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重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特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特点。方法:将70例高血压病人分为两组(A组32例,为中重度SAS合并高血压病患者;B组38例,为普通高血压患者)。比较A、B两组高血压的特点,包括两组患者平均舒张压、平均收缩压的比较,两组高血压的发病年龄、对降压药物反应的比较;比较A、B两组病人不同时段(晨起、睡前)的血压。结果:与B组相比A组的舒张压高更为突出[(111.4±11.3)mm Hg vs(98.1±8.1)mm Hg,P<0.01)],A组患者中高血压发病年龄较普通高血压更为年轻[(44.3±6.9)岁vs(49.3±7.8)岁,P<0.01)]。A组难治性明显多于B组(18.75%vs 5.26%,P<0.01)。A组晨起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睡前增高[(178.8±13.2)mm Hg vs(165.1±10.3)mm Hg,(115.2±8.7)mm Hg vs(108.1±7.8)mm Hg;P均<0.01)],而B组两时间段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无显著差异[(169.1±10.1)mm Hg vs(167.9±9.7)mm Hg,(97.1±9.5)mm Hg vs(98.9±8.6)mm Hg;P均>0.05)]。结论:SAS并高血压患者多以舒张压增高为主,晨起血压较入睡血压高更为明显,高血压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且多为难治性高血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联合降压治疗方法 对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压和左心室质量(LVM)的影响.方法 对154例高危高血压患者分别使用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A组,n=80)和氨氯地平联合复方阿米洛利(B组,n=74)治疗1年比较治疗前、后外周血压、中心动脉压、LVM及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的变化.结果 中心动脉收缩压(cSBP)明显高于SBP且cSBP和SBP呈正相关(r=0.86,P〈0.05).两组治疗1年后外周血压均明显降低,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收缩压(124±6)mm Hg vs.(125±7)mm Hg;舒张压(74±7)mm Hg vs.(74±8)mm Hg,P均〉0.05];cSBP在A组明显低于B组[(131±12)mm Hg vs.(137±9)mm Hg,P〈0.05];两组LVM、LVMI均较治疗前减轻,但A组明显低于B组[LVM(148±26)g vs.(157±19)g;LVMI(112±7)g/m2 vs.(117±11)g/m2,P均〈0.05].且LVMI与cSBP呈正相关(r=0.63,P〈0.05).结论 氨氯地平联合替米沙坦较氨氯地平联合复方阿米洛利治疗可更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的cSBP,同时减轻LVMI.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延续性护理方法的疗效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之上采用延续性护理措施,记录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以及治疗后4个月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并对治疗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研究组患者的收缩压均值为(161.7±7.2)mm Hg、舒张压均值为(106.2±5.3)mm Hg,心率为(84.6±3.7)次/min,对照组患者的收缩压均值为(163.9±5.7)mm Hg、舒张压均值为(104.9±3.9)mm Hg,心率为(85.2±4.2)次/min,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收缩压均值为(142.7±8.5)mm Hg、舒张压均值为(94.2±4.9)mm Hg,心率为(72.8±5.3)次/min,优于对照组的(159.1±6.8)mm Hg、(102.1±5.6)mm Hg和(84.7±4.7)次/min(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研究组患者要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取延续性护理措施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控制,并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则给予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为(124±6)mm Hg、舒张压为(69±5)mm Hg,对照组收缩压为(137±8)mm Hg、舒张压为(71±4)mm Hg,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脂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不仅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还能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氯沙坦和氨氯地平对肾移植患者24 h尿蛋白及血、尿转化生长因子β_1的影响.方法:选择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初次肾移植后伴轻、中度高血压(收缩压140~170 mm Hg,舒张压85~100 mm Hg, 1 mm Hg=0.133 kPa)患者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38.6±19.2)岁,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氯沙坦组和氨氯地平组,每组20例.氯沙坦组口服氯沙坦50 mg/d治疗,氨氯地平组口服氨氯地平5 mg/d治疗,要求患者血压控制在130/80 mm Hg以下,治疗6个月后检测血压、肾功能、24 h蛋白尿与血、尿转化生长因子β_1水平.结果:4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患者用药后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下降(P < 0.05),治疗6个月后,收缩压、舒张压均降至正常水平 (P < 0.01).治疗期间,2组血压下降值及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 0.05).2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 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素氮、肌酐和血尿酸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 0.05).治疗6个月后,氯沙坦组24 h尿蛋白与血、尿转化生长因子β_1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 < 0.05),氨氯地平组24 h尿蛋白与血、尿转化生长因子β_1水平无明显变化 (P > 0.05).氯沙坦组24 h尿蛋白与血、尿转化生长因子β_1水平均低于氨氯地平组 (P < 0.05).结论:氯沙坦与氨氯地平均可有效地控制肾移植患者的高血压状态,但氯沙坦可明显降低肾移植患者24 h尿蛋白与血、尿中转化生长因子β_1水平,氨氯地平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苯磺酸氨氯地平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短时血压变异性(BPV)影响的差异,明确高血压患者最佳钙离子通道拮抗剂治疗方案。方法连续入选心内科门诊首诊二级高血压患者共2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苯磺酸氨氯地平组130例和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组130例,均进行相应药物治疗共6个月。24 h动态血压监测测定收缩压、舒张压标准差、变异系数及血压晨峰评估BPV。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组高血压患者BPV差异。结果与苯磺酸氨氯地平组相比,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组血压晨峰[(33.2±2.0)mm Hg比(31.8±2.1)mm Hg,P0.001]、收缩压标准差[(8.35±1.30)mm Hg比(8.01±0.82)mm Hg]、收缩压变异系数[(0.083±0.011)比(0.079±0.012)]均明显升高(均P为0.012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对高血压患者短时BPV,尤其是收缩压BPV及血压晨峰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黄宇  祝燕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7):3938-3939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方法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各54例,对照组单用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采取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25.28±8.27mm Hg和76.81±5.10mm Hg,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0.7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疗效确切,降压效果明显且安全性高,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析卡托普利联合氨氯地平对冠心病并高血压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冠心病并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尼群地平、硝酸异山梨酯联合双氢克尿噻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卡托普利联合氨氯地平进行治疗,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舒张压与收缩压分别是(73.64±1.35)mm Hg、(129.90±3.10)mm Hg,对照组患者的分别是(89.35±3.88)mm Hg、(140.98±4.83)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冠心病治疗总有效率是92.5%,对照组的是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电图改善率是87.5%,对照组的是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卡托普利联合氨氯地平对冠心病并高血压患者的疗效较为理想,且安全性良好,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严重程度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高血压发生情况,以及对中、重度OSAHS合并高血压Ⅲ级的患者实行短期持续正压通气(CPAP)治疗后其高血压的改善情况.方法 184例OSAHS患者,根据低通气指数及夜间最低氧饱和度值分为轻度组55例、中度组63例和重度组66例;观察3组高血压的发生率,并记录3组中合并高血压的患者睡前及次晨醒后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值,进行统计学分析;中、重度OSAHS合并高血压Ⅲ级的46例患者接受短期(至少7 d) CPAP治疗,比较其治疗前后血压的变化.结果 轻、中、重度3组高血压的发生率分别为36.4%(20/55)、42.9% (27/63)、62.1% (41/66);轻、重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962,P<0.05),中、重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799,P<0.05).轻、中、重3组OSAHS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夜间睡前收缩压[(135.08±6.71)、(136.59±15.14)、(144.73±15.80) mm Hg,F=4.202,P<0.05]和舒张压[(90.96±6.06)、(91.41±4.05)、(94.13±13.97) mm Hg,F=13.690,P<0.05]及醒后收缩压[(136.83±8.23)、(137.89±17.03)、(148.59±14.83) mm Hg,F=4.158,P<0.05]和舒张压[(91.25±9.96)、(93.40±8.82)、(98.75±9.39) mm Hg,F=5.638,P<0.0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重度组患者醒后收缩压、舒张压均较睡前显著升高(P均<0.05).接受CPAP治疗前后收缩压[(175.09±9.66)mm Hg与(168.22±8.55)mm Hg,t=3.556,P<0.05]及舒张压[(105.82±12.44) mm Hg与(100.61±11.26)mm Hg,t =2.741,P<0.05]有明显改善.结论 OSAHS与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CPAP是治疗OSAHS合并高血压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4):2592-2593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9月~2015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92例,其中46例患者给予厄贝沙坦治疗,设为对照组;46例患者采用厄贝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治疗,设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血糖变化情况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血糖指标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血糖值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血压、血糖变化幅度较大。两组患者舒张压分别为(81.6±4.1)mm Hg、(88.5±3.6)mm Hg,收缩压为(119.3±8.4)mm Hg、(138.5±8.3)mm Hg,观察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糖值分别为(3.7±2.2)mmol/L、(7.4±4.1)mmol/L,观察组患者血糖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治疗效果明显的有35例(76.1%),有效10例(21.7%),治疗总有效率97.8%;对照组中,显效22例(47.8%),有效16例(34.8%),治疗总有效率82.6%,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字2=15.304,P0.05)。厄贝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有利于降低患者的血压、血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单独应用厄贝沙坦相比,二者联合用药疗效更高,能够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对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实施美托洛尔强心治疗后患者的心功能改善情况。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5年2月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9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研究组用美托洛尔治疗,分别治疗6个月共2个疗程,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率、血压、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指标情况并判断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心率(66±9)次/min,舒张压(72.32±1.70)mm Hg(1 mm Hg=0.133 k Pa),收缩压(108.45±2.30)mm Hg,LVDd(48.40±1.30)mm,LVEF(67.40±1.20)%;对照组治疗后心率(82±8)次/min,舒张压(78.32±2.10)mm Hg,收缩压(78.32±2.10)mm Hg,LVDd(60.74±1.20)mm,LVEF(61.40±1.5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91%,明显高于对照组(79.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775,P=0.0137)。结论实施美托洛尔强心治疗后,高血压伴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情况改善较为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析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需要进行高血压治疗的患者140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患者使用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对照组使用单纯硝苯地平,治疗1个月,记录治疗前后两组的舒张压、收缩压和心率差异,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不良反应差异,对联合用药的有效性和价值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74.29%(P<0.05);研究组未见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4例(5.71%),分别为2例恶心、呕吐,2例头晕(P<0.05);两组均未见肝肾功能异常。治疗前两组舒张压、收缩压和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分别为(122.3±11.5)mm Hg、(78.5±8.7)mm Hg、(69.1±8.7)次/min,对照组为(140.3±8.2)mm Hg、(89.4±9.3)mm Hg、(71.9±10.8)次/min,研究组血压、心率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对比硝苯地平,前者收到了更好的治疗效果,联合用药提高了治疗疗效,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值得在高血压的临床治疗中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钾对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效果以及对心率、血尿酸的影响.方法 应用24h动态血压监测仪,观察76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口服氯沙坦钾50~100 mg/d,4、8、12周后昼夜血压变化情况,同时检测血尿酸、肌酐及常规指标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氯沙坦钾治疗4周后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127.11±6.76)mm Hg、24h平均舒张压(24hDBP) (80.09 ±7.35)mm Hg、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 (131.47 ±5.91)mm Hg、白天平均舒张压(DDBP)(82.16 ±6.04)mm Hg、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115.87±7.78)mm Hg、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 (67.55±9.23) mm Hg,分别与治疗前24 h SBP(145.23±9.78)mm Hg、24 h DBP(91.37±10.97) mm Hg、DSBP(151.01±11.25)mm Hg、DDBP(98.98±10.34) mm Hg、NSBP(140.87±12.01) mm Hg、NDBP(85.66±10.81)mm H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并降至正常范围,之后血压保持平稳,与治疗8、12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氯沙坦钾治疗8周后血尿酸为(338.99±18.30) mmoL/L、治疗12周血尿酸为(335.41±21.03) mmoL/L,与治疗前血尿酸浓度[(468.98±19.78)mmoL/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心率、血肌酐、血钾等指标无明显变化(P均>0.05).结论 氯沙坦可有效控制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血压水平,且降压平稳,同时降低血尿酸浓度.  相似文献   

14.
选取2008年1月~2010年3月我院收治的16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氨氯地平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显效46例(57.5%),有效33例(41.25%),无效1例(1.25%),总有效率为98.75%;对照组患者显效35例(43.75%),有效22例(27.5%),无效23例(28.75%),总有效率为71.25%,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一方面,观察组患者用药前平均血压为102.99±9.80mm Hg,治疗1~2w舒张压为85.10±5.10mm Hg,治疗4~5周舒张压情况为71.21±6.21mm Hg;对照组患者用药前平均血压为101.59±9.70mm Hg,治疗1~2w舒张压为95.50±7.80mm Hg,治疗4~5w舒张压为85.50±6.41mm Hg,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比较常见,其血压控制性较强,可通过药物进行控制。通过对患者应用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能长时间稳定患者的血压情况,不会造成反弹,对患者的积极意义较大,日后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后动态血压的变化特点.方法 对28例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A组)和25例合并慢性肾脏功能不全的高血压患者(B组)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①血压比较:24 h舒张压B组高于A组[(80.9±13.4)mm Hg比(70.3±15.6)mm Hg,P<0.05)];B组夜间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高于A组[(160.2±17.8)mm Hg比(140.3±25.9)mm Hg和(82.6±16.1)姗Hg比(68.8±20.2)mm Hg,P<0.01].②血压变异性比较:B组24 h收缩压变异性和舒张压变异性均高于A组[(13.5±3.9)mm Hg比(11.3±2.1)mm Hg和(9.2±1.2)mm Hg比(8.3±1.8)mm Hg,P<0.05],B组夜间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变异性均高于A组[(14.9±3.3)mm Hg比(9.3±2.1)mm Hg和(9.7±2.4)mm Hg比(8.0±2.2)mm Hg,P<0.01)].③血压趋势比较:A组血压趋势以非勺型为多,占64.3%(18/28),反勺型占10.7%(3/28);而B组反勺型占48.0%(12/25),非勺型占40.0%(10/25).结论 肾性因素参与的高血压患者血压趋势紊乱,夜间血压及变异性明显增加,均可成为肾功能继续恶化和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与苯磺酸氨氯地平比较,评价国产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平行对照方法,将80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分为左旋氨氯地平组(40例),口服2.5 ̄5.0mg/d和氨氯地平组(40例),口服5 ̄10mg/d。观察5周,每周1次上午延迟1 ̄4h用药并测谷值坐位血压、心率,观察不良反应。结果5周末左旋氨氯地平组与氨氯地平组治疗有效反应率分别为88%和84%,两组平均谷值坐位舒张压治疗前后变化有显著差异(P<0.01),组间对照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和15%,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左旋氨氯地平组不良反应程度更轻微。结论国产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疗效相近,但不良反应程度更轻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海浴疗法对军队在职干部原发性高血压病的降压效果。方法选取60例患有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军队在职干部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休疗方案,观察组采取海浴疗法,比较两组的降压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130.1±4.0)mm Hg(1 mm Hg=0.133 k Pa)、舒张压(85.1±2.2)mm Hg、心率(67.1±6.0)次/min,对照组收缩压(138.5±4.0)mm Hg、舒张压(90.1±2.1)mm Hg、心率(72.9±6.2)次/min,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分别为(58.2±2.9)%、(53.3±2.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浴疗法对于军队在职干部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降压效果明显,有利于提高左心室射血能力,改善心肌供血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按一定剂量规范补充维生素D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高血压患者100例,按自愿原则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其中一组作为对照组,仅按照标准进行规范治疗;另一组作为实验组,在规范治疗的同时每日辅以25μg的维生素D治疗。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各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跟踪时间持续1年,其间监测各组血压控制情况,计算两组收缩压及舒张压的均值及变异系数,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血清25(OH)D水平为(110.3±24.5)μg/L,收缩压为(144±16)mm Hg,收缩压的变异系数(CV1)为11.1%,舒张压(87±9)mm Hg,舒张压的变异系数(CV2)为10.3%;对照组血清25(OH)D水平为(30.1±14.9)μg/L,收缩压为(145±27)mm Hg,CV1为18.6%,舒张压(89±10)mm Hg,CV2为12.4%。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25(OH)D水平、CV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舒张压及CV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规范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同时定剂量补充维生素D,有利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收缩压的控制,但对舒张压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卡托普利与氨氯地平联合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选择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卡托普利组40例,给予卡托普利12.5 mg口服,联合治疗组40例,在卡托普利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氨氯地平2.5 mg,均治疗4周,治疗前后检测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并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差异.结果 治疗4周后2组血压均下降,卡托普利组收缩压为(141±10)mm Hg,舒张压为(88±5)mm Hg,组内自身治疗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治疗组降压幅度高于卡托普利组,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卡托普利与氨氯地平联合应用降压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患者的社区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社区干预对高血压的控制效果.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1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为一般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接受社区干预.采取问卷调查形式对观察组患者高血压知识知晓率及健康行为的建立率进行测评;观察2组患者6个月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治疗6个月末动态血压检测(ABPM)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接受社区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对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且整体健康行为建立率也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6个月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BPM显示6个月末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24 h平均收缩压明显下降[(124.56±11.32)mm Hg与(138.65±10.63)mmHg,t=14.347,P<0.01]、舒张压明显下降[(82.75±12.34)mm Hg与(92.67±11.68)mm Hg,t=9.237,P<0.01],24 h血压负荷均明显下降,其中收缩压[(10.67±3.64)mm Hg与(14.86±4.16)mm Hg,t=11.985,P<0.01],舒张压[(9.65±4.26)mm Hg与(16.45±3.89)mm Hg,t=18.638,P<0.01],谷峰比值均明显升高,其中收缩压[(80.85±8.46)mm Hg与(76.17±9.38)mm Hg,t=5.805,P<0.01],舒张压[(76.85±9.29)mm Hg与(69.75±8.47)mm Hg,t=8.93,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社区干预治疗能有效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