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在冠状动脉(冠脉)临床病变的介入治疗当中,依据血流储备分数(FFR)给予对应治疗,分析其指导作用。方法 共纳入6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例来源为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病例收治时间为2020年1月—2022年1月,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纳入31例患者,经冠脉造影(CAG)检查显示冠脉管腔狭窄率为50%~70%,实行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观察组纳入37例患者,均接受CAG检查,确认符合冠脉临界病变标准,即刻进行FFR测定,并根据FFR值分组。FFR>0.80的14例患者纳入药物组,进行强化治疗,包括他汀类药物、阿司匹林;FFR≤0.80的23例患者纳入PCI组,均进行药物治疗并联合PCI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CAG参数(病变部位、血管狭窄比例、参考血管直径、最小管腔直径)、PCI治疗相关观察指标(造影剂使用量、支架植入数量、手术时间)及随访结果(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再发心绞痛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的CAG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CI组的造影剂使用量、支架植入数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造影剂使用量(mL):19...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心肌血流储备分数作为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一种功能学评价方法,在指导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及预后判断中有重要意义。测定心肌血流储备分数快捷、安全、重复性好,不受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干扰。本文就心肌血流储备分数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心肌血流储备分数(FFR)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处理临界病变策略制定的指导价值。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CAG)证实病变程度介于30%~70%的临界病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24例,对靶血管行FFR检测,对FFR〈0.75的病变进一步行PCI治疗,FFR〉0.75的病变不予介入处理,所有患者均给予最优化药物治疗,3个月后随访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心功能评价及复查血脂水平。结果:CAG提示46处临界病变,8例患者的11处病变行PCI治疗,治疗率为22%的,术后3个月总胆固醇水平较前明显降低,2例发生心绞痛事件,无1例发生心源性猝死或再次入院治疗。结论: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处理临界病变血管时,应用FFR测定辅助评估心肌供血,可以更合理的指导PCI。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肌血流储备分数(FFRmyo)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狭窄50%~70%)介入治疗中的指导价值。方法将4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支架植入数目、造影剂用量及手术时间,并随访一年,观察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包括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和心绞痛情况。结果试验组支架植入数量、造影剂用量、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1.6±0.8)个vs.(2.1±0.7)个、(196±88)mlvs.(267±102)ml、(54±21)minvs.(65±23)min](P均<0.05);随访一年MACE事件及心绞痛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冠状动脉临界病变,通过测定FFRmyo值,可评价狭窄冠状动脉与心肌缺血之间的关系,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心肌血流储备分数测定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对35例冠状动脉造影后再行心肌血流储备分数测定,手术过程中,准确地提供器材和应用操作方法,用药管理,病情观察,以获得良好的医护配合。结果:35例患者42支血管中26支冠脉血管病变静态FFRI〉0.75,经腺苷类药物诱发后仍有18支冠脉血管病变的FFR≥0.75,未行PCI治疗。手术过程顺利,不良反应均能得到及时的发现和处理。结论:良好的医、护、患配合是手术顺利进行的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应用冠状动脉(简称冠脉)造影联合血流储备分数(FFR)的效果。方法选取172例该院收治的经冠脉造影检查,明确血管直径在2.25mm以上、冠脉狭窄程度为70%~90%的准备植入支架者,入院时间为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随机分为对照组(86例,行冠脉介入治疗常规植入药物洗脱支架)与观察组(86例,行FFR测定,在FFR≤0.80的病变处将药物洗脱支架植入),观察治疗情况,并随访1年。结果观察组支架植入数、造影剂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心绞痛无症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随访1年后两组均无死亡病例,两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造影联合FFR能显著减少支架使用数量和医疗费用,改善心绞痛症状,不增加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无创性冠状动脉血流显像检测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在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冠状动脉血流显像(CFI)结合腺苷负荷试验,无创性检测有胸闷、胸痛等临床症状但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的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功能,探讨冠状动脉血流显像无创性检测冠状动脉血流储备的可行性,以及这组病人的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功能变化。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34例,其中高血压和/或高脂血症患者19例,设为病例组;另15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冠状动脉血流显像测量基础及最大充血反应状态下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远段的血流速度,计算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储备(CFVR,冠状动脉最大充血反应状态与基础状态下的平均舒张期血流速度之比),分析比较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冠状动脉血流测值。结果34例患者均成功测量了CFVR。病例组左前降支CFVR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2.86±0.40 vs 3.30±0.28,P<0.05),基础状态和最大充血反应状态时冠状动脉血流参数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冠状动脉血流显像结合腺苷负荷试验是一项安全、可行测量CFVR的方法;冠状动脉造影正常,但伴有胸闷、胸痛等临床症状的患者,存在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功能的减低;高血压和高血脂症是导致CFVR减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已被国际大规模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证实为一项良好的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功能性指标,可为冠状动脉解剖学狭窄、尤其是中度狭窄患者是否应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提供准确依据。但目前测定FFR仍属有创检查,高昂的诊断费用和尚有争议的判定标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临床应用。本文就FFR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CAG)一直被认为是评价心外膜冠状动脉狭窄的"金标准".然而,其对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及病理生理学的评估也存在不足.评价冠状动脉血流的新技术--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 flow reserve,FFR)可对冠状动脉狭窄进行功能性评价[1].FFR是指冠状动脉存在狭窄病变的情况下,该冠状动脉所供心肌区域能获得的最大血流与同一区域理论上正常情况下所能获得的最大血流之比[2]. 相似文献
11.
12.
关于冠状动脉病变的新型功能学评估方法现已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定量血流分数(quantitative flow ratio,QFR)作为一种新型功能学评估技术,目前已有许多临床试验证实了其在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病变所致心肌缺血准确性及可行性方面的临床价值。相比传统的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金标准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QFR具备操作简便、省时、低成本等优势。该文对FFR和QFR诊断准确性的对比及临床研究进展等展开综述,旨在探讨QFR有无可能替代FFR成为冠状动脉病变的功能学评估手段并指导临床血运重建。 相似文献
14.
总结50例冠状动脉介入术中行血流储备分数测定的手术配合与护理,加强心理指导,术中精确给药剂量及时间,熟练配合,严密观察病情并针对血压心率(律)变化等症状实施及时有效的监护及急救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刘通源张龙江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3,(11):1277-1283
<正>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死亡原因[1]。对于疑似或已知CAD患者,临床上通常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无创和有创检查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CAD以及评估其心肌缺血程度,从而针对不同风险分层的患者使用合理的治疗决策[2-3]。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是检测冠状动脉疾病的可靠工具,目前已成为指南推荐的一线CAD无创评估工具,可为临床提供治疗决策支持和预后信息[4]。但传统的CCTA检查只能提供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解剖学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比较全病变梯度冠状动脉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血流储备分数(GlobalΔCT-FFR)与心肌血流量的关系,探讨GlobalΔCT-FFR在预测心肌血流异常方面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9~2021年因疑似冠状动脉疾病行动态CT心肌灌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一站式”检查的患者76例共228支冠状动脉血管。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GlobalΔCT-FFR与心肌血流量(MBF)的相关性。以MBF为参考标准,分别从患者水平和血管水平评价GlobalΔCT-FFR、CT-FFR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直径狭窄率(DS)对心肌血流异常的敏感度、特异性、诊断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绘制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结果 在患者水平,GlobalΔCT-FFR与MBF呈中度负相关关系(r=-0.51,P<0.05),CT-FFR与MBF呈弱正相关关系(r=0.33,P<0.05);在血管水平,GlobalΔCT-FFR与MBF呈中度负相关关系(r=-0.47,P<0.05),CT-FFR与MBF呈弱正相关关系(r=0.39,P<0.05)。在患者水平,Gl... 相似文献
17.
总结44例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测定血流储备分数的手术配合及护理,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及完善术前准备,术中密切监护患者生命体征,早期发现病情变化,通知医生及时处理,做好手术配合,术后严密观察并发症,是整个手术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目前冠状动脉造影(CAG)仍然是介入和心外科医师行再血管化治疗所必需的影像检查,但CAG确定冠状动脉狭窄的功能意义价值有限。具有功能意义的狭窄一般导致心绞痛症状并与不良预后有关。有功能意义的狭窄病变,应行再血管化治疗,即功能性完全血运重建;相反如果狭窄在功能方面无显著意义,不导致心绞痛,服药治疗预后良好,每年心肌梗死和死亡的发生率低于1%。因此,导管室决定是否进行血管重建治疗,应评价狭窄的功能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介入(PCI)诊疗中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手术的护理配合,确保手术顺利完成。方法通过使用压力导丝和三磷酸腺苷等微循环扩张药物对61例冠状动脉狭窄40%~70%的患者实施FFR检测,对其术中护理配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1例患者有11例给药前FFR测量比值为0.76~0.85,给药后测量比值为0.60~0.73,符合FFR测量后<0.75的标准,给予实施PCI术;植入支架后复测FFR,测量比值均>0.90。有50例给药前FFR测量比值为0.83~1.0,给药后为0.80~0.92,符合FFR测量后>0.80的标准,未实施PCI术。61例患者行FFR检测时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术中良好的配合及密切观察是FFR手术顺利进行及减少术中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测定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探讨冠状动脉内注射三磷酸腺苷(ATP)的最佳剂量。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50例,52处临界病变(狭窄程度为40%~70%)为研究对象进行FFR测量。将不同剂量的ATP[60μg(IC1)、100μg(IC2)、150μg(IC3)、200μg(IC4)、250μg(IC5)]以弹丸注射至靶血管,然后肘静脉以140μg·kg-1·min-1速度泵入ATP(IV组),分别测定并记录FFR值、心率、血压、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随着冠脉内弹丸注射剂量的增加,FFR值逐渐减小,但IC4组与IC5组的FFR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C1组FFR值明显大于IV组的FFR值[差值为(0.021±0.012)分,P0.05];IC4、IC5组的FFR值明显小于IV组[差值分别为(-0.030±0.015)分,P0.05及(-0.031±0.017)分,P=0.001]。各组间血压、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例患者出现ATP相关不良反应。结论在安全性相同前提下,相比于静脉泵入ATP,冠脉内弹丸注射ATP的剂量为200μg时诱发最大充血状态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