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结石胆囊炎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的差异性以及胆囊炎病程对腹腔镜胆囊切除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该院收治的180例老年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对照组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感染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与病程呈正相关(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感染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与病程不相关(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明显减少老年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和下床活动所需时间,明显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和感染的发生率。较长的胆囊炎病程能够增加腹腔镜胆囊炎手术的难度,影响患者术后机体恢复,值得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关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治疗老年重症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老年重症结石性胆囊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法分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予以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对照组患者入院后急诊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入院至接受手术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休克纠正、体温恢复、白细胞恢复、凝血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肠穿孔、气胸、肝脏损伤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术后多器官衰竭、胆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可明显改善患者术中情况,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降低术后胆瘘及多器官衰竭发生率,临床疗效可靠、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并发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62例胆囊结石并发急性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两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46.12±8.87)min,平均住院时间(5.01±1.28)d;对照组手术时间(59.20±9.98)min,平均住院时间(9.11±2.26)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值得在胆囊结石并发急性胆囊炎治疗中进一步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合并肝硬化的老年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诊治的合并肝硬化的老年胆囊结石患者60例,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组)31例,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对照组)29例。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和肝功能。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和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01),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2.9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48%(P0.05)。观察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而白蛋白(AL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合并肝硬化的老年胆囊结石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率低,且对肝功能影响小,利于合并肝硬化老年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伴有糖尿病患者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12月—2018年1月收治的144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伴有糖尿病患者作为实验对象;采用数字奇偶法分组;临床确定手术方案期间,对照组(72例):选择开腹手术方案加以疾病治疗;观察组(72例):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方案加以疾病治疗;最终就两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伴有糖尿病患者手术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伴有糖尿病患者手术效果、并发症情况以及血糖水平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改善(P0.05)。结论临床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方法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伴有糖尿病患者加以治疗,于减少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以及提高手术安全性方面获得明显效果,从而促进急性结石性胆囊炎伴有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结石性胆囊炎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比较两组手术过程中的出血情况、手术花费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手术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术前1 d、术后第3天血清IgG、IgA、IgM水平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手术前1 d两组的血清IgG、IgA、IgM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 d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疗效好,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小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结石嵌顿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普外科2011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老年急性结石嵌顿性胆囊炎患者149例,根据手术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74例和和试验组7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胆囊切除术治疗,试验组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胆囊切除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死亡病例,胆囊切除成功率为100%(74/74);试验组72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3例中转开腹,胆囊切除成功率为86%(72/75)。两组患者胆囊切除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71,P0.05)。对照组术后出现胆漏3例,切口感染、便秘各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5%(11/74);试验组术后出现腹腔少量出血1例,轻微胆漏2例,并发生发生率为4%(3/75)。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5.165,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结石嵌顿性胆囊炎效果确切,严格把握手术时间和掌握手术技巧能够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急性胆囊炎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比分析急性胆囊炎腹腔镜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至2008年急性胆囊炎或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行胆囊切除术病例200例,其中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67例,开腹胆囊切除术(OC)133例。结果LC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OC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LC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优于OC。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早期(≤72 h)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AAC)及急性结石性胆囊炎(ACC)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1月至2014年9月,该院采用早期(≤72 h)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125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AAC 28例,ACC 97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中转开腹率、围术期死亡率,并作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围术期死亡率及其他术后并发症未见明显差异(P0.05)。AAC组术中中转开腹率明显高于ACC组(P0.05),胆囊坏疽率明显高于ACC组(P0.05)。结论早期(≤72 h)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AAC效果与ACC相似,可作为AAC治疗的可靠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5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均分为腹腔镜组和小切口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分别为(56.2±9.3)ml和(4.1±1.5)d,均显著少于小切口开腹组的(121.4±27.3)ml和(7.5±2.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低于小切口开腹组的24.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均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有效方法,全腹腔镜术式手术时间短,患者康复快,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辅助下整形术对急性胆囊炎患者腹壁美观及其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该院急性胆囊炎择期腹腔镜手术患者96例,按照患者术式选择意愿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0例)采用腹腔镜下经脐单孔胆囊切除术联合切口整形术,对照组(46例)采用三孔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镇痛药物应用率、腹壁美观效果满意率、炎症反应指标、肝功能指标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腹壁美观效果满意率和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疼痛评分、术后镇痛药物应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谷丙转氨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观察组CRP、ALT、AST和AL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WBC、CRP、ALT、AST和ALP均明显高于手术前(P0.05)。结论单孔腹腔镜辅助下整形术明显降低急性胆囊炎术后疼痛程度,改善腹壁美观效果和提高好生活质量,且对炎症反应和肝功能指标影响较轻。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评价高龄糖尿病患者并发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该次采取随机盲选法,将在该院接受治疗的高龄糖尿病并发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分成两个小组,入选时间为2017年1月—2018年1月,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传统开腹手术医治,观察组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医治,进一步对比两组手术医治效果。结果①观察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与胰岛素用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②经积极医治后,在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3项血糖指标水平方面,观察组显著要比对照组低(P0.05)。③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33%,与对照组的30.00%对比显著更低(P0.05)。结论针对高龄糖尿病并发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疗效显著,手术指标控制效果良好,血糖水平控制良好,且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值得采纳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疗效。方法将180例胆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90例)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对照组(90例)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疗效、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痛觉感受及随访1个月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照组,并且手术、下床活动、术后排气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术前,两组痛觉感受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周、2周时痛觉感受逐渐减轻,且观察组痛觉较轻(P0.05),随访1个月期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较好地切除胆结石而不引起较大的手术创伤,疗效好,术后痛觉感受轻微,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术后并发症发生较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效果。方法在我院收治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中选取70例,起止时间是2017年3月-2019年6月。按照入院编号分为两组:开腹胆囊切除术35例作为对照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5例作为试验组。评定术后疗效。结果在手术、排气、住院时间上,试验组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试验组并发症出现2例(5.7%),少于对照组的8例(22.9%),差异显著(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疗效优于开腹手术,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恢复时间,推荐患者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结肠镜辅助腹腔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治疗直肠息肉的疗效及对术后胃肠功能及疼痛评分的影响。方法老年直肠息肉患者97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行腹腔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观察组行结肠镜辅助腹腔镜下结直肠息肉切除术。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疼痛、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和手术效果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少(P0.05),术后第1次肛门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即观察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3、5 d疼痛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仅为4.08%,优于对照组(18.76%,P0.05)。结论结肠镜辅助腹腔镜治疗直肠息肉能有效定位病灶,缩短手术时间,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6.
黎颖 《山东医药》2011,51(22):70-71
目的比较经腹腔镜逆行胆囊切除术和次全胆囊切除术治疗复杂良性胆囊结石的疗效。方法分别采用经腹腔镜逆行胆囊切除术和次全胆囊切除术治疗复杂良性胆囊结石27例(Ⅰ组)和23例(Ⅱ组)。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补液量、中转开腹率、腹腔引流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中转开腹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腹腔引流量、手术并发症及住院时间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但Ⅱ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补液量方面显著少于Ⅰ组,P均〈0.05。结论腹腔镜次全胆囊切除术治疗复杂胆囊结石的手术效果与腹腔镜逆行胆囊切除术相仿,但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治疗老年重症结石性胆囊炎的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5-07~2016-07收治的84例老年重症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观察组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临床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体温、白细胞、凝血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及休克纠正时间均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相比,经皮经肝胆囊穿刺造瘘术治疗老年重症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更高,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手术时间及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该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15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7例。对照组围术期接受常规处理方案,观察组围术期接受快速康复外科(FTS)处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排便时间、伤口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观察组显著缩短(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其中观察组恶心呕吐和切口疼痛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FTS理念可改善患者术后恢复,并且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老年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01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1例与对照组50例,观察组实施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腹手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胃动素与胃泌素水平、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胃动素、胃泌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开始进食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合并基础疾病的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时机。方法行胆囊切除术治疗的合并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等)的老年(≥60岁)急性胆囊炎患者126例,根据手术时间分为早期手术组(早期组、35例,发病72 h内手术)和延期手术组(延期组、91例,发病72 h后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组织粘连情况、术中渗出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胆管损伤等)发生率、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早期组术中出血量、术中渗出情况较延期组重(P均〈0.05),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少于延期组(P均〈0.05)。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组织粘连情况、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P均〉0.05。结论合并基础疾病的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宜早期行胆囊切除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