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颈椎生理曲度改变的治疗过程中,不同学者使用的治疗方法及侧重点均不同。下面就各文献的侧重点不同,进行分类叙述。牵引牵引能解除颈部肌肉痉挛,使椎间隙增宽,受挤压的椎动脉和神经得以放松。牵引一般都会与手法配合以提高颈曲恢复的效果。因为手法能更好的松解颈部肌肉等软组织的痉挛等,更利于颈椎的牵引。临床研究发现,牵引的时间、角度、重量等对牵引的效果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2.
牵引下正骨手法矫正颈椎曲度反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牵引下正骨手法矫正颈椎曲度反张的效果。方法将33例颈痛和颈椎曲度反张的患者随机分为牵引下正骨组(17例)和传统牵引组(16例),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分别对2组的疼痛程度和颈椎侧位片C2~7Cobb角、C2与C7椎体后缘切线夹角(GA)和相邻椎体后缘切线夹角(RA)进行评定。结果牵引下正骨组治疗前、后VAS分别为4.3分和1.6分;C2~7Cobb角为-15.8°和11.3°,变化值为27.1°;GA为9.1°和20.7°,变化值为11.6°;RA变化值除C2~3为3.5°外,其余均约为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传统牵引组治疗前、后VAS分别为3.6分和3.3分;C2~7Cobb角为-16.0°和-14.7°,变化值为1.3°;GA为-9.9°和-9.1°,变化值为0.8°,RA变化值均小于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牵引下正骨可明显改变C2~7Cobb角、GA和RA,改善或恢复颈椎生理曲度;有效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使用一种竹制颈椎曲度牵引器利用头部自重牵引治疗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患者的疗效。方法通过使用颈椎曲度牵引器利用头部自重牵引治疗48名颈椎生理曲度变直的患者,治疗时间6个月,对比治疗前后颈椎生理曲度变化。结果治疗后颈椎生理曲度改善43例,无明显改善5例,治疗前颈曲值测定为(2.61±1.43)mm,治疗后为(9.07±2.31)mm,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颈椎曲度牵引器利用头部自重牵引治疗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牵引配合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8例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吴咏琴 《中国康复》2003,18(5):305-305
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 68例 ,均符合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桂林会议确定的诊断标准 ,男 3 8例 ,女 3 0例 ;年龄 3 0~70岁 ;病程 1~ 15年 ;均采用牵引配合手法治疗。①牵引 :以坐位颌枕带持续牵引为主与躯干纵轴保持 10~ 3 0°姿势 ,重量 8 ,逐渐增至 10~ 16 ,患者自觉有牵伸作用和舒适为标准 ,酌情予以调整。②手法 :放松法 ,在牵引适应后 ,医者立于后 ,用拇 食、中及无名指在颈项两侧的小关节、横突及棘突三条线 ,从上自下至肩用按揉、拿、弹拨手法 ,反复50~ 10 0次 ,手法的力量从轻到重 ,后在风池、风府、肩井处按揉 3 0次 ;正骨法 ,医…  相似文献   

5.
目的:进行颈椎侧位平片中生理曲度异常分型研究,探讨早期颈椎病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从颈椎病片中抽出标准侧位颈椎片1391例,从中选取临床无明显病因的颈椎病片735例,对其中419例曲度异常者进行分型,再分析比较各型中与其它异常X线征像的关系。制定出早期颈椎病X线诊断指标。结果:419例中Ⅰ型异常114例,占27.2%;Ⅱ型异常240例,占57.3%;Ⅲ型异常42例,占10.0%;Ⅳ型异常23例,占5.5%,并提出Ⅰ-Ⅲ型异常不合并其它异常X线征像或Ⅰ-Ⅱ型异常仅合并一项轻微其它异常X线征象可作为早期颈椎病诊断指标。结论:通过颈椎侧位平片,可以进行颈椎生理曲度异常分型及早期颈椎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7.
颈椎病是因颈部损伤、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颈椎骨质增生而出现一系列症状。神经根型颈椎病则是由于颈椎骨质增生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为主引起的一种综合征,是临床各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颈椎病属于中医“眩晕”、“痹症”的范畴。推拿手法治疗是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8.
关节松动手法对颈椎生理弧度改善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节松动手法(jointmobilization)是西方现代康复治疗中的基本技术之一,具有手法轻柔、针对性强、显效快、患者易接受等特点〔1〕。我科自1994年起采用关节松动手法治疗颈椎病取得了较好疗效,并进行了相应的对照研究〔2〕。现将其对颈椎生理弧度改善的作用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根据参考文献3中所列之诊断标准〔3〕选择颈椎病患者(脊髓型除外),测量颈椎曲线深度。方法如下:颈椎X线侧位片上,自颈2齿突后上缘至颈7椎体后下角作连线,其与椎体后缘之间最大距离为颈椎曲线深度。测得曲线深度<7mm者(颈椎曲线深…  相似文献   

9.
<正>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是以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病理改变,导致神经根受压,引起相应节段神经根刺激或功能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该病急性发作时常有较典型的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肩臂手部难以忍受的过电样、烧灼样剧烈疼痛、麻木[1]。自2010年7  相似文献   

10.
牵引及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颈椎病好发于中年 ,以C5~ 6 多见 ,其中以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率最高 ,颈椎病大多是指这一类型[1 ] 。主要是颈椎间盘向后突出 ,或因钩椎关节和 /或关节突关节的增生、肥大而压迫或刺激神经所至。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 1 4 0例 ,男 74例 ,女 66例 ;年龄 2 7~55岁 ,平均 41岁 ;病程小于 1个月者 2 4例 ,1~ 6个月者 2 6例 ,6~ 1 2个月者 47例 ,1年以上者 43例。全部病例均根据《康复医学诊疗规范》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2 ] 而确诊。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 (86例 )和对照组 (54例 ) ,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  相似文献   

11.
邓莉  杨昌明 《中国康复》2018,33(1):50-52
目的:观察三维曲度牵引治疗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肌电图F波传导速度及潜伏期的影响。方法:将9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分为2组各48例。研究组给予颈椎三维曲度牵引仪进行三维曲度牵引治疗,对照组给予颌枕带牵引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正中神经和尺神经F波传导速度及潜伏期。结果:2组治疗后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F波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加快(均P0.05),且F波的潜伏期均缩短(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F波传导速度及潜伏期较对照组改变更加显著(均P0.05)。结论:三维曲度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优于颌枕带牵引,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颈椎前路单纯椎间融合器与钢板并用恢复颈椎生理曲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波  柳峰 《中国临床康复》2003,7(8):1279-1280
目的 探讨单纯应用椎间融合器(CAGE)及CAGE与ORIEN钢板联合应用对椎间高度变化率、颈椎前弯变化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CAGE或与ORIEN钢板联合应用治疗颈椎损伤、脊髓型颈椎病、颈椎退变78例,随访6-15个月,观察椎间高度变化率、颈椎前弯变化率、融合率及并发症。结果 术后两组的颈椎生理曲线、椎间高度的改变无显差别,但CAGE与ORIEN钢板联合应用组的融合率明显高于单纯CAGE组。结论 CAGE与ORIEN钢板联合应用弥补了单纯应用CAGE时稳定上的欠缺,组合后对椎间高度变化,颈椎前弯变化及植骨融合率均较单独应用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前路钢板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相关并发症、远期疗效及其对颈椎曲度的远期影响,并与单纯植骨治疗比较。方法:回顾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2000-01/2001-06行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取自体髂骨移植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70例。其中单纯植骨组30例,植骨加钛板内固定组40例(Codman钛板11例,Orion钛板17例,Caspar钛板12例)。术后患者分别在术后1周、3个月、6个月、24个月、66个月进行随访,每一次随访均拍颈椎正、侧位X射线片,部分患者行颈椎动力位X射线检查,分析患者术后植骨块骨性融合情况及融合阶段椎间高度的变化、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情况。并对两组患者术后颈部轴性症状进行观察。手术疗效采用JOA评分判定。结果:术后1周随访70例、3个月随访49例、6个月随访56例、24个月随访66例、66个月随访70例。①JOA评分改善率:单纯植骨组(57.35±31.83)%,植骨加钛板内固定组(61.10±28.35)%(P>0.05)。②植骨融合率和颈椎生理曲度:植骨加钛板内固定组术后6个月内植骨融合率100%,颈椎生理曲度维持良好,较术前增加(2.51±6.75)°,无钢板和螺钉松动或断裂;单纯植骨组术后6个月内植骨融合率93.3%,颈椎生理曲度较术前减少(1.33±3.4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2例术后3个月假关节形成。③椎间高度:单纯植骨组较术前下降(0.8±1.1)mm,植骨加钛板内固定组较术前增加(1.5±0.7)mm,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④轴性症状发生率:颈部轴性症状的发生率单纯植骨组46.67%,植骨加钛板内固定组17.50%(P<0.05)。⑤材料与组织的生物相容性反应:术中所用材料均为钛合金体内植入物,与人体组织的生物相容性好,到随访结束时,无血液、免疫、组织等反应,无囊膜形成及细胞质的转变;亦无钛合金腐蚀、磨损等材料反应的发生。结论:植骨块缺乏良好的承重能力,一定应力下容易发生压缩塌陷,导致颈椎曲度丢失;前路钢板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可以有效的维持椎间高度并能很好的保持颈椎的生理曲度,减少轴性症状的发生,且相关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整脊推拿配合导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6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单盲选法分为参照组32例和研究组33例。参照组予以整脊推拿治疗,研究组予以整脊推拿配合导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颈椎生理曲度及颈部疼痛评分。结果:参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颈椎生理曲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治疗后颈椎生理曲度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治疗后疼痛评分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整脊推拿配合导引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颈椎生理曲度,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电针配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我院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颈椎牵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牵引治疗,均治疗1个疗程(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及6个月后回访。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个疗程: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有效率为75.00%(P<0.05);2个疗程:治疗组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有效率为76.67%(P<0.05)。两组患者全部随访6个月,治疗组2例复发,经短期治疗好转;对照组18例复发,治疗好转时间基本与首次相同。结论:电针配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较单纯牵引效果明显,疗效可靠,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6.
高垫胸俯卧位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高垫胸俯卧位手法治疗与常规物理治疗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3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分别采用高我俯卧位手法加牵引和颈椎牵引加理疗两种组合病法并观察疗效。结果 分析表明两组疗效和疗程均存在显的差异。结论 手法、牵引组合疗程短、疗效高、疗效稳定、优于传统的理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电针配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缝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取我院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Jl《【蛆各6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颈椎牵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牵引治疗,均治疗1个疗程(10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度6个月后回访。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个疗程: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有效率为75.00%(P<O.05);2个疗程:治疗组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有效率为76.67%(,EO.05)。两组患者全部随访6个月,治疗蛆2例复发.经短期治疗好转;对照组18例复发.治疗好转时间基本与首次相同。结论:电针配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痛疗效较单纯牵引效果明显.疗效可靠.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8.
超短并手法按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6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艳  汪丽芬 《现代康复》2000,4(5):750-750
  相似文献   

19.
颈椎曲度的X线测量在颈椎病康复评定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银海  姚红华  杨忠 《中国康复》2007,22(3):156-158
目的:探讨颈椎曲度的X线测量对颈椎病康复评定中的作用。方法:临床确诊的颈椎病患者82例,均应用综合物理疗法治疗。治疗前后颈椎X线侧位片采用Borden法测量颈椎曲度及颈椎活动度(ROM)。结果:82例患者治疗10-20次后,颈椎曲度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改善,弓深平均增加(13.98±4.52)mm(P〈0.001);颈ROM明显提高(P〈0.001);疗效评定:显效34例,好转45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6.3%。结论:颈椎曲度的X线测量能够判断颈椎病的严重程度并在颈椎病的康复评定中具有明确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颈椎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就诊的颈椎病患者在病程的早期,其X线片大多显示伴有颈椎生理曲度(简称颈曲)的变小、变直或反屈,且颈椎曲度的改变发生在骨刺形成之前。治疗的方法应有助于恢复颈曲的正常生理曲度,恢复颈椎及其骨连结的生理位置和状态。本研究通过两种不同的牵引方法矫正颈曲,以观察其对颈椎病转归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