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产前超声诊断矫正型大动脉转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对矫正型大动脉转位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在我院诊断的胎儿矫正型大动脉转位的超声病例资料.利用二维超声心动图获取四腔心切面、主动脉根部短轴切面、主动脉弓切面、双房切面及左、右室流出道切面,并采用心脏三节段分析法进行分析.在四腔心切面上判定心房位置及房-室连接有无异常,在左、右室流出道切面的基础上追踪显示2条大动脉的走行,判定心室-大动脉连接有无异常.结果 10例矫正型大动脉转位的胎儿中,经尸检或生后超声心动图证实有2例为单纯矫正型大动脉转位,4例为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合并室间隔缺损,2例为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合并室间隔缺损及肺动脉狭窄,1例为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合并室间隔缺损、三尖瓣下移畸形,1例为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合并主动脉缩窄.结论 四腔心切面及双流出道切面是诊断矫正型大动脉转位的主要切面.采用三节段分析法及连续追踪法是分析本病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对胎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7月北京协和医院4例胎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产前超声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4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胎儿中,3例四腔心切面正常,1例可见室间隔缺损。左室及右室流出道切面4例胎儿可见心室与大动脉连接关系异常,2例可见室间隔膜部缺损。三血管气管切面4例均仅可见2条血管。结论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具有特征性超声表现,重点观察心室流出道切面及三血管气管切面有助于产前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胎儿心脏大动脉畸形产前超声诊断的操作技巧,提高产前超声诊断符合率.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诊断并经产后证实的20例心脏大动脉畸形胎儿的超声图像,总结不同类型大动脉畸形的声像图特征.结果 20例心脏大动脉畸形胎儿均经产后新生儿超声心动图检查或引产后尸体解剖证实,大动脉畸形在三血管气管(3VT)切面上均呈阳性特征,分别表现为大动脉内径异常10例,包括肺动脉狭窄7例,主动脉狭窄1例,主动脉弓离断1例及主动脉弓缩窄1例;永存动脉干4例;大动脉交叉关系消失5例,包括右室双出口3例,大动脉转位2例;右位主动脉弓1例.17例胎儿合并心内其他结构异常.结论 3VT切面是诊断胎儿心脏大动脉异常敏感且有效的切面,其他切面可作为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辅助切面.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胎儿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超声心动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产后证实的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胎儿超声心动图资料。结果 12例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胎儿,8例产前明确诊断,3例产前有阳性超声表现提示,1例漏诊。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胎儿超声心动图特征性表现:(1)升主动脉增宽(9例,75%);(2)左室流出道切面主动脉瓣开放不贴壁(8例,67%);(3)心底大动脉短轴切面主动脉瓣显示2个瓣(8例,67%)。4例合并主动脉瓣狭窄,3例产前明确诊断,瓣口峰值流速≥1.4m/s,1例产前未提示;另有3例产前考虑合并主动脉瓣狭窄,产后证实不合并狭窄,瓣口峰值流速均1.4m/s。结论升主动脉增宽为胎儿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超声心动图中最敏感征象,左室流出道切面主动脉瓣开放不贴壁为第二间接征象,心底大动脉短轴切面清晰显示主动脉瓣2个瓣是其确诊指征。产前瓣口峰值流速≥1.4m/s,为诊断是否合并狭窄的敏感指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产前诊断胎儿大动脉转位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产前超声筛查的31例大动脉转位胎儿的超声心动图图像特征.结果 26例经产后超声心动图或尸检证实,5例失访.26例胎儿大动脉转位中,完全性大动脉转位19例,矫正性大动脉转位5例,2例产前超声心动图怀疑为大动脉转位,经引产后证实为右室双出口.结论 超声心动图产前诊断胎儿大动脉转位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并总结胎儿先天性矫正型大动脉转位(cc-TGA)产前超声心动图图像特征。 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红十字中心医院行产前超声心动图诊断,并经引产后病理解剖或产后小儿超声心动图确诊的5例cc-TGA胎儿超声心动图影像,总结其超声心动图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结果5例cc-TGA胎儿中,4例引产后病理解剖证实为cc-TGA SLL型;1例活产后经小儿超声心动图证实为cc-TGA IDD型,小儿产后90 d状态良好。5例cc-TGA胎儿中2例行胎儿染色体检查,染色体核型正常。5例cc-TGA胎儿产前超声心动图四腔心切面与上腹部横切面联合应用、左右心室流出道切面、主动脉弓与动脉导管弓切面、三血管切面、三血管气管切面具有特征性表现。产前超声心动图显示5例cc-TGA胎儿合并多种心内外畸形:4例SLL型胎儿中3例合并室间隔缺损,2例合并肺动脉闭锁,1例合并肺动脉狭窄,2例合并永存左上腔,2例合并房室瓣返流,1例合并心内膜垫缺损;1例SLL型胎儿合并心外多发畸形,包括双侧脑积水、脊柱裂、双侧足内翻;1例IDD型胎儿合并心内多发畸形,包括室间隔缺损、肺动脉轻度狭窄、右位主动脉弓,合并心外畸形有腹腔脏器镜像反位。 结论掌握cc-TGA各切面超声心动图特征可以有效发现、诊断本病。胎儿cc-TGA预后差异很大,取决于相关缺陷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4):4677-4678
研究分析产前超声检查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价值。选择2012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进行检查的孕妇66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对所有孕妇进行检查,运用五组基本切面扫查法确诊先天性心脏病,分析检查结果。11例产前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其中,4例孕妇引产,7例正常分娩,且经分娩、引产证实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检出率为100.00%;在所有孕妇中,3例先天性心脏病胎儿未检出,2例室间隔缺损,1例房间隔缺损,超声产前诊断敏感性为78.57%(11/14);11例产前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的胎儿中,1例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1例法洛四联症,1例大血管转位,5例室间隔缺损,1例完全性心内膜塾缺损,2例卵圆孔直径增大;四腔心切面确诊率比三血管切面、右室流出道切面、左室流出道切面高(χ2=4.21、4.18、4.24),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前超声检查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临床上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五步检查法用于产前超声筛查胎儿心脏发育畸形的有效性。方法:孕15~40周行超声检查,分娩或终止妊娠孕妇2 038名,均应用五步检查法筛查胎儿心脏畸形,并进行随访。结果:产前超声诊断心脏畸形胎儿21例,检出率1.03%;11例引产后行尸体解剖,10例正常分娩后行超声心动图复查,产前、产后诊断符合率100%。超声筛查四腔心切面显示率100%,左、右心室流出道切面及三血管切面显示率98.7%,主动脉弓切面显示率95.9%,动脉导管弓切面显示率92.4%,肺动脉及其分叉长轴切面显示率93.1%。结论:五步检查法有助于筛查胎儿心脏畸形。  相似文献   

9.
超声诊断胎儿室间隔缺损的技巧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胎儿室间隔缺损的方法及技巧,提高产前诊断率。 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产前诊断为室间隔缺损的胎儿的超声资料。对受检胎儿进行胃泡水平横切面、四腔心切面、五腔心切面、左室流出道-主动脉切面、右室流出道-肺动脉切面扫查,测量各房室腔大小,并观察室间隔缺损的位置及大小,测量室缺的平均分流速度。 结果14例胎儿中,10例经尸检证实、2例产后超声证实为单纯室间隔缺损,1例经尸检证实为轻型法洛四联症,1例经尸检证实为室间隔缺损合并永存动脉干。在胎儿心脏检查过程中,只有较大的室间隔缺损可在四腔心切面观察到。“断端回声增强”征象是诊断胎儿室间隔缺损的一个重要佐证。 结论产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诊断胎儿室间隔缺损具有重要意义,五腔心切面是观察缺损的较好切面,左室流出道-主动脉切面及右室流出道-肺动脉切面对判定大动脉连接关系有重要意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诊断较小室间隔缺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胎儿心脏心内膜垫缺损的产前超声表现与诊断技巧,提高此类畸形的产前超声检出率.方法调节胎儿心脏检查条件,常规胎儿超声检查后进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获得胎儿四腔心切面、左右室流出道切面、三血管切面,大动脉短轴切面,采用彩色多普勒和频普多普勒检查.结果产前诊断出胎儿心内膜垫缺损13例,均经引产后尸解得到证实.其中部分性心内膜垫缺损4例,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9例.结论超声心动图检查是产前诊断胎儿心内膜垫缺损的可靠方法与技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三维超声心动图在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6年3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经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测证实具有高危倾向的50例孕妇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孕妇均接受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对胎儿三血管切面、四腔心切面、主动脉弓与肺动脉长轴切面以及左右室流出道切面进行重点观察。结果:50例受检者中,经三维超声心动图诊断出13例先天性心脏病胎儿,其中4例经产后超声复查证实,9例经引产后证实,1例法洛四联症胎儿漏诊,其他36例经检测排除先天性心脏病,诊断敏感性为92.86%(13/14);各切面对胎儿进行超声心动图筛查结果中,以四腔心切面显示率最高,达32.00%(16/50)。结论:三维超声心动图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具有多角度切面、清晰度高、图像丰富等优势,可为疾病诊断提供丰富且准确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寻求产前超声诊断胎儿法洛四联症的最佳方法与技巧,提高其产前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60例法洛四联症胎儿心脏超声资料,对各切面超声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出最佳检查切面和技巧.结果 在四腔心切面基础上结合五腔心切面、心室流出道切面、主动脉根部短轴切面及动脉导管弓切面超声诊断胎儿法洛四联症158例,其中150例经产后尸检证实,7例经产后超声证实,1例胎儿宫内死亡(引产后尸检证实);漏诊2例轻型法洛四联症.结论 胎儿心脏超声检查对诊断法洛四联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检查过程中应在四腔心切面基础上结合五腔心切面、心室流出道切面、主动脉根部短轴切面及动脉导管弓切面共同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超声对胎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7月北京协和医院4例胎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产前超声表现, 并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4例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胎儿中, 3例四腔心切面正常, 1例可见室间隔缺损。左室及右室流出道切面4例胎儿可见心室与大动脉连接关系异常, 2例可见室间隔膜部缺损。三血管气管切面4例均仅可见2条血管。  结论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具有特征性超声表现, 重点观察心室流出道切面及三血管气管切面有助于产前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多切面联合显示法在高危人群产前胎儿心脏筛查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 165例具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及2 050例无高危因素的孕妇,在孕20~36周运用多切面联合显示法,在上腹部短轴切面、四腔心切面、左心室流出道切面、右心室流出道切面、三血管/气管、心底短轴切面、主动脉弓切面、动脉导管弓切面、上下腔静脉切面、肺静脉入左心房切面,进行胎儿心脏形态结构检查。结果:产前超声发现心脏异常93例,其中高危人群检出率为2.73%(59/2 165),无高危因素人群检出率为1.66%(34/2 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多切面联合显示法是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可靠手段,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的产前诊断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孕妇,26岁,孕2产1,孕20周来我院行产前超声检查.常规超声检查显示:胎儿双顶径4.89 cm,股骨长3.37 cm,胎儿颅脑、胸腔、腹腔、脊柱及四肢未见明显异常,胎儿心脏超声检查:心房正位,心室右襻,左、右心室大小对称,心脏中央"十"字交叉存在,室间隔回声中断0.29 cm,二尖瓣及三尖瓣清楚,启闭运动两侧均可见,左、右心室流出道切面显示清晰,心底仅探及一粗大动脉,内径0.56 cm,骑跨于室间隔之上(图1),于粗大动脉侧壁探及肺动脉主干及左、右肺动脉(图2,3),超声诊断:共同动脉干Ⅰ型.引产后尸解证实胎儿心血管畸形:共同动脉干Ⅰ型(图4).  相似文献   

16.
不同切面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心脏畸形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切面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心脏畸形的价值。方法对1341例孕妇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二维、彩色及频谱多普勒从常规取胎儿四腔心、五腔心、左心室流出道及右心室流出道长轴、大动脉短轴、主动脉弓及动脉导管弓长轴等切面观察胎儿心脏解剖结构及血流状况。并与引产后的尸检结果进行对照。结果本组共检出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30例,经引产后胎儿尸体解剖和产后新生儿随访证实与产前完全相符合28例,占93.33%(28/30),有2例复杂性畸形与产前诊断基本相符合,占6.67%(2/30)。在出生后的新生儿中发现2例室间隔缺损,1例房间隔缺损漏诊,漏诊率为9.09%(3/33)。畸形类型包括室间隔缺损3例,房间隔膨胀瘤3例,心内膜垫缺损1例,单心室4例,大动脉转位2例,右室双出口2例,永存动脉干2例,左心室发育不良3例,右心室发育不良2例,三尖瓣闭锁2例,三尖瓣下移畸形2例,肺动脉闭锁1例,严重心律失常3例。产前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0.91%(30/33)。结论不同切面超声心动图可用于产前胎儿心脏畸形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胎儿完全性大动脉转位(TGA)的超声心动图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7年1月经引产后尸体解剖证实或经出生后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为TGA的9胎胎儿的产前超声资料。结果 9胎TGA胎儿四腔心切面均显示正常的心轴及房室连接关系;左心室流出道切面8胎出现"雏鸟喙"征;左右心室流出道切面8胎2条大动脉(主动脉、肺动脉)呈平行关系;三血管气管(3VT)切面6胎仅显示2条大血管;主动脉弓切面7胎显示主动脉弓弧度不同程度增大。四腔心切面及左心室流出道切面均可见4胎室间隔上段缺损。结论 TGA胎儿超声心动图左心室流出道切面、左右心室流出道切面、3VT切面及主动脉弓切面均具有特征性表现,包括"雏鸟喙"征、2条大动脉呈平行关系、3VT切面仅显示2条大血管、主动脉弓弧度增大,其中以"雏鸟喙"征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多切面联合运用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的产前筛查价值。材料与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我院自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30508例孕妇常规检查,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联合应用四腔心切面、左右心室流出道切面、三血管切面、主动脉弓切面、动脉导管弓切面、上下腔切面等,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结果:30508例孕妇中,筛查出68例(0.22%)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并产后或尸体解剖证实;误、漏诊4例(0.01%)。结论: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多切面联合运用能够提高产前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的诊断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脏超声筛查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CHD)诊断准确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孕妇695例,采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孕妇进行CHD超声检查,以胎儿四腔心切面、左右心室流出道切面、三血管切面及主动脉弓切面为标准切面,快速筛查观察胎儿心脏结构形态是否正常,记录结果,并进行随访复查,分析多普勒超声在胎儿CHD诊断中的价值。结果:已确诊17例CHD胎儿中,单纯性室间隔缺损6例,单心室缺损5例,永存动脉干缺损3例,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2例,法洛四联症1例;特异度为99.71%(676/678),灵敏度为94.12%(16/17);四腔心切面确诊率高于其他切面(P<0.05)。结论:超声诊断为产前胎儿CHD检查的重要方法,诊断准确率高,可明确心脏畸形类型,可为终止妊娠及后期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新生儿及胎儿期完全型大动脉转位超声心动图的图像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例经手术或尸解证实的新生儿完全型大动脉转位的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诊断体会及胎儿期误诊原因.结果:5例新生儿大动脉转位,其中产前误诊3例,漏诊2例.结论:超声医生对先天性心脏病知识的系统学习是提高检查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