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腺炎,中医称乳痈,俗称奶疮,或乳疮,是产后哺乳期妇女最多见的外科病,尤其以初产妇女最多.初起为乳部长一硬结,有压痛,继而红肿胀痛,有发热,恶寒,头痛等症,最后局部化脓.若治疗不当,伤口长时期不能愈合,或形成乳瘘,或因破坏腺体而出现无乳等.现将我院自1962年以来,所治疗的部分病例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著名老中医龚志贤,在50余年的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有不少独到学术见解。现将跟师学习时,龚老师讲述的诊治乳痈经验,整理介绍如下: 乳痈多见于产妇。丹溪曰:”乳房阳明所经,乳头厥阴所属”。故本病每因肝气郁结,胃热壅滞而成。《医宗金鉴》治痈有分经脉依气血多寡立法之论。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大法血多者破其血,气多者则行其气。仙方活命饮乃治痈疡之首方,以行气活血、溃坚破结为主,具散瘀消肿,排脓生肌之效。此方立意与乳痈病位、归经及病机多所吻合,故余治乳  相似文献   

3.
张××,男,4岁,住院号783268.发热4天,腹痛一天余,于1978年9月23日入院.入院时印象为阑尾穿孔合并腹膜炎,经红、氯霉素等保守治疗2天,腹腔脓液从直肠穿破,大便每日7次,腹胀减轻.体温仍波动于38℃左右.右下腹仍感疼痛拒按.入院后9天,腹痛未改善,体温逐步上升,直肠刺激症状明显,大便不易解出.血检:白细胞18700/立方毫米,中性88%,淋巴12%.考虑盆腔脓肿.第10天,右下腹压痛减轻,右上腹压痛明显.肝在肋下5厘米,局部皮肤有凹陷浮肿.超声波探查:肝肋下4~5厘米,腋中线肋下见液平2.5~3厘米.提示肝脓肿,脓肿位于肝右叶前侧.腹部透视:结肠与小肠普遍积气,肝右叶增大.  相似文献   

4.
乳痈是发生在乳房部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疾病,即西医的急性化脓性乳房炎,中医历代名家对其成因、诊治均有论述,其中明代汪机<外科理例>提出了五种治疗乳痈的原则,即疏肝行气、清肝解毒、发表散邪、托里溃脓、大补气血,对乳痈成脓后主张早期切开;明*陈实功<外科正宗>认为初起应散之、清之、疏肝行气.  相似文献   

5.
先师郭长贵系河南省名老中医之一,在中医外科领域享有盛誉。先生自拟疏风化痰汤治疗颈痈(俗名“痰毒”)数百例,除少数成脓溃破者外,一般服药5~15剂均能消散。郭老认为风、热、痰、瘀是颈痈的主要病因病机,故立疏风清热、化痰祛瘀之法,拟疏风化痰汤:防风、蔓荆子、川芎各...  相似文献   

6.
郭会 《福建中医药》2000,31(1):26-27
翁保祥老师业医 30余年 ,注重临床实践 ,勤于探索 ,在乳房病诊治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 3a来 ,我跟师门诊 ,获益匪浅 ,兹介绍翁师治疗乳痈方面的经验。1 乳络痹阻型乳痈陈某 ,女 ,2 8岁。患者产后 1月 ,右乳肿痛 2 d,无恶寒发热 ,纳谷尚香 ,大便难解 ,4~ 5日一行 ,小便尚调 ,舌质红 ,苔薄白 ,脉细弦。体检 :右乳头有一白点隐现 ,排乳欠畅 ,乳房外上象限沾乳头白疱处乳导管周围肿胀 ,有触痛 ,皮色不红。体温 :36 .9℃。血常规 :正常。翁师辨证治以通乳消肿 ,方选通乳汤 (自拟方 ) :金银花10 g,蒲公英 10 g,漏芦 10 g,全瓜蒌 30 g,陈皮 6 g…  相似文献   

7.
8.
痈、疖、疔及外伤(包括刀伤蚊叮虫咬等)是外科常见疾患,我们用二味拔毒散加味治疗,十余年间,经治数千人次,轻者敷药1~2次、重者3~5次即愈。现将配方及用法介绍如下: 加味二味拔毒散:明矾、雄黄、黄芩、赤芍、姜黄,各为细末,等份。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止痒。凡痈、疖、疔灼热、红、肿、痛、痒,症属中医外科辨证热证范畴,或外伤感受热邪、蚊叮虫咬之兼有上述症状的,皆可使用。用法:以冷开水调药末成糊状,干稀适宜,敷疮面约0.2~0.3  相似文献   

9.
作者应用白头翁汤加减治疗三例确诊为阿米巴肝脓肿(其中两例经肝穿刺镜检发现阿米巴滋养体),获得满意效果;并经4—8个月追踪观察,患者未见有任何不适,乃至可以参加劳动。方组:黄连、秦皮、黄柏、白头翁各三钱,水煎服。加减法:湿热内蕴者,加竹叶、通草、栀子、茵陈以分利湿热;脓肿已成者(最好是能穿刺证实),加茜草、重楼、芦根、  相似文献   

10.
正王邦才教授为宁波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浙江省名中医,第二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行医三十余载,临床经验丰富,运用经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独到。笔者有幸跟师学习,获益良多,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1从痈论治理论依据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主要累及直肠、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属于炎症性肠病范畴。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本病病因复杂,治愈难度  相似文献   

11.
李薇  赵慧燕  胡凤林  李吉彦 《新中医》2017,49(7):142-144
正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伴黏液脓血便,病情轻重不等,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1])。近年来由于社会压力的增加,饮食结构与生活习惯的改变,加之结肠镜、胶囊内镜等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诊断水平不断提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有大量证据表明患者基因型、免疫系统和肠道微生物群之间的相互作用在UC发病  相似文献   

12.
“瘿痈”是内有郁火、外感风热、邪毒结于颈前所致的以颈前红肿热痛、甚至可化脓破溃为特征的病证.具有中医外科学“痈”的一般特点,所以命名曰“瘿痈”.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性甲状腺炎、化脓性甲状腺炎[1].导师段渠副研究员,从事中医外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20余年,治疗各种外科疾病经验丰富,方药配伍精妙,效果甚佳.笔者有幸跟随其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其从肝论治瘿痈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乳痈是在乳汁淤积的基础上,细菌通过乳头进入乳房引起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多发生于哺乳期,尤以初产妇多见,好发于产后3—4周,多由乳头凹陷、畸形、授乳不当,影响乳汁排出,导致乳络不畅、乳汁淤积、细菌感染引起的炎性病变。临床上中药治疗乳痈大多选择清热解毒之品,传统切开排脓手术治疗成脓期乳痈,效果均欠佳。浙江省名中医楼丽华教授,创造性地将温通法运用到乳痈的治疗中,选用阳和汤内服、成脓期乳痈配合细针穿刺抽脓,减小患者痛苦,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郑勇 《浙江中医杂志》2005,40(9):378-379
唐汉钧教授为中医外科名家,对外科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经验,余有幸侍诊于旁,时有感悟,现将唐师治疗乳痈的临证经验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我师许子文治疗乳痈一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乳痈的病因病机,介绍了姜兆骏教授以清热解毒、通乳消肿、疏肝清胃法治疗初期乳痈的经验,提示治疗关键在于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灵活用药,使未成脓之肿疡消散于无形,以求减少乳母痛苦。  相似文献   

17.
冀建斌 《新中医》2017,49(12):210-212
<正>周正华教授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三批中医优秀临床人才,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临床难治的炎症性肠病,中医学将其归属为大瘕泄、肠风下血、休息痢、赤沃等范畴。周教授擅长中医药论治溃疡性结肠炎,其将溃疡性结肠炎归属于中医外科痈疡范畴,临床上内外兼治,取得良好效果,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1痈疡论之源1.1溃疡性结肠炎与肠痈从临床症状上,肠痈表现与溃疡  相似文献   

18.
1.用法:朴硝一两(视患部赤肿大小可酌加或减少),双层纱布两块(比患处略大).将朴硝平铺于纱布夹层中,中心处微厚;再将纱布四周缝合,然后复盖于患处,外用橡皮膏或绷带固定.每天敷两次,敷后朴硝得热溶化.患者自觉局部有清凉或如虫行之感.2.适应证:乳痈初起,乳房红肿胀痛,或乳汁不通者.已成脓者,无效.3.疗效:作者用上法治疗2例,均于敷药后次日痊愈.一例为28岁,产后一个月,左乳红肿胀痛,乳汁不通已2天,经用上方敷后,局部胀痛即减,至晚乳汁不畅,次日换药一次而愈.另一例为23岁,产后乳汁不畅,右乳房胀痛,继则发热恶寒,乳汁不通,乳房焮肿胀痛,有灼热感,经敷上药后,局部灼痛减轻,6小时后换药一次,次日痛胀消除,乳汁通,寒热退,病已痊愈.  相似文献   

19.
正乳痈之名最早见于晋代《刘涓子鬼遗方》,是由热毒入侵乳房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疾病~([1])。相当于西医的急性乳腺炎。常发生于产后哺乳妇女,尤以初产妇多见。乳汁淤积、肝郁胃热、感受外邪等都是乳痈发生的重要致病因素。后世医家总结前人经验将乳痈的病程分为三期:初期、成脓期、溃后期。针对乳痈所处的不同阶段,中医采用不同的外治法适当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梁栋系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相似文献   

20.
肝痈治验     
易某某,男,20岁。农民。住院号:0851。右胁胀痛伴恶寒发热22天,于1985年8月10日入院。证见右胁胀痛,发热,溲黄,4日未大便,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查:体温38℃,右上腹稍隆起,肝下界于右锁骨中线肋下7厘米,质软,有压痛,无结节感。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13,600/立方毫米,中性80%,淋巴20%;肝功能正常,超声波提示:肝上界于第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