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床医学》2021,41(6)
目的 分析经颅磁刺激(r TMS)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瘫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81例小儿脑瘫患儿,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采取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r TMS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改良Tardieu痉挛量表(MTS)评分、GMFM评分及踝关节活动度。结果 治疗3个月,观察组患儿的MT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GMFM评分、踝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对小儿脑瘫患儿联合采取r TMS+康复训练治疗可改善患儿肌肉痉挛症状及运动功能,增加踝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2.
经颅磁刺激(TMS)近年来的发展已逐渐成熟,并被中国脑瘫康复指南推荐为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在儿童神经康复治疗中广泛应用。目前,对TMS的了解仍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对TMS的相关临床应用和作用机制仍在深入研究中。本文旨在通过TMS治疗脑瘫的理论基础、诊断、评估和治疗应用等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TMS的相关临床应用和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瘫患儿的疗效,探讨此治疗方法对脑瘫儿童综合功能的促进作用。方法:将42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2组各21例,2组脑瘫儿童均接受康复治疗,包括PT训练、OT训练、语言训练、特殊教育等项目;观察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增加rTMS。2组患儿在康复治疗前后进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M)和Gesell发育诊断量表检查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2组患儿GMFM评分5个维度均较治疗前有提高,其中维度A、维度B、维度C、维度D组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维度A及维度C 2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8周后,2组患儿组内比较显示Gesell评分5个能区均有提高,其中大运动能区、精细动作能区、语言能区组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大运动能区及语言能区较对照组提高得更明显(P<0.05)。结论:rTMS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瘫的效果肯定,可以促进患儿运动功能和语言功能发育。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8):3354-3355
目的探究康复训练配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瘫并发癫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5年11月收治的脑瘫并发癫痫患儿8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8)和观察组(n=43),给予对照组患儿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月后、治疗2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GMFM-88总百分比与治疗前相比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月后、治疗2月后GMFM-88总百分比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痉挛改善率为72.10%(31/43),对照组痉挛改善率为42.11%(16/38),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配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可提高脑瘫合并癫痫患儿的运动功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脑循环治疗仪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全身运动功能、表面肌电图以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7月~2022年4月在我院脑瘫患儿13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rTMS组(44例)和联合组(44例)3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并采用假rTMS刺激;rTMS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真实rTMS刺激;联合组在rTMS组基础上加用脑循环治疗仪。观察干预前和干预12周后2组的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精细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FM)、粗大运动发育商(GMQ)、精细运动发育商(FMQ)、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血管阻力指数(RI)、内收肌和腓肠肌的表面肌电图均方根值(RMS)、实验室指标[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以及干预后的临床疗效。结果:干预12周后除对照组FMFM一项数据以外,3组GMFM、GMQ、FMFM、FMQ均高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rTMS组4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在GMFM、GMQ、FMQ均高于其余2组(P<0.05),而联合组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穴位磁刺激对偏瘫患者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加重复经颅穴位磁刺激。按Fugl-Meyer评分(FMA)、Barthel指数(BI)、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FMA、BI分别较治疗前均有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复经颅穴位磁刺激有助于提高偏瘫患者的运动能力,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经颅磁刺激(TMS)对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3例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对其病变侧运动皮质区进行TMS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8d后分别采用简化Fugl-Meyer量表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S)对2组患者疗效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FMA、MBI及ADL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一定程度改善(P<0.05);并且均以治疗组患者FMA评分[(57.37±14.64)分]、MBI评分[(52.98±16.56)分]及ADLS评分[(20.66±11.51)分]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能耐受,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脑卒中患者基础上辅以TMS治疗,能进一步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ADL能力,并且治疗过程中安全性较好,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9.
经颅磁刺激与经颅直流电刺激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经颅磁刺激和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在基本原理、安全性、脑功能检测、临床应用治疗方面进行比较,以便于合理地选择和有效利用这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11.
经颅磁刺激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方法已应用于多种神经疾病的治疗,近些年研究人员尝试应用该技术对帕金森病运动症状、情绪障碍、认知障碍、睡眠4个方面进行治疗.本文就经颅磁刺激对帕金森病疗效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增加人们对经颅磁刺激的认识,并为帕金森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研究拟初步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痉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痉挛型脑瘫患儿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rTMS治疗。2组患儿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周、4周后进行Ashworth评分、踝关节活动度及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88)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患儿小腿三头肌Ashworth分级组内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周及4周后,观察组踝关节背屈活动度逐渐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踝关节活动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2周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到治疗4周后比较差异才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2周与治疗前比较,GMFM-88评定中D区和E区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与治疗2周后比较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2周后,D区和E区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周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TMS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痉挛,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联合可视音乐训练治疗脑瘫(cerebral palsy,CP)患儿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康复科2019年3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92例CP患儿,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可视音乐训练治疗,观察组接受rTMS联合可视音乐训练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大运动功能、发育情况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84.78%(39/46)高于对照组63.04%(29/46)(P<0.05);两组治疗后大运动功能测量表(GMFM-88)各区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格塞尔婴幼儿发展量表(GDS)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P患儿采用rTMS联合可视音乐训练治疗效果确切,能增强运动能力,促进患儿发育,改善语言功能,增强日...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4):4594-4596
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疗法、康复训练及假刺激疗法,观察组在药物治疗与康复训练基础上运用低频r TMS治疗。比较两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以及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与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观察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EP潜伏期与CMCT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治疗中,低频r TMS可显著增强康复训练效果,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是一种无创、安全、有效的新型治疗方式,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研究睡眠脑中波调制重复经颅磁刺激(SEM-rTMS)与常规重复经颅磁刺激(常规rTMS)对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选择126例原发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SEM-rTMS组44例、常规rTMS组42例和假rTMS组40例,在患者和治疗师双盲前提下,每次治疗30 min,每日1次,疗程为10 d,分别观察3组治疗前、治疗第10天(全程治疗结束时)和治疗结束后30 d的临床疗效、Krakow睡眠积分、脑电图和平均血压的变化。 结果磁疗中,部分患者有浅睡感,其脑电图同步出现睡眠脑中波,以SEM-rTMS组更明显。治疗结束时,SEM-rTMS组和常规rTMS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9.55%和45.24%,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01)。治疗结束后30 d,SEM-rTMS组的有效率仍显著高于常规rTMS组(P<0.05)。3组在观察期间未发现明显副作用。 结论SEM-rTMS治疗原发性失眠的疗效显著、稳定、安全,显著优于常规rTMS。 相似文献
16.
经颅磁刺激在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TMS)在脑梗死患者偏瘫肢体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方法:将8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三组,30例健侧刺激组、25例患侧刺激组和25例对照组,健侧刺激组、患侧刺激组予常规治疗+TMS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疗程均为2周.三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进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及临床肌力检查.结果:在治疗2周后,Fugl-Meyer评分健侧刺激组(53.1±14.7)分、患侧刺激组(51.7±13.9)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优于对照组(39.8±13.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arthel指数评分健侧刺激组(51.7±14.6)分、患侧刺激组(50.5±15.7)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43.8±15.2)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侧刺激组、患侧刺激组临床肌力检查均比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进行TMS治疗后可明显促进惠肢的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强制性诱导疗法对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 方法 纳入符合条件的2~3岁偏瘫型脑瘫患儿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2组患儿均行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辅以强制性诱导疗法,用限制性手托在患儿清醒状态下对健侧上肢持续固定3 h,期间对患侧手进行一对一强化训练,每次30 min,每日1次,每周5次,连续4周;观察组在强制性诱导疗法的基础上对患儿健侧大脑皮质运动区给予1.0 Hz的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每次20 min,每日1次,每周5次,连续4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治疗后),用Peabody精细发育量表(PDMS-2 FM)和Carroll上肢功能测试量表(UEFT)对患儿手的抓握、对捏和整个上肢功能进行评估。 结果 治疗后,2组患儿的PDMS-2 FM评分[对照组(72.23±8.55)分、观察组(77.41±9.44)分]和UEFT评分[对照组(24.67±5.14)分、观察组(29.78±6.28)分]均较组内治疗前[对照组(65.57±9.14)和(13.22±5.21)分;观察组(65.62±9.16)和(13.06±6.09)分]有显著提高(P<0.01),且观察组的PDMS-2 FM和UEFT评分较对照组提高更为明显,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强制性诱导疗法能有效改善偏瘫型脑瘫患儿的上肢运动功能,促进精细运动发育。 相似文献
18.
19.
20.
痉挛型脑瘫患儿行走时因关节畸形和肌肉挛缩影响,多存在异常运动模式,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是一项对痉挛型脑瘫患儿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本文就rTMS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作用和机制做一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