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状况,观察根除Hp是否有助血小板数的提升。方法ITP组41例,对照组40例,采用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HpSA)免疫快检卡诊断Hp感染状况。23例Hp阳性的ITP患者在治疗ITP同时加用抗Hp治疗后转阴17例,与ITP组中Hp阴性的18例在治疗后的血小板数进行比较。结果ITP组和对照组的H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56.10%(23/41)、35.0%(14/40),ITP组Hp阳性率显著升高(P〈0.05);23例Hp阳性的ITP患者抗Hp治疗后,转阴17例,与ITP组中Hp阴性的18例在治疗4~8周后血小板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Hp根除后血小板数恢复明显。结论ITP患者Hp感染阳性率高于正常人,对于Hp感染阳性患者给予根除Hp感染治疗有助血小板数的提升;对于ITP患者可常规行Hp检测。  相似文献   

2.
程利民 《临床医学》2008,28(3):21-22
目的 探讨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54例Hp阳性的IT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Hp根治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疗效.结果 治疗组ITP治疗有效率为88.9%,对照组为7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ITP复发率为11.1%,而对照组为5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可能是ITP的发病原因之一,抗Hp治疗是Hp阳性的ITP患者的常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状况,观察根除Hp是否有助血小板数的提升。方法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或胃镜取材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80例ITP患者的Hp感染情况,并选择80名健只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将80例受检者中的52例Hp(+)ITP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6例,应用糖皮质激素+抗Hp治疗,对照组26例,单用糖皮质激素。结果ITP组Hp感染率为65.0%,而健康对照组Hp感染率43.7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26例Hp(+)患者经抗Hp治疗后总有效率88.5%(23/26),对照组总有效率61.5%(16/26),两组比较P〈0.05;结论ITP患者较正常人有更高Hp感染率,抗Hp治疗有助于Hp感染的ITP患者血小板恢复。  相似文献   

4.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维  李群  翟晓  杨辉 《临床医学》2008,28(9):23-24
目的 对已感染幽门螺杆菌(Hp)的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行抗Hp治疗的临床研究.探讨ITP与Hp之间的关系以及抗Hp在ITP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以"c尿素呼气试验筛选Hp感染的ITP患者,应用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及羟氨苄青霉素三联治疗Hp,观察血小板计数变化情况.结果 本组26例患者经抗Hp治疗后血小板数有明显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1例Hp转阴.Hp转阴患者的血小板回升程度较未转阴者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抗Hp治疗可提高受Hp感染的ITP患者血小板数量.  相似文献   

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0):2346-2347
选取收治的反复腹痛患儿191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在进行体检的无反复腹痛史的健康儿童1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儿童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及研究组中不同年龄段患儿的Hp感染率。研究组Hp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1~3岁组与4~6岁组、7~10岁组与11~14岁组Hp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Hp感染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义(P<0.05),且Hp感染率随着患儿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反复腹痛患儿Hp感染率高,且随年龄段增加感染率呈上升趋势,提示儿童反复腹痛与Hp感染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中的临床意义。用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92例ITP儿童患者的感染情况,并检测66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将ITP患儿中68例阳性者随机分为2组:复合用药治疗组34例,应用糖皮质激素+抗菌治疗;单药治疗组34例,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结果表明:ITP患儿HP的感染率为74.7%,明显高于对照组(39.4%)(P<0.05)。ITP患儿经治疗后,单药治疗组的总有效率(73.5%)明显低于复合用药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4.1%)(P<0.05);治疗组1年内的复发率(17.6%)明显低于单药治疗组(47.1%)(P<0.05);治疗过程中患儿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均呈逐渐上升趋势,在相同时间点,复合用药治疗组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单药治疗组(P<0.01)。结论:ITP患儿HP感染率高于健康儿童,HP可能参与了儿童ITP的发病过程,抗HP治疗可提高ITP患儿的治疗效果,降低其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36例ITP住院患儿随机分成IVIG治疗组,静滴IVIG320~500mg/kg·d连续应用3~5天;强的松对照组,口服强的松1~2.5mg/kg·d,治疗四周.结果IVIG治疗ITP有明显疗效,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强的松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升高血小板数的时间比强的松明显缩短(P<0.01).结论:IVIG治疗ITP疗效显著,具有快速升高血小板数、改善出血症状、保护重要脏器免于出血的独特作用,不良反应少,是小儿重症及特殊ITP患儿治疗较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联合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成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既往称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6月至2017年6月门诊及住院收治的ITP合并Hp感染患者(40例)的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参照组与观察组,前者未给予根除HP治疗;后者给予根除HP治疗。两组均同时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经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血液指标改善的优劣。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液指标均得到改善,但观察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TP伴HP感染患者采取联合抗HP感染治疗效果确切,总有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周明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8):1483-1485
【目的】分析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探讨Hp根除治疗对Hp感染的ITP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用^13C尿素呼气试验或胃镜取材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132例ITP患者的Hp感染情况,将132例受检者中80例Hp(+)IT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免疫加根除HP治疗,而对照组只采用免疫治疗,治疗前以及治疗后d14、第1、3、6个月检测两组患者的血小板数目并评估临床效果。【结果】132例ITP患者中有HP感染80例(60.6%),治疗组的40例中,成功根除HP29例(72.5%)。治疗后d14、第1、3、6个月血小板计数比较显示,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O.0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随访1年,治疗组的总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Hp感染与ITP有关,部分Hp(+)患者根除Hp治疗有效。根除Hp为临床治疗ITP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状况。方法各选取250例ITP患儿及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胶体金法检测血清HP抗体。结果 250例ITP患儿的HP感染率(24.0%)显著高于健康儿童的HP感染率(1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148例急性ITP(aITP)患儿HP感染率为21.6%;102例慢性ITP(cITP)患儿HP感染率为2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TP的发病与HP感染可能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初步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关系.方法 以查体人群(118例)和ITP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经血清Hp检查、13C呼气试验确定有无Hp感染,Hp阳性者测定抗CagA抗体滴度.Hp阳性ITP患者行Hp根除治疗并随访12周观察血小板是否增加.结果 入选查体人群118例,Hp阳性者79例,Hp阴性者39例.其外周血PIJT、WBC、R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ITP患者38例,Hp阳性22例,其中Caga阳性18例;Hp阴性16例.查体人群中,血清CagA阳性者29例.ITP患者中Hp阳性率为57.9%,查体人群中Hp阳性率为66.9%;二者阳性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 Chi-square 1.032;P=0.310).而在Hp阳性者中,ITP患者CagA阳性率(81.8%)明显高于查体人群(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 Chi-square 14.074;P=0.001).ITP患者根治Hp后疗效观察:无效:12例,2例男性,4例cagA阴性.有效+显效10例,100%为女性,100%cagA阳性.治疗有效率45.5%.结论 正常人群感染Hp后,外周血白细胞、Hb、血小板无显著性改变.ITP患者与查体人群,二者Hp阳性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Hp阳性者中,ITP患者CagA阳性率明显高于查体人群.ITP患者,经抗Hp治疗后,部分治疗有效.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经根治Hp治疗后,部分患者PLT水平逐渐回升,平均5周可恢复至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疏肝和胃化浊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内镜像、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影响。方法:2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GER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用大柴胡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用奥美拉唑、多潘立酮治疗,疗程为4周,停药3个月后随访。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胃镜分级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Hp感染阳性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且治疗组Hp根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停药3个月后随访,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安全性指标均未见异常。结论:疏肝和胃化浊法治疗GERD疗效确切,起到西药抑酸与抗反流合用的治疗效果,且有良好的抗Hp感染及抗复发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儿童再发性腹痛(recurrent abdominal pain,RAP)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及三联疗法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RAP患儿122例(RAP组),同期健康体检儿童62例(健康对照组),分别行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并对Hp阳性者予抗Hp三联根治性治疗。对两组Hp阳性率及清除率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RAP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RAP组Hp阳性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p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RAP组中90例Hp阳性的患儿有效率为88.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3%。结论儿童RAP与Hp现症感染密切相关,三联疗法根除Hp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不血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36例ITP住院患儿随机分成IVIG治疗组,静脉IVIG320-500mg/kg.d连续应用3-5天,强的松对照组,口服强的松1-2.5mg/kg.d,治疗四周,结果:IVIG治疗ITP有明显疗效,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强的松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升高血小板数的时间比强的松明显缩短(P<0.01)。结论:IVIG治疗ITP疗效显著,具有快速升高血小板数,改善出血症状,保护重要脏器免于出血的独特作用,不良反应少,是小儿重症及特殊ITP患儿治疗较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再发性腹痛(RAP)的关系。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06年8月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儿科门诊符合RAP诊断的患儿112例,以同期56例无再发性腹痛的住院患儿作为对照。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感染情况。观察Hp阳性者治疗后患儿的腹痛缓解率,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RAP组与对照组的Hp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51.8%、33.9%,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RAP的3个年龄组中,4~6岁组Hp阳性率(29.6%)显著低于7~9岁组(56.9%)和10~14岁组(65.0%)(P<0.05)。RAP组中男女的Hp阳性检出率分别是56.8%、48.5%,无显著差异(P>0.05)。喜吃零食与不喜吃零食者的Hp阳性率有显著差异(P<0.05)。RAP组58例Hp阳性患儿中49例接受抗Hp治疗,治疗后Hp阴性和阳性的腹痛缓解率分别为79.1%、33.3%,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Hp感染与RAP有密切关系,可能为RAP的主要病因之一。Hp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并与不良饮食习惯(喜吃零食)有关。根治Hp治疗可缓解RAP儿童的腹痛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网织血小板(RP)及其相关参数在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和儿童脓毒症所致血小板(PLT)降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临床初次确诊的儿童ITP患者(ITP组)及儿童脓毒症(脓毒症组)导致PLT降低鉴别诊断的患儿各3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儿(疾病对照组)20例,以体检健康儿童3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所有对象网织血小板比率(RP%)、RP绝对值、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 ITP组和脓毒症组RP%、MPV、PDW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AA组(P0.05),且ITP组高于脓毒症组(P0.05)。ITP组和脓毒症组RP绝对值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AA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RP%、MPV、PDW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P及PLT相关参数可作为儿童ITP及儿童脓毒症导致的PLT减少患儿的鉴别诊断指标,并对患儿骨髓造血功能评估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冯永旗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7):1049-1050
目的:观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使用大荆量输注人血丙种球蛋白(HD-IVIG)和口服泼尼松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68例ITP患儿分为HD-IVIG组和泼尼松组,观察治疗后皮下出血、紫癜消失的时间及血小板计数的变化。结果:HD-IVIG组患儿皮下出血、紫癜消失时间及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短于泼尼松组(P〈0.05,P〈0.01);治疗第1周血小板上升数目明显高于泼尼松组(P〈0.01)。结论:HD-IVIG可迅速提高ITP患儿血小板数量,对血小板数极低、有出血倾向者,可予该方法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水平及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儿早期临床治疗效果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111例ITP患儿和27例健康儿童(对照组)的PA-IgG、PA-IgM、PA-IgA水平及淋巴细胞亚群,同时对患儿早期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根据早期治疗效果,将ITP患儿分为完全反应组、有效组、无效组。ITP患儿各组PA-IgG、PA-IgM水平较对照组均有明显升高(P0.05),无效组PA-Ig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完全反应组和有效组PA-IgA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反应组PA-IgG、PA-IgM水平明显低于有效组和无效组(P0.05),有效组PA-IgG、PA-IgM水平明显低于无效组(P0.05)。无效组PA-IgA水平最高。完全反应组、有效组及无效组CD3+、CD3+/CD4+、CD3+/CD8+及CD19+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ITP患儿各组CD16+/CD56+表达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TP患儿血液中PA-Ig高水平表达及多种抗体混合高表达提示早期治疗效果欠佳,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提示ITP患儿存在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异常,这将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三联疗法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儿童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到2016年2月我院儿童消化科收治的500例Hp感染初治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0例,对照组采用PPI为基础三联疗法(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试验组采用PPI为基础三联疗法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比较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溃疡治疗效果和Hp根除情况。结果试验组Hp根除率及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中口腔炎、便秘、腹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恶心、呕吐和腹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质子泵抑制剂为基础的三联疗法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上采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血小板减少(SLE/ITP)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SLE/ITP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rhTPO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观察治疗前后PLT、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自身抗体阳性例数变化及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ds-DNA抗体)含量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计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Sm抗体阳性率、血清ANA及抗ds-DN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抗RNP、SS-A、SS-B、Scl-70和JO-1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rhTPO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SLE/ITP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