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探讨不同性别大学新生超重和肥胖及高血压与静息心率(RHR)过快(RHR>100次/min)的相关性,为心血管病早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年9月对江汉大学4 362名大学新生进行身高、体重、血压及RHR测量,观察身高、体重、血压及RHR过快分布情况,分析不同性别大学新生超重肥胖及高血压对RHR过快的影响.结果 大学新生RHR过快检出率为1.81%,男生(2.03%)高于女生(1.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9,P>0.05).随着体质量指数(BMI)和血压的增加,男、女生RHR过快检出率均呈上升趋势;校正混杂因素后,男生超重肥胖发生RHR过快风险是体重正常者的1.13(95%CI=1.05~2.59)和2.87倍(95%CI=1.99~4.88),女生则是1.34(95%CI=1.11 ~2.85)和3.83倍(95%CI=2.12~8.84);男女生高血压患者发生RHR过快风险分别是血压正常者的15.52和17.81倍.结论 大学新生超重肥胖及高血压与RHR过快具有密切的关系,高血压患者发生RHR过快风险较高,对BMI及血压的监测有助于预防和控制心血管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西藏自治区(西藏)藏族人群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与超重肥胖的交互作用对原发性高血压患病风险的影响。方法 2020年6月—2021年10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西藏阿里地区、那曲市和山南市18~80岁藏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Hcy检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HHcy和超重肥胖对高血压患病风险的影响,并分析其交互作用。结果 共参与调查居民4 284名,该地区高血压患病率为28.03%,有1 928例(45.00%)的居民超重肥胖,有3 039例(70.94%)的居民患HHcy。在调整混杂因素后,超重肥胖者患高血压的风险为非超重肥胖者的1.75倍(95%CI:1.47~2.07),HHcy患者高血压的患病风险为Hcy正常者的2.08倍(95%CI:1.70~2.54),超重肥胖且HHcy患者高血压患病风险为非超重肥胖且Hcy正常者的4.00倍(95%CI:3.08~5.20)。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超重肥胖及HHcy的交互作用超额相对危险度、交互作用归因比和协同指数分别为0.92 (95%CI:0.22~...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学龄儿童身高、体重、血压的变化趋势及性别差异,探索超重肥胖与儿童高血压的关系,为降低儿童高血压发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取来自2013—2018年深圳市10所小学学生连续体检监测数据,经个人信息匹配形成纵向数据,计算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血压变化。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超重肥胖与高血压的关联。  结果  男女生体重、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均随年龄增长升高且有性别差异(t/Z=3.89~31.52,P值均 < 0.05)。女生身高增速在8~11岁高于男生,10岁达到身高增速高峰,男生则比女生晚2年,男、女生分别为7.68,7.42 cm。男、女生体重和血压增速相似。身高增速与血压增速有同步趋势,身高增速高峰阶段血压增速也为高峰。广义估计方程分析结果显示,儿童总体肥胖OR值(95%CI)为1.62(1.48~1.81),超重OR值(95%CI)为2.01(1.75~2.30)(P值均 < 0.01)。  结论  儿童身高、体重、血压变化有性别差异,身高和血压的增速呈同步趋势,儿童超重和肥胖可增加血压偏高/高血压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分析2014年广州市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单纯腹型肥胖、复合型肥胖与血压之间的关联性,旨在为高血压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广州市11个区的15所小学和15所中学的13 004名7~18岁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协方差分析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儿童青少年肥胖类型与血压水平[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及血压偏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协方差分析显示,男生和女生中不同肥胖类型学生间SBP和DBP平均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在男生中,超重肥胖、复合型肥胖的SBP、DBP水平均高于正常体重学生(P值均<0.01);女生中,血压水平在不同类型肥胖的变化趋势大体为复合型肥胖>腹型肥胖>超重肥胖>正常体重.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和女生的复合型肥胖与血压偏高风险的关联性最强(男生:OR=4.40,95%CI=3.61~5.36;女生:OR=5.25,95%CI=4.16 ~ 6.64).在男生中,超重肥胖者的血压偏高风险亦高于正常体重者(OR=2.68,95%CI=1.31 ~5.49),但腹型肥胖者与血压偏高之间未见统计学关联.女生中,腹型肥胖和超重肥胖与血压偏高的关联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肥胖是引起儿童青少年血压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其中复合型肥胖学生中引起血压升高的风险最高,其次是超重肥胖或腹型肥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杭州市江干区7~12岁儿童体质指数(BMI)和血压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杭州市江干区26所小学学生的身高、体重、血压及心率等体检资料,分析体质指数与血压的相关性。结果 27 600名7~12岁学生中,男生超重2 460人(16.64%)、肥胖1 568人(10.60%);女生超重1 065人(8.31%)、肥胖669人(5.22%),男生超重率和肥胖率均明显高于女生(P0.01)。高血压检出3 544人(12.8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正年龄、性别因素后,超重或肥胖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儿童BMI与血压密切相关,儿童超重和肥胖会增加高血压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2018年店口镇成人肥胖流行现状,并探讨其与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 2018年5月—2019年2月应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店口镇3个行政村和2个社区的18~69岁成年居民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资料,并对调查对象进行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等测量。结果 共调查店口镇18~69岁成年居民4 896人,其中超重、肥胖、腹型肥胖检出率分别为35.00%、16.20%和39.95%。男生超重、肥胖、腹型肥胖检出率均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段、不同受教育程度的超重、肥胖、腹型肥胖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检出高血压患者982例,患病率为20.06%。以高血压患病率为因变量,以研究对象的肥胖状况及人口学特征作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受教育程度、高血压家族史、BMI、腹型肥胖与高血压患病存在密切相关性(P<0.05);在校正年龄、受教育程度及高血压家族史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超重者高血压患病风险是正常体重者的1.934倍,肥胖者高血压患病风险是正常体重者的6.012倍,腹型肥胖者高血压患病风险是正常体型者的4.089倍。结论 店口镇成人居民超重肥胖状况不容忽视,高血压处于较高流行水平。超重和肥胖是影响该地区成人居民高血压患病率的重要危险因素,针对肥胖流行特点进行高风险人群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重肥胖及年龄与高血压患病的关系,以及两者对高血压患病的交互作用。方法 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超重肥胖及年龄与高血压患病的关系;采用相加交互作用模型,通过相加交互超额相对危险度(the relative excess risk of interaction, RERI)、归因比(the attributable proportion due to interaction, AP)和交互作用指数(the synergy index, SI),探讨两者对于高血压患病的交互作用及其强度。结果 本研究纳入1 215名调查对象,高血压患病率为33.17%,其中≥60岁人群为67.85%。对相关因素进行调整后,年龄≥60岁的高血压患病风险是<60岁的8.56倍(95%CI:6.39~11.47),超重肥胖者的高血压患病风险是非超重肥胖者的2.13倍(95%CI:1.64~2.76)。在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60岁超重肥胖、≥60岁非超重肥胖、≥60岁超重肥胖人群的高血压患病风险,分别是<60岁非超重肥胖人群的3.14倍(95%...  相似文献   

8.
探讨父母超重肥胖对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影响,为从父母因素方面入手预防儿童超重肥胖提供参考.方法 方便抽取北京市昌平区小学二~五年级和初一、初二年级的749名7~ 15岁学生.测量学生的身高、体重,并通过调查问卷获得父母的身高与体重.分别按照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体质量指数(BMI)超重、肥胖筛查标准和我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界限,将学生和父母划分为非超重、超重/肥胖.采用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父母超重肥胖对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影响.结果 749名儿童青少年中,超重肥胖者占36.7%(275/749).父亲的超重肥胖率为65.6% (491/749),母亲为33.6% (252/749).父母均超重肥胖、仅父亲超重肥胖、仅母亲超重肥胖的儿童青少年发生超重肥胖的危险性分别是父母均非超重者的3.95倍(95% CI=2.41 ~6.48)、3.11倍(95% CI=1.97 ~4.93)和2.74倍(95% CI=1.45~5.18).男生发生超重肥胖的风险最高的为双亲均超重肥胖者,其次为仅父亲超重肥胖者;女生父母均超重肥胖者、仅父亲超重肥胖者和仅母亲超重肥胖者发生超重肥胖的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父母超重肥胖是儿童超重肥胖的重要危险因素,且存在子女性别差异;仅父亲超重肥胖对于男生的影响大于母亲,应作为今后儿童肥胖防控的重点方面.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天津市宝坻区60岁及以上老年居民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 WC)以及腰围身高比(waist-to-height ratio, WHtR)与高血压患病率的关联。   方法   本研究对2018年4-5月参加天津市宝坻区口东卫生院体检的老年人(≥60岁)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采用分层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BMI与WC(或WHtR)对高血压的联合作用和交互作用。   结果   共邀请1 692人, 1 417人(83.75%)参与本研究。老年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为46.36%、BMI超重和肥胖者占66.50%、WC中心型肥胖者占74.66%、WHtR超重和肥胖者占75.38%。与BMI或WC正常相比, BMI超重(OR=1.65, 95% CI:1.19~2.30)和肥胖(OR=3.41, 95% CI:2.23~5.20)及WC中心型肥胖(OR=1.49, 95% CI:1.00~2.23)均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BMI联合WC超重/肥胖(OR=2.49, 95% CI:1.78~3.46), 或BMI联合WHtR超重/肥胖(WHtR超重: OR=2.05, 95% CI:1.41~2.99;WHtR肥胖: OR=2.37, 95% CI:1.50~3.76)的患病风险高于后者单独作用的风险(WC超重/肥胖: OR=1.39, 95% CI:0.90~2.15;WHtR超重: OR=1.02, 95% CI:0.62~1.66;WHtR肥胖: OR=1.44, 95% CI:0.55~3.81)。   结论   三项指标中, BMI与高血压患病的关联性最强, 且BMI超重/肥胖增强WC(或WHtR)与高血压的关联, 提示控制BMI相关体重指标在正常范围内有助于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体质量指数(BMI)的世居高原藏族大学生移居平原初期肝脏功能变化规律,为世居高原藏族脱适应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  方法  选取从高原(西藏)初入平原(陕西)的3 035名藏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脱适应症状筛查。将受试者分为体重偏轻、体重正常、超重及肥胖4组,分别于初入平原3,6,9 d检测肝脏功能指标。采用χ2检验比较各组肝功能指标异常率,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BMI与肝功能指标异常的关系。  结果  超重藏族男生与肥胖藏族男女生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超重藏族男生和肥胖藏族女生的总胆汁酸(TBA)在脱适应初期均高于体重正常组(P值均 < 0.05)。在脱适应3,6,9 d,指标总体呈上升趋势的包括超重组男、女生直接胆红素(DBIL)、肥胖组女生血清总蛋白(TP)、球蛋白(GLOB)(P值均 < 0.05)。超重组男生ALT(13.9%),肥胖组男、女生ALT(34.3%,26.7%)、GGT(11.4%,13.3%)和女生AST(10.0%)肝功能指标异常率高于体重偏轻(2.8%,3.5%,0,1.0%,1.5%)、正常组(3.5%,3.4%,0.9%,3.6%,4.1%)(χ2值分别为48.07,20.55,20.55,17.93,10.23,P值均 < 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年龄和性别因素后,超重与ALT(OR=2.10,95%CI=1.20~3.62)异常呈正相关,肥胖与ALT(OR=5.50,95%CI=4.23~7.40)、GGT(OR=4.10,95%CI=2.03~6.74)异常均呈正相关(P值均 < 0.05)。  结论  世居高原藏族大学生移居平原初期,肝脏功能指标变化与BMI相关。超重肥胖者肝功能损伤指标异常率较高。肥胖高危人群从高原移居平原地区时需进行健康检查及医务监督。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腰围、体质指数综合评价成人高血压患病风险。方法:按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贵州省12个县(市/区)18岁及以上9280名常驻居民进行调查。结果:高血压患病率有随BMI增高而增高的趋势,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的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22.37%、36.59%和51.73%,青年人中肥胖人群患高血压风险最大男性OR=4.171(95%CI=2.872~6.058),女性OR=5.071(95%CI=3.402~7.560),而在超重人群中则以老年组患高血压风险最大,男性OR=1.983(95%CI=1.339~2.937),女性OR=2.503(95%CI=1.801~3.479)。结论:与正常体重相比,超重肥胖人群患高血压危险逐步增加,控制青年人肥胖和老年人群超重对于降低人群的高血压患病水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贵州省5个监测地区成人超重肥胖流行现状,并分析与慢性病的关系。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010—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中贵州省云岩区、白云区、德江县、黔西县及三穗县5个监测地区3682名18岁及以上常住人群进行身高、体重、血压测量和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糖的测定。分析超重、肥胖及中心型肥胖在人群的分布及与糖尿病、血脂异常和高血压的关系。结果贵州省5个监测地区成人超重率为27.0%,肥胖率为7.5%,中心型肥胖率为16.9%。男性和女性的中心型肥胖率均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且中心型肥胖率以老年人(≥60岁)最高(χ~2=32.03,P<0.001),女性中心型肥胖率高于男性(χ~2=4.2,P=0.04)。在控制年龄、性别、地区因素的情况下,超重者患糖尿病、血脂异常和高血压风险分别为非超重者的1.4倍、1.4倍和2.0倍(95%CI 1.0~2.0、1.2~1.7、1.6~2.5,P<0.05);肥胖者患糖尿病、血脂异常和高血压的风险则是非肥胖者的2.6倍(95%CI 1.7~4.1,P<0.001)、1.5倍(95%CI 1.1~1.9,P<0.001)和3.7倍(95%CI 2.7~5.1,P<0.001);中心型肥胖会增加患糖尿病(OR=2.18,95%CI 1.58~3.01,P<0.001)及高血压(OR=2.2,95%CI 1.74~2.57,P<0.001)的风险。结论成人超重与肥胖是糖尿病、血脂异常和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中心型肥胖则是高血压和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6~12岁儿童高血压检出率,探讨体质指数(BMI)对高血压的影响。方法测量成都市2462名6~12岁小学生的血压、身高和体重,按BMI将受检对象分为正常、超重和肥胖组,分析比较各组血压的差异及血压与BMI的关系。结果在校学生中高血压总检出率7.27%(179/2462),其中男生95名,检出率为7.84%,女生84名,检出率为6.70%;高血压检出率在肥胖、超重和正常组学分别为24.37%(40/165)、14.11%(42/298)和,4.85%(97/1999),肥胖组>超重组>体重正常组(P<0.01,P<0.05);SBP和DBP值都是肥胖组>超重组>体重正常组(P<0.001);偏相关分析:BMI与SBP和DBP呈正相关(r分别为0.3145、0.2932,P<0.01)。结论儿童血压与年龄、BMI呈正相关,超重和肥胖者高血压危险性明显增加,提示防治儿童超重和肥胖是预防高血压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超重/肥胖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sycteinemia, HHcy)之间的交互作用对高血压发病的影响。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3年5月―2014年6月在湖南省抽取长沙、株洲、岳阳、衡阳、永州、湘西6个样本地区,再将每个样本地区随机抽取城市和农村各2个社区,共24个社区中所有30岁及以上且常住5年及以上共5 258名居民作为调查对象进行体格检查、问卷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超重/肥胖和HHcy与高血压发病风险的关联强度,并分析相加模型和相乘模型交互作用。  结果  具有完整数据的4 012名对象中,患高血压者1 538例,高血压患病率为38.3%;有39.3%的居民超重/肥胖,有35.1%的居民患HHcy。在调整了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教育程度、吸烟、饮酒、饮食和体力活动等混杂因素后,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超重/肥胖者患高血压的风险为非超重/肥胖者的2.801倍(OR=2.801, 95% CI: 2.407~3.261),HHcy患者高血压的患病风险为Hcy正常者的3.488倍(OR=3.488, 95% CI: 3.000~4.055),超重/肥胖且HHcy患者高血压患病风险为非超重/肥胖且Hcy正常者的10.205倍(OR=10.205, 95% CI: 8.120~12.826)。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超重/肥胖及HHcy的交互作用超额相对危险度、交互作用归因比和交互作用指数分别为5.218(95% CI: 3.213~7.222)、0.527(95% CI: 0.420~0.634)和2.415(95% CI: 1.848~3.156),即超重/肥胖和HHcy对高血压患病具有相加交互作用。本研究未发现超重/肥胖和HHcy之间对高血压患病的相乘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OR=1.246, 95% CI: 0.920~1.688)。  结论  超重/肥胖和HHcy均可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且两者的相加交互作用增加了患高血压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北京市顺义区人群体重指数(BMI)、腰围、年龄及性别对血压的影响。方法运用与人口规模成比例的概率抽样方法抽取18~79岁顺义区常住居民3840人,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及体格测量表对调查对象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结果高血压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高而增高,60岁组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60岁以上组,男女性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BMI值的增大,高血压患病率逐渐增高;腰围异常者高血压患病率亦高于腰围正常者,患高血压的风险增大(男性OR=2.329,95%CI:1.912~2.836;女性OR=4.806,95%CI:3.940~5.862);体重指数正常组、超重及肥胖组中,腰围异常者高血压患病率均高于同组腰围正常者;BMI及腰围是高血压分级的影响因素。结论应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有效预防和控制超重、肥胖,降低高血压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6.
中国成人腰围、体质指数与高血压关系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 采用腰围(WC)、体质指数(BMI)综合评价中国18~69岁成年人中心性肥胖者高血压患病风险.方法 利用2004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样本人数,采用多级抽样方法抽取18~69岁成年人30 686人,采用问卷调查和人体测量方法收集数据,比较各BMI组别中心性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的OR值.结果 体质指数正常、超重和肥胖组中,男性中心性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26.1%,32.0%和49.2%;女性中心性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22.5%,28.2%和41.5%;除男性肥胖组外,中心性肥胖者高血压患病率均明显高于同组内的正常腰围人数(P<0.01);调整混杂因素(年龄、吸烟状况、饮酒状况和锻炼等)后,与正常腰围人群比较,各BMI组别中男性中心性肥胖者患高血压患病的OR值分别为1.9(95%CI=1.6~2.3),1.6(95%CI=1.3~1.9),1.6(95%CI=0.7~3.7);女性患高血压患病OR值分别为1.5(95%CI=1.3~1.8),1.4(95%CI=0.2~1.6),2.5(95%CI=1.2~5.2).结论 中心性肥胖者与正常腰围者比较具有更高的高血压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吉林省延边地区不同指标肥胖汉族青少年高血压患病特点。方法于2008-2009年在延边地区安图县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4所学校高三汉族学生1 785人,于清晨空腹安静状态下测量全部学生身高、体重、腰围(WC)及血压,分别以体质指数(BMI)和腰围作为评价肥胖的指标。结果在BMI正常、超重和肥胖男生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18.5%、39.1%和56.0%,女生分别为6.7%、14.3%和33.3%,不同体重男女生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男2=37.8,χ女2=17.9,均P<0.00);在腰围正常和异常男生中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20.8%和3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超重和肥胖学生高血压患病危险性明显升高,其OR值分别为6.008和2.668;BMI和WC均异常组、单纯BMI异常组及单纯WC异常组的高血压患病危险性(OR值)依次为3.586、2.777和0.500。结论青少年BMI对血压升高的影响可能大于WC,且具有计量反应关系;BMI合并WC明显升高高血压患病危险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中国成年人高血压的区域聚集性及危险因素,探讨多水平模型在高血压危险因素研究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于2000-2001年从中国10地区共抽得年龄在35~74岁之间的15 540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MLwiN 2.02软件对数据进行二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拟合.结果 高血压的患病存在地区聚集现象,方差成分系数为3.1%.在调整了年龄和性别的影响后,全身型肥胖人群(BMI≥28 kg/m2)和超重人群(BMI 24~27.9 kg/m2)分别为BMI正常人群(18.5~23.9 kg/m2)患高血压风险的4.50(95%CI:4.00~5.06)和2.26(95%CI:2.07~2.46)倍;中心型肥胖人群(男性腰围≥85 cm或女性≥80 cm)为正常腰围人群患高血压风险的2.62(95%CI:2.42~2.83)倍;片油三酯、总胆固醇、血糖、低密度脂蛋门胆固醇含量升高或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降低者患病风险分别为正常者高血压患病风险的2.10(95%CI:1.89~2.33)、2.08(95%CI:1.84~2.35)、1.85(95%CI:1.60~2.14)、1.58(95%CI:1.38~1.81)和1.49(95%CI:1.32~1.69)倍,饮酒人群为不饮酒人群患高血压风险的1.15(95%CI:1.05~1.27)倍.结论 高血压的发生不仪与个体肥胖、血糖升高、血脂异常和饮酒等危险因素有关,还受所居住区域环境因素的影响;在高血压的一级预防中,既要关注高危人群,还要重视以一般人群为基础的群体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江苏省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流行状况,探讨超重、肥胖与MS的关联。方法 数据源于2015—2019年度江苏省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对56 575名纳入分析的60~75岁老年人群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血生化检测资料进行分析,计算MS及其组分患病情况,分析超重、肥胖与MS的关联。结果 ≥60岁老年人群MS患病率为33.1%,超重、肥胖者的患病率分别为62.5%和35.9%。各组分中,高血压患病率最高,为82.1%,其次为高血糖(48.0%)、腹型肥胖(31.5%);各组分组合比例最高的为腹型肥胖+高血压+高血糖,占22.4%。与体重正常者相比,超重和肥胖者发生MS风险的OR值分别为3.704(95%CI:3.521~3.897)和11.188(95%CI:10.546~11.869),男性肥胖者与MS的关联强度高于女性(16.231 vs. 8.448),性别和肥胖的乘积项具有相乘交互作用(χ2=136.214,P<0.001)。结论 超过60%的肥胖者患有MS,男性肥胖者MS患病风险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20.
探讨大学新生血压及其与体质量指数(BMI)的相关性,为制定大学生高血压早期预防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对2014级江汉大学3 996名大学新生进行血压、身高及体重测量,分析高血压前期检出率及其与BMI的关系.结果 大学新生高血压前期检出率为31.08%,男生检出率(47.92%)高于女生(16.52%)(χ2=457.499,P<0.01);大学男、女新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8.78%,10.78%和8.20%,1.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1.345,92.500,P值均<0.01);男、女生血压平均值和高血压前期检出率均随BMI增高呈上升趋势,体重过低组、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男生高血压前期检出率分别为30.10%,46.74%,60.06%和64.47%(χ2=79.488,P<0.01),女生分别为10.21%,15.08%,33.77%和51.35% (χ2=95.219,P<0.01).相关分析显示,BMI与收缩压、舒张压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93,0.239,P值均<0.05).男性、BMI为大学生高血压前期发生影响因素值分别为2.47,1.52.结论 大学新生高血压前期的检出率较高,且与BMI增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