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他汀类调脂药的多向性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史卫国  孟军 《临床荟萃》2000,15(20):955-957
著名的WOSCOPS(西苏格兰冠心病预防研究 )、4S(斯堪的纳维亚辛伐他汀生存研究 )、CARE(胆固醇和事件复发研究 )、LIPID(普伐他汀长期干预缺血性心脏病研究 ) 4项临床研究[1~ 4 ] 显示了他汀类调脂药对冠心病发病的一级预防及确诊冠心病患者心脏事件的二级预防作用的巨大优越性。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的他汀类调脂药显著降低了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冠心病病死率 ,冠状动脉血管重建术需求减少 ,并且显著减少卒中发生危险。而且 ,这些临床效果在服药半年至 1年即可表现出来。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显示 ,他汀类调脂药除降低胆固醇外…  相似文献   

2.
急性横纹肌溶解症(RM)由Meyer Betz在1891年首次报道,早期认为该病主要由创伤造成,20世纪70年代后认识到卒中、中毒及感染等非创伤因素亦可致RM。我院近年收治2例因服用他汀类药物致横纹肌溶解症并肾功能衰竭(肾衰)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小剂量他汀类药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及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的影响。方法:将71例老年稳定性冠心病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辛伐他汀(20mg/d),对照组不加降脂药物;疗程均为6周。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血脂指标及C-反应蛋白(CRP)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结果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较小剂量的他汀类药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也具有良好的降脂效应,且能有效降低患者的CRP,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再加上现在社会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生活无规律,大部分人没时间进行锻炼,高血压患者越来越多。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他汀类在防治高血压的几点益处。  相似文献   

5.
他汀类调脂药临床应用的现代概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他汀类(Statins)是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抑制剂(HMG-CoA reductase inhibitor,HCRI)临床上的简称。目前已公认为防治血脂异常(dyslipidemia,DL)最主要  相似文献   

6.
80例非酒精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10mg/d,晚间顿服;二甲双胍口服治疗,250mg/次,3次/d。观察组:辛伐他汀10mg/d,晚间顿服;六味地黄丸口服。一次6g,一日2次。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血脂和肝功能变化情况。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为82.5%,两组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脂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对照组低于治疗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ALT、AST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对照组低于观察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六味地黄丸联合他汀类药能减轻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严重程度,有效降低血脂改善脂质代谢,降转氨酶保护肝功能,进而预防及逆转非酒精性脂肪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血脂异常和脂蛋白异常的人群数量增多,调脂药物的使用日益增多.其疗效和药物的不良反应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和患者的重视.目前临床上使用最广泛的调脂药物以他汀类为首.有关其药理作用与安全用药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他汀类与贝特类或烟酸类降脂药物合用的安全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脂异常作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已得到肯定[1 ] ,且调脂治疗可降低病死率并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2 6 ] 。然而 ,有些患者经饮食控制及单一降脂药物治疗不能使血脂达到目前临床指南所建议的目标水平。联合应用 3羟基 3甲基戊二酰辅酶A(3 hydroxy 3 methylglufarylcoenzymeA ,HMG CoA)还原酶抑制剂 (他汀类 )和纤维酸衍生物 (贝特类 )或烟酸在理论上是一种理想的选择 ,但人们对其安全性仍有疑虑。尤其西立伐他汀和吉非罗齐联合应用导致某些患者出现横纹肌溶解 ,更使人们疑虑大增。本研究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9.
袁志敏  杜静平 《新医学》2004,35(7):443-443
570例接受腹主动脉瘤修复术者 ,术后 30日存活 5 19例 ,5 10例完成了人均 4 7年的随访。包括随机长程服用他汀类药物者 15 4例 ,未用药者 35 6例。随访观察他汀类、β 受体阻断药与继后总病死率、心血管病病死率及临床危险因素间关系。结果 ,随访期内不幸死亡者 2 0 5例 (4 0  相似文献   

10.
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高甘油三酯血症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它主要与血浆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富含甘油三酯脂蛋白(TRL)的增加有关。近年来的多项临床试验显示,他汀类调脂药物能有效降低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血浆中TRL浓度,减少血浆甘油三酯水平,降低冠心病的发生率。本文概述了他汀类调脂药降低血浆甘油三酯的机理,及其治疗高甘油三酯血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他汀类调脂药的作用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发达国家,因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生命的前位杀手。在我国,因心脑血管疾病致残致死的人数也在不断上升。而动脉粥样硬化的致病因素之一就是血脂代谢紊乱。尤其低密度脂蛋白更是罪魁祸首,几个大的国际国内临床试验证实,一定程度地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可以明显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他汀类药物作为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调脂药,担当起了调节脂质代谢的重任。同时,他汀类药物的调脂外作用,也为它在心脑血管系统的广泛应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PCI术后冠心病患者他汀类药依从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冠心病患者PCI术后他汀类药用药情况及其与心血管系统症状再发的关系.方法对2000年3月~2002年12月因心肌梗死或心绞痛施行PCI术的患者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结论相对于抗血小板药、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l)来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对他汀类调脂药的依从性较差.坚持服药的患者心血管系统症状再发率较未坚持服药者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他汀类和贝特类降脂药对高甘油三脂血症的影响及他汀类降脂药的长期应用。方法:研究对象包括住院及门诊治疗的心脑血管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210例,对照组给予吉非罗齐600mg/次,日二次。治疗组给予辛伐他汀10mg/日。TC、TG均采用酶法(GPO-PAP),HDL-L采用CHOD-PAP法,LDL-L以公式计算而得。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前三个月各项指标均达标,对照组患者TC和LDL-L部分达标,两组间HDL-L无差异。各组病例均能良好耐受药物,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无中途停药退出者。结论:他汀类降脂药在控制TC的同时能降低TG及提升HDL-L,使其达标。在控制、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方面优于贝特类降脂药。  相似文献   

14.
他汀类降脂以外的作用及其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他汀类药 [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 CoA)还原酶抑制药 ]主要包括普伐他汀 (pravastatin)、洛伐他汀 (lovastatin)、辛伐他汀 (simvastatin)、氟伐他汀 (flu vastatin)、阿托伐他汀 (atorvastatin)及西立伐他汀(cerivastatin)等。其部分结构与HMG CoA还原酶的基质HMG CoA结构相似  相似文献   

15.
16.
新型调血脂药他汀类即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抑制剂(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主要包括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氟伐他汀等,临床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类型的高脂血症,还可减少高脂血症病人发生心脏病的危险,其降血脂作用机制是竞争抑制胆固醇生物合成途径中的限速酶-HAG-COA还原酶,可减少肝脏的胆固醇生物合成,明显降低LDL水平,进而改善血清脂质。目前新的实验研究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17.
他汀类调脂药治疗高脂血症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高脂血症患者接受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我院确诊的154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分别接受10 mg/d,20 mg/d,40 mg/d阿托伐他汀治疗4周,比较三组临床疗效。结果:高脂血症患者使用10 mg/d,20 mg/d,40 mg/d阿托伐他汀治疗4周后TC,TG,LDL-C均下降。但口服40 mg/d降脂疗效显著。结论:他汀类调脂药治疗高脂血症患者疗效明显。口服40 mg/d降脂疗效显著,服用安全。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类疾病结构的改变,由高血脂症引发的疫病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劲敌.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在老年人心血管疾病中由高血脂引发的高血压等疾病比例正呈逐年增长趋势,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因此,寻求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的降血脂药,成为医药界一个长期而又颇为热门的研究课题,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均为多发病.脂质代谢紊乱所致的高脂血症及其发生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据周自强等[1]对我国AF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我国人口总患病率为0.77%,标准化后患病率为0.61%。AF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也增加。AF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降低,它可使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增加1.6-3.5倍[2],使病死率增加50%-90%[3]。目前认为其发生机制与开口于心房的大静脉肌袖有快速发放电冲动和心房内引起多发子波折返等有关;而AF的维持则与心房的电生理、组织结构及离子通道重构有关。近年来,炎症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业已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但有关炎症在房颤…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阿托伐他汀干预前后脑内代谢物N-乙酰天门氨酸、肌酸、胆碱复合物等变化,观察不同疗程阿托伐他汀的降脂效果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选择2004-04/2005-06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的发病5d内的脑梗死患者58例,将其随机分为3组:①对照组(n=20):采用科室制定的脑梗死标准治疗方案(包括阿司匹林,维生素E,C,红花注射液)加安慰剂治疗。②阿托伐他汀30,90d组(n=19):采用标准治疗方案加阿托伐他汀10ms/d,其中30d组阿托伐他汀治疗30d后停药加安慰剂至90d,90d组阿托伐他汀治疗90d停药。分别在急性期(发病5d内)、发病3个月时进行质子磁共振波谱观察病变核心区N-乙酰天门氨酸/肌酸和胆碱复合物/肌酸及病变核心区与对称区域N-乙酰天门氨酸、胆碱复合物、肌酸比值变化;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0(正常)~35分)及Barthel指数(满分100分,〈60分为不能自理)评估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检测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结果:58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质子磁共振波谱结果:各组患者发病3个月时与急性期比较胆碱复合物/肌酸3组均增高(P〈0.05),阿托伐他汀90d组增高更明显,且组间有差异(P〈0.05);N-乙酰天门氨酸/肌酸对照组降低,阿托伐他汀两组增高,但组间无差异。②发病3个月时3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得分均降低、Barthel指数增高俨〈0.05),但组间无差异。③发病3个月时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对照组增高(P〈0.05),阿托伐他汀30,90d组降低,后者降低更明显俨〈0.05),且与前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④阿托伐他汀两组治疗期间除5例患者有恶心、腹泻外均能耐受。 结论:脑梗死后应用阿托伐他汀(10mg/d)30d可达到降脂效果,用药时间长,效果明显且安全;未发现其降脂或降脂外明显的脑保护作用,对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无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