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的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各项临床指标的对比研究,探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为117例≥60岁结直肠癌患者行肿瘤根治术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A组)55例,传统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B组)62例。对比分析两组的一般情况(ASA评分)、手术病理分级(Dukes分期)、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前及术后心肺功能、术中气道压力、酸碱平衡、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标本淋巴结阳性率等围手术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ASA评分、合并症、病理分级及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患者心功能指标心脏指数、射血分数、肺功能指标动脉血PaCO2、pH值腹腔镜组均有所增高(P0.05),但术后1d再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气道压力腹腔镜组明显增高,可通过麻醉改变呼吸指数调整。腹腔镜组胃肠恢复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开腹组(P0.05);术中出血、术后相应并发症腹腔镜组明显少于开腹组(P0.05);死亡率、术后淋巴结获取数、阳性率及直肠癌环周切缘阳性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为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辅助根治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具有出血少、康复快、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老年患者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的住院时间与近期并发症.方法 检索 2000 年至 2013 年国内外临床中心公开发表的结直肠癌腹腔镜与开腹根治术近期并发症的非随机对照研究( Non-randomized comparative studies,NRCs )文献,提取相关指标后综合分析.结果 腹腔镜与开腹治疗的患者基本特征均衡.尿路感染发生率、吻合口瘘发生率与开腹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79、P = 0.31 ).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肠梗阻、心血管疾病及术后住院时间与开腹组根治术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中术后近期总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开腹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 < 0.01 ).结论 非随机对照研究资料研究显示,老年患者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具有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的优势,可以考虑作为老年患者结直肠癌根治术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腹腔镜和传统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由同一手术组完成的45例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和同期49例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两组的手术安全性、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恢复、肿瘤根治性随访结果.结果: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均无手术死亡病例.腹腔镜组在术中失血、术后恢复、住院时间、术后止痛药剂量、并发症发生率、进食时间明显优于开腹组(P<0.05),但在切除标本中淋巴结个数与开腹组无差统计学异(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06—2014-07间在洛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接受直肠癌根治术的42例直肠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每组21例。其中将接受腹腔镜辅助手术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将行开腹手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3 a无肿瘤生存率。结果 2组均成功完成手术。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或短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3 a无肿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开腹和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手术治疗直肠癌的近期效果相近,但后者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5.
探讨腹腔镜应用于结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将本院收治的122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手术组(LS组)和开腹手术组(0S组),并分别给予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及传统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术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随访3年观察两组患者的复发转移及远期生存率。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能够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同的疗效,且具有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对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实施结直肠癌根治术的83例结直肠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组(观察组)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术后胃肠功能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切除肿瘤直径及切除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两组3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较传统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出血少、并发症少且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其肿瘤根治效果及术后近期生存率与开腹手术相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3月至2013年10月92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8例行腹腔镜手术,64例行传统开腹手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切口总长度、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人均止痛次数、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切口总长度、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人均止痛次数、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除淋巴结数量、术后并发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腹组,腹腔镜手术时间长于开腹手术。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具有患者创伤小、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其手术疗效与开腹手术相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其适应证的掌握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学习曲线的完成、技术水平的完善、手术经验的积累及腔镜设备的改进,手术适应证会逐步扩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手辅助腹腔镜和腹腔镜及开腹手术3种方式应用于直肠癌根治术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接受直肠癌根治术的3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手辅助腹腔镜组101例,腹腔镜组157例,开腹手术组132例。比较3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中转开腹率、淋巴结检出数目、标本长度、下切缘长度、术后恢复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为(231±61)min,明显长于手辅助腹腔镜组的(173±39)min和开腹手术组的(163±38)min(P〈0.01)。手辅助腹腔镜组与腹腔镜组的中转开腹率分别为2.0%(2/101)和3.2%(5/1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8)。手辅助腹腔镜组、腹腔镜组和开腹手术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9%(12/101)、11.5%(18/157)和19.7%(26/1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0)。3组术后标本长度、下切缘长度、清扫淋巴结数目和阳性淋巴结数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手辅助腹腔镜组与腹腔镜组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开腹手术组(均P〈0.01)。结论手辅助腹腔镜手术与腹腔镜手术一样具有创伤小和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可达到与开腹手术一样的近期肿瘤根治效果,但手辅助腹腔镜手术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经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与常规开腹手术的近期疗效。 方法:对直肠癌根治术的1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腹腔镜组(78例)和传统开腹组(74例),对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术中时间及总住院费用较开腹组明显增加(P<0.05);但腹腔镜组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总住院时间较开腹组显著缩短,且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切口疼痛指数、手术切口均明显小于开腹手术(均P<0.05),两组间术后切除标本淋巴结清扫数目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7%,开腹组为18.9%,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切口感染和肠梗阻发生率差异更为显著(P<0.01)。 结论: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较,经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却不降低,总住院时间短的优点,是外科手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早期结直肠癌的效果。2015年1月—2017年9月,140例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70例(对照组),70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观察组)。记录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开始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切口长度、标本切除长度、淋巴结清除数及术后住院时间。记录两组手术并发症,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果显示,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无中转开腹。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02.41±6.47)min明显长于对照组(176.58±7.14)min,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开始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并发症2.9%(2/70)低于对照组5.7%(4/70,P0.05)。术后并发症为15.7%(11/70)明显低于对照组37.1%(26/70,P0.05)。观察组术后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更具优势,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具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评价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2011年4月至2015年4月接受治疗的49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7例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22例行传统开腹手术(开腹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复发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自主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生存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开腹组(P<0.05)。结论:熟悉腹腔镜手术的操作技巧,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手术是安全、可靠的,疗效确切,患者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康复快,可作为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腹腔镜和同期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在肿瘤学结果的差异;观察腹腔镜形态学下结直肠解剖标志及关键血管区域淋巴清扫程度。方法连续地将符合纳入研究标准的50例结直肠癌患者分别进入腹腔镜组(LO组,27例)和开腹组(CO组,23例),前瞻性比较两组患者肿瘤学结果;观察腹腔镜形态学下解剖标志及血管区骨骼化,评价区域淋巴清扫效果。结果LO组平均手术时间略短于CO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组术中失血量显著少于CO组;两组外科肿瘤学结果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切缘均阴性;腹腔镜形态下特殊恒定的解剖标志利于选择合适的解剖学平面及融合筋膜间隙进行游离从而实施可靠、安全的完整肿块切除、血管骨骼化及关键区域淋巴结清扫;腹腔镜组患者术后与开腹组相比,术后前3天内腹腔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功能恢复指标及总住院时间均显著减少(P〈0.05)。结论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安全、可行,达到同等肿瘤学根治效果;腹腔镜形态学下观察发现肿块切除完整,血管解剖结构清晰,区域淋巴清扫满意;平均手术时间短,失血量少,机体功能恢复快,总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系统性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5年间在本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性手术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手术组和开腹手术组,每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淋巴结数目、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无瘤生存率.结果腹腔镜组和开腹手术组相比较,出血量(120ml vs 150 ml)、肛门排气时间(3.5天vs 4.5天)、术后住院时间(13天 vs 15天),腹腔镜组优于开腹手术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210分钟 vs 200分钟)、淋巴结数目(10 vs 9)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2% vs 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术后5年无瘤生存率为60.5%,开腹手术组为50.5%,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的远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有望成为结肠癌的手术治疗的标准术式,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的近远期疗效,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可行性、肿瘤学安全性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949例直肠癌病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腹腔镜组(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以及开腹组(行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手术相关数据、肿瘤病理学结果和术后随访情况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腹腔镜组394例,开腹组555例,两组在临床基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腹腔镜组在术中出血量、预防性肠造口率、术后肛门恢复排气和排便时间、拔除腹腔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和总住院天数少于开腹组,而手术时间和住院总费用则高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除术中大出血发生率低于开腹组外,在总并发症发生率和其他各并发症发生率上与开腹组相当。(3)两组在肿瘤病理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两组在术后肿瘤复发情况,3、5年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p TNM分期亚组分析显示远期生存情况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安全、可行,其近远期临床疗效与开腹手术相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方法:将我院近4年间122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腹腔镜组62例,开腹组60例。观察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比较,腹腔镜组优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5年生存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腹腔镜行结直肠癌根治术可以达到开腹根治术的效果,且可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腹腔镜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近期疗效及远期生存的差异。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间黔南州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行腹腔镜根治术的22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腹腔镜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行开腹根治术的22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3年生存率,应用胃肠生活质量量表(GIQLI)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较开腹组略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P0.05),但两组清扫淋巴结数目无明显差异(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09%,而开腹组则为22.2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GIQLI评分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均出现明显下降,但腹腔镜组仍明显优于开腹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均得到恢复,腹腔镜组患者生活质量大致恢复至术前水平,而开腹组则恢复较差,组间差异明显(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得到较大幅度提高,且腹腔镜组明显优于开腹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随访3年,Kaplan-Meier分析显示,腹腔镜组3年生存率为47.63%,开腹组为45.26%,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639)。结论: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疗效确切,创伤较小,术中出血量少,胃肠道功能恢复较快,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远期疗效与开腹术相当,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与常规开腹术后患者疼痛反应及细胞免疫水平的差异。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60例结直肠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腹腔镜组(32例)和开腹组(28例)。腹腔镜组行腹腔镜辅助结肠癌根治术,开腹组行常规开腹术。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术中术后各项指标和T细胞亚群水平等以( ±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腹腔镜组的术后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开腹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VAS评分及镇痛药使用次数均低于开腹组(P<0.05);术后,腹腔镜组的CD3、CD4水平高于开腹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腹腔镜组为6.25%(2/32)低于开腹组32.14%(9/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结直肠癌手术治疗上,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术中创伤小及并发症发生风险低,且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和免疫应激反应,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值得临床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腹腔镜辅助根治直肠癌的近期疗效和对局部及全身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140例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各70例。开腹组行传统开腹术治疗,腹腔镜组行腹腔镜辅助下治疗结肠癌。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临床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对机体免疫反应的影响。结果: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较少、切口长度较短、排气时间较短、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早、术后住院时间短、导管留置时间较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腹腔镜组淋巴结清扫数多于开腹组(P0.05)。手术时间腹腔镜组短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5例(7.1%),较开腹组低(17.1%,P0.05)。两组患者CD_4、CD_8、CD_4/CD_8、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及淋巴细胞数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组术后白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明显高于腹腔镜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具有微创、患者恢复较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及对机体免疫功能损伤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为65岁以上老年患者行腹腔镜与开腹结直肠癌切除术的短期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162例结直肠癌患者分为腹腔镜组(n=67)与开腹组(n=95),比较术前临床资料、术中及术后指标。结果: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术前临床资料、清扫淋巴结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优于开腹组(P0.05)。结论:为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行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是有效、安全、可行的,与开腹手术相比具有相同的根治效果,对机体干扰小,术后康复快,短期疗效方面具有许多优点。腹腔镜手术可作为老年患者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常规术式。  相似文献   

20.
不同年龄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与行开腹根治术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在不同年龄患者中受益程度的差别.方法 从2008年1月至2009年3月期间我院对76例患者行直肠癌根治术,大于70岁的老年组34例,其中行腹腔镜根治术16例,开腹根治术18例;小于70岁的中青年组42例,其中行腹腔镜根治术23例,开腹根治术19例.对这2组患者围手术期的各项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别比较2组行腹腔镜与开腹根治术的差异.结果 2组均无手术死亡病例;在术后通气、进食及住院时间方面,2组中的腹腔镜根治术患者均明显短于开腹根治术患者(P<0.05,P<0.01);术中出血量及术后镇痛比例也更少(P<0.01);在平均手术时间及淋巴结清扫数目方面两种手术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青年组,除切口感染率LR明显低于OR(P<0.05)外,在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生活自理比例方面,腹腔镜根治术与开腹根治术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老年组,腹腔镜根治术患者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开腹根治术患者(P<0.05),而术后生活自理比例则显著增高(P<0.01).结论 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可以安全地用于老年及中青年患者.相比较而言,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生活质量方面,老年直肠癌患者接受腹腔镜根治术的获益则显得更加明显,腹腔镜根治术对于老年直肠癌患者可能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