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4):5712-5713
将6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者归为观察组,并将其按心电图诊断结果分为正确组和漏诊组。将50例非心肌梗死者归为对照组。计算心电图诊断陈旧性心肌梗死的准确性、特异性和敏感性。并进行漏诊因素分析。结果心电图诊断陈旧性心肌梗死的准确性、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65.45%、80.00%、76.19%。漏诊率与年龄、性别无关系,与病变的冠状动脉支数有关。冠状动脉支数在2条及以上时,漏诊率达40.32%,与单支病变漏诊率(6.4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陈旧性心肌梗死诊断中,心电图诊断特异性较高,但准确性和敏感性低,漏诊率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相关。  相似文献   

2.
选取患有陈旧性心肌梗死(心梗)患者68例作为研究组,36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同时采取心电图进行检测,记录十二导联心电图的数据及图形,进而分析评价心电图对于陈旧心梗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及准确性;结果心电图在诊断陈旧性心梗方面的特异性为72.22%,敏感性为55.88%,准确性为61.54%;而在冠脉病变程度上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心电图在陈旧性心梗的诊断方面的特异性较高,而其准确性及敏感性很低,所以易导致漏诊情况的出现,而漏诊与冠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与年龄、性别及心梗部位关系不密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平板心电图在冠脉临界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平板心电图显示的结果对80例冠脉临界病变患者患者进行分组,显示为阳性的患者分为PCI组38例和非PCI组20例,显示为阴性的患者作为对照组22例。对PCI组阳性患者采用PCI术治疗,对非PCI组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采用单纯的药物治疗。观察记录临床特诊及不良事件发生率,计算平板心电图对冠脉临界病变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80例冠脉临界病变患者中,平板心电图显示阳性的38例患者均成功进行PCI治疗,20例非PCI组阳性患者和22例阴性患者进行单纯药物治疗。随访2年,结果显示:PCI组患者中发生心因性死亡,心肌梗死,血运重建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26%,非PCI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0.00%,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3.64%。PCI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非PCI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板心电图对前降支病变、回旋支病变和右冠状动脉病变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3%和80.5%、65.4%和85.4%、81.5%和89.8%,总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8%和82.3%,均高于80%以上。结论平板心电图能够对冠脉临界病变患者的冠脉功能进行准确评价,并且能作为冠脉临界病变介入治疗的重要参考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电图检测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中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00例行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介入治疗时均进行心电监护,对照组常规监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心率、收缩压、舒张压的波动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的室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监测中行护理干预可减少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的术中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1):4002-4004
研究细针穿刺技术在乳腺癌诊断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将诊治的4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超声检查,观察组给予细针穿刺技术检查。对比两组诊断结果。对照组误诊率、漏诊率均高于观察组,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诊断确诊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65.00%,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5.00%,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乳腺癌患者细针穿刺技术进行诊断,误诊率及漏诊率更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在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诊断中联合应用Poincare散点图与心电图QRS碎裂波(fQR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1月100例心肌梗死患者为回顾分析对象,依据患者的心电图QRS波形及Poincare散点图形状分为A组(有fQRS波的彗星状散点图患者,n=35)、B组(有fQRS波的非彗星状散点图患者,n=32)、C组(无fQRS波患者,n=33)。比较三组患者冠脉造影的病变范围和冠脉狭窄严重程度。结果 A组患者的多支病变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和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的多支病变发生率显著高于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冠脉狭窄严重程度显著高于B组和C组患者。A组患者的冠脉完全闭塞占比高达57.14%(20/35),高于B组[21.88%(7/32)]和C组[18.18%(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和C组患者的冠脉狭窄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肌梗死患者诊断中通过联合应用Poincare散点图与fQRS可提高诊断价值,且具有无创性和安全性高等优势,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癌(thyroid micro carcinoma,TMC)的超声影像特征,防范误漏诊。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TMC 60例(观察组)和甲状腺良性病变60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均行高频超声和CT检查,对照组仅行高频超声检查,评价高频超声在诊断TMC中的临床价值。结果观察组CT检查诊断符合率为76.67%,误诊率、漏诊率均为11.67%;高频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3.33%,误诊率为6.67%,漏诊率为0,两种方法在诊断符合率、误诊率、漏诊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应用高频超声在诊断病灶数量、形态、边界、回声和钙化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诊断TMC有独到优势,其可从病灶数量、形态、边界、回声和钙化等方面加以鉴别,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及意义。方法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96例为观察组,同期诊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02例为对照组;分析并比较2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病变支数、侧支循环形成情况等。结果观察组多支病变率(62.50%)、侧支循环建立比率(30.21%)及血管狭窄75%~90%、90%~100%发生率(28.13%、34.38%)均高于对照组(45.10%、12.75%、23.53%、29.41%)(P0.05),血管闭塞发生率(8.33%)低于对照组(17.65%)(P0.05);2组病变血管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病变以多支病变为主,75%以上狭窄病变发生率较高;侧支循环建立是心肌梗死形成非ST段抬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动态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中的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7月池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心电图检查方法进行分组,其中采用常规心电图57例分为对照组,动态心电图55例分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心律失常检出率、房性心律失常检出率情况、室性心律失常检出率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交界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律失常检出率为98.18%、58.18%、14.55%、30.91%、41.82%,均高于对照组(50.88%、31.58%、0、10.5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不同类型房性心律失常(房早)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心房颤动、阵发性房扑房颤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不同类型室性期前收缩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室性逸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中有较好的诊断效果,监测的准确性更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动态血压与心电图监测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18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健康妊娠者80例作为对照组,均进行24 h动态血压与心电图监测,观察两组动态血压、心电图。结果 观察组24 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最高舒张压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收缩负荷、舒张负荷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血压夜间下降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电图中心律失常发生率38.33%、ST-T改变发生率21.11%,高于对照组16.25%、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采取妊娠期动态血压与心电图监测,能够很好掌握血压变化,以及心电图变化情况,对后期诊断治疗提供重要意义,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比较心电图与冠脉造影对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诊断结果。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收治的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86例,所有患者给予常规治疗,于患者心绞痛发作时利用12导联心电图机进行检查,记录分析心电图ST-T改变的情况;入院一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动脉血管病变;比较心电图与冠脉造影的诊断结果。结果 1心电图检查示前壁缺血患者90例,血管病变率LAD(86.6%)LCX(13.4%)LMCA(0%)、RCA(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心电图检查示下壁缺血患者24例,血管病变率RCA(62.5%)LAD(25.0%)LCX(12.5%)LMCA(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心电图检查示侧壁缺血患者33例,血管病变率LCX(54.5%)LAD(27.3%)RCA(18.2%)LMCA(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心电图检查示心肌广泛缺血患者39例,血管病变率LMCA(61.5%)LAD(30.8%)LCX(7.7%)RCA(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对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血管病变的定位诊断,与冠脉造影结果相符,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8导心电图在老年客户心脏体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0例进行心脏体检的老年客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0例,对照组采用12导心电图,观察组采用18导心电图。比较两组客户正后壁、右室心肌梗死漏诊率及客户对心电图检查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正后壁、右室心肌梗死漏诊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老年客户心脏体检做18导心电图能更全面评估心肌缺血情况,有效避免漏诊,便于发现心脏隐患,降低疾病风险,从而提高客户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曲美他嗪治疗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6例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曲美他嗪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心功能(NYHA)分级、B型脑钠肽(BNP)、心脏功能改善情况、治疗效果、6个月再入院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NYHA分期及BN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LVEF、CO及C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93.02%vs 72.09%,P0.05);观察组再入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98%vs 27.91%,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曲美他嗪治疗陈旧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患者的再入院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本院75岁以上冠心病患者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医院自2007年12月至2010年8月共60例年龄≥75岁的冠心病患者临床特点、冠脉病变特点、PCI成功率、手术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94例<75岁患者作比较.结果 ≥75岁老年组患者中,陈旧性心肌梗死、左心功能减退及肾功能减退的比例均明显高于<75岁年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4.14、10.75、4.47,P均<0.05);≥75岁老年组患者的冠脉病变多为多支病变,病变类型多为复杂病变,和<75岁年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3.95、4.52,P均<0.05);成功置入支架的比例比较,≥75岁老年组明显低于<75岁年龄组,分别为88.33%与96.81%,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P<0.05); PCI术中术后发生的并发症比例,≥75岁老年组13.33%,而<75岁年龄组4.2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P<0.05);高龄组中住院期间总死亡率10.00%.非高龄组总死亡率1.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84,P<0.05).结论 高龄因素对冠心病患者选择性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成功率和安全性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探讨院前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价值。选取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实施院前溶栓治疗,对照组实施院内溶栓治疗,观察比较两组发病至溶栓治疗时间、冠脉再通率及30d内死亡率。治疗组发病至溶栓治疗时间为45.2±15.57min,对照组为2.13±1.36h,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冠脉再通率为68.18%,对照组为5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30d内死亡率为9.09%,对照组为1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院前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值得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0):3787-3789
选择2010年1月~2015年12月已行一侧根治性手术病理彩超证实术后有1~2个淋巴转移的肾癌患者3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15例索拉非尼辅助治疗,对照组15例采用白细胞介素-2(IL-2)、a-干扰素(LFN-a)辅助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用药后药物的不良反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QLQ-C30)、体力状况(ECOG)评分结果,临床收益率。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热、肌肉关节痛、恶心呕吐对照组比例高(6.67%、10.00%、13.33%),手足皮肤反应(10.00%、3.33%)、高血压观察组比例高、腹泻比例两组相当(3.33%),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体力状况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5),但治疗后比较,观察组的生活质量与体力状况评分均比对照组好,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临床获益率比较,疾病完全缓解、疾病稳定、疾病部分缓解、疾病发展均没有统计学差异,但观察组患者疾病完全缓解、疾病部分缓解的比例(16.67%、40.00%)比对照组(3.33%、20.00%)高,而疾病稳定、疾病发展对照组患者的比例(50.00%、26.67%)比观察组高(33.33%、10.00%)。肾癌根治术后患者,采用免疫、靶向药物辅助抗癌治疗均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体力状况,但靶向药物索拉非尼的辅助治疗效果无论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体力状况,临床收益率,药物的副作用均比免疫制剂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心电图网络诊断系统在心肌梗死的诊治及转诊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7年2月纳入的82例因急症入院行心电图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在我院心电图工作站记录有无既往心电图记录结果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既往有记录,对照组既往无记录,观察两组临床诊治及转诊情况。结果我院82例行心电图患者中,观察组排除心肌梗死有11例,占26.83%;确诊为心肌梗死有30例,占73.17%,其中入院进行保守治疗,随后好转出院的有20例(66.67%),另10例选择转诊治疗(33.33%)。对照组排除心肌梗死有7例,占17.07%;选择转诊治疗者有34例,占82.93%。两组排除及确诊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对照组转诊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网络诊断系统应用于心肌梗死的诊治及转诊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保存患者既往心电图信息,实现各医院之间的信息共享,提高基层医院的医疗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心电图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工作中,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准确率高。某几项导联出现病理性Q波,或R波较以前明显降低,出现ST段抬高,T波倒置,这些心电图特征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依据。但是对于陈旧性心肌梗死,心电图常会漏诊或误诊。相关研究表明,心电向量在诊断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方面有独特优势。作者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对心电向量与心电图诊断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的价值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同步12导联动态心电图(AECG)联合螺旋CT对冠脉血管病变程度的诊断效能。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4月~ 2020年8月诊治的9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在本院接受螺旋CT和AECG检查,根据患者冠脉血管病变程度将患者分为A组(单支病变)和B组(多支病变)。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分析比较两种方法联合对冠脉血管病变程度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患者心率、房室性早搏、房速、室速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A组患者ST、ST/HR均显著低于B组(P < 0.05);A组钙化积分明显低于B组(P < 0.05);ST、ST/HR以及钙化积分均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P < 0.05);AECG联合螺旋CT诊断冠脉血管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以及阳性、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单一诊断(P < 0.05)。结论ST、ST/HR以及钙化积分变化均与冠脉血管病变密切相关,将同步12导联AECG与螺旋CT联合可提高对冠脉血管病病变程度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Q波与非Q波心电图表现的冠状动脉(冠脉)闭塞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3年12月经冠脉造影证实至少有1支冠脉闭塞106例,依据心电图表现分为Q波组35例及非Q波组71例,分析两组冠脉闭塞病变特点、临床特征。结果非Q波组有不同程度缺血型ST-T改变46例,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Ⅰ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窦缓)并低电压各1例,余22例心电图大致正常;临床诊断为心绞痛54例,陈旧性心肌梗死(心梗)14例,急性心梗3例。Q波组依据不同部位导联的心电图特征性变化(异常Q波、ST-T改变)、临床症状、心肌酶变化全部诊断为心梗。建立侧支循环情况非Q波组64例(90.14%),Q波组23例(65.7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Q波组有心绞痛史54例(76.06%),高血压53例(74.65%),脑梗死15例(21.13%);Q波组有心绞痛史17例(48.57%),高血压17例(48.57%),脑梗死2例(5.71%),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诊断冠脉闭塞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心电图表现为非Q波者,虽然多已建立了侧支循环,但仍有危及生命健康的潜在风险,临床对这部分患者应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