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防治丙泊酚注射液注射痛的效果。方法90例ASk Ⅰ~Ⅱ级采用丙泊酚注射液诱导全麻病人,随机分成六组,各15例。A组静推氟比洛芬酯5m1(含量50mg),60min后开始丙泊酚注射液诱导麻醉;B组静推氟比洛芬酯5ml,30min后开始丙泊酚注射液诱导麻醉;C组静推氟比洛芬酯5ml,10min后开始丙泊酚注射液诱导麻醉;D组静推氟比洛芬酯5ml后用压脉带扎于肘部印秒后开始静推丙泊酚注射液麻醉诱导;E组静推氟比洛芬酯60s后开始静推丙泊酚注射液麻醉诱导;F组静推氟比洛芬酯5ml后即刻开始丙泊酚注射液麻醉诱导。结果疼痛发生率及疼痛评分:A组、B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E组、F组与D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E组或F组与A组或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D组与A、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对预防丙泊酚注射液注射痛有效,用药后即刻予丙泊酚注射液时对注射痛预防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氟比洛芬酯用于防治丙泊酚注射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防治丙泊酚注射痛的疗效。方法将100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成4组,每组25例。各组患者于注射丙泊酚前均在前臂用止血带人为阻断血流2min后分别静推利多卡因40mg(A组)、甲氧氯普胺10mg(B组)、氟比洛芬酯50mg(C组)、生理盐水5mL(D组),注射完毕1min后松开止血带,静推丙泊酚注射液行麻醉诱导,观察每组疼痛发生率,并根据Ambesh法评分。结果A、B、C组的注射痛发生率和疼痛程度明显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氟比洛芬酯能有效降低丙泊酚注射痛的发生率并减轻疼痛程度,与利多卡因、甲氧氯普胺的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应用锝[99Tc]亚甲基二磷酸盐注射液(云克)、疏血通注射液、骨肽注射液综合疗法对兔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及其价值。方法将80只大白兔随机分成:A组8只,B组72只。A组不造模,B组采用脂多糖联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造模,6周后给所有动物行双侧股骨头核磁共振成像,确定B组发生股骨头坏死,然后从B组有股骨头坏死的动物中随机抽选48只,分为6组,每组8只,B1组为模型对照组,C组给予疏血通注射液治疗,D组给予骨肽注射液治疗,E组给予云克治疗,F组给予云克及骨肽联合治疗,G组给予云克、疏血通注射液及骨肽注射液综合治疗。于治疗前1 d、治疗1疗程结束后第2天、第8天及第14天采血测定甘油三酯(TG)、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的含量。处死后取双侧股骨头做病理切片观察变化并计数空骨陷窝率。结果 A组与B1、C、D、E、F组空骨陷窝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或P<0.05),与G组比较无明显差异。TG含量:A组与B1、C、D、E、F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与G组比较无明显差异;B1组与C、D、E、F、G组比较有差异(P<0.05)。血清TNF-α含量:A组与B1、C、D、E、F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或P<0.05),与G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B1组与C、D、E、F、G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IFN-γ含量:A组与B1、C、D、E、F、G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或P<0.05);B1组与C、D、E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与F、G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IL-2含量:A组与B1、C、D、E、F、G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1),B1组与C、D、E、F、G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C、D、E、F和G组TG、IL-2、TNF-α、IFN-γ含量变化与B1组比较均有下降,在改善TG及降低IL-2、TNF-α、IFN-γ含量及促进坏死骨的修复和新骨的生成,以综合疗法组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不同时间间隔艾司氯胺酮预先给药对儿童丙泊酚注射痛的影响。方法 拟行静脉麻醉诱导的患儿90例,随机分为小剂量氯胺酮预先注射60 s组(A组,30例)、小剂量氯胺酮预先注射30 s组(B组,30例)和利多卡因预先注射组(C组,30例),三组预先给药后给予丙泊酚相同公斤体质量诱导剂量。记录丙泊酚注射痛评分及用药后血压、心率。结果 A组丙泊酚注射痛评分为(0.167±0.46)分,B组为(0.167±0.40)分,C组为(1.12±1.03)分。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A组和B组丙泊酚注射痛评分均明显降低(P<0.001)。三组在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外科患者麻醉诱导时,艾司氯胺酮预先给药可快速、有效降低丙泊酚注射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剂量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流术中的疗效。方法按入室顺序随机将105例ASAⅠ级无痛人流手术患者分为A、B、C三组,分别静脉注射地佐辛0.033 mg/kg、0.05 mg/kg和生理盐水5 ml;3 min后,以100 mg/min缓慢注射丙泊酚2.2 mg/kg,根据宫颈钳夹和扩宫时患者的反应追加注射丙泊酚。观察并比较诱导前(T_0)、首剂量丙泊酚注射后(T_1)、扩宫后(T_2)和苏醒时(T_3)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指脉搏氧饱和度(SpO_2),手术时间(宫颈消毒始)、苏醒时间(首剂丙泊酚推注后至唤醒睁眼),术中丙泊酚用药总量,呼吸抑制(SpO_2≤93%)情况,术后5 min VAS评分,观察术中有无体动、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等。对术前阴道双合诊检查耐受程度、苏醒5 min后患者转运时的意识及动作协调性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三组手术完成时间无统计学差异,三组T1、T2时SBP、DBP和SpO_2均较T_0时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T_2、T_3时与T_0时比较,HR增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0、2.46,均P<0.05)。T_2、T_3时C组与B组比较,SBP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43和4.09,均P<0.05)。丙泊酚总量A组152.7 mg、B组137.6 mg、C组157.7 mg,A组与另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2、11.58,P<0.01)。B组术后5 min VAS评分、术中躁动及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A组和C组低,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和B组双合诊阴道检查的耐受性评分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Ⅱ级无痛人流手术患者分为A、B、C三组,分别静脉注射地佐辛0.033 mg/kg、0.05 mg/kg和生理盐水5 ml;3 min后,以100 mg/min缓慢注射丙泊酚2.2 mg/kg,根据宫颈钳夹和扩宫时患者的反应追加注射丙泊酚。观察并比较诱导前(T_0)、首剂量丙泊酚注射后(T_1)、扩宫后(T_2)和苏醒时(T_3)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指脉搏氧饱和度(SpO_2),手术时间(宫颈消毒始)、苏醒时间(首剂丙泊酚推注后至唤醒睁眼),术中丙泊酚用药总量,呼吸抑制(SpO_2≤93%)情况,术后5 min VAS评分,观察术中有无体动、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等。对术前阴道双合诊检查耐受程度、苏醒5 min后患者转运时的意识及动作协调性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三组手术完成时间无统计学差异,三组T1、T2时SBP、DBP和SpO_2均较T_0时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T_2、T_3时与T_0时比较,HR增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0、2.46,均P<0.05)。T_2、T_3时C组与B组比较,SBP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43和4.09,均P<0.05)。丙泊酚总量A组152.7 mg、B组137.6 mg、C组157.7 mg,A组与另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2、11.58,P<0.01)。B组术后5 min VAS评分、术中躁动及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A组和C组低,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和B组双合诊阴道检查的耐受性评分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13、7.66,均P<0.05)。B组苏醒后5 min意识恢复及肢体动作协调性优于C组和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13、7.66,均P<0.05)。B组苏醒后5 min意识恢复及肢体动作协调性优于C组和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75和4.88,均P<0.05)。结论地佐辛0.05 mg/kg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手术,镇痛效果确切,能有效缓解吸宫术后的子宫收缩性疼痛,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减少丙泊酚用量并加快患者无痛人流术后意识及定向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麻醉诱导前预先注射美蓝以缓解注射丙泊酚所致注射部位疼痛的效果。方法 2011年4-8月,方便抽样法抽取绍兴市人民医院行下肢骨科手术的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C 3组各40例,在麻醉诱导静脉注射丙泊酚前1min,3组患者分别预先注射美蓝25、50mg及生理盐水3ml,评价3组患者注射部位疼痛的程度。结果 B组患者重度疼痛例数明显少于A组(P<0.05),A组和B组发生疼痛的例数均少于C组(均P<0.05);A、B组患者丙泊酚注射部位疼痛的发生率分别为47.5%和40.0%,与C组(9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术后24h随访,患者尿液均未出现蓝色。结论预先静脉注射美蓝能有效缓解麻醉诱导注射丙泊酚所致注射部位疼痛,其中预先注射美蓝50mg缓解注射部位疼痛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3种镇痛方法用于人工流产术的镇痛、扩张宫颈等临床效果.方法: 400例有手术适应证且自愿接受人工流产术的早孕患者分为4组,每组100例.其中A组予利多卡因行子宫颈旁神经阻滞麻醉;B组予丙泊酚行静脉注射麻醉;C组予哌替啶与异丙嗪联合静脉注射麻醉;D组不采取任何麻醉措施.比较4组的手术时间、术中疼痛程度、宫颈松弛率、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40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4组的镇痛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从低至高依次为B组、C组、A组、D组,B组达到100%显效.A、C组的宫颈松弛率均明显高于B、D组(均为P<0.01),而B组的宫颈松弛率高于D组(P<0.05).A组、B组、C组的人工流产综合反应发生率均比D组低(均为P<0.05).A组发生子宫穿孔1例(1%),吸宫不全2例(2%);D组发生子宫穿孔4例(4%),吸宫不全8例(8%).B、C组均无发生子宫穿孔及吸宫不全.4组的术中出血超过20 mL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使用利多卡因、丙泊酚、哌替啶加异丙嗪的麻醉镇痛方法能明显降低人工流产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其中以异丙酚静脉注射镇痛效果最佳,哌替啶加异丙嗪或利多卡因对扩张宫颈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低流量吸氧和静脉注射甘露醇联合应用对鼻部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探讨鼻部手术后缓解疼痛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160例鼻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C、D 4组,每组各40例.术后A组给予20%甘露醇125 ml静脉注射,B组用鼻导管经口低流量吸氧,C组同时给予20%甘露醇125ml静脉注射和鼻导管经口低流量吸氧,D组为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采用McGill疼痛评估方法,观察4组镇痛效果.结果 疼痛评分:C组低于A、B组,A、B组低于D组(P<0.01).鼻部肿胀程度:C组较B组(P<0.01)和A组(P<0.05)轻,A组较D组轻(P<0.01),B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低流量吸氧和静脉注射甘露醇能缓解鼻部手术后疼痛,两者联合应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朱保锋  沈君华  刘颖 《临床急诊杂志》2011,12(3):151-152,154
目的:探讨盐酸戊乙奎醚联合间苯三酚治疗急诊肾绞痛的疗效.方法:将急诊诊断为肾绞痛的126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盐酸戊乙奎醚联合间苯三酚组):给予盐酸戊乙奎醚针剂1 mg肌肉注射,继以间苯三酚8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B组(间苯三酚组):给予间苯三酚8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C组(抗胆碱能药物组):给予阿托品0.5 mg肌肉注射,继以山莨菪碱1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脉滴注(糖尿病患者改用生理盐水稀释).观察3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率及不良反应.结果:A、B、C组有效率分别为92.8%,76.2%和53.8%,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盐酸戊乙奎醚联合间苯三酚对肾绞痛的镇痛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1):2459-2460
选取本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经直肠超声引导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的102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A组、B组和C组各34例。A组病例未经麻醉处理直接给予穿刺活检术,B组病例在前列腺尖部与精囊连接处采用利多卡因注射,C组患者经静脉给予右美托咪定。观察三组患者穿刺活检术中与术后的疼痛状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予以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 B组与C组患者的术中、术后VAS评分均显著好于A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患者的术中VAS评分明显好于B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三组间直肠出血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前列腺穿刺活检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静脉全麻可显著降低病患术中与术后的疼痛感受,并且不会增加术中出血量以及临床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山莨菪碱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脾可欣颗粒口服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720例,随机分为对照A组、B组、C组与观察组(D组),A组(165例)给予常规治疗,B组(17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脾可欣颗粒口服,C组(169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山莨菪碱足三里穴位注射,D组(21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山莨菪碱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脾可欣颗粒口服。[结果]治疗3d后总有效率D组与A组、B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C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与A组、B组、C组病程及轮状病毒转阴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山莨菪碱足三里穴位注射联合脾可欣颗粒口服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确切,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缓解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静脉滴注痛的效果。方法:30例ASAⅠ~Ⅱ级的椎管内麻醉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例,在静脉滴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前A组静脉注射2%利多卡因2mL,B组静脉注射氯胺酮100μg/kg,C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L。观察静脉滴注疼痛发生率和疼痛评分及循环等改变。结果:A组、B组静脉滴注疼痛发生率和疼痛评分低于C组(P<0.05),A组、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滴注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前静脉注射2%利多卡因2mL或静脉注射氯胺酮100μg/kg可缓解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静脉滴注疼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复方亚甲蓝长效止痛剂用于肛肠科手术后止痛的效果及最佳止痛时机。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7年9月在我院肛肠科进行手术治疗的2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57例、B组58例、C组57例和D组58例,其中A、C组镇痛方式为常规镇痛,B、D组为超前平衡镇痛,A、B组用药为利多卡因、地塞米松、盐酸布比卡因,C、D组用药为利多卡因、地塞米松、亚甲蓝、甲磺酸罗哌卡因、0.9%Na Cl溶液。比较四组患者术后48 h内的疼痛评分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D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其他三组,B、C组的疼痛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的疼痛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肛肠科手术中使用复方亚甲蓝能长效止痛,且选择超前平衡镇痛,镇痛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3个切口(剑突下、脐上、右侧腹部)的疼痛程度及切口镇痛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的关系。方法选择接受择期LC的患者10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SA)Ⅰ级,手术方式均为传统三孔法,随机分为5个组:剑突下切口组(A组)、脐上切口组(B组)、右侧腹部切口组(C组)、全部切口组(D组)、对照组(E组),每组20例。手术结束缝合切口前,A组在剑突下切口给予0.5%罗哌卡因3 ml局部全层浸润;B组在脐上切口给予0.5%罗哌卡因3 ml局部全层浸润;C组在右侧腹部切口给予0.5%罗哌卡因3 ml局部全层浸润;D组分别在全部3个切口给予0.5%罗哌卡因各3 ml局部全层浸润;E组分别在全部3个切口给予生理盐水各3 ml局部全层浸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于患者出手术室时、术后2 h、术后4 h、术后8 h、术后16 h和术后24 h对患者进行VAS疼痛评分,并且记录各组患者在术后24 h内发生恶心呕吐的情况。结果各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列的合计可以看出:随时间延长,患者VAS评分逐渐下降。由行的合计可以看出:5个组VAS评分从低到高依次为:A组D组C组B组E组。5个组在不同时间上的VAS评分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16,P=0.000)。组间两两比较:A、D组的VAS评分与B、C组的VAS评分与E组的VAS评分互相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D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与C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有差异(A组35%、B组5%、C组40%、D组20%、E组45%),B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9,P=0.034)。结论 LC后,剑突下切口的疼痛是患者术后疼痛的主要来源,在剑突下切口做局部浸润较其他两个切口能降低患者的VAS疼痛评分。在脐上切口做局部浸润较其他两个切口能降低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静脉留置针封管方法对喹诺酮类药物致静脉炎及导管堵塞的影响.方法 选取单用喹诺酮类药物治疗的患者180例,按用药顺序随机分为A、B、C3组,各60例.A组用肝素盐水(25U/ml)2.5ml正压封管;B组用0.9%氯化钠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封管;C组先用0.9%氯化钠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再用肝素盐水(25U/ml)2.5ml正压封管.结果 C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导管堵塞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留置针输入喹诺酮类药物后,较为理想的封管方法是先用0.9%氯化钠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再用肝素盐水2.5ml正压封管,可降低静脉炎与导管堵塞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利多卡因联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胃镜检查与治疗的最适宜浓度及剂量.方法将800例行胃镜检查与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100例,采用0.33%丙泊酚沣射液缓慢静脉注射麻醉;B组200例,采用浓度<0.1%,剂量为(0.1-0.5)mg·kg-1的利多卡因联合0.33%丙泊酚注射液缓慢静脉注射麻醉;C组400例,采用浓度为0.1%-0.15%,剂量为(0.5-1.0)mg·kg-1的利多卡因联合0.33%丙泊酚注射液缓慢静脉注射麻醉;D组100例,采用浓度为0.15%-0.20%,剂量为(10.-1.5)mg·kg-1的利多卡因联合0.33%丙泊酚注射液缓慢静脉注射麻醉.记录各组用药时局部刺激反应、术中体动情况、呼吸暂停、丙泊酚用量、术后苏醒时间及心电监测仪监测结果.结果 4组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等变化均在正常范围内,均未发生呼吸暂停.C组与D组局部刺激反应发生率、术中体动发生率、丙泊酚应用剂量均显著低于A组与B组(P<0.05或0.01);C组术后苏醒时间显著快于A组、B组和D组(P<0.01),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率、呼吸频率波动幅度相似文献   

17.
静脉输液拔针角度与疼痛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拔针角度与疼痛之间的关系。方法将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将200例住院患者根据不同拔针角度随机分为4组,即A组5,°B组10,°C组15,°D组20°;在输液完毕后,以不同角度快速拔针,采用数字评定量表(NRS)方法,测量每个患者的疼痛得分,采用组间比较。结果A组与其他各组的疼痛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组和B组与D组之间疼痛得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输液拔针角度越大,疼痛越明显,建议拔针最佳角度为5°。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静脉预先注射地佐辛预防丙泊酚注射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160例拟在全麻下行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利多卡因组(L组)、芬太尼组(F组)和地佐辛组(D组),每组40例。C组经静脉预先注射生理盐水3ml,L组预先注射利多卡因30mg,F组预先注射芬太尼0.1mg,D组预先注射地佐辛10mg。2分钟后推注0.5mg/kg丙泊酚,同时行注射部位疼痛评分。结果 L组、D组丙泊酚注射痛总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低于C组(P<0.05);D组丙泊酚注射痛总发生率低于F组(P<0.05),D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F组(P<0.05)。结论静脉预先注射地佐辛能有效减轻丙泊酚注射痛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局麻药物对全麻气管插管及拔管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行全麻气管插管的150例择期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咽喉部的不同预处理方式将其分为A组(石蜡油)、B组(利多卡因喷雾+石蜡油)、C组(利多卡因喷雾+利多卡因乳膏涂抹)、D组(利多卡因喷雾+达克罗宁胶浆涂抹)、E组(达克罗宁胶浆含服+达克罗宁胶浆涂抹)、F组(达克罗宁胶浆含服+利多卡因乳膏涂抹),每组25例。比较六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插管即刻,A、B、E、F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高于插管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拔管即刻,A、B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均高于拔管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插管前,C组的收缩压、平均动脉压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即刻,C、D、E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E、F组的咽痛、呛咳及声嘶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麻诱导时于患者咽喉部喷入盐酸利多卡因及术前含服达克罗宁胶浆均能减少插管时咽喉...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8):1702-1704
目的探讨维生素K2对大鼠胶原蛋白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影响研究。方法我院2013年7月~2014年2月采用成年雄性SD大鼠80只建立大鼠胶原不完整腹壁疝模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8组,每组10只,A组:空白组(PH);B组:单纯腹壁注射β-氨基丙晴(BAPN)组;C组:单纯腹壁注射维生素K2组;D组:单纯腹壁手术组,E组:腹壁注射BAPN+注射维生素K2组,F组:腹壁注射BAPN+腹壁手术组;G组:腹壁注射维生素K2腹壁手术组;H组:腹壁注射BAPN+腹壁手术组,记录各组腹壁疝发生例数,计算各组腹壁疝的发生率;定量、PCR检测大鼠腹壁组织在不同处理因素下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变化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表达变化。结果 B、C、D组间发生腹壁疝情况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F、G组间腹壁疝发生情况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组发生腹壁疝情况显著低于其他各组,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28d MMP-2水平与第14d比较略有减低,E、F、G、H组28d MMP-2水平与14d比较则显著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组第28d MMP-2水平显著低于除A组外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28d TIMP-2水平、I/III型胶原蛋白比值与第14d比较略有提高,而E、F、G、H组第28d TIMP-2水平、I/III型胶原蛋白比值与第14d比较则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组第28d TIMP-2水平、I/III型胶原蛋白比值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K2可通过抑制MMP-2表达促进胶原表达增加预防因胶原因素而发生的腹壁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