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肾血管性高血压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加内支架植入术治疗肾动脉狭窄致致肾血管性高山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用Palmaz支架,对7例大动脉炎、2例动脉弱样硬化,3例纤维肌性发育不良所致肾动脉病变先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然后放置支架,术后患者行常规抗凝治疗,结果:12例患者,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加支架植入术技术成功率为100%,血压下降60-120/35-100mmHg近期随访-32个月未见复发,结论: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加支架植入术治疗肾血管性管高血压效果满意,创伤小,患者痛苦少,为肾动脉狭窄所致肾血管性高血压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介入再通技术治疗肾动脉慢性完全闭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介入再通技术治疗肾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患者的方法及初步疗效。方法以肾动脉球囊扩张术、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动脉溶栓术对12例慢性肾动脉完全闭塞患者进行介入再通治疗。行血管造影评价介入再通治疗的疗效,随访临床症状、血压及肾功能变化。结果10例患者肾动脉再通成功,技术成功率83.33%,10例临床获益。结论介入技术可以有效开通慢性闭塞肾动脉并使患者临床获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肾动脉肌纤维性发育不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肌纤维发育不良型肾动脉狭窄患者32例(均合并2~3级高血压或难治性高血压),行经皮肾动脉成形术治疗。术后随访观察患者血压、药物治疗种类、术后再狭窄、生存率和并发症等。结果 PTA技术成功率93.94%(31/33)。术前、术后收缩压分别为(189.6±26.0)mmHg、(136.6±8.0)mmHg(t=9.117,P0.001),舒张压分别为(121.6±21.7)mmHg、(81.1±11.5)mmHg(t=7.745,P0.001)。无肾动脉破裂、夹层、分支堵塞及血栓形成等相关并发症和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术后随访时间5~100个月,平均(40.4±26.1)个月,患者生存率100%(32/32)。结论经皮血管成形术治疗肌纤维发育不良肾动脉狭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介入治疗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TA)所致血管狭窄或闭塞性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3年6月~2011年6月对27例TA经股动脉穿刺选择性血管造影,确定病变部位,明确诊断,并对因大动脉炎引起的锁骨下动脉、颈动脉、肾动脉、腹主动脉病变进行了选择性球囊扩张或支架植入手术。结果 27例施行血管腔内扩张成形术或支架植入术,其中颈总动脉扩张10例,支架2例;锁骨下动脉扩张6例;腹主动脉扩张4例;肾动脉扩张10例,支架4例;无名动脉扩张1例,支架1例;共置入支架7枚。2例颈动脉扩张时因并发症而终止治疗,其余病例病变血管均获得满意的治疗。27例随访5个月~7年,平均4年,其中<12个月6例,1~3年12例,3~5年6例,>5年3例:11例头晕、视觉异常等脑缺血症状改善;12例肾动脉狭窄所致高血压经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后血压控制正常;2例肾动脉狭窄在球囊扩张后14、18个月再次发生血压增高,造影显示扩张后肾动脉再次狭窄,再次行肾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扩张后高血压恢复正常。结论介入性血管内成形术治疗TA所致血管狭窄或闭塞性病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为了观察血管成形术在移植肾动脉狭窄的治疗作用。我们将18例移植肾动脉狭窄并高血压的患者进行了血管成形术治疗。疗效以临床随访、血管造影和超声追踪为评价。结果18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成形术后,所有患者均治愈。认为血管成形术是移植肾动脉狭窄所致长期高血压和肾功能减退的有效的和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了观察血管成形术在移植肾动脉狭窄的治疗作用。我们将18例移植肾动脉狭窄并高血压的患者进行了血管成形术治疗。疗效以临床随访、血管造影和超声迫踪为评价。结果18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成形术后,所有患者均治愈。认为血管成形术是移植肾动脉狭窄所致长期高血压和肾功能减退的有效的和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颈内动脉狭窄83例的血管内支架治疗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 探讨颈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治疗的方法。方法 选择颈内动脉狭窄大于85%的患者83例行血管内支架治疗,于围手术期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并行全脑血管造影及颈部超声检查。手术采用2类支架,分预扩与不预扩两种操作。结果 83例手术操作顺利,无临床并发症,影像学评价完全成功,超声波检查示脑血流恢复正常或好转。56例临床症状消失,27例临床症状不同程度好转。术后随访3~24个月,复查脑血管造影及超声波示支架形态良好,血液通畅,血管无再狭窄。结论 采用正确的围手术期治疗及手术方法对颈内动脉狭窄行血管内支架治疗是安全的,支架的选择与是否预扩尚待商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肾动脉支架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renal artery stenting,PTRAS)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therosclerotic renal artery stenosis,ARAS)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2008年12月,采用PTRAS治疗69例ARAS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7例,女22例;年龄42~88岁,平均66.2岁。单侧66例,其中1例为单功能肾;双侧3例。肾动脉造影显示肾动脉狭窄程度为70%~99%。合并高血压67例,外周血管病损69例,冠心病34例,糖尿病44例,高血脂症36例。观察患者术后肾功能及血压变化并分析疗效。结果 1例肾动脉狭窄程度为99%的患者因急性夹层导致急性肾动脉闭塞,改行急诊旁路移植术;余68例均成功植入肾动脉支架,成功率为98.6%。68例肾动脉支架成功植入者中,1例术后3个月失访,1例术后6个月死于心肌梗死;余66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3~60个月,平均32个月。随访12个月时,血清肌酐水平为(107.8±35.4)μmol/L,与术前(104.1±33.8)μ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例肾功能改善(13.6%),48例稳定(72.8%),9例恶化(13.6%),肾功能获益率为86.4%。64例术前高血压患者随访12个月时,收缩压自术前(163±34)mm Hg(1mm Hg=0.133kPa)降至(132±24)mm Hg,舒张压自术前(89±17)mm Hg降至(78±11)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例高血压治愈(6.3%),52例改善(81.2%),8例失败(12.5%),高血压获益率为87.5%。随访12个月时2例(3.0%)出现再狭窄。结论 PTRAS治疗ARAS的手术成功率高,有助于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和稳定肾功能,远期疗效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支架成形术治疗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年来应用支架成形术治疗的27例ARAS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后均定期(术后1,3,6,12个月)随访检测肾动脉狭窄率,肾动脉阻力指数(RI),血压,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GFR)及服用降压药物的种数.结果:27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技术成功率100%.与术前比较,患者术后各时间点各项观察指标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年随访期间,肾动脉再狭窄发生率14.8%(4/27),肾动脉RI改善率92.6% (25/27),收缩压改善率85.2% (23/27),舒张压改善率74.1% (20/27),SCr改善率66.7%(18/27),GFR改善81.5%(22/27),服用降压药物种数减少63.0%(17/27).结论:应用支架成形术治疗ARAS能明显改善肾功能,降低血压,减少口服降压药种类,有较好的安全性和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脑保护下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治疗颈动脉非环状重度钙化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本中心接受CAS手术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中非环状重度钙化病变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评估技术成功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随访支架内再...  相似文献   

11.
肾血管性高血压金属内支架置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皮腔内肾动脉成形术(PTRA)和支架入置入术治疗肾动脉狭窄所致肾血管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7例大动脉炎和3例动脉粥样 经所致肾动脉狭窄患者先行PTRA术,然后放置支架,术后定期复查血压并采用超声复查支架通畅状况。结果 10例虱PTRA^+支架植入术技术均成功。血压完全恢复正常9例,部分下降1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3~28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PTRA和支架植入术治疗肾血管性高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肾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2003年2月至2005年6月共收治19例肾动脉狭窄患者,分析其中行腔内治疗12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动脉硬化9例,多发性大动脉炎1例,纤维肌性发育不良2例。结果本组12例,均有严重高血压,1例肾功能异常。支架置入10例,技术成功率91.7%(11/12)。随访12例,随访时间3—15个月,随访平均6.5个月,患者血压从(172±26/98±15)降至(156±22/88±14)mmHg。高血压治愈2例,改善6例,未愈4例,高血压控制率为66.7%。术后肾功能无明显变化。无并发症和死亡病例。再狭窄1例,再狭窄率为8.3%。结论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腔内治疗肾动脉狭窄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肾动脉狭窄血管腔内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Wang KQ  Yuan C  Zhang WD  Yuan B  Xing T  Li T  Zhang Y  Song SH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9):1268-1270
目的评估肾动脉狭窄血管腔内治疗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33例肾动脉狭窄患者因严重高血压或伴有肾功能不全而进行了肾动脉经皮血管腔内成形和支架植入术(PTRAS),随访7~49个月,平均(244-2)个月,观察手术对患者血压、肾功能及病死率的影响。结果手术技术成功率为97.0%;2例(6.1%)术后4个月内死于心肌梗死;5例(15.2%)术前血清肌酐(Scr)≥177μmol/L,术后血压、Scr无明显改善,其中4例术后17~28个月死于尿毒症;总的病死率为18.2%。术前Scr〈177μmol/L的患者,术后12、24个月,收缩压及舒张压明显下降,服用降压药物种类明显减少(P〈0.05)。结论无严重心肾疾病的患者,PTRAS能明显降低血压,稳定肾功能,减少口服降压药种类,有较好的安全性和疗效;术前Scr≥177μmol/L的患者,术后病死率高,行PTRAS要慎重。肾保护装置可能对肾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血管狭窄的安全性及短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评价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短期疗效。方法 对 4 6例患者 5 0处颅内动脉狭窄病变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其中基底动脉狭窄 16处 ,椎动脉颅内段狭窄12处 ,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 13处 ,大脑中动脉狭窄 9处。结果  5 0处狭窄中有 4 9处成功地进行了支架成形术 (98% ) ,动脉狭窄程度从治疗前的 (72 4± 12 3) %降为 (10 6± 7 8) %。本组患者无手术死亡及缺血性脑卒中 ;4例出现和操作有关的并发症 ,其中 1例发生近端颅外段颈内动脉夹层 ,1例微导丝引起颅内出血 ,2例穿刺部位出现皮下血肿。 37例患者临床随访超过 6个月 (平均 8 5个月 ) ,无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成功率高 ,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但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动脉狭窄(TRAS)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介入治疗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TRAS患者22例,其中单纯球囊扩张治疗10例(球囊组),内支架治疗12例(支架组)。对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2年内血压、肾功能以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并与同期接受单纯药物治疗的6例TRAS患者(药物组)进行比较。结果球囊组技术成功率90.00%,支架组技术成功率100%。术后在血压及肾功能改善方面,球囊组和支架组均取得显著疗效,两组近期疗效未见明显差异,药物组疗效不满意。术后随访6个月~2年,支架组再狭窄率16.67%,除1例不明原因治疗无效外,其余11例均能比较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球囊组手术失败1例,再狭窄率达40.00%。结论内支架植入术可作为TRAS特别是I型及Ⅱ型狭窄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腔内血管修复技术治疗血管损伤中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2年6月至2006年8月诊治的血管外伤患者37例中12例接受血管腔内治疗患者的住院和随访资料。12例患者主要的血管病变类型是动静脉瘘、夹层形成、假性动脉瘤和动脉狭窄。其中1例采用球囊扩张合并血管支架植入,其余11例采用覆膜型血管支架植入。结果:技术成功率100%,无围手术死亡和严重并发症,术后症状全部改善。平均随访时间11.5个月。随访期间内无支架移位、内漏、支架内狭窄等并发症。结论:腔内治疗是一种新兴的治疗血管外伤的手段,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微创、安全等优点,短期随访效果满意,长期效果仍需继续观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应用脑保护装置的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体会,并探讨其围手术期处理要点.方法 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收治122例(125侧)颈动脉狭窄性病变患者,成功完成颈动脉支架成形术123侧,均使用了脑保护装置,共置人支架124枚.结果 技术成功率为98.4%(123/125).围手术期发生一过I生脑缺血6例(4.9%),小卒中2例(1.6%),完伞性卒中1例(O.8%),严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2例(1.6%),其余113例次(91.9%)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无围手术期死亡.总卒中/死亡率为2.4%.86例患者术后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8.5(3~36)个月,超声检查提示50%~70%狭窄5例(5.8%),70%以上狭窄1例(1.2%),均无临床症状.非相关原因死亡2例.其余78例(90.7%)支架通畅,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结论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性病变安全、有效的方法.不断提高围手术期处理水平是进一步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膨式金属裸支架治疗急性肱动脉损伤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急性肱动脉损伤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急诊血管造影以明确诊断,行血管成形术及自膨式裸支架植入治疗。结果:18例急性肱动脉损伤的患者的手术技术成功率100%,平均手术时间为50(30~90)min。13例接受单层自膨式裸支架置入,5例接受双支架重叠置入术,共置入23枚自膨式裸支架,支架置入后即刻造影显示损伤肱动脉血流恢复通畅,假性动脉瘤消失,未见支架狭窄及对比剂外溢。无围手术期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发生。18例平均随访20.2个月,17例支架内血流完全通畅或轻度狭窄(未作处理),1例支架腔内狭窄50%,行球囊扩张治疗后支架内血流恢复通畅;随访期间无支架移位、扭曲及断裂,无缺血坏死,截肢情况。结论:自膨式金属裸支架植入治疗急性肱动脉损伤是安全可行的,近中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基底动脉狭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基底动脉狭窄的近期疗效。方法 20例症状性基底动脉狭窄应用球囊膨胀支架行血管内成形术治疗。结果 12例基底动脉恢复正常管径,8例狭窄程度减小80%以上,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sttack,TIA)或卒中再发作。脑血管造影随访13例,均无血管再狭窄。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基底动脉狭窄的近期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0.
肾动脉狭窄80例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肾动脉狭窄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11月到2008年8月80例肾动脉狭窄患者的外科治疗经验.男性53例,女性27例,年龄9~80岁.病变包括动脉硬化42例,大动脉炎23例,肌纤维发育不良11例.共接受外科治疗83人次,其中腹主动脉肾动脉旁路术13例,自体肾移植术5例,肾切除术1例,肾动脉内膜切除术1例,肾动脉狭窄段切除吻合术1例,球囊扩张术14例,支架成形术48例.结果 围手术期死亡1例.6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29个月,2例死亡.随访患者血压(135.7±15.8)/(80.1±8.5)mm Hg(1 mm Hg=0.133kPa),较术前(149.8±18.3)/(88±13.6)mm Hg下降(P<0.01).总的降压有效率为65.6%,动脉硬化、大动脉炎、肌纤维发育不良患者的降压有效率分别为50%、73.3%和100%(P<0.05).随访患者肌酐(112.7±53.6)/μmol/L,低于术前(131.7±91.7)μmol/L(P<0.05).结论 肾动脉狭窄通过外科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血压和肾功能,动脉硬化病变首选支架成形,肌纤维发育不良性病变首选球囊扩张,大动脉炎性病变首选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