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认识检验报告危急值与医疗护理安全性的关系。 方法 对15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高年资护理人员掌握情况比低年资护理人员好。 讨论 通过学习后我科护理人员全面掌握了各种检验报告危急值及危急值与疾病症状的联系,为抢救患者赢得了时间,大大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在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4年7月-2014年12月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运行情况,将2009年1月-2009年6月检验结果为危急重症的患者398例作为对照组,对危急患者在医疗干预时间、及时干预率、干预成功率、医疗不良结果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建立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后,对危急患者的及时干预率和干预成功率明显提高(P0.05),开始干预时间显著缩短(P0.01),医疗不良结果明显降低(P0.01)。结论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在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危急值报告现状,为危急值报告的规范化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危急值报告及临床医生对危急值的应答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检验科向临床报告危急值3 190例,其中真正危急值2 865例,误报325例,误报率为10.18%;漏报35例,误报率为1.10%;在2 865例真正危急值中,护理站登记2 802例,2 796例得到及时处理,占总报告数的97.59%,2 614例(91.24%)危急值在病历记录中得到分析。结论目前的危急值报告过程存在一定的不足,需加强管理、提高危急值报告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该院检验科危急值报告现状,为危急值报告的规范化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东软实验室信息系统(LIS)对2014年11月至2015年3月检验科各危急值的发生率、危急值发生频度天内分布、危急值发生频数的周内分布、科室分布、危急值登记的合格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危急值发生率危急值发生频数排前3位的检测项目依次为cTnI、WBC和PLT,各项目所占比例分别为32.12%、15.07%、12.09%。危急值发生频数天内分布主要集中在00:06~17:59,占危急值报告总数的77.1%。周内分布以周一较多,周末较少,其余各天相差不大;危急值发生频数排前3位的科室依次为ICU、感染性疾病科、急诊内科,发生次数分别为771、477、460;危急值报告总的合格率为99.10%。结论应联系临床进一步调查和评估目前检验科危急值报告的有效性,对危急值项目、范围及危急值报告制度做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5.
临床检验危急值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临床上用以界定实验结果临床意义的常用名词有正常值、参考值、危急值、医学决定水平等.正常值一词由于本身所存在的问题已不再应用,目前多用参考值.参考值是在指明的特定条件下,用特定方法所得到的生理、生化参数.医学决定水平是一种阈值,高于或低于该值,可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疾病的严重程度,决定对患者的进一步检查和治疗措施.危急值实际上具有医学决定水平的意义.医学决定水平值看似一个有用的数值.但对于众多的试验,以及复杂的疾病情况,要想制定出每个试验的医学决定水平,可以想象其困难所在.本文不对上述数值进行全部讨论,仅讨论有关危急值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总结危急值报告的多部门合作风险管理.建立危急值报告制度管理小组,分析风险因素,制定并落实各科风险防范措施.实施危急值报告的多部门合作风险管理后,减少了危重患者救治的安全隐患,提高了医院医疗水平和患者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7.
儿科临床检验危急值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科临床检验危急值的建立与应用.方法 分析2009年8月起开始在我院儿科实施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情况,共检验分析了65例危急值患儿.结果 65例危急值患儿死亡8例,其中男6例,女2例,男女死亡3:2,门诊与病房1:7.其中死亡多为血气分析值过高引起.结论 危急值的应用对临床医师和检验人员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促进了患者与医院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4):4692-4693
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98例产妇。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产妇未实施检验结果危急值报告管理,观察组产妇实施检验结果报告危急值管理,对比两组产妇的医疗时间、急救发生率、急救成功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等临床指标。观察组产妇的医疗干预时间为13.36±3.99min,对照组为25.57±4.26min,观察组产妇的医疗干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救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医患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抢救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加强检验结果危急报告值管理可以为产科医生提供及时、准确的结果信息,能够有效控制孕产妇病理症状,创造安全分娩机会,为母婴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9.
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全程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有效防止和减少不良事件、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发生,保障患者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需要,中国医院协会<2007年患者安全目标>第4点明确要求建立危急值报告制度.所谓检验"危急值"也被称为"Critical Values",即通常指的是检验结果高度异常,当这种结果出现时,说明患者可能正处于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验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1].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JCI标准实施过程中,检验危急值报告的实践与应用,为危急值报告的持续改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信息化方式对检验危急值进行报告和追踪,从实验室信息系统中筛选出2015年1~6月的危急值项目数据,计算出危急值确认时间、处理时间、确认率、处理率等指标。结果危急值发生率0.694%,主要分布于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计数(WBC)等项目,临床科室分布主要以血液内科、新生儿科、肾内科等科室为主。危急值项目确认时间中位数,红细胞计数(RBC)最长,需26分钟,血液酸碱度(PH)时间最短,需5分钟。红细胞计数(RBC)、凝血酶原时间(PT)的15分钟内确认率确认率低于80%,危急值项目60分钟内处理率,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钠(NA)、葡萄糖(GLU)低于80%,临床科室中产科危急值确认率低于80%,产科、老年病科、乳甲胰腺外科的危急值处理率低于80%。结论 JCI标准实施过程中,信息化方式可以提高检验危急值的报告和追踪的效率;检验危急值报告的持续改进、需要多部门协调合作;运用质量管理工具进行目标数据监测,根据数据监测的结果及时进行原因分析,是促进检验与临床的有效沟通,保障服务质量和患者安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医学检验危急值管理现状,提出改进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法该院2013年9月的506例医学危急值报告,包括危急值项目的分布情况、1天中不同时间危急值发生频率、不同临床科室危急值报告量等。结果检验医学危急值报告量最多的项目是血小板(PLT),占16.80%,然后依次为白细胞(13.24%)和血肌酐(12.25%);危急值报告量集中在9:00~11:00点,占全天的34%左右;周二和周四危急值报告量较多,周日较少;危急值报告量最多的科室是重症医学中心(ICU)占总报告量的24.70%,然后依次为肾内科(21.15%)和血液科19.57%。结论检验科室人员必须认真执行检验医学危急值报告制度;各临床科室应认真执行危急值报告登记制度;每年需要对医学检验危急值管理的状况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2.
正确认识与合理应用检验结果危急值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检验结果危急值报告制度是在中国医院协会2007年“患者安全目标”中“目标四”里提出来的。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使检验人员能及时识别危急值,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对抢救危重患者、保障医疗安全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在对“危急值”的认识、建立报告制度及应用上,还不够广泛和深入。由于各医疗机构的大小不同、服务对象的不同,所以在“危急值”制定的项目和范围上也不尽相同,尤其在基层医疗机构还存在着各种不足之处,本文就此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检验科1年来危急值报告数据进行评估分析,为持续改进危急值报告制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实验室信息系统(LIS)系统,统计2014年的危急值项目及结果数据,经数据处理,计算出危急值项目的发生率、临床科室分布、天内分布、周内分布、评估危急值范围。结果该院检验科医学危急值项目17项,报告共5 066例,危急值报告的发生率是1.86%,出现率最高的项目是钾,占危急值报告总量的13.48%,其次是血小板(10.09%)和血肌酐(9.08%);危急值报告集中在9:00~13:00,占全天46%左右;每周一危急值报告最多,周日较少;危急值报告最多科室是ICU,占危急值报告总量的28.37%,其次是肾内科(16.86%)和血液科(12.16%)。结论急值报告制度需要不断进行总结、分析,加强与临床沟通,共同探讨,持续改进,才能提高检验科与临床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14.
苏晓荣 《全科护理》2013,11(10):927-928
分析急诊科检验危急值报告在质量控制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强调急诊科护士应在危急值报告中从采集到危急值信息传递和接到危急值报告后的处理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以利于提高抢救病人的时效性及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15.
吴小漫  邓丽萍 《当代护士》2017,(11):176-178
总结了临床检验危急值的管理经验,认为护理人员作为该制度实施的主要参与者,需要加强对相应工作的细节化管理,如需对标本的采集、运送、登记、传递、报告管理等环节加强质量管理,从而规范危急值的处理流程;通过强化护理人员的危急值意识,加强规范化培训,保证危急值报告护理管理的有效落实,使危急值患者得到准确及时的治疗,有效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急诊科检验危急值项目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评价危急值在急诊科应用的效果。方法制定危急值报告处理流程,对急诊科2011年的135例危急值项目经数据预处理、变换后,计算出危急值项目的发生率、天内分布和周转时间,分析处置结果。结果危急值的发生率是0.14%,主要集中在晚上10:00-凌晨1:00,危急值项目总体周转时间控制在70min,急救效率达到100%。结论检验危急值在急诊科运用成功,可以提高实验室及急诊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满足患者的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17.
周莹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2):2099-2100
所谓检验"危急值"也被称为"panic value",即当这种检验结果出现时,说明患者可能正处于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经管医生如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危急值"信息,迅速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就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将贻误最佳抢救时机,导致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1-2].为全面落实"2009年度患者安全目标",保证患者危急值在最短的时间及时进行处理,在持续质量改进中,我院优化检验危急值报告,建立危急值自动化报告系统,现将应用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2014年上半年3 944例危急值报告进行分析,查找危急值报告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和危急值报告的现况,为危急值报告制度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年1~6月该院检验科《危急值报告记录本》上记录的3 944例危急值进行分类统计。结果危急值科室分布:重症监护室(ICU)(42.09%)、神经外科五病区(10.73%)、神经内科二病区(8.75%)、神经外科七病区(8.06%)、神经内科一病区(5.35%);危急值报告组别分布:临检组(31.34%),生化组(62.65%),免疫组(1.34%)、微生物组(4.67%)。临检组和生化组所占比例为93.99%;血钠、血氯、血糖、白细胞计数、血钾、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这7个项目危急值数量占全院的比例为62.28%。结论通过危急值报告数据分析,为改进和加强危急值报告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急诊化验危急值报告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使危重患者检验危急值高效、及时、准确反映到临床,提高抢救成功率,保证病人生命安全.方法 制定危急值报告制度、流程、登记等,根据检验危急值结果及时对患者进行救治.结果 检验危机值及时报告给医生,提高了急救工作效率及医疗质量.结论 加强医务人员责任心,保证患者生命安全;为护士观察患者病情及护理措施提供了依据,提高护理水平;使医生能够得到检验准确信息,提高治疗时效性及抢救成功率,提升了医守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20.
血清电解质检验危急值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和分析患者血清电解质检验危急值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2009年4月至2010年4月入住湛江市坡头区人民医院的118例危急值患者的血清电解质进行检验,并建立相应的血清电解质检验危急值(每天处理标本之前应对仪器校准,一般用朗道标准血清进行校准).结果 118例危急值患者有15例死亡,男女患者死亡比例为1.5∶1.0,45岁以下者1例,45~60岁者4例,60岁以上者10例.结论 血清电解质检验危急值患者的病情最为严重,应该加强危急值的临床应用,这对临床医生和检验人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