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析小针刀结合整脊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每组各20例。单一组给予整脊手法进行治疗,联合组在单一组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小针刀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和疼痛评分(VAS评分)。结果:联合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单一组,且联合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单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小针刀+整脊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Mulligan松动术联合Mckenzie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2组均给予颈椎牵引及超短波基础物理治疗,治疗组加以Mulligan松动术及Mckenzie功能训练,对照组配合传统中医推拿手法。每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SF-36生存质量量表(SF-36)、治愈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对2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2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CASCS、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且治疗组的升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或P0.05);2组治疗后临床治愈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颈椎牵引及超短波基础物理治疗基础上,加Mulligan松动术联合Mckenzie疗法能显著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功能状态,有效提高生存质量,康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通督理筋手法配合电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我院收治的7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使用分层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均给予电针配合颈痛颗粒口服治疗,观察组加用通督理筋手法推拿治疗。记录两组治疗前、治疗1月后症状积分、体征,评价临床疗效;并使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调查两组生活质量变化。结果治疗1月后,两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各项目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上升,观察组上述项目评分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 05);两组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生理机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 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中重度不良反应发生,部分患者出现轻度不良反应,无需任何处理即可自行缓解。结论通督理筋手法配合电针能够有效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4.
乔娜  马艳  李洁  孙瑞  熊键 《中国康复》2019,34(3):159-161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布贴扎联合穴位按摩对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60例颈性眩晕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物理治疗及穴位按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肌内效贴布贴扎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量表及阿森斯失眠量表评估患者颈性眩晕临床症状、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2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SF-36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阿森斯失眠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在临床症状评分、SF-36及阿森斯失眠量表评分方面较对照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3.3%、80.0%,P0.05)。结论:肌内效贴布贴扎联合穴位按摩对颈性眩晕具有协同治疗作用,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通督强脊推拿联合小针刀在颈型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试验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颈型颈椎病患者80例,采用交替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通督强脊推拿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小针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3周后颈项疼痛评分(VAS)及颈肌最大肌力(前屈、后伸、侧屈)。结果 治疗3周后,两组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两组前屈、后伸、侧屈最大肌力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督强脊推拿联合小针刀可降低颈型颈椎病患者颈项疼痛感,提高颈肌肌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0):3525-3527
目的分析小针刀配合针灸推拿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针小针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针灸推拿牵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颈椎功能、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NDI、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实施小针刀配合针灸推拿牵引治疗,可改善颈椎功能障碍,减轻疼痛程度,临床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分析特色手法配合毫针触激术治疗特勤人员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8年4月来某院疗养的各类特勤人员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9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使用手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毫针触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功能症状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83%,显著高于对照组86.96%(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及颈部功能障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项指标评分均明显降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特色手法配合毫针触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疗程短,操作简便,非常适合一线特勤人员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头部经穴梳理加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治疗组在针刺基础上给予头部经穴梳理,治疗20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加显著(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的(86.67%)。结论实施头部经穴梳理可以有效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
背景:大量研究表明,手法治疗和物理治疗均可显著改善颈型颈椎病患者的疼痛和关节活动度,但两种治疗方式对颈型颈椎病的即刻和短期疗效比较鲜有报道.目的:比较单次手法治疗和物理治疗对颈型颈椎病患者疼痛和活动的即刻和短期疗效.方法: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手法治疗组和物理治疗组,各接受1次治疗.采用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法、压力疼痛阈值和关节活动范围评定患者治疗前、后10 min(即刻疗效)和治疗后第2天(短期疗效)的情况.结果与结论:手法治疗组患者在单次治疗后的10 min和第2天疼痛目测类比评分较治疗前下降,压力疼痛阈值增加,颈椎各方向关节活动范围均增加(P<0.05);物理治疗组患者在单次治疗后的10 min和第2天疼痛目测类比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在治疗后第2天,颈椎左/右侧屈关节活动范围较治疗前增加(P<0.05);在治疗后的10 min和第2天,手法治疗组患者的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均低于物理治疗组,压力疼痛阈值均高于物理治疗组,颈椎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关节活动范围均大于物理治疗组(P< 0.05).结果表明单次手法治疗对改善慢性颈痛患者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压力疼痛阈值和关节活动范围的即刻效果和短期效果均优于物理治疗.  相似文献   

10.
田闽 《大医生》2023,(6):117-119
目的 观察体外冲击波联合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2年7月至9月于郓城县人民医院疼痛科就诊的60例交感型颈椎病患者开展回顾性研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参考组和试验组,各30例。参考组患者采用放射式体外冲击波治疗仪治疗,试验组患者采用放射式体外冲击波联合超声引导中的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交感神经症状(EESQ)评分、生活质量调查简表(SF-36)评分。结果 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参考组的70.00%(P <0.05);治疗1个月后,两组患者VAS、EESQ评分均降低,SF-36评分均升高,且试验组患者的VAS、EESQ评分均低于参考组,SF-36评分高于参考组(均P <0.05)。结论 体外冲击波联合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减少交感神经症状,改善患者焦虑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药外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及总结护理要点。方法将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生颈肩背疼痛及上肢放射性疼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外治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15d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外治能有效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所致颈肩背疼痛及上肢放射性疼痛,治疗效果优于传统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中医疗法针灸、推拿联合中药汤剂黄芪桂枝五物汤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诊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平均分成两组,一组研究,一组对照,每组60例,对照组进行针灸与推拿的联合,研究组在此之上予以中药黄芪桂枝五物汤,比较两组最终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5.0%)比对照组(76.7%)高,差异显著(P<0.05);且治疗40d后,研究组患者的颈椎功能评分升高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VAS评分比对照组低,中医证候(颈肩项背部不适、上肢疼痛麻木、手指疼痛麻木)等各项积分也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可见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采取中医药综合疗法的效果更理想,针灸加推拿配合黄芪桂枝五物汤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颈椎功能,缓解不良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临床影响积极。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359-360
目的探究逐瘀颈康汤加味联合颈三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椎功能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就诊于我院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颈三针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逐瘀颈康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颈椎功能活动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与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的左、右侧屈及旋转度均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内,观察组的疾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逐瘀颈康汤加味联合颈三针治疗可促进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功能恢复,缓解疼痛,降低疾病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整脊手法与加味葛根汤联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整脊手法配合加味葛根汤治疗,对照组采用整脊手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疼痛评分。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疼痛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脊手法配合加味葛根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有效改善患者颈椎失稳的病况,有效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同时缓解颈部周围组织对神经根部的压迫,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腰椎核心稳定肌群训练联合邵氏手法按摩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疼痛程度(VAS)评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1月我院LDH患者30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150例。对照组予以邵氏手法按摩,于此基础上,试验组予以腰椎核心稳定肌群训练。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及腰椎功能(JOA)评分,随访6个月,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VAS、JOA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VAS评分较对照组低,JOA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6个月,试验组患者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LDH患者联合采用邵氏手法按摩、腰椎核心稳定肌群训练治疗,可显著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有效促进腰椎功能恢复,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拨穴通络推拿手法联合玻璃酸钠肩关节腔内注射对肩周炎患者疼痛程度改善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2月肩周炎患者108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玻璃酸钠肩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观察组给予拨穴通络推拿手法+玻璃酸钠肩关节腔内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30%高于对照组7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SF-36、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6周后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拨穴通络推拿手法联合玻璃酸钠肩关节腔内注射应用于肩周炎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疼痛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8年3月收治的7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仅行针灸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推拿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NDI、VA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NDI评分、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椎间盘高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椎间盘高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功能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58.33%和94.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3.33%和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症状,促进颈椎功能快速恢复,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3):2383-2385
探讨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对症状缓解及颈椎生理曲度的影响。纳入我社区2013年1月~2015年11月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10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手法干预。对治疗前及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患者VAS(视觉模拟评分法)疼痛评分、颈椎生理曲度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两组患者治疗后颈椎生理曲度值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治疗后观察组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5.198,P=0.000);且观察组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4.34%,治疗后整体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67.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复发率为22.64%,观察组复发率为9.43%,差异显著(P0.05)。手法治疗后患者的颈椎生理曲度及镇痛疗效均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平衡针结合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两组均给予推拿治疗,观察组给予平衡针结合颈夹脊穴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疼痛情况及颈椎病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各疼痛评分、症状、体征、工作生活能力、手的功能评分及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RI、VAS、PPI等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的功能评分治疗后均明显升高,但两组间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症状、体征、工作生活能力评分及总评分治疗后均明显升高,且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平衡针结合颈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颈肩痛及上肢疼痛,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推拿联合针刺、红外线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60例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推拿+针刺+红外线治疗)与观察组(30例,针刺加红外线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学会(JOA)颈椎评分、田中靖九颈椎病症状量表20分法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强度、上肢功能和生活质量及症状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感觉功能颈椎JOA评分升高,临床症状、体征、工作能力及手功能田中靖九颈椎病症状量表20分法总分评分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联合针刺、红外线治疗气滞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可以更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