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海奥口腔修复膜与钛膜对牙种植引导骨再生患者骨厚度及修复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佛山市禅城区口腔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90例牙种植引导骨再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取钛膜作为修护膜进行引导骨再生,观察组采取海奥口腔修护膜进行引导骨再生,比较两组术后骨厚度、植骨厚度,两组修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植骨厚度(2.376±0.366)mm、骨厚度(2.611±0.134)mm大于对照组(2.137±0.327)mm、(2.137±0.32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的修复成功率91.1%,高于对照组(80%),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为8.9%,低于对照组(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奥口腔修复膜对牙种植引导骨再生患者手术效果好,成功率高,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1):1764-1765
目的探究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中的应用及其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94例进行牙种植引导骨再生治疗的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钛膜引导骨再生。观察组采用海奥口腔修复膜材料。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植骨密度和骨密度情况、牙种植骨再生成功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修复后,观察组患者的植骨密度、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牙种植骨再生成功率为97.87%,明显高于对照组78.72%(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6%,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1.28%(P<0.05)。结论海奥口腔修复膜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中有良好的效果,能够有效提高骨再生的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何坤  林凯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0):1662-1664
目的对比分析两种不同口腔修复膜材料对牙种植引导骨再生的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牙科接收行牙种植引导骨再生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6例,A组采用海奥口腔修复膜引导骨再生,B组采用博特医用胶原修复膜引导骨再生,对比两种修复膜的应用效果。结果两组植骨厚度、植骨高度对比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A组成骨厚度、成骨高度、水平骨生长、垂直骨生长等均优于B组(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A组治疗骨生长优良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牙种植引导骨再生中,采用海奥口腔修复膜的效果明显优于博特医用胶原修复膜,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1):2038-2039
研究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的效应。选取2015年4月~2016年8月牙种植再生患者68例随机分两组。钛膜组采用钛膜进行骨再生引导,口腔修复膜组采用口腔修复膜材料进行骨再生引导。比较两组患者牙种植再生成功率;治疗1w植骨厚度、骨厚度;患者伤口开裂、脸部肿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口腔修复膜组患者牙种植再生成功率高于钛膜组,P0.05;口腔修复膜组治疗1周植骨厚度、骨厚度大于钛膜组,P0.05;口腔修复膜组伤口开裂、脸部肿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钛膜组,P0.05。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提高植骨厚度、骨厚度,减少伤口开裂、脸部肿胀等不良反应发生,提高牙种植再生成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不同口腔修复膜引导骨再生对牙种植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我院行牙种植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术的8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胶原膜组和海奥膜组各40例,胶原膜组采用Geistlich Bio-Gid可吸收生物膜,海奥膜组采用海奥口腔修复膜同期施行GBR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植骨高度及厚度、成骨高度及厚度、垂直骨生长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治疗后,胶原膜组植骨高度及厚度与海奥膜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胶原膜组成骨高度、垂直骨生长效果、成骨厚度及水平骨生长显著高于海奥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胶原膜组垂直成骨有效率达97.50%,显著高于海奥膜组的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胶原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0%,与海奥膜组的2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eistlich Bio-Gid可吸收生物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海奥膜无明显差异,但其成骨效果显著优于与海奥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联合Bio-Oss骨粉和海奥生物膜在糖尿病患者口腔种植骨再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糖尿病口腔种植骨再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Bio-Oss骨粉和海奥生物膜进行治疗,联合组患者采用富血小板血浆联合Bio-Oss骨粉和海奥生物膜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骨缺损再生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 50%,高于对照组的77. 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出血指数(0. 36±0. 08)、探诊深度(3. 29±0. 33) mm、附着丧失(3. 00±0. 30) mm、植骨高度(2. 69±0. 27) mm、成骨厚度(2. 57±0. 26) mm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联合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 00%,低于对照组的27. 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应用富血小板血浆联合Bio-Oss骨粉和海奥生物膜应用在糖尿病患者口腔种植骨再生中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骨缺损再生情况,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口腔修复膜材料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海奥口腔修复膜作为可降解的脱细胞真皮基质,是用于修复口腔黏膜及软组织缺损的材料,由于具有可降解、易于制备、保存时间长、运输和贮存方便、成骨效果好等优点,现在也己开始作为引导骨再生材料用于种植.目的:验证海奥口腔修复膜在种植中作为屏障膜引导骨再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种植术区存在骨缺损的患者72例,均为单颗牙缺失,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采用博特医用胶原膜和海奥口腔修复膜行"引导性骨再生"技术修复骨缺损.骨移植物均为天博骨粉,术后1,3个月进行X射线检查及临床检查.二期手术时,对新生骨组织量进行评估.结果与结论:二期手术时,72例患者的种植体均已与骨组织形成骨结合,试验组平均骨生长效果为92%,对照组平均骨生长效果为91%,所有种植体均顺利完成种植义齿修复.修复后随访3~24个月,种植体均能成功地恢复咬合功能.结果提示海奥口腔修复膜在牙种植中引导骨再生的效果与博特医用胶原膜相当,在临床上可以作为骨再生引导膜使用.  相似文献   

8.
背景:膜引导骨再生技术是利用膜的机械屏障原理,阻挡软组织长入种植体周骨缺损,使成骨细胞在膜下空间中优势生长,形成新骨充填骨缺损。目的:于上前牙种植中应用引导骨再生技术,观察其对修复效果的影响。方法:74例单颗前牙种植成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上前牙二期种植,但未行骨增量;观察组采用引导骨再生技术实施上前牙种植,待其种植体初期稳定后植入人工骨粉。于术后当天、种植牙负重6个月、12个月比较2组患者软组织红色美学指数及种植体周围骨水平。结果与结论:2组患者种植牙负重6,12个月红色美学指数值较基线水平比较均明显提高(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种植牙负重12个月时,除唇侧龈缘水平和牙槽突外形外,2组患者红色美学指数其余各项指数值较基线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但2组间红色美学指数各项指数值比较(P>0.05)。种植牙负重12个月时,2组患者种植体边缘骨水平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说明相比正常骨组织种植修复来说,临床应用引导骨再生技术于上前牙种植中修复可取得较好效果,且两者修复效果无明显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超声骨刀上颌窦侧壁开窗提升术在严重骨量不足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上颌后牙缺失,需行牙种植术的7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均通过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扫描(CBCT)测量上颌窦底垂直高度(RBH),根据测量情况分为两组,其中上颌后牙区严重骨量不足(RBH2~3mm)的32例患者(44颗种植体)为观察组,采用超声骨刀行上颌窦侧壁开窗提升牙种植术,并植入人工骨粉+自体骨混合物行骨再生术,RBH4~5mm的41例患者设为对照组(46颗种植体),采用上颌窦提升术。种植体植入6个月后行永久修复,患者均随访24个月,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前RBH高度为2.71±0.18mm,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3±0.35mm,观察组术后6个月RBH提升高度为8.22±0.85mm,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1±0.7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6个月RBH高度、种植前ISQ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种植成功率97.73%,黏膜破损等并发症发生率12.50%;对照组种植成功率为95.65%,并发症发生率为7.3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骨量不足的上颌后牙缺失患者采用超声骨刀上颌窦侧壁开窗术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观察两种不同厚度的海奥胶原膜存兔颅骨骨缺损再生修复中引导骨组织再生的能力和特点.方法:在18只新两兰兔颅顶骨建立洞型骨缺损模型,前方和后方圆形骨缺损区分别在骨膜面覆盖A型(厚度0.10~0.29 mm)和C型(厚度0.70~1.00 mm)长宽为8 mm×8 mm海奥胶原膜,保留硬脑膜面与海奥胶原膜之间的血凝块.中间空白对照的圆形骨缺损区不做任何处理.术后4,8,12周通过X射线观察分析骨缺损区的组织修复状况.结果:术后4,8,12周,A型膜和C型膜组新骨量均明显多于空白对照组(P≤0.05).而A型膜和C型膜组形成的新骨量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两种不同厚度的海奥胶原生物膜均可起到屏障纤维结缔组织,引导新骨再生,完全修复骨缺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口腔种植修复对牙列缺损患者咀嚼功能、语言功能、治疗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8月接诊的83例牙列缺损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行常规修复治疗,观察组行口腔种植修复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满意度、咀嚼功能、语言功能、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满意度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咀嚼功能、语言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种植修复治疗牙列缺损,安全有效,有助于提高患者咀嚼功能、语言功能以及治疗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王峥  周军  伍晓 《全科护理》2020,18(17):2129-2131
[目的]了解口腔种植病人在病情会诊评估基础上开展个性化护理对其病情转归的促进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8年11月在深圳北大医院进行上颌前部单牙种植修复的122例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试验组(病情会诊评估基础上开展个性化护理),各61例。比较两组病人护理前、护理3个月后临床恢复指标(牙龈厚度、颈部骨吸收量、乳头指数、种植体边缘骨吸收情况)的差异,比较两组病人护理后种植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3个月后,两组病人牙龈厚度和乳头指数明显低于护理前,两组病人种植体颈部骨吸收量和种植体边缘骨吸收情况明显高于护理前(P0.01)。护理后,试验组病人牙龈厚度(1.03±0.10)mm,低于对照组的(1.15±0.12)mm;试验组病人颈部骨吸收量(1.99±0.42)mm,高于对照组的(1.49±0.33)mm;试验组病人乳头指数(1.15±0.26),低于对照组的(1.81±0.55);试验组病人种植体边缘骨吸收情况(15.99±3.11)mm,高于对照组的(11.05±2.04)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病人种植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口腔种植病人在病情会诊评估基础上开展个性化护理有助于提升护理满意度,同时病人临床康复效果及外观美观性相对更好。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3):5285-5287
目的观察前牙区牙种植即刻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10月~2014年10月于我院接受前牙区牙种植体修复的80例(120颗患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微创拔牙3个月后延期种植修复方案,观察组则采用即刻种植体修复方案,2组均随访1年,比较其整体修复效果。结果术后3、6、12个月观察组牙周探针深度分别为(1.42±0.30)mm、(1.58±0.26)mm、(1.44±0.35)mm,均低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观察口腔美学评分分别为(58.73±2.62)分、(61.67±5.24)分、(64.67±4.97)分,均高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修复成功率为97.5%;对照组修复成功率为92.5%,2组12个月后修复成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前牙区牙种植修复中,采用即刻植入方案,整体修复效果好,成功率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牙缺失种植修复治疗局部牙列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于我院行局部牙列缺损治疗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口腔常规修复,观察组采用牙缺失种植修复,两组均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咀嚼功能、术后并发症、临床疗效及复诊率。结果观察组咀嚼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 0. 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诊率低于对照组(P 0. 05);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局部牙列缺损患者采用牙缺失种植修复及优质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术后复诊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提升咀嚼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7):3221-3223
收集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来我院牙科门诊就诊的牙列缺损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46)与观察组(56),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固定修复,观察组患者行口腔种植修复,1年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满意程度。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语言,固位、咀嚼功能、舒适度和美观度提升程度明显较大,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种植修复在治疗牙列缺损上明显比常规固定修复要好,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患者牙齿美观性,提升咀嚼能力,而且不用以缺失牙邻牙做基牙,保护了剩余牙齿的完整性,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的口腔修复方式。  相似文献   

16.
周静  邓蔡  张进锋 《中国临床康复》2013,(25):4715-4720
背景: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属于口腔修复膜材料,因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而被广泛应用。目的:评价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在牙区引导牙种植骨再生的效果。方法:以免疫组化染色后显微镜观察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的显微结构和细胞相容性,评价应用在引导骨再生技术中的可能性。对应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引导骨再生的牙种植修复患者进行观察随访,评价成骨效果以及对缺损软组织的影响,并与Bio-Gide生物膜以及博特医用胶原膜等其它修复膜引导骨再生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的显微结构显示其有基底膜面和组织面,基底膜面可见指突结构和毛囊孔,组织面为鳞片状结构,对成骨样细胞的增殖活力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无影响,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临床研究显示在牙种植中应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引导骨再生能够获得良好的骨再生效果,与Bio-Gide生物膜以及博特医用胶原膜引导骨再生的效果无明显差异,并且用于修复骨增量后软组织的不足同样能够获得较好的骨再生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运用引导组织再生术联合牙内骨内种植治疗牙周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110例牙周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行引导组织再生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引导组织再生术联合牙内骨内种植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牙周袋探诊深度及附着丧失、不同时段III度松动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临床疗效、牙周袋探诊深度及附着丧失、不同时间段III度松动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P<0.05)。结论牙周病患者采用引导组织再生术联合牙内骨内种植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能显著提高附着情况,有利于术后恢复,提高对患者治疗安全性,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口腔美容修复中牙体预备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口腔美容修复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两组患者分别行不同措施牙体预备,观察对比两组治愈率、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愈率、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美容修复行牙体预备中,在满足修复固位的同时,应保持其功能及美观,以此满足患者各种修复需求。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0):1870-1871
2011年6月~2012年2月期间17例上颌后牙区牙列缺损病例纳入研究对象,均接受上颌窦开窗植骨种植修复术处理,术后随访3年,评估不同观察时点的骨吸收情况,记录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术后手术部位均存在肿胀现象,采取冰敷处理后逐步消退;术后1、2、3年随访发现骨吸收量持续增加,分别为(0.57±0.14)mm、(0.61±0.13)mm、(0.64±0.21)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上颌后牙区牙列缺损临床治疗方案中,上颌窦开窗植骨种植修复术效果满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且远期疗效肯定,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8):1276-1277
目的分析牙列缺损采取口腔正畸联合种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牙列缺损患者66例,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单纯采取种植义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口腔正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修复成功率、稳固率、咀嚼效率以及自我感觉评分。结果两组修复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稳固率、咀嚼效率及自我感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列缺损患者采取口腔正畸联合种植治疗成功率高,还可提高治疗稳固率以及咀嚼效率,增强自我感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