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胆囊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术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组采取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及术后恢复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胃肠蠕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结石复发率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安全性高,恢复快,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胆囊结石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胆囊壁厚度、胆囊收缩功能及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取石成功率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6个月胆囊壁厚度低于术前,胆囊收缩功能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可降低胆囊结石患者疼痛程度,缩短术后排气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效提高患者胆囊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胆囊结石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胆囊收缩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大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两组患者胆囊最小剩余容积、胆囊最大收缩率及空腹时胆囊的容积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2.86%)明显高于观察组(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在保留胆囊的同时恢复了胆囊收缩功能,其安全性高,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手术治疗合并肝硬化的胆囊结石患者的可行性与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2年12月该院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手术治疗的38例肝硬化胆囊结石患者为观察组,同期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38例肝硬化胆囊结石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手术中及手术后各项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和平均住院日均低于对照组,手术前后凝血功能及肝功能的变化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 <0.05);而对照组术后出血及术后腹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显著性(P <0.05);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胆漏及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 >0.05)。 结论 对符合条件的合并肝硬化的胆囊结石患者实施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及康复快的优点,具有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肝硬化合并肝胆结石手术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20例肝硬化合并肝胆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采用电脑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对照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分析两组手术指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62.31±1.64)ml、手术时间(91.24±1.52)min、术后引流量(274.66±1.24)ml、术后引流时间(2.66±1.02)d、术后排气时间(1.02±0.02)d、住院时间(8.21±1.34)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肝硬化合并肝胆结石手术效果较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保胆手术治疗胆道结石的临床疗效。选取就诊的62例青中年无症状胆囊结石、有症状但胆囊壁无明显增厚及无化脓征象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手术治疗,对照组行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有效率(93.5%)高于对照组(80.6%);术后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疗效好,术后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透明帽辅助胆道镜在内镜保胆取石术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8年9月因胆囊结石于该院住院行内镜保胆取石术的100例患者,按是否应用透明帽分为接受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组与腹腔镜联合透明帽辅助胆道镜治疗手术组,对比两组在胆囊探查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术后3个月内结石复发情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均完成保胆取石手术,其中腹腔镜联合透明帽辅助胆道镜组出现1例患者术后胆漏。两组均未发现因胆道镜操作引起胆囊、胆囊管出血和胆总管损伤等并发症。接受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保胆取石术患者,平均胆囊探查时间为(27.96±12.24)min,术后出现不良反应2例,术后3个月内随访B超检查胆囊结石患者8例;接受腹腔镜联合透明帽辅助胆道镜治疗的患者,平均胆囊探查时间为(12.04±6.01)min,术后出现不良反应2例,术后3个月内随访B超检查胆囊结石患者1例。腹腔镜联合透明帽辅助胆道镜组的胆囊探查时间及术后3个月内胆囊结石患者人数均明显低于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组。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实施保胆取石术中,透明帽辅助胆道镜具有明显优势,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观察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选取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8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治疗胆囊结石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囊窦道胆道镜联合肾镜保胆取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肝胆外科收治的119例保胆取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经皮经肝胆囊窦道胆道镜联合肾镜保胆取石术57例做为治疗组;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62例做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一期结石清除率和结石复发率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道镜联合肾镜经皮经肝窦道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相比,同样具有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息肉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2008年12月至2009年11月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息肉切除)术并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49例患者分为胆囊结石组(A组)、胆囊结石合并息肉组(B组)、胆囊息肉组(C组);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均顺利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息肉切除)术,术后1例患者出现腹壁蜂窝织炎,经治疗后痊愈.1例患者出现右下肢深静脉血栓,经保守治疗而愈.术后随访52~63个月,A组内单发结石与多发结石分别复发1例(3.33%)、18例(2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结石复发19例(17.92%),B组结石复发7例(4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组息肉复发1例(6.25%),C组息肉复发1例(3.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息肉切除)术安全、微创、有效;胆囊结石合并息肉不推荐行保胆取石(息肉切除)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两镜联合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近中期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1年1月,随访已满2年及以上的由本中心同组医师在单盲随机对照下分别施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100例(保胆组)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00例(LC组),观察术前、术中、术后各种指标以及短中期疗效。结果该组100例患者行腹腔镜下保胆手术,手术顺利,术中情况比较,手术时间长于LC组(86.01±21.21)vs(52±19.55)min,术中出血量略多于LC组(34.33±11.03)vs(18±12.55)mL,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评价术后恢复的指标中,保胆取石组术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胆漏发生率均高于LC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在手术后的6个月及2年的随访中,保胆组腹胀、腹泻的发生率低于LC组,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在熊去氧胆酸预防结石复发的研究中,药物组半年结石复发率低于对照组(0%vs 8%),2年结石复发率低于对照组(3%vs 17%),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两镜保胆取石治疗胆囊结石具有可行性强、创伤小和安全性高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2.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手术的效果。随机抽取收治的111例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56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治疗,试验组采取3孔法进行手术。观察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试验组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住院费用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胆囊内出血、胆囊功能减退、再手术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胆瘘、急性腹膜炎、切口感染、术后结石残留、胆总管继发性结石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手术治疗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效果较好,患者住院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胆囊内出血、胆囊功能减退、再手术率低,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8):4212-4214
36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均为2010年3月~2014年2月肇庆市中医院收治,均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取石术治疗,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36例采用常规的开腹取石手术治疗的同期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中补液量、术后胃肠排气时间及术后出现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天数、术后排气时间(5.8±3.8d、22.8±4.5h)均优于对照组(7.6±3.7d、25.9±5.1h),术中出血量(31.5±4.6)ml、手术补液量2500±400ml亦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75.8±8.5、3500±500ml),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131.4±14.9、125.7±15.1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方面,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8.3%(3/36)]低于对照组[27.8%(1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手术治疗胆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创伤小、恢复快、安全、疗效确切等优势,是一种可行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在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患者的保胆术治疗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普外科2016年4月~2017年6月收治的60例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选择的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的保胆手术治疗,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指标。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观察组单发结石复发率6.67%,多发结石复发率6.67%,对照组单发结石复发率13.33%,多发结石复发率16.67%,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结石伴息肉复发率为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的保胆术应用在胆囊结石合并胆囊息肉治疗中的疗效确切,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对于符合保胆术的患者,可优先选择该术式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运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93例为研究对象。在保障患者知情权的情况下,根据所用手术方案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5)。对照组行常规开腹手术,观察组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切开胆管取石术。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补液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与住院天数,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胆漏、反流性食管炎、切口感染、脂肪液化等)及药物镇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补液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32.6±5.1)ml、(2450.0±350.0)ml、(20.2±5.3)h、(7.1±2.8)d,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849、10.314、12.616、6.715,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t=1.273、1.693,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2%(2/48),使用镇痛药物患者3例(6.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84、7.157,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的开腹术,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临床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术式用于胆囊结石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研究资料来源于辽宁省大石桥市中心医院2014-01—2015-09期间收治胆囊结石患者7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微创术式组(39例)和开放术式组(39例)。开放术式组行常规开腹取石;微创术式组采取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术式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手术耗时、失血量、术后排气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取石效果、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1微创术式组患者手术耗时(93.74±5.85)min、失血量(42.52±24.92)m L、术后排气恢复时间(9.02±3.53)h、术后住院时间(6.52±1.92)d均少于开放术式组(134.14±10.91)min、(98.26±44.57)m L、(22.98±4.72)h、(9.26±2.57)d,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微创术式组并发症发生率5.13%低于开放术式组的25.6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微创术式组取石效果92.31%高于开放术式组的69.3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术式用于胆囊结石治疗的可行性高,可有效取净结石,手术创伤小,耗时少,可减少术中出血和术后并发症,缩短术后康复和出院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或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胆囊结石患者326例作为研究样本,依据手术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60例患者采取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观察组166例则采取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术治疗。结果两组手术用时和治疗费用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以及术后饮食恢复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为3.0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胆囊结石患者治疗中采取腹腔镜保胆手术效果优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下保胆取石手术可降低患者术中损伤,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同时术后并发症率较低。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176-177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120例胆结石患者,随机分为a、b、c组,各40例,对a组进行传统胆道镜取石手术,对b组进行腹腔镜下腹腔内胆道镜保胆取石手术,对c腹腔镜下腹腔外胆道镜保胆取石手术,对比三组患者手术时间、出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出现情况。a组手术时间为(63.37±13.69)min,出院时间为(8.17±3.46)d,出现胆瘘、出血等并发症例数为3例,并发症出现率为7.5%,b组手术时间为(111.67±16.19)min,出院时间为(4.72±2.42)d,出现胆瘘、出血等并发症例数为7例,并发症出现率为17.5%,c组手术时间为(70.58±25.27)min,出院时间为(4.37±2.64)d,无胆瘘、出血等并发症出现,b组与a、c组手术时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与b、c组出院时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胆结石患者进行胆结石应用腹腔镜下经胆道镜下保胆取石手术患者恢复更快,具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60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经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的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采用传统开腹手术的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及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12.3±1.5)h]、住院时间[(8.3±1.6)d]、术中出血量[(72.1±5.5)ml]及并发症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12.3±1.5)h、(8.3±1.6)d、(72.1±5.5)ml、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患者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具有微创、疗效好、并发症少,患者疼痛轻、恢复快的特点,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对胆总管结石患者术后肠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88例,按术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手术+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观察组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失血量)、康复情况(腹腔引流时间、肠道功能复常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及手术前后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失血量、腹腔引流时间、肠道功能复常时间、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82%)显著低于对照组(2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SF-36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切开纤维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应用于胆总管结石患者,可有效减少术中失血量,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加快康复进程,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