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观察在输尿管梗阻病变的诊断中,静脉肾盂造影(IVP)和CT尿路成像(CTU)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9月在我院泌尿科收治的108例输尿管梗阻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手术前让患者均接受IVP和CTU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具体疾病检出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IVP对疾病诊断的准确率为48.15%,CTU对疾病诊断的准确率为92.59%,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经IVP诊断,34例显示正常,22例未达到诊断要求。经CTU诊断后,8例显示诊断正常,检出输尿管结石57例,输尿管肿瘤13例,输尿管狭窄24例,外源性压迫或侵犯6例,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经CTU诊断后的患者满意率高于经IVP诊断的患者。结果:与静脉肾盂造影相比,CT尿路成像技术对于输尿管梗阻病变的诊断效果更加显著,诊断率及患者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2.
王雷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2):2641-2643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增强CTA+CTU在泌尿系统先天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16层螺旋CT增强CTA+CTU多种后处理同步显示技术对可疑为泌尿系统先天畸形的患者进行诊断,并与最终临床、手术确诊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6层螺旋CT增强CTA+CTU清楚的显示40例患者的畸形部位、形态、特征和分类,诊断准确率达到100%。其中18例为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12例为肾旋转不良,4例为先天性巨输尿管,2例为输尿管开口异位,4例为马蹄肾。结论 16层螺旋CT增强CTA+CTU能够全方位、多平面并立体的成像,大大提高了诊断正确率和临床检出率,可作为泌尿系统先天畸形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SCTU(多层螺旋CT泌尿系成像技术)与IVP(静脉肾盂造影技术)在检查输尿管病变时泌尿系显影的情况,从而确定两者的优越性.材料与方法:对临床有泌尿系症状的20例患者均行MSCTU和IVP检查.结果:(1)应用MSCTU左肾显影19例,右肾显影20例,左输尿管显影20例,膀胱显影19例;(2)应用IVP左肾显影18例,右肾显影16例,左输尿管显影14例,膀胱显影18例.根据统计学分析应用MSCTU和IVP技术在显示双肾,膀胱无差别(P值大于0.05);而在显示输尿管有明显差别(P值小于0.01).结论:MSCTU比IVP在显示输尿管病变更精确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 AW4.5工作站三维重建中的加血管法及两点法成像技术在泌尿系造影(CTU)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46例尿路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签知请同意书,先行CT平扫,然后注射对比剂,行排泄期CT扫描,并进行图像处理。结果:本组46例患者,泌尿系正常13例,泌尿系结石16例,肾脏肿瘤2例,膀胱肿瘤4例,肾脏及盂旁囊肿10例,肾盂畸形1例;泌尿系结石中,输尿管结石8例,肾盂及肾盏结石6例,膀胱结石2例;单一部位结石12例,多部位结石4例。结论:CTU三维重建可以清楚显示肾盂,输尿管及膀胱的病变,ADW4.5工作站的加血管法及两点法可以简单快速重建出全泌尿系VR、MIP、CPR图像,去除了不必要的伪影,为诊断取得了更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么刚  刘影  孙建男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2):2987-2988
目的探讨多排CT尿路成像(CTU)检查在肾脏输尿管畸形病变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肾脏输尿管畸形患者的CT检查资料,在工作站中进行三维重建,通过不同的角度观察泌尿系全程及其病变情况,14例患者中经手术病理证实6例。结果 14例患者中,孤立肾2例,肾发育不良3例,融合肾2例,移位肾1例,肾盂输尿管重复畸形6例。结论多排CT泌尿系成像对临床手术方案的选择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泌尿系成像在输尿管阴性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体会。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一共收录输尿管阴性结石患者总计为70例。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将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进行收录分析。对比两种技术对输尿管阴性结石的诊断结果。结果:通过影像学分析,多层螺旋CT泌尿系成像检查例数、在输尿管下段阴性结石例数,均高于通过静脉肾盂造影检查数。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输尿管上段阴性结石和下段阴性结石,通过影像学分析,多层螺旋CT泌尿系成像检查和静脉肾盂造影检查,两组数据对比,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影像学分析,多层螺旋CT泌尿系成像应用有着明显的优势,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值得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7.
16排螺旋CT泌尿系的三维重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泌尿系的三维重建技术。方法:在16排螺旋CT进行26例泌尿系的增强扫描时,增加一个延迟扫描系列,将采集的数据进行尿路的三维重建成像。逐例回顾观察,并分析成像的质量。结果:三维重建的影像立体感强,能反映尿路的全貌和解剖的走行方向。重建成像的质量与延迟扫描的时间关系密切,30min的成像满意率为92%,达到了较高的比例。结论:泌尿系螺旋CT三维重建(CTU)的清晰影像,能反映人体内部器官的真实解剖图形和肾功能的代谢,可以取代传统的静脉尿路造影(IVP)。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尿路造影成像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尿路梗阻患者的CT成像方法,病例均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结果 10例患者中,肾盂、输尿管微小结石4例,阴性结石2例,泌尿系结核2例,输尿管囊肿1例,输尿管肿瘤1例。结论尿路梗阻患者行泌尿系X线平片(KUB)、静脉肾盂造影(IVU)、超声未发现异常,均可行CT检查。CT分辨率高,扫描范围大,而且可做后重建,CT尿路造影技术对泌尿系统梗阻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尿路成像(CTU)、静脉尿路造影(IVU)两种技术应用于泌尿系病变临床诊断的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在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的泌尿系病变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IVU、CTU检查,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估两种技术应用效果及效能。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CTU诊断的总符合率为97.62%,显著高于IVU诊断符合率的26.53%(P<0.05);CTU诊断原发病变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5.45%、95.71%,均显著高于IVU诊断的19.67%、32.84%,诊断尿路积水敏感性为90.48%,显著高于IVU诊断的75.00%(P<0.05)。结论:与IVU诊断比较,CTU技术用于泌尿系病变检查可获得更高诊断准确率,应用总体效能更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诊断肾盂输尿管交界部梗阻(UPJO)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7例UPJO患者行多层螺旋CT重建尿路成像(MSCTU)不同增强延时时间点扫描及图像后处理,将CT所见与术中所见进行比对,并与静脉尿路造影(IVP)和B型超声(BUS)结果进行比较。【结果】47例UPJO,术前均经CT确诊,所有患者行微创或开放性手术,CT所见与术中所见基本一致。【结论]64排螺旋CT多时相扫描并后处理重建可显示梗阻端形态、输尿管壁及腔内外情况及肾脏功能状况,MSCTU技术可作为泌尿系UPJO疾病术前常规影像学一站式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64层螺旋CT尿路成像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64层螺旋CT尿路成像(MSCTU)与尿路造影(IVP)和磁共振尿路成像(MRU)对输尿管梗阻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35例输尿管梗阻性病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3种尿路成像的诊断价值。结果35例中,输尿管结石26例,输尿管癌3例,肾输尿管结核1例,肾输尿管畸形3例,输尿管良性狭窄2例。MSCTU及IVP、MRU显示尿路疾病敏感性分别为96.7%、65.5%、83.3%,显示结石敏感性分别为100%、60.9%、66.7%。结论MSCTU对上尿路梗阻性疾病的诊断敏感性高于IVP和MRU,对泌尿系肿瘤、结石或其他尿路梗阻性疾病的诊断较为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双源CT尿路成像(CTU)在上尿路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0例拟诊断为上尿路肿瘤的患者行双源螺旋CT尿路成像重建,三维后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建(VRT)、曲面重建(CPR)等。结果 21例患者经双源CT尿路成像诊断为尿路肿瘤(17例输尿管癌、4例肾盂移行上皮癌),17例输尿管癌患者肿瘤位于右侧输尿管8例,左侧输尿管的9例;输尿管上段6例,中段5例,下段6例。21例患者管壁不规则增厚、管腔弥漫性狭窄5例,管腔偏心性肿块2例,输尿管呈软组织密度影、管腔消失14例。全部病例均行肾、输尿管加袖套状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经病理证实为上尿路上皮肿瘤。双源CT尿路成像诊断准确率为100%。结论 双源CT上尿路成像能多平面、多方位地显示肿瘤,再结合轴位动态增强图像,对于原发性输尿管癌及肾盂移行上皮癌的诊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尿路成像(MSCTU)方法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患者仰卧位,扫描范围自第11胸椎上缘(肾上极)至耻骨联合下缘,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增强扫描应用高压注射器经前臂静脉推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95ml;扫描时机可在开始注射造影剂时计时:皮质期25秒,实质期65秒、排泄期延迟8(480秒)分钟,30分钟扫描。将扫描所获得的容积扫描数据由5mm层厚重建至0.8mm,重建间隔0.4,并将重建后的数据传输至CT图像后处理工作站,行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利用三维图像结合轴位图像进行多方位,多角度观察分析泌尿系的解剖结构和病理改变。结果:MSCTU检查正常6例;显示双肾旋转不良,肾及输尿管结石,双侧肾盂旁囊肿,双肾盂输尿管积水,子宫脱入阴道,肾动脉狭窄伴肾萎缩,;,输尿管阴道瘘,膀胱癌等病变20例。结论:多层螺旋CT泌尿系成像技术(MSCTU),利用MPR,VR和MIP等成像方法,是目前诊断泌尿系疾病的一种首选,安全,准确,无创的检查方法,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应用16层螺旋CT诊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12月于本院收治的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8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诊断时所用不同方法分为两组,将行静脉肾盂造影检查3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行16排螺旋CT检查46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两组具体诊断结果与诊断准确率进行对比。结果:46例患者经16层螺旋CT检查后,输尿管结核及腰大肌陈旧性血肿各1例(2.17%),输尿管狭窄与单纯肾盂积水各2例(4.35%),神经源性膀胱3例(6.52%),输尿管占位5例(10.87%),肾结石10例(21.74%),输尿管结石22例(47.83%);34例患者经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后,无显影5例,一侧显影13例,显影出现延迟16例。观察组诊断准确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患者应用16层螺旋CT诊断具有较高价值,能够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0):4704-4705
探讨CTUA在泌尿系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选取收治的泌尿系肿瘤患者45例,术前均行CT、CT尿路造影(CTU)及CT尿路血管造影(CTUA)检查。将三种检查结果与术后诊断对比,分析其诊断准确率。CTUA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CT、CTU(P<0.05)。CTUA能有效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可作为泌尿系肿瘤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技术对输尿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7月1日-2013年7月1日150例输尿管疾病患者行16排螺旋CT尿路成像检查,包括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延时期四期扫描,采用三维重建技术处理所获容积数据,对照分析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病理学资料和临床资料。结果单纯轴位像、轴位像+CTU 对各种输尿管疾病的定位诊断、定性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2.7%(109/150)和70.7%(106/150)、94.7%(142/150)和93.3%(140/150)。结论16排螺旋CT尿路成像技术能够获得更多的疾病信息,可以对输尿管病变作出较准确的定位、定性诊断,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7.
上尿路良恶性病变的多排螺旋CT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尿路原发恶性病变并不常见,其中90%为移行细胞癌(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TCC),其他还包括大约10%的鳞癌和不到1%的腺癌.上尿路原发恶性病变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在大多数情况下需要影像学方法进行评价.目前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静脉肾盂造影、超声、CT尿路造影(CTuorgraphy,CTU)、磁共振成像、肾盂输尿管逆行造影、膀胱镜检查和输尿管镜检查.随着多层螺旋CT的广泛应用,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范围的全尿路高清晰的轴位图像,并可通过后处理技术用不同方法观察病变.多层螺旋CT已经被证实是一种极为有用的检查方法,在国内外很多医院已经取代静脉肾盂造影来评价上尿路病变.现有文献表明,在识别尿路结石和尿路肿瘤特征方法,CT优于静脉.肾孟造影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动态静脉尿路造影(DIVU)后螺旋CT泌尿系成像(SCTU)对输尿管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35例患者DIVU示单侧尿路显影不良及输尿管梗阻原因不明,行螺旋CT平扫、多平面重建和容积重建三维重建成像。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35例患者DIVU后行SCTU,诊断输尿管结石18例,炎性狭窄4例,外压性狭窄4例,肿瘤3例,先天性狭窄3例,腔静脉后输尿管1例,双侧肾盂及输尿管重复畸形1例,不能确诊1例。结论:DIVU后SCTU是一种无创、可靠、有效检查方法,可明显提高输尿管梗阻性病变诊断准确性,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分析技术在输尿管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经手术或膀胱镜证实的输尿管狭窄16层螺旋CT尿路成像检查并经16层螺旋CT血管分析技术显示的检查结果,且与手术或膀胱镜结果及静脉尿路造影结果对照分析。结果16层螺旋CT血管分析技术能清晰直观显示狭窄段输尿管的管壁和管腔内的直接CT征象,并可拉直准确测量狭窄段输尿管的长度,诊断符合率为95.24%。诊断静脉尿路造影阳性结石伴输尿管炎性狭窄24例,诊断符合率为91.67%;诊断静脉尿路造影阴性结百伴输尿管炎性狭窄11例,诊断符合率为90.91%;诊断输尿管炎性狭窄10例,诊断符合率为90.00%;诊断输尿管癌性狭窄8例,诊断符合率为75.00%;在诊断输尿管狭窄的病因及测量狭窄段输尿管的长度方面明显优于静脉尿路造影。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分析技术是在其尿路成像基础上的一种分析技术,可极大地提高对输尿管狭窄的诊断准确率,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尿路造影成像(CTU)后行静脉肾孟造影(IVP)对输尿管结石的诊断效果,及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术中结石定位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12月B超检查结果示输尿管结石准备行ESWL者54例,均先于DR摄片室拍摄腹部X线平片(KUB),然后在CT室行CTU并三维重建,CTU检查结束后立即至造影室行IVP检查。记录诊断结石、梗阻积液及输尿管显影情况。结果 CTU诊断阳性结石50例,结石诊断率为92. 60%,梗阻积液诊断率为88. 89%,输尿管显影率为75. 93%; CTU后KUB+IVP检查诊断阳性结石38例,阴性结石8例,合计结石诊断率为85. 19%,CTU后KUB+IVP输尿管显影率高于CTU(P 0. 05)。CTU诊断中,部分患者输尿管显影延迟导致三维重建失败,而在延时IVP中相当一部分患者可见梗阻以上输尿管扩张显影。结论 CTU较IVP能更精确诊断输尿管结石,但对于输尿管显影延迟者,透视下IVP作为补充可依据个体情况安排时间复查,协助ESWL术中结石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