烟草烟雾作为I类致癌物[1]在公共场所室内空气中暴露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在室内吸烟场所的空气中直径小于2.5微米微颗粒物(PM2.5)的主要来源是烟草燃烧产生的烟雾,因此,目前国外大量研究都采用测定PM2.5作为评价室内空气中环境烟雾的指标,反映场所内吸烟情况[1]。对哈尔滨市20家中西餐厅室内空气烟草烟雾污染情况进行PM2.5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北京市33家医院门诊大厅、候诊区和手术室等候区三类场所的烟草烟雾暴露情况。方法采用现场观察法观测96个监测点的控烟环境、吸烟现象,并使用国际上通用的Side Pak AM510个人型气溶胶监测仪对各监测点的细颗粒物(PM2.5)浓度进行监测。结果80个监测点观察到禁烟标识,31家医院有2个以上的监测点张贴禁烟标识;12家医院观察到吸烟现象;7.1%的城区监测点和37.5%的郊区监测点观察到吸烟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6个室内监测点PM2.5浓度的几何均数为28.84μg/m^3。其中,30个(31.3%)点的PM2.5浓度高于40μg/m^3,63个(65.6%)监测点室内外PM2.5,浓度比(I/O)大于1。门诊大厅、候诊区和手术室等候区观察到吸烟现象的比例分别为18.2%(6/33)、6.1%(2/33)和36.7%(1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类场所中,手术室等候区PM2.5浓度〉40μg/m]的比例最高。结论为了保护就诊者及医务工作者免受烟草烟雾危害,需要院方进一步加大控烟工作的力度,更需要政府在出台控烟立法、加大控烟宣传等方面做出努力,以提高吸烟者对“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认识,并增强公共场所控烟的约束力。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部分餐厅和酒吧烟草烟雾及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北京市餐厅采取控烟措施的现况和实行禁烟措施对减少室内烟草烟雾浓度的效果。方法电话调查部分餐厅和酒吧采取的各种禁烟措施情况,采用AM510型个人智能防爆粉尘检测仪对室内外细颗粒物PM2.5的浓度进行检测,分析不同禁烟措施和不同类别餐厅烟草烟雾浓度以及室内外细颗粒物浓度差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在抽取调查92家的餐厅、酒吧中,采取完全禁烟和部分禁烟措施的占27.9%。92家的室内细颗粒物平均浓度达到253.08μg/m^3,比室外的高102.37%;有禁烟规定的餐厅和酒吧室内外细颗粒物浓度分别是93.10μg/m^3和110.33μg/m^3,无禁烟规定的餐厅、酒吧室内外细颗粒物浓度分别是289.34μg/m^3和128.40μg/m^3,不同类型餐厅、酒吧室内外细颗粒物浓度分别是413.46μg/m^3和190.62μg/m^3,西式快餐厅室内外细颗粒物浓度分别是8386μg/m^3和104.77μg/m^3,不同档次的餐厅中,室外细颗粒物浓度均比室内低。所调查餐厅、酒吧的室内细颗粒物浓度与单位体积吸烟人数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餐厅内采取禁烟措施能有效减少环境烟草烟雾污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南昌市公共场所室内空气细颗粒物浓度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南昌市学校、卫生机构、办公场所、公共交通场所和餐厅共5类63家公共场所进行PM2.5浓度监测,同时现场调查禁烟政策、室内人数及吸烟人数等相关情况。结果公共场所室内PM2.5平均浓度为(93.28±65.42)μg/m3,学校、卫生机构、办公场所、公共交通场所及餐厅室内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63.46±26.64)、(72.55±39.05)、(103.13±42.01)、(104.36±69.81)、(164.64±138.68)μg/m3。室内PM2.5浓度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吸烟者密度、室外PM2.5浓度、禁烟政策及禁烟标志。结论南昌市公共场所室内PM2.5污染与吸烟相关。  相似文献   

10.
吸烟对不同公共场所细颗粒物浓度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吸烟所致的公共场所细颗粒物(PM2.5)的污染水平,评估以PM2.5为指标定量监测公共场所吸烟状况的可行性。方法采用AM510型细颗粒物监测仪,监测辖区内洗浴、餐饮、歌厅、网吧4类共计20家公共场所室内PM2.5的质量浓度,分析公共场所吸烟对室内PM2.5的影响。结果公共场所室内吸烟时PM2.5平均浓度为(435.7±471.9)μg/m3,无吸烟时为(220.6±205.5)μg/m3,2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348,P0.001)。不同吸烟比例各组间,公共场所室内PM2.5平均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1.447,P0.001),并与吸烟比例呈正相关(r=0.754,F=23.708,P0.001)。公共场所室内PM2.5平均浓度通风较差(通风评分≤2)时为(515.9±441.2)μg/m3,通风较好(通风评分2)时为(115.9±84.7)μg/m3,2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791,P0.001),且在吸烟与不吸烟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无论通风状况如何,洗浴、餐厅和歌厅的室内PM2.5平均浓度吸烟时均明显高于不吸烟时(P0.05)。结论吸烟可致公共场所PM2.5浓度明显增高,室内PM2.5的浓度能较灵敏地反映公共场所的吸烟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对降低网吧被动吸烟水平的效果。方法选择上海市中心城区、城乡结合区、郊区各一行政辖区,每个行政辖区抽取10家网吧,共30家网吧纳为研究对象。分别于《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实施前3个月(2009年12月)及实施后5个月(2010年8月),对该30家网吧进行两次重复横断面调查,包括现场观察、环境PM2.5监测及网吧员工问卷调查。结果条例实施前抽样网吧室内外PM2.5浓度差值为623.79μg/m3,实施后为462.10μg/m3(t=1.37,P=0.181);中心城区网吧室内外PM2.5浓度差值从实施前821.38μg/m3下降为实施后369.78μg/m3(t=3.52,P〈0.01)。员工在网吧场所的被动吸烟率从实施前63.93%下降为实施后36.36%(X^2=17.88,P〈0.01);自报被动吸烟程度为“一般”或“严重”的百分率从74.36%下降为45.45%(x^2=10.19,P〈0.01);每天被动吸烟小时数从(6.08±3.92)h下降为(4.23±4.44)h(t=2.37,P〈0.05)。员工对网吧全面禁烟支持率从实施前49.47%上升为实施后75.14%(x2=25.49,P〈0.01);工作场所全面禁烟支持率从44.68%上升为66.48%(X2=17.46,P〈0.01);劝阻顾客吸烟行为意愿率从24.35%上升为79.10%(x^2=110.69,P〈0.01)。结论《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一定程度地降低网吧被动吸烟水平,但效果有限,该条例应得到进一步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广州市控制吸烟条例》(以下称《条例》)实施半年后对居民健康行为的影响及各类场所执行情况。方法电话回访1200户居民,了解《条例》对居民健康行为的影响,通过分层抽样方法抽取10类工作场所及公共场所,对禁烟标识张贴、吸烟行为及吸烟痕迹等情况进行现场观察,并使用AM510便携式防爆智能数字粉尘仪进行30 min PM2.5的浓度测试。结果共调查1023名居民,对《条例》的知晓率为83.48%;43.70%的调查对象认为《条例》实施之后广州市公共场所的吸烟现象有所减少,吸烟者中主动减少吸烟量或尝试戒烟等有控烟意识烟民的比例则由43.23%上升为58.33%(χ2=10.69,P=0.001);仅有3.49%的观察点没有张贴禁烟标识,吸烟人数最多的是在食宿场所(61人);全市各类场所的PM2.5浓度中位数为54.00μg/m3,其中交通场所、健身场所和食宿场所高于无吸烟或烟头较少的其他场所(F=2.60,P=0.008)。结论《条例》对广州市控烟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居民控烟意识逐渐增强,社会支持环境逐步形成,但餐饮场所《条例》执行情况仍不理想,需要进一步对场所经营者及管理者开展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3.
李瑞园  李勇  李锦  毛丽莎  刘红河 《职业与健康》2012,28(13):1562-1564
目的通过监测医院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 2.5浓度以了解深圳市医院控烟情况并为开展控烟干预提供基线数据。方法选取深圳市5家医院进行PM 2.5浓度监测。每家医院选取门诊大厅、病房楼道、男洗手间、医生办公室、护士办公室5个监测区域,每个区域按照梅花布点选取5个监测点,于门诊时间进行监测。PM 2.5浓度值进行对数转换呈正态分布后用SPSS 10.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5家医院室内空气中PM 2.5监测结果,男洗手间的浓度最高,为(53.35±50.60)μg/m3;其次是医生办公室,为(45.80±60.53)μg/m3;护士办公室浓度最低为(19.67±11.80)μg/m3。方差分析发现,不同位置PM 2.5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大厅、男洗手间和医生办公室均显著高于护士办公室,政府政策干预是控烟成功的保障。医院控烟的重点是要降低男性医生的吸烟率,并加强对医院男洗手间的控烟管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室内大气PM_(10)、PM_(2.5)、PM1污染对儿童哮喘的影响。方法采用1∶1成组病例-对照研究,于2015年10月—2016年5月对石河子市80名哮喘儿童和80名健康对照儿童进行问卷调查与室内颗粒物浓度检测,分析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合计160名儿童的室内PM_(10)、PM_(2.5)、PM1浓度范围分别为26.57~507.30、12.66~159.00、4.53~77.08μg/m~3,其中PM_(10)超标率为61.9%,PM_(2.5)超标率为6.9%。病例组室内空气中的PM_(10)、PM_(2.5)、PM1浓度中位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儿童有过敏史(OR=5.171)、有环境烟草烟雾(ETS)暴露(OR=2.429)、PM_(2.5)浓度高于中位数(OR=3.459)是儿童哮喘的危险因素,母乳喂养(OR=0.454)是儿童哮喘的保护因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有过敏史、ETS暴露和PM_(2.5)暴露可能增加儿童哮喘风险,同时应提倡母乳喂养,以保护儿童呼吸系统健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上海市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实施后,居民吸烟、戒烟、被动吸烟水平及城市控烟整体环境改善情况,为今后控烟工作的持续开展提供基础数据。[方法]2010年11月-2011年1月,在全市18个区(县)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以面对面访谈形式对1925名常住居民进行“有关吸烟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城市基线调查”。[结果]上海市1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吸烟率、现在吸烟率、常吸烟率和重型吸烟率分别为28.3%、22.5%、19.6%和8.5%。吸烟人群戒烟率和成功戒烟率分别为20.4%和11.7%;现在吸烟人群尝试戒烟率和一年内尝试戒烟率分别为21.2%和8.5%。非吸烟者被动吸烟率为43.5%,室内工作场所被动吸烟率为48.9%。餐厅和酒吧室内公共场所吸烟率分别高达60.9%和40.O%。城市控烟信息在各类媒体得到初步覆盖,以电视节目(66.1%)和报纸或杂志(58.2%)最高。[结论]上海市已初步形成控烟信息媒体覆盖环境,常住居民吸烟率有所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被动吸烟仍未改善,公共场所控烟并没有得到转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大气细颗粒物(PM2.5)及硫酸镍(NiSO4)对大鼠凝血功能的急性影响,以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PM2,的可能作用成分和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分为PM2.5和NiSO4染毒实验两部分。每部分实验均将28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PM2.5染毒实验:对照组及7.5、15、30mg/kg体重3个染毒剂量组(低、中、高剂量组);NiSO4染毒实验:对照组及7.5、75、750μg/kg体重3个染毒剂量组(低、中、高剂量组)。其中,PM2.5中剂量组(15mg/kg体重)对应的镍含量与NiSO4低剂量组(7.5μg/kg体重)相同。PM2.5和NiSO4均采用一次性气管滴注染毒,染毒24h后处死动物,腹主动脉取血,测定不同染毒组大鼠血中凝血相关指标水平,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组织因子(TF)。[结果]与对照组相比,PM2.5各染毒组血浆PT水平明显降低(P〈0.05);中、高剂量组的PM2.5可引起大鼠血浆Fib水平明显升高(P〈0.05)。不同剂量组的PM2.5均可引起大鼠TF的升高,其中以低剂量组的作用最明显。研究未见PM2.5对大鼠血中APTT的影响。高剂量组的NiSO4引起大鼠血浆Fib水平升高(P〈0.05)。中、高剂量NiSO4染毒组大鼠血中TF均明显升高(P〈0.05)。未见NiSO4染毒组大鼠血浆PT和APTT的变化。含相同剂量镍的PM2.5与NiSO4相比,PM2.5的效应更强。[结论]PM2.5气管滴注可导致大鼠凝血功能改变,主要表现为外源性凝血途径指标异常。NiSO4染毒出现相似毒性效应,高剂量NiSO4能使大鼠血浆Fib和TF水平升高。提示镍可能在PM2.5致大鼠凝血功能改变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