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估简化格式化生活方式干预对改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生命质量和自护行为的效果。方法纳入2015年5—8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99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教育组和章本教育组,分别给予常规糖尿病教育和简化格式化生活方式干预,干预6个月。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测、生命质量(DSQL)和自护行为(DSCS)评价,比较两组患者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治疗方式等一般情况,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等血糖、血脂指标,生命质量各维度和自护行为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章本教育组患者上述血糖、血脂指标和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均下降(P0.05),自护行为各维度评分均上升(P0.05),且各方面均优于干预后的常规教育组(P0.05)。结论与常规糖尿病教育相比,简化格式化生活方式干预可更有效地改善T2DM患者生命质量,提高自护行为,控制血糖、血脂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问题导向健康教育模式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自我管理效能及自护能力、依从性、血糖水平的影响,为临床控制GDM患者血糖水平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诊治的GDM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取问题导向健康教育模式干预,时间1个月。采取糖尿病自我管理效能量表(DSES)评价患者自我效能,采取糖尿病自护行为量表(SDSCA)评价患者自护能力,采用治疗依从性量表评价患者治疗依从性,观察干预前、后餐后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2 h PG)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DSES量表饮食、运动、血糖监测、遵医嘱用药、足部护理、预防及处理低血糖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DSES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SDSCA量表血糖监测、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药物依从性、足部护理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SDSCA量表各维度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治疗依从性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动机性访谈(MI)护理干预模式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血糖水平控制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武汉市汉阳区江堤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3年2月—2014年3月间收治的86例糖尿病患者,采取数字分组法将病例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MI护理干预及社区常规护理,6个月后分析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及血糖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糖尿病自我行为管理量表(SDSCA)各个维度评分、血糖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均优于干预前(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两组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通过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实施MI护理干预,增强了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患者血糖水平控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调查及对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市古镇人民医院2014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130例T2DM患者临床资料,使用中文版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评估其自我管理能力,并根据SDSCA得分将其分为自我管理较好组及自我管理较差组;比较两组血糖控制情况[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自我管理能力与血糖控制情况的相关性。结果 130例T2DM患者SDSCA得分为(38.59±2.31)分,得分指标为62.36%,处于自我管理能力中等水平;其中SDSCA得分≥38.59分者63例,纳入自我管理较好组;SDSCA得分<38.59分者67例,纳入自我管理较差组。自我管理较好组FPG、2hPG、HbA1c水平均低于自我管理较差组(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SDSCA评分与FPG、2hPG、HbA1c水平均呈明显负相关(r=-0.375、-0.398、-0.388,P均<0.05)。结论 T2DM患者自我管理水平不容乐观,其自我管理能力与血糖控制情况密切相关,临床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医院-社区-家庭模式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天津市河西区中医医院72例糖尿病患者,以随机摸球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其中,对照组施以常规院外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开展延续性护理期间,应用医院-社区-家庭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水平、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HbAlc、FPG、2hPG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糖尿病自我管理测评量表(SDSCA)、生活质量量表(DMQL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DSCA、DMQL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延续性护理过程中应用医院-社区-家庭模式,可保证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提升自我管理能力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生活方式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为创建安全、有效、易于推广的2型糖尿病管理模式提供依据。方法于2016年3-6月,选择北京市朝阳区3个社区中心60名自愿参加"2型糖尿病营养与运动优化干预项目"的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自我管理小组形式进行饮食运动干预,干预期为90 d。干预前后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了解调查对象吸烟、饮酒、饮食、身体活动等生活方式情况,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体脂率,并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生化指标,比较干预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情况。用SPSS 19.0软件进行t检验、χ2检验和非参数检验。结果干预后糖尿病患者主食摄入量、蔬菜水果摄入量、锻炼率及睡眠时间均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脂率及收缩压水平均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在干预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托自我管理小组活动的个性化饮食与运动干预模式可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分析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用动机性访谈干预对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妊娠期糖尿病患者480例为研究对象,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2次动机性访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情况、血糖控制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组间比较,观察组在自我管理行为量表中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足部护理、遵医嘱服药5个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6.6%,高于对照组的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962,P0.05)。结论动机性访谈干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改善血糖控制情况,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程度,提高母婴的健康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对男性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4月入住本院的男性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71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6)和观察组(n=35)。两组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指导,观察组实施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干预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第3个月的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糖尿病(成人)知识量表(ADKnowl)、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水平。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糖尿病(成人)知识量表、空腹血糖值及餐后2 h血糖值与对照组相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干预策略能够提高男性精神分裂症合并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和糖尿病健康相关知识,进而改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9.
探讨5E康复护理模式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2型糖尿病的护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1年7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5E康复护理模式进行干预,2组患者均干预4周。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行为、糖脂代谢指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2组患者干预后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后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65%(44/46),高于对照组的82.61%(3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9,P=0.044)。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5E康复护理模式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糖脂代谢水平,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陈文娣 《医疗装备》2022,(23):148-150
目的 探讨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MB)模型的个性化干预对妊娠糖尿病(GDM)高危人群自我管理能力、血糖水平、GDM发生及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11月医院收治的111例GDM高危孕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5例)与观察组(5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观察组采取基于IMB模型的个性化干预,均干预至正常分娩,比较两组自我管理能力[采用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血糖水平[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GDM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两组SDSCA各维度评分均升高,FPG、2 h PBG、HbA1c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SDSCA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FPG、2 h PBG、HbA1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DM发生率及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IMB模型的个性化干预可增强GDM高危人群的自我管理能力,有效调控血糖,降低GDM发生风险,从而预防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患者应用社区护理干预对其自我管理行为产生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88例在我社区中心建档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所选老年患者均经随机抽签法分为对比组(n=44)和观察组(n=44),为所有患者提供血糖监测指导、饮食以及运动锻炼指导等常规护理,同时为观察组患者提供社区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足部护理、血糖监测、药物依从性等各项目评分以及SDSCA总得分均明显高于对比组,2组患者各观察项目评分以及总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应用社区护理干预有助于规范其自我管理行为,从而保证降糖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医特色健康教育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干预效果评价。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120例社区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中医特色糖尿病健康教育。随访干预6个月后,对2组患者进行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及血糖、餐后2 h血糖、血压、体重指数等指标的调查。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合理用药等遵医行为,血糖、餐后2 h血糖、血压、体重指数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合理用药(88.3%)、饮食控制(76.7%)、科学运动(78.3%)、保持良好的心态(71.7%)、规律作息(83.3%)、定期监测血糖(86.7%)、足部护理(76.7%)等自我管理行为均高于对照组及自身干预前(P0.05)。除体重指数外,干预组患者空腹血糖(7.1±1.8)mmol/L,餐后2 h血糖(10.3±3.2)mmol/L,收缩压(127.4±9.1)mm Hg,舒张压(78.5±7.3)mm Hg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及自身干预前(P0.05)。结论中医特色糖尿病健康教育可提高社区糖尿病的自我管理行为,对患者的血糖、餐后2 h血糖、血压等指标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糖尿病管理方案,干预组实施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模式。结果经过6个月的干预,干预组的血压(BP)、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 A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合理运动、控制食盐摄入量、心理调整、监测血糖、规律用药和定期复查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依从性好的患者干预组42例,对照组22例(P0.05)。结论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模式能够更好地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压和血脂水平,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为了探讨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不同治疗方案,收集中央民族大学医院门诊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患者,两组基础用药相同,研究组加用毓阴化瘀双降汤。对比治疗前两组患者BMI、血脂水平;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治疗前后两组高血压伴糖尿病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高血压伴糖尿病中医证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高血压伴糖尿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西药联合毓阴化瘀双降汤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患者—家庭一体化干预对出院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1月—2012年12月入住本院内分泌科的16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仅患者进行常规糖尿病综合治疗及教育;观察组进行患者—家庭一体化干预。出院后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认知程度、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及长期血糖控制的差异。计量资料用x珋±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掌握糖尿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及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均较干预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两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t=7.833、3.664,均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每月低血糖次数及糖化血红蛋白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每月低血糖次数、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88、2.115,均P0.05)。结论患者—家庭一体化干预有利于提高出院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出院后患者的长期血糖平稳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社区-自我管理模式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为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接诊的126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自我管理组,每组6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措施,自我管理组以社区-自我管理模式进行干预,均持续干预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干预前与干预12个月后自我效能感评分(GSES)、自护能力评分(ESCA)、生活质量评分(SF-36)及干预前、干预6、12个月后舒张压(DBP)、收缩压(SBP)、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用SPSS 20.0软件包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用χ~2检验。结果干预12个月后,自我管理组治疗依从率(93.65%)明显高于对照组(73.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GSES、ESCA和SF-36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12个月后GSES、ESCA和SF-36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且自我管理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患者干预前血压和血糖水平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6、12个月后DBP、SBP、FPG、2 h PG和HbA1C水平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且自我管理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社区-自我管理模式进行干预能显著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自护能力及治疗依从性,降低患者血压及血糖水平,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自我管理小组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血糖控制水平的干预效果,为探索社区糖尿病管理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杭州市江干区笕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的120例≥60岁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纳入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社区随访管理,干预组在常规社区随访管理的基础上,组织开展8次T2DM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体质指数(BMI)、腰围、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干预1年后,两组T2DM患者饮食控制、运动锻炼、血糖监测、足部护理和异常血糖处理5个方面的自我管理能力得分均提高(P0.05),且干预组患者得分提高幅度均大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BMI、腰围、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下降(P0.05),且干预组患者的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可有效提高老年T2DM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BMI、腰围和血糖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群组管理模式对患者血糖水平及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收治且出院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84例分为对照组(n=42例)和观察组(n=4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社区糖尿病常规健康管理,观察组患者则予以群组管理模式实施健康管理。连续干预6m后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指标变化、糖尿病知识水平及自我管理能力水平。结果干预3 m及6 m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干预前降低,但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较对照组降低幅度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 m及6 m后两组患者疾病知识水平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升高幅度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及6个月后两组患者自我管理水平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升高幅度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群组管理模式进行健康管理,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提高知识水平及自我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比分析高境镇社区2型糖尿病的自我管理和分级分层管理两种模式的应用及效果,探寻一种适宜城市社区2型糖尿病的管理模式.方法 基于社区进行干预试验,在高境镇社区选取258名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自我管理模式组(A),分级分层管理模式组(B),两组患者接受干预管理,于2013年6月-2014年2月进行为期8个月的试验,试验完成后,通过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患者糖尿病知识、自我管理水平、抑郁、焦虑状况以及血糖、血压和体质指数方面的变化情况,评价两种管理模式在城市社区2型糖尿病管理中的效果.结果 自我管理模式组和分级分层管理模式组试验结束后其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两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自我管理模式组较分级分层管理模式组空腹血糖、体质指数及糖化血红蛋白改善更加明显(P<0.05);自我管理模式组与干预前相比,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达标率均有显著提高(P<0.01)、患者抑郁和焦虑症状得到缓解;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各项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自我管理模式组患者吃甜食、吃油腻食品及饮酒流行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城市社区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维持其正常新陈代谢和减少合并症,效果优于分级分层管理模式,其长期效果值得进一步分析讨论,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社区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生命质量改善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1日—2017年7月30日在深圳市南山区西丽医院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20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纳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社区常规管理,实验组在社区常规管理的同时实施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干预3个月后的血糖控制程度、自我管理能力和生命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糖尿病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实验组患者饮食控制、运动管理、药物监测、血糖监测、足部护理和高低血糖处理评分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实验组患者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和满意度评分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社区健康教育干预可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