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乳腺炎,中医称乳痈,俗称奶疮,或乳疮,是产后哺乳期妇女最多见的外科病,尤其以初产妇女最多.初起为乳部长一硬结,有压痛,继而红肿胀痛,有发热,恶寒,头痛等症,最后局部化脓.若治疗不当,伤口长时期不能愈合,或形成乳瘘,或因破坏腺体而出现无乳等.现将我院自1962年以来,所治疗的部分病例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著名老中医龚志贤,在50余年的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有不少独到学术见解。现将跟师学习时,龚老师讲述的诊治乳痈经验,整理介绍如下: 乳痈多见于产妇。丹溪曰:”乳房阳明所经,乳头厥阴所属”。故本病每因肝气郁结,胃热壅滞而成。《医宗金鉴》治痈有分经脉依气血多寡立法之论。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大法血多者破其血,气多者则行其气。仙方活命饮乃治痈疡之首方,以行气活血、溃坚破结为主,具散瘀消肿,排脓生肌之效。此方立意与乳痈病位、归经及病机多所吻合,故余治乳 相似文献
3.
张××,男,4岁,住院号783268.发热4天,腹痛一天余,于1978年9月23日入院.入院时印象为阑尾穿孔合并腹膜炎,经红、氯霉素等保守治疗2天,腹腔脓液从直肠穿破,大便每日7次,腹胀减轻.体温仍波动于38℃左右.右下腹仍感疼痛拒按.入院后9天,腹痛未改善,体温逐步上升,直肠刺激症状明显,大便不易解出.血检:白细胞18700/立方毫米,中性88%,淋巴12%.考虑盆腔脓肿.第10天,右下腹压痛减轻,右上腹压痛明显.肝在肋下5厘米,局部皮肤有凹陷浮肿.超声波探查:肝肋下4~5厘米,腋中线肋下见液平2.5~3厘米.提示肝脓肿,脓肿位于肝右叶前侧.腹部透视:结肠与小肠普遍积气,肝右叶增大. 相似文献
4.
5.
6.
翁保祥老师业医 30余年 ,注重临床实践 ,勤于探索 ,在乳房病诊治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 3a来 ,我跟师门诊 ,获益匪浅 ,兹介绍翁师治疗乳痈方面的经验。1 乳络痹阻型乳痈陈某 ,女 ,2 8岁。患者产后 1月 ,右乳肿痛 2 d,无恶寒发热 ,纳谷尚香 ,大便难解 ,4~ 5日一行 ,小便尚调 ,舌质红 ,苔薄白 ,脉细弦。体检 :右乳头有一白点隐现 ,排乳欠畅 ,乳房外上象限沾乳头白疱处乳导管周围肿胀 ,有触痛 ,皮色不红。体温 :36 .9℃。血常规 :正常。翁师辨证治以通乳消肿 ,方选通乳汤 (自拟方 ) :金银花10 g,蒲公英 10 g,漏芦 10 g,全瓜蒌 30 g,陈皮 6 g… 相似文献
7.
8.
9.
作者应用白头翁汤加减治疗三例确诊为阿米巴肝脓肿(其中两例经肝穿刺镜检发现阿米巴滋养体),获得满意效果;并经4—8个月追踪观察,患者未见有任何不适,乃至可以参加劳动。方组:黄连、秦皮、黄柏、白头翁各三钱,水煎服。加减法:湿热内蕴者,加竹叶、通草、栀子、茵陈以分利湿热;脓肿已成者(最好是能穿刺证实),加茜草、重楼、芦根、 相似文献
10.
正王邦才教授为宁波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浙江省名中医,第二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行医三十余载,临床经验丰富,运用经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独到。笔者有幸跟师学习,获益良多,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1从痈论治理论依据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主要累及直肠、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属于炎症性肠病范畴。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本病病因复杂,治愈难度 相似文献
11.
12.
13.
乳痈是在乳汁淤积的基础上,细菌通过乳头进入乳房引起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多发生于哺乳期,尤以初产妇多见,好发于产后3—4周,多由乳头凹陷、畸形、授乳不当,影响乳汁排出,导致乳络不畅、乳汁淤积、细菌感染引起的炎性病变。临床上中药治疗乳痈大多选择清热解毒之品,传统切开排脓手术治疗成脓期乳痈,效果均欠佳。浙江省名中医楼丽华教授,创造性地将温通法运用到乳痈的治疗中,选用阳和汤内服、成脓期乳痈配合细针穿刺抽脓,减小患者痛苦,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唐汉钧教授为中医外科名家,对外科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经验,余有幸侍诊于旁,时有感悟,现将唐师治疗乳痈的临证经验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通过分析乳痈的病因病机,介绍了姜兆骏教授以清热解毒、通乳消肿、疏肝清胃法治疗初期乳痈的经验,提示治疗关键在于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灵活用药,使未成脓之肿疡消散于无形,以求减少乳母痛苦。 相似文献
17.
<正>周正华教授系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三批中医优秀临床人才,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临床难治的炎症性肠病,中医学将其归属为大瘕泄、肠风下血、休息痢、赤沃等范畴。周教授擅长中医药论治溃疡性结肠炎,其将溃疡性结肠炎归属于中医外科痈疡范畴,临床上内外兼治,取得良好效果,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1痈疡论之源1.1溃疡性结肠炎与肠痈从临床症状上,肠痈表现与溃疡 相似文献
18.
1.用法:朴硝一两(视患部赤肿大小可酌加或减少),双层纱布两块(比患处略大).将朴硝平铺于纱布夹层中,中心处微厚;再将纱布四周缝合,然后复盖于患处,外用橡皮膏或绷带固定.每天敷两次,敷后朴硝得热溶化.患者自觉局部有清凉或如虫行之感.2.适应证:乳痈初起,乳房红肿胀痛,或乳汁不通者.已成脓者,无效.3.疗效:作者用上法治疗2例,均于敷药后次日痊愈.一例为28岁,产后一个月,左乳红肿胀痛,乳汁不通已2天,经用上方敷后,局部胀痛即减,至晚乳汁不畅,次日换药一次而愈.另一例为23岁,产后乳汁不畅,右乳房胀痛,继则发热恶寒,乳汁不通,乳房焮肿胀痛,有灼热感,经敷上药后,局部灼痛减轻,6小时后换药一次,次日痛胀消除,乳汁通,寒热退,病已痊愈. 相似文献
19.
正乳痈之名最早见于晋代《刘涓子鬼遗方》,是由热毒入侵乳房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疾病~([1])。相当于西医的急性乳腺炎。常发生于产后哺乳妇女,尤以初产妇多见。乳汁淤积、肝郁胃热、感受外邪等都是乳痈发生的重要致病因素。后世医家总结前人经验将乳痈的病程分为三期:初期、成脓期、溃后期。针对乳痈所处的不同阶段,中医采用不同的外治法适当配合中药内服治疗。梁栋系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